揿针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护理

2021-06-10 08:19杨梅英李永聪孟丹丹荆梦晴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39期
关键词:收缩压阴阳原发性

杨梅英,李永聪,孟丹丹,荆梦晴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徐州中医院,江苏 徐州)

0 引言

高血压作为中老年人常见慢性疾病,临床发病因素较多,基于临床医学发展限制,临床学者针对高血压病因病机尚处于探究阶段,较为公认学说认为疾病发病因素与机体遗传因素、饮食因素、免疫机制具有高度关联性,以体外循环舒张压增高或动脉收缩压增高为主要病理表现,部分患者伴有头痛、眩晕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1,2]。随着我国传统医学持续化发展,特色中医疗法于高血压治疗中取得较好的应用疗效,现研究笔者特针对揿针联合穴位贴敷于原发性高血压有效性进行探究,辅助有效护理对策,旨在提高降压效果,开展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心内科接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探查对象,共计156例,遵循自愿分组原则,参照组78例,男41例,女37例,年龄29-68岁,平均年龄(44.82±1.51)岁,经中医辨证分型显示:阴虚阳亢型患者35例,痰湿壅盛型患者28例,阴阳两虚型患者15例;试验组78例,男42例,女36例,年龄31-71岁,平均年龄(45.01±1.49)岁,经中医辨证分型显示:阴虚阳亢型患者37例,痰湿壅盛型患者27例,阴阳两虚型患者14例;校验比对两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基线资料,差异符合研究比对指征(P>0.05)。

诊断标准:(1)患者均满足中华医学会2010年修订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对原发性高血压的评估标准[3];(2)患者均符合《中药新药临床指导原则》中对原发性高血压分型,以阴虚阳亢型、痰湿壅盛型、阴阳两虚型为主[4]。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予以穴位贴敷治疗;参照组患者予以常规针刺治疗,选取患者三阴交、曲池、百会、太冲、合谷进行常规针刺,针对阴虚阳亢型患者,增加太溪、肝俞针刺,针对肝风亢盛型患者,增加行间、风池针刺;针对痰湿壅盛型患者,增加足三里、丰隆进行针刺;针对阴阳两虚型患者,增加关元、肾与进行针刺,于针刺之前采用75%浓度酒精进行皮肤消毒,选用华佗牌毫针进行针刺,采用平补平泻的方式,待得气后留针30-45min。

试验组患者联合揿针治疗,选取患者耳部双侧神门、皮质、心、降压沟等穴位进行针刺,针对阴虚阳亢型患者,增加肝、胆、肾;针对肝火亢盛患者,增加交感神经、肝;针对痰湿壅盛型患者,增加胃、脾、大肠;针对阴阳两虚型患者,增加肾、肺、胃进行针刺;采用75%浓度进行局部耳廓消毒,采用清铃牌揿针进行局部针刺,将针尖对准穴位快速进行按压,留置于穴位上,定期按压。

1.3 评价标准

观察治疗前后舒张压及收缩压,评估降压效果;以患者血压为参照,评估临床疗效。

1.4 统计学分析

统计学软件SPSS24.0 进行假设校验,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表示,用χ2检验,P<0.05 设为统计学差异基础表达。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压指标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舒张压、收缩压均不同程度降低,试验组患者舒张压、收缩压指标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压指标比较(±s/mmHg,n=78)

表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压指标比较(±s/mmHg,n=78)

组别 时间 舒张压 收缩压参照组治疗前 92.14±2.36 145.28±7.11治疗后 85.63±2.07 132.62±6.57 t 4.528 6.682 P 0.027 0.008试验组治疗前 92.09±2.41 144.93±7.15治疗后 77.28±1.72 110.85±5.02 t 7.628 8.825 P 0.000 0.000

2.2 不同治疗模式下疗效比较

参照组有效率92.31%,试验组有效率98.72%,行统计校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不同治疗模式下疗效比较

3 讨论

随着老龄化社会进程加速,高血压发病人群呈现逐年递增趋势,成为危害人们机体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受到社会各界高度关注。高血压发病因素较多,与环境因素、遗传因素、精神因素、饮食因素均具有高度关联性[5]。近年随着临床医学不断发展,临床学者针对高血压病因探究中提出不同观点,为规避高血压慢性进展,诱导得心脑血管病变,需给予患者有效的降压对策,以延缓疾病进程,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我国传统医学针对原发性高血压,多采用拔罐、针灸等特色疗法,于传统高血压药物辅助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应用反馈,具有不良反应低、安全系数高等应用优势,成为高血压患者主要治疗手段[6]。

我国祖国医学将高血压疾病纳入到“头痛”、“眩晕”范围内,认为疾病发病因素与内伤虚损、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具有高度关联性,导致患者机体阴阳失调,于降压治疗中,加强对患者靶器官的保护,经由临床大量样本分析显示,针灸作为调节阴阳、协调脏腑主要治疗手段,可有效起到降压的作用效果,可有效调节激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进而恢复血流动力学,以改善自主神经病变的情况。揿针作为针灸治疗特色手段,通过耳部特定穴位,可有效降低针刺对机体的创伤,开展辨证施治的方式,可有效提高临床治疗针对性[7]。本研究于耳穴贴敷治疗时联合使用揿针进行针对性治疗,临床操作具有疼痛低、起效快、操作简单、应用灵活等优势,广泛适用于慢性疾病患者,可有效起到协调阴阳、养阴固肾的作用效果,基于耳穴、脏腑相关学说,有效调节高级神经中枢、协调机体的作用,可有效降低血压[8]。

综上,揿针联合穴位贴敷于原发性高血压治疗中降压效果显著,可于临床推广实施。

猜你喜欢
收缩压阴阳原发性
AFP、CA19-9、CEA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早期诊断价值
The Visible and the Invisible as Shadows of Light and Dark Shade:An Introduction to the Special Issue
以喉炎为首发临床表现的原发性浆细胞白血病1例并文献复习
枯骨逢春饮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你了解高血压分级吗
阴阳学说在杨式太极拳中的表现浅探
简单三招轻松降压
健康年轻人收缩压高会增加动脉硬化风险
法于阴阳
阴阳泛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