急救护理路径在毒蛇咬伤患者急救护理中的应用

2021-06-07 02:27童红霞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21年5期
关键词:毒蛇插管气管

童红霞

毒蛇咬伤是急诊科的高发疾病,患者在咬伤后2~8 h 可发生肝肾功能衰竭、呼吸衰竭等严重并发症,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1,2],且大部分患者可伴有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对患者康复及免疫系统造成不良影响。研究显示,我国毒蛇咬伤的死亡率约为5%~10%,而剧毒蛇咬伤患者的死亡率高达90%以上[3,4]。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高效率、高品质及低成本的护理模式,通过规范化的护理流程给患者提供最优化的护理服务,而被临床广泛应用[5,6]。本次研究旨在探讨急救护理路径在毒蛇咬伤患者急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及对焦虑状态及满意度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 年1 月至2020 年10 月武义县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毒蛇咬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为:①符合毒蛇咬伤的诊断标准[7];②明确的毒蛇咬伤史;③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者;④患者知情同意。排除标准为:入院24 h内死亡;毒蛇咬伤临床严重程度为重型。共计入组64 例毒蛇咬伤患者,其中男性35 例、女性29 例;年龄(55.54±12.75)岁;咬伤部位:手及腕部33 例、足部31 例;就诊时间:<1.5 h 35 例、1.5~3.0 h 29 例;临床病情分型:轻型45 例、中型19 例;咬伤蛇种:蝮蛇咬伤14 例、眼镜蛇咬伤19 例、金环蛇咬伤9 例、银环蛇咬伤22 例。以急救护理路径实施后(2019 年5 月至2020 年10 月)收治的32 例患者为观察组,男性17 例、女性15 例;平均年龄(55.62±12.04)岁;咬伤部位:手及腕部16 例、足部16 例;就诊时间:<1.5 h 17 例、1.5~3.0 h 15 例;临床病情分型:轻型22 例、中型10 例;咬伤蛇种:蝮蛇咬伤7 例、眼镜蛇咬伤9 例、金环蛇咬伤4 例、银环蛇咬伤12 例。以急救护理路径实施前(2018 年1 月至2019 年5 月)收治的32 例患者为对照组,男性18 例、女性14 例;年龄(55.44±13.40)岁;咬伤部位:手及腕部17 例、足部15 例;就诊时间:<1.5 h 18 例、1.5~3.0 h 14 例;临 床 病 情 分 型:轻 型23 例、中型9 例;咬伤蛇种:蝮蛇咬伤7 例、眼镜蛇咬伤10 例、金环蛇咬伤5 例、银环蛇咬伤10 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入院后立马进行生命体征监测,保持呼吸道通畅,进行常规入科健康教育及心理疏导,协助医生进行伤口处理,按照医生医嘱给予药物治疗,根据病情情况给予人工呼吸机辅助呼吸干预。观察组患者按照急救护理路径实施护理,具体措施如下:①成立由护士长、主管护师、护士组成的急救护理路径小组,明确各自责任,在访谈、病历回顾、查阅文献、咨询专家的基础上一同制定急救护理路径方案,所有小组成员均需进行相关培训及考核。②入院第1 天进行入院病情评估,了解患者基本信息、咬伤毒蛇的种类、咬伤部位、临床表现等信息,进行生命体征监测,对出现恐惧、焦虑的患者给予心理护理。将中毒严重程度为中型患者送入抢救室抢救,执行抗蛇毒血清治疗及护理,入院前10 min 进行血清过敏试验,根据试验结果进入不同的处理流程。对于氧饱和度<90%患者行预见性气管插管及机械通气干预;对于氧饱和度<80%患者行紧急气管插管及机械通气干预。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估疼痛情况,对于评分≥4 分患者给予药物镇痛干预,观察伤口肿胀、渗液情况,伤口存在渗液者取患肢低位,利于毒液排出,外敷药物时不能堵住伤口,避免毒液引流不畅,伤口肿胀者将患肢抬高15°~30°,利于消肿、止痛,执行健康教育记录单的内容,并记录情况及执行时间。③入院第2 天至出院前1 天:继续按照急救护理路径方案进行病情评估,执行心理护理、疼痛护理、伤口会理、健康教育记录单。④出院当天:完成健康教育记录单及协助办理出院手续。

