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唐诗专题群文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2021-06-07 04:55庄丽红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21年1期
关键词:实践思考

庄丽红

摘 要 以“学习任务群”作为出发点的专题群文教学,能够将零碎抽象的知识内容、单一片面的文本解析转化为有目的有意义的学习任务。本文试图在新课标学习任务群的理念指导下,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对新教材“任务群学习”背景下的唐诗专题群文教学的有效策略进行了较为细致的探讨。

关键词 群文教学;唐诗专题;实践思考

统编高中语文新教材以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为纲,以学生实践活动为主线,设计了18个“学习任务群”,在体系和体例上相比以往有了很大的变化与突破,也给广大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郑桂华老师指出:“语文学习任务群”的关键词是“任务”,从“学习内容”到“学习任务”,虽然一词之差,它却是语文学习在本体定位上从知识—文本向语言实践活动转化的重要标志。”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这样阐释语文学习任务群:“以任务为导向,以学习项目为载体,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提升语文素养。”由此可见,学习任务群以“群”为点进行教学,打破了不同学习内容分割的状态,重建学生整合式的语文学习生态,有利于学生能力形成、素养养成。

基于學习任务群的意义、作用和价值,本文从整合目标、创设情境、设计任务等几方面,结合唐诗专题教学课例,对“学习任务群”视域下的古诗词专题教学实践策略展开具体的教学分析。

一、整合学习目标

学习任务群的提出改变了过去语文教学设计主要以“双基”或“文本”为纲的方式,变为以核心素养为纲的单元教学。比如任务群“文学阅读与写作”旨在使学生在感受形象、品味语言、体验情感的过程中提升文学鉴赏能力,同时也重视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以统编版《语文》必修(上)第三单元唐诗专题群文教学为例(所属学习任务群:文学阅读与写作),整合(《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琵琶行》三首诗歌内容),为学生制定了以下学习目标。

1.阅读鉴赏:反复吟读,感受诗歌的音韵美,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分析诗歌意象特点,领悟诗歌意境;比较三首诗写景手法的不同。

2.梳理探究:知人论世,走近作者,体味思想情感,感受其精神世界,体会诗人对社会和人生的思考和感悟;探究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不同的风格和特点。

3.表达交流:分析诗歌艺术技巧的运用,尝试写作文学短评。

在专题教学过程中,结合单元内容来设计和整合学习目标,聚焦能力培养,这不仅符合“学习任务群的内涵”,与新课程改革的标准也是相一致的。

二、创设学习情境

新课程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让学生能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提升语文核心素养。创设综合性学习情境是手段和方法,把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作为主要的价值取向,把审美能力、创新能力和情感体验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基于这个目标,就需要教师在有限的时空里,为学生提供生动、创新的学习情境,让语文学习更加生活化、趣味化、形象化。

以新教材必修(上)第三单元唐诗专题为例,笔者设计了一个情境主题:“跟着唐诗去旅行”,接着进行学习情境的创设。

唐朝的标志性符号是诗歌。从大漠孤烟到杏花春雨,从山水田园到金戈铁马,这些平平仄仄的咏叹,穿透时空,飞度流光,千百年之下读来仍余音袅袅、弦犹在耳。现在,让我们踏上唐诗之旅,越过青山绿水,领略大唐气象,感受唐王朝的梦想与情怀,拥抱最美的诗和远方。

为弘扬唐诗文化、深度体验唐诗魅力,青少年宫组织了“看山水,品唐诗”——“唐诗之路”研学夏令营,要到达的三个地方分别是浙江的天姥山、重庆的夔州、江西的九江,研学内容分别为《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琵琶行》。假设你也参加了这个研学夏令营,请你整理研学旅行笔记,完成唐诗研学任务卡上的每项活动任务,形成研学成果。

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历来是“单向”“线性”的流程,诗歌教学课堂很容易成为生硬的知识传授课堂,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情境创设提高了学生语文学习的参与性,学生开始有了主动探索表达的愿望,而主动的学习为深度的学习提供了前提和基础。

三、设计任务活动

语文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以学习任务群为依据,基于逻辑联系整合教学资源、让学生在真实的语言实践活动中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任务意识、协作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师要有“任务意识”,善于将学习内容变成学习任务活动,以学习活动为载体,围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和养成来进行语文学习活动的设计、组织和评价。

