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常规检测在尿路感染诊断中的价值探索

2021-06-10 08:18杨菁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39期
关键词:尿常规尿路感染白细胞

杨菁

(江阴市利港医院,江苏 江阴)

0 引言

尿路感染为临床常见感染性疾病,主要是指生殖道受到细菌病原体侵袭诱发的感染症状,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受到临床学者高度关注。经临床大量样本分析显示,尿路感染临床治疗有效性,于治疗时机具有高度关联性,需给予尿路感染有效病理诊断,开展早期治疗对策,以提高临床治疗有效性[1];基于临床医学发展限制,针对尿路感染多采用尿培养方式,作为诊断金标准,为临床疾病诊疗对策提供客观参照,但于临床诊断中发现,因尿路培养耗时较长,多于取样后2-3d 内获得检验成果,检验结果对人工依赖性较大,临床应用时效性较低,不满足临床高时效性诊断需求,患者检验负担较大,临床应用价值受限,逐渐被临床所取代[2]。随着近年诊断学快速发展,于高时效性诊断需求推动下,尿常规检验技术被确立起来,临床应用具有检验周期短、临床操作简单、性价比较高等应用优势,可通过对尿液样本中白细胞酯酶、白细胞计数、亚硝酸盐等一系列生化指标,有效评估尿路感染情况,为疾病诊断及预后评估提供参照[3,4];现研究笔者特针对尿常规检验于尿路感染诊断有效性进行探究,开展如下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1月于本院科室就诊疑似尿路感染患者为探查对象,共计71例,其中男性26例,女性35例,年龄区间23-76岁,年龄均值(48.52±3.16)岁;同期选取健康志愿者为参照对象,共计75例,其中男性30例,女35例,年龄区间21-74岁,年龄均值(48.49±3.14)岁;针对两组尿路感染患者入组资料做统计分析,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纳入原则:(1)所选患者均遵医嘱接受尿常规检查,可独立完成相关检测;(2)患者签署书面知情书,授权研究。

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泌尿系统疾病、传染性疾病;(2)拒绝研究或中断研究。

1.2 方法

所选患者尿液取样均由相同实验室小组完成,要求患者于检验前10h 禁饮禁食,于清晨采取尿液样本,取中段尿10ml 为尿液样本,将样本置于无菌试管内,置于室内储存,及时将样本进行转运及送检,确保尿液采集检验时间控制于1h 以内;若为女性患者,需加强外阴清洗,借助无菌棉签塞住阴道,避免阴道分泌物污染尿液样本,确保尿液样本质量;借助优利特尿常规检验试纸及相关试剂,对尿液样本有效成分、化学成分进行检测,依据临床实验室检验操作标准,将样本置于显微镜下进行尿液细菌及白细胞计数检测,主要检测指标包括白细胞计数、白细胞酯酶、亚硝酸盐指标。

1.3 评价标准

计算比对两组患者白细胞计数指标;比对胆红素、亚硝酸盐阴性及阳性,比对阳性检出率。

1.4 统计学分析

统计学软件SPSS24.0 进行假设校验,计数资料分布用(%)表达,χ2假设校验,计量资料分布用(±s)表达,t样本假设校验,P<0.05 设为统计学差异基础表达。

2 结果

2.1 两组白细胞计数指标统计

试验组白细胞计数均值(6.29±1.36)个/HP,参照组白细胞计数均值(0.45±0.26)个/HP,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尿常规检测指标统计

试验组共检出胆红素阴性3例,阳性68例,阳性检出率95.77%,参照组无阳性检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共检出亚硝酸盐阴性9例,阳性62例,阳性检出率87.32%,参照组无阳性检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尿常规检测指标统计[n(%)]

3 讨论

尿路感染作为临床科常见病及多发病,主要致病菌以变形杆菌、大肠埃希杆菌、葡萄球菌、克雷伯菌为主,女性发病率略高于男性,育龄期女性或绝经期女性为高发人群,严重危害患者机体健康[5];尿路感染多伴随内科疾病发生,以输卵管病变、肾脏功能病变为主,于尿管留置、尿路结石治疗中极易诱发尿路感染,患病几率较高,受到临床学者高度重视。尿路感染临床治疗时效性要求较高,需及时给予有效病理诊断,避免病原菌持续性深入,继发肝肾等器官合并症发生,导致不良预后,提高临床治疗有效性[6]。

现代临床针对尿路感染诊断主要以中段尿细菌培养法为主,为尿路感染诊断金标准,因诊断耗时较久,多需3d左右时间,临床应用时间较久,对临床检验人为因素依赖性较大,于尿液检验期间极易出现假阴性、假阳性情况,影响临床诊断有效性,临床应用价值受限。临床学者针对尿路感染病灶,将其分为下尿路感染及上尿路感染,病灶差异性对白细胞计数具有一定影响,于临床实验室检查发现尿液样本、储存条件对白细胞计数具有一定影响,若存放时间较久,极易导致白细胞计数降低,临床检验对尿液质量具有较高要求,于临床检出时发现,尿液样本极易受脂肪、气泡等因素影响,导致白细胞计数异常,导致假阴性、假阳性情况发生,于临床检验时,需加强尿液标本质量检测,避免无效样本进行检查,以免导致医疗资源浪费[7]。

尿常规检验作为尿路感染重要检验辅助手段,临床检验时效性要求较高,可通过中段尿采集后快速评估尿液有效成分,为临床疾病诊断提供客观医学参照,临床影响因素较多,对尿液样本质量具有较高要求,存在假阴性、假阳性情况,需加强尿液样本评估,避免样本质量影响检验结果,以提高临床检验精准性,为临床诊疗工作提供客观精准数据支持[8]。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白细胞计数均值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胆红素阳性检出率95.77%,参照组无阳性检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亚硝酸盐阴性阳性检出率87.32%,参照组无阳性检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常规检测可有效区别尿路感染及健康人,临床诊断精准性及敏感性较高,应用价值较高。

综上,尿常规于尿路感染检出敏感性较高,可依据白细胞计数、胆红素、亚硝酸盐检出感染人次,诊断价值较高,可于临床广泛研究。

猜你喜欢
尿常规尿路感染白细胞
综合护理干预对手术后留置导尿管减轻尿路感染的效果
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预防与个性化护理干预效果
阴道分泌物对尿常规临床检验结果的影响及对策
白细胞
心力衰竭患者白细胞介素6、CRP表达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探讨
女性多喝水尿路感染风险小
尿路感染 用药不同
白细胞降到多少应停止放疗
白细胞减少是免疫力降低了吗?
C反应蛋白相比尿常规检验方法在小儿糖尿病合并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效果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