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新型教学方案在中医心病专业学位研究生规范化培训的应用效果

2021-06-10 08:18王义强薛振明张天时靳宏光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39期
关键词:硬化性心病病例

王义强,薛振明,张天时,靳宏光

(长春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吉林 长春)

0 引言

研究生规范化培训强调综合能力的培养,但心病教学实践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教学资源与临床实际脱节等,所以需要探索一条适合中医专业型研究生的培养道路。但中医心病学科病情复杂多变,与各系统联系密切,所以为了培养高水平的中医临床应用型研究生,必须探索新型的培养模式。该研究目的就是为了验证新型的CP 结合PBL 教学方式实际情况下的应用效果,从而为培养高水平的中医人才探索一种合适的方法。

1 资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2019年11月至2020年11月,在心病中心进行范化培训的30名专业学位研究生。根据不同教学方案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30名。对照组男10名,女20名,平均年龄(24.87±1.87)岁。实验组男12名,女18名,平均年龄(24.47±1.93)岁。两组年龄、性别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案

对照组采取普通常规临床带教方式,研究生跟随带教老师每日查房,查房过程中带教老师给予典型症状或病例的讲解,通过老师的讲解获取临床技能和临床经验,剩余时间自主学习,定期考试。

实验组采用新型的CP 结合PBL 教学方式。(1)教师准备:带教教师接受统一培训,教学内容选择真实典型的病例。(2)学生准备:学生接受统一培训,了解CP、PBL的概念及具体实施方法。(3)CP 教学阶段: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为疾病模板,介绍其临床路径管理内容,学习和掌握CP 治疗表单;严格执行临床路径管理,包括患者、临床特征、检查及检验结果,诊断及依据,治疗方法,出院随访等的流程,根据CP 制订每日的诊疗计划,每日报告CP 实施情况。根据CP 内容进行讨论,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临床表现”“专科检查的要点”“药物的选择与禁忌”等;课后老师与学生结合临床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反馈与总结,全面消化理解理论临床知识。(4)PBL教学阶段。①选择临床典型病例进行教学。②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为疾病模板,设计问题“该患者的冠心病是哪类?诊断依据是什么?”“冠心病的发病机制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并发症有哪些?”“该患者进展为心衰得依据和治疗原则是怎样的?”等。③同学对病例所涉问题自主研究,查阅相关资料文献找出相关概念、知识点并提出问题,然后老师引导学员对该病例进行整理、归纳和总结,回顾相关知识点,解答学员还存有疑问的方面,最后进行临床思路总结。④在教学过程中,老师适时点评,监督指导学生的临床路径,建立正确的临床思路。

1.3 观察指标

(1)对轮转结束后进行理论知识(根据心病教学大纲的要求,统一命题笔试考试)、临床技能(对心病科室常见及多发病的诊治能力,包括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衰、心律失常、高血压病、心绞痛)、医学人文考核(调查问卷,包括患者、老师对研究生住培医师的评分,各30份。),实行百分制。

(2)调查问卷由CP 和PBL 联合医务组、教学组及内科学教研室联合制订。内容包括病史采集能力、病例分析能力、疾病诊疗能力、学习兴趣、教学满意度。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21.0 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分别采用(±s)、[n(%)]表示,进行t、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成绩比较

表1 中,实验组理论知识、临床技能、医学人文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0.05)。

表1 成绩[(±s)/分]

表1 成绩[(±s)/分]

组别 人数 理论知识成绩 临床技能成绩 医学人文成绩实验组 30 82.10±3.48 83.27±3.24 82.67±3.20对照组 30 75.77±3.66 75.60±3.81 75.80±3.95 t 6.867 8.398 7.610 P<0.05 <0.05 <0.05

2.2 问卷调查结果

表2 中,实验组病例分析能力、疾病诊疗能力、学习兴趣、教学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史采集能力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

表2 问卷调查结果[例(%)]

3 讨论

本研究中,实验组理论知识、临床技能、医学人文成绩均高于对照组,病例分析能力、疾病诊疗能力、学习兴趣、教学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新型CP 联合PBL教学法能够激发学习积极性,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促使全面发展。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现代临床医生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临床医师提高自身诊断和治疗水平的必要继续医学教育,也是提高我国整体临床医师质量的有利措施[1]。传统临床教学模式方法单一,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2]。PBL 即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方法,是国际上普遍采纳的教学法[3]。PBL 教学法的核心思想是“问题是学习的起点也是选择知识的依据”[4],因此,其教学模式是先提出问题,而后再讲授内容。这是不同于传统教学法最主要的方面,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协作来解决问题,强调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很好地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5,6]。CP 教学法是运用临床路径,根据临床疾病特点,设计制订教学内容、教学计划及教学目标,并按照路径化的方式进行教学,以循证和指南为指导,起到规范诊疗行为,提高疗效,降低成本的作用[7]。CP 式的教学方法培养了研究生医师的临床思维方式,并提高了临床技能及分析、解决临床问题的综合素质,全面提高教学质量[8]。

综上所述,新型CP 联合PBL 教学方法可促进中医心血管住培生的全面发展,使之成为临床创新与实用性人才,且该方法可为临床其他科室学习方法的创新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猜你喜欢
硬化性心病病例
APOE基因多态性与老年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严重程度及预后相关性分析
便秘是否也是一种心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行非心脏手术术后心力衰竭1例
“病例”和“病历”
本土现有确诊病例降至10例以下
老人心病难消除 法律服务来协助
人在江湖走,谁能不得病?
非编码RNA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中的研究进展
西红柿的心病
舒适护理对2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