针对新教材必修(上)第三单元唐诗专题,笔者设计了如下几个任务活动。

李白、杜甫、白居易是群星灿烂的唐诗天空中最耀眼的几颗。参加“唐诗之路”研学夏令营,穿越岁月风尘,追寻诗仙、诗圣、诗王的足迹。旅行归来后,需完成以下五个研学任务并分享研学成果。

任务一:我是朗诵家——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1.三首唐诗都具有很强的音乐性,请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首唐诗在小组内声情并茂地诵读吟咏,然后推举出朗诵最好的同学,在班级进行朗诵比赛。

2.请结合自己的朗读感受,谈一谈古体诗与近体诗各有哪些长处。

任务二:我是摄影师——品味意境,缘景明情。

王国维曾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请找出三首诗中的意象,并比较三首诗写景手法的不同,品味意境特点,体味包含在景中的诗人情感。

任务三:我是小导游——走近作者,知人论世。

请你拟写一段导游讲解词,向游客讲解李白、杜甫、白居易的生平及三首诗的写作背景。

任务四:我是解说员——心灵对话,精神交流。

假如你是电视台“为你品读”视频节目中“经典名诗句品读”的解说嘉宾,现在受到邀请,要求对《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琵琶行》中的经典名句进行1—2分钟的品读解说,请撰写一篇解说稿。

任务五:我是小辩手——见仁见智,争鸣辩论。

1.李白诗“豪迈飘逸”,杜甫詩“沉郁顿挫”,白居易诗“通俗鲜明”,他们都高扬个性,风格迥异,成为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请选出你最喜欢的一位诗人,说明理由,并结合本课诗句分析其风格特点,在班级进行交流辩论。

2.假如李白、杜甫、白居易被评为“感动中国十大诗人”,请你选择其中一位为他写一段颁奖词。

本次活动以研读唐诗精髓、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和文化品味为中心,开展具有学习任务的系列语文实践活动,通过综合学习及合作讨论,熔阅读鉴赏、表达交流、实践探究于一炉,汇静态学习与动态活动于一体。任务既是教学的起点,也是教学的终点,通过过程、结果、评价等检验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

“学习任务群”不是单项的某个学习任务,它是由若干学习项目组成,也就是说每个任务其实就是一个学习项目,多个学习项目以及多种学习内容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任务链,在任务的层层推进中,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设计任务活动,策略是“整合”,即整合学习情境、学习资源和学生已有的经验等要素,注意避免不真实、非语文、离文本、无逻辑的活动设计。

除了在课堂教学设计中整合目标、创设情境、设计任务外,学习任务还可以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拓宽,对于唐诗专题来说,可以通过“读写测评”的语言实践活动,让学生分析、评价、鉴赏,使“语言建构与运用”这一核心素养得到进一步提升。

仍然以唐诗群文教学为例,笔者设计了如下内容让学生进行言语实践:《梦游天姥吟留别》用瑰丽的想象表现梦境,《琵琶行》把抽象无形的音乐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请选择你感触最深的一点,选择其中一首写作文学短评,并在班级内交流分享。

以上是笔者在任务群“唐诗专题”群文教学设计中的实践和思考,通过整合学习目标、创设教学情境、设计任务活动,将语文实践活动整合成一个个学习项目并加以驱动,改变了以往学得碎、学得浅的局面,促进了学生思维和情感的深度参与。

学习任务群是新课程自主、合作、探究教学理念的贯彻,但具体实施起来也会面临不少困难,很多问题还有待于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进一步探索与解决。我们相信,经过广大语文界同仁们不懈的努力,这一全新的教学模式,在经过“山重水复”之后一定会迎来“柳暗花明”的新境界。

[作者通联:福建光泽县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实践思考
分析小学语文的教学创新
“任务式”学习模式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
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加强油田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的实践与思考
统筹财政支农政策培训教材编写的实践与思考
对高校传统音乐教育落实到教育实践的思考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互助模式研究
国有企业落实中纪委“三转”要求的实践与思考
微课教学在成人教育中的实践与思考
打造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