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阑尾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及预防对策

2021-06-10 08:18周恒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39期
关键词:阑尾炎创面机体

周恒

(江苏省江阴市城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江苏 江阴)

0 引言

阑尾炎为临床外科常见急腹症,主要表现为中性粒细胞增多、右下腹麦氏点疼痛、机体高热,具有发病急促、病情进展快等特异性表现,对临床治疗时效性要求较高,若没有及时给予指导干预,极易导致阑尾穿孔、出血、腹膜炎等情况发生,开展有效外科手术治疗对策具有重要课题探讨价值[1]。阑尾炎因病灶生理结构特殊性,若继发炎症,其炎症根除难度较大,极易复发,易导致穿孔性阑尾炎,坏疽性阑尾炎发生,影响临床治疗效果,于临床手术治疗期间,极易诱发手术切口感染,影响预后转归[2]。近年随着临床阑尾炎手术切口感染事件频发,临床学者针对阑尾炎手术切口感染预防重视度不断提高,本研究笔者特针对阑尾炎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明确其诱发因素,制定针对性、预见性护理对策,现开展如下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观察对象均为笔者单位收治手术治疗阑尾炎患者,共计50例,入组时间2017年5月至2020年3月,其中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23例,最小年龄21岁,最大年龄75岁,年龄均值(45.26±1.72)岁;其中阑尾炎切口感染患者15例,非感染患者35例。

诊断标准;(1)所选患者均满足《阑尾炎临床病理诊断指南》中对疾病的评估,患者入院初始伴有全身高热、白细胞增多、中性粒细胞增多、右下腹麦氏点疼痛等典型症状,入院后经临床症状及体征、血常规等综合检验确诊,遵医嘱开展外科手术治疗[3];(2)患者入组前签署研究授权书。

1.2 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式,针对阑尾炎手术切口感染患者及非感染患者年龄、BMI 切口长度、阑尾炎类别(单纯/化脓坏疽)、病程、手术时间、抗生素等指标进行评估。

1.3 统计学分析

统计学软件SPSS24.0 进行假设校验,P<0.05 设为统计学差异基础表达。

表1 阑尾炎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分析[n(%)]

2 结果

2.1 阑尾炎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分析

阑尾炎切口感染与非感染患者Logistic 单因素分析显示,阑尾炎患者年龄、BMI、阑尾炎类别、手术时间、抗生素与切口感染具有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阑尾炎切口感染Logistic 相关因素分析

经Logistic 多因素分析显示,阑尾炎患者年龄、BMI、阑尾炎类别、手术时间、抗生素与切口感染具有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阑尾炎切口感染Logistic 相关因素分析

3 讨论

阑尾炎切口感染与非感染患者Logistic 单因素分析,阑尾炎患者年龄、BMI、阑尾炎类别、手术时间、抗生素与切口感染具有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 多因素分析显示,阑尾炎患者年龄、BMI、阑尾炎类别、手术时间、抗生素与切口感染具有相关性,可作为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独立风险因素;(1)患者年龄:经病例研究分析显示,老年患者继发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几率显著高于年轻患者,因老年患者随着年龄增加,机体免疫力降低,手术耐受度较差,经由手术操作后,机体免疫力持续下降,多合并高血脂、高血压等疾病,创口愈合周期较长,极易受环境因素等影响,出现切口感染等情况;(2)BMI 体质量:经由研究分析显示,过度肥胖或机体营养不良患者于术后继发切口感染几率较高,因过度肥胖,脂肪含量较多,血容量偏低,局部组织存在局部血液供给不足等情况,患者切口愈合难度较大,对手术预后转归影响较高;加之肥胖患者手术视野受限,术后病灶冲洗难度较大,一定程度延长手术治疗时间,创面暴露周期长,增加术后感染风险,若患者机体处于营养不良状况,新生肉芽组织再生减缓,创口愈合不良,增加术后切口感染风险[4];(3)阑尾炎类别:阑尾炎类别主要分为化脓性阑尾炎、单纯性阑尾炎、坏疽性阑尾炎等,除单纯性阑尾炎外,化脓性阑尾炎,坏疽性阑尾炎患者继发术后切口感染风险性显著较高,其中以化脓性阑尾炎较为常见,因病灶内伴有脓液、手术操作难度较大,需对脓液进行抽吸,以获得最佳手术视野,于手术治疗期间,极易因手术操作导致脓液转移、污染创口,增加术后感染风险[5];(4)手术时间:手术时间长,创面暴露时间较长,增加创面感染风险,受手术室环境因素及医务人员操作因素影响,若手术耗时较长,严重影响切口愈合时间,增加切口感染风险、腹腔感染风险;(5)抗生素应用:抗生素应用与否与切口术后感染发生几率具有直接关联性,部分学者认为手术为侵入性操作,手术对患者机体免疫机制具有严重影响,术后患者机体免疫力低下,极易受环境因素影响,继发医源性感染情况,需开展有效抗生素应对方式,但于临床应用中发现,因不同患者机体耐受差异,抗生素抗感染效果存在较大差异,易增加药物耐药反应,随着抗生素用药时间延长,增加患者机体负担,针对术后抗生素药物使用,临床学者存在较大争议[6];本研究笔者建议于患者术后开展药敏试验,及时进行病原菌培养,以选取敏感性抗生素进行针对性治疗,有效预防切口感染等情况发生,避免机体不耐情况,提高临床治疗安全性。

明确阑尾炎切口感染因素,开展预见性护理对策,加强护理人员专业素质培养,针对术后切口感染发生风险相关情况,对手术小组及护理小组进行岗位培训教育,明确手术开展无菌化,严格按照无菌手术操作流程,于术前客观评估患者机体状况,预估术后切口感染风险性,采用早期预警风险评估等方式,针对高风险患者,采用早期风险管理举措;于手术开展期间,加强手卫生管理,加强施术者专业素质培养,缩短手术时长[7];针对坏疽性阑尾炎患者、化脓性阑尾炎患者需开展有效创面冲洗,避免腹腔切口感染情况发生,缩短手术时长,于术中加强对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监测,精细操作,以降低因手术操作导致感染情况发生,开展预见性护理对策,针对阑尾炎手术患者,术后需及时开展病原菌培养,依据培养结果,选取针对性抗生素进行预防对策,加强创面管理,定期更换创面药物,叮嘱患者避免抓挠,避免因患者因素导致切口感染情况发生,针对阑尾炎术后患者开展有效的饮食管理,提高患者机体耐受度[8]。

综上,阑尾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较多,需加强抗感染对策,降低术后切口感染。

猜你喜欢
阑尾炎创面机体
探讨浓缩生长因子(CGF)在糖尿病足溃疡创面治疗中对溃疡创面愈合的作用
术前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在老年复杂性阑尾炎诊断中应用
透明质酸基纳米纤维促进创面愈合
Ω-3补充剂或能有效减缓机体衰老
奶牛瘤胃健康、机体健康和繁殖性能的关系
负压创面治疗技术应用的研究进展
阑尾炎能自愈吗?
邓俊峰作品选
根部穿孔性阑尾炎的腹腔镜治疗策略
腹茧症合并急性阑尾炎并腹股沟斜疝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