1.3 观察指标 ①统计两组患者预见性气管插管、紧急气管插管比例,统计入院初步救治完成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②在入院当天和第3 天采用焦虑自评量表评估患者焦虑状态,评分越高表示焦虑程度越严重;③出院时采用自制满意度调查问卷于出院当日进行患者满意度调查,包括患者对护士服务态度和技能、治疗效果等10 道问答,每道题目根据满意情况分别计分为0 分(不满意)、5 分(一般)、8 分(较满意)、10 分(满意),总分为100 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 统计分析软件。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设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气管插管情况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气管插管情况比较/例(%)

由表1 可见,观察组预见性气管插管比例高于对照组,紧急气管插管比例小于对照组(χ2=11.47,P<0.05)。

2.2 两组患者入院初步救治完成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入院初步救治完成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比较

由表2 可见,观察组患者入院初步救治完成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10.18、6.76、6.34,P均<0.05)。

2.3 两组患者入院前后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入院前后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比较/分

由表3 可见,两组患者入院时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1,P>0.05),观察组入院第3 天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9,P<0.05)。

2.4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出院时的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7.54±2.43)分,高于对照组(90.42±3.6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3,P<0.05)。

3 讨论

毒蛇咬伤是基层医院的常见病,如未及时处理,蛇毒能够阻断神经肌肉接头传递,引起外周性呼吸肌麻痹,进而出现肝肾功能衰竭、呼吸肌麻痹或呼吸衰竭症状,是临床上主要致死原因。及早注射抗蛇毒血清,及时行机械通气能有效改善呼吸困难症状。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预见性气管插管比例高于对照组,紧急气管插管比例小于对照组。观察组入院初步救治完成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05),提示急救护理路径在毒蛇咬伤患者急救护理中应用能够将护理工作由被动变为主动,准确预见病情进展变化,预测人工气道呼吸支持治疗的必要性,采取迅速有效的急救措施,及时进行气管插管与机械通气治疗,避免错过最佳治疗时间而引起并发症发生,有效降低紧急气管插管比例,缩短救治完成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有助于提高救治成功率。与赖淑芳等[8]、罗静娣[6]研究结果相符。

毒蛇咬伤多在人毫无防备的情况下突然发生,受伤局部的严重肿痛等症状会造成患者躯体的不适,易使患者产生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入院第3 天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急救护理路径在毒蛇咬伤患者急救护理中应用能够通过加强疼痛护理、伤口护理等措施有效改善患者不适症状,同时针对患者患者不良心理进行及时疏导,且严格执行健康教育记录单能够有效提高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从而有效减轻患者过度焦虑情绪,使其正面对待伤情,积极配合医嘱进行规范治疗,从而有助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与苏少清[5]研究结果相符。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出院时的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急救护理路径在毒蛇咬伤患者急救护理中应用有效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主要是由于急救护理路径能够规范各项护理行为,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护理服务理念,构建了和谐的护患关系,从而能够提高患者对护理满意度。

综上所述,急救护理路径在毒蛇咬伤患者急救护理中应用具有显著效果,能有效缩短救治完成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有效缓解患者焦虑状态,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

猜你喜欢
毒蛇插管气管
毒蛇自毙的启示
气管切开术后不同类型气管套管的并发症及处理策略
早期气管切开对于脑外伤患者的治疗体会
地塞米松联合可视喉镜在气管插管中的应用
血清白蛋白和膈肌移动度与二次插管的相互关系
重症昏迷患者可视喉镜在胃管插管中的临床应用
气管狭窄病人导管插管二例
会奏乐的毒蛇——响尾蛇
毒蛇自毙的启示
急诊抢救中光棒引导法与直接喉镜法气管插管效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