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芳丽教授运用针刺结合苗药痹痛油刮治气滞血瘀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2021-06-10 08:19方志聪杨华吕岑肖淦辰王小慧陈星宇熊芳丽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39期
关键词:苗药筋脉气滞

方志聪,杨华 ,吕岑,肖淦辰,王小慧,陈星宇,熊芳丽

(1 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贵州 贵阳;2 贵州中医药大学研究生,贵州 贵阳)

0 引言

目前,颈椎病成为一种常见且高发的疾病之一,影响了人们的健康。中医认为,颈椎病属于痹症、项痹,该病有多种分型,其中气滞血瘀是主要的证型[1]。主要诱因有坐姿不正、低头伏案工作、外邪侵袭等。该病的基本病机为筋骨受到损害,经络和气血受阻导致出现不通畅的情况。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颈椎病的发病率在逐年上升,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均有发病。临床上对于该病采用的治疗方法较多,常用的有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2]。临床治疗采用针刺结合苗医药治疗临床报道较少。贵州省名中医熊芳丽教授运用针刺结合苗药痹痛油刮治气滞血瘀型颈椎病,临床疗效可观,本研究就其治疗经验进行了总结。

1 资料

1.1 一般资料

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苗医药科门诊, 2019年01月至2020年10月气滞血瘀型颈椎病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观察组(A 组),一组为对照组(B 组),每组各有患者30例,且两组之间患者的基本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对比研究。

1.2 诊断标准

1.2.1 中医诊断标准

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ZY/T001.9-94.65.3》[3]关于气滞血瘀型颈椎病诊断标准,且符合治疗指征。颈肩部、上肢有刺痛感,痛有定处,伴有肢体麻木、颈部肉紧张,舌质暗,脉弦。

1.2.2 西医诊断标准

符合《神经根型颈椎病诊疗规范化的专家共识》中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诊断标准[4]。对患者进行医学影像检查结果显示颈椎关节出现退行性的改变,同时患者主要表现为上肢无力、手指有麻胀感、颈部和背部有疼痛感。

1.3 纳入标准

符合上述诊断标准;年龄20-70岁;上肢及颈肩部刺痛,且痛处固定;舌质暗或有瘀斑,苔薄白,脉弦;经颈椎四位片或颈椎MRI 检查确诊。

1.4 排除标准

皮肤局部红肿者,伴出血倾向、血小板减少者,颈椎结核、肿瘤、外伤致病者。

2 方法

2.1 针刺

患者取坐位,穴位选择风池、天柱、颈百劳、大杼、肩井、曲池、后溪、外关、阿是穴等穴,手阳明经型配合谷、三间,手太阳经型配小海、腕骨。常规消毒后使用0.30mm×25mm 或0.30mm×40mm(即1 寸或1.5 寸)毫针,对以上的穴位进行常规的进针,进针完成得气后采用平补平泻的方法,保持留针0.5h,1次/d,1 疗程为10次[5]。

2.2 观察组

加痹痛油刮治。① 刮痧板消毒,每人1 块刮治板;②患者取坐位,暴露颈肩部,用75%酒精进行消毒;③每处用刮痧油瓶滴(3-4 滴)痹痛油至刮治处,使油充分均匀开和皮肤滋润后再刮治,待医者感觉干涩时加油,刮治时刮板厚的一面对手掌;④刮痧部位为颈背部(督脉及膀胱经循行线上)、肩背部(天宗至秉风连线直至肩胛下角),由上到下、由内向外进行刮治,每条线刮12次,最后加强痛点刮拭。2次/5d,4次为1 疗程。

2.3 对照组

加推拿疗法治疗,患者俯卧位,枕头放置于胸前,额头自然放于重叠于床上的手背,颈部自然放松,医者以揉、拿、提、㨰等手法使颈部软组织放松,主要是痉挛及痛处软组织周围行舒筋理肌手法,按揉风池、天柱、颈百劳、颈夹脊、肩井、天宗等穴。然后,侧卧位交替放松两侧斜方肌,最后对颈项进行拔伸操作,全部操作力度由轻至重,共计约10min,2次/5d,4次为1个疗程。

2.4 注意事项

刮治处涂油不宜过多,能起到润滑作用即可;刮完后用吸水纸轻轻将油擦净,同时注意环境温度应适宜,避免受凉。推拿时手法不宜太重,以患者耐受为度。

3 观察指标

3.1 疗效判断标准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ZY/T001.9-94.65.3》[3]进行。将患者的疗效分为以下四个等级:经过治疗后患者的所有疼痛症状均完全消失,肢体麻木感消失,将疗效判定为治愈;经过治疗后患者的所有疼痛均有显著的改善,或是基本无疼痛感,肢体无麻木感,将疗效判定为显效;经过治疗后患者的各种疼痛有改善,肢体麻木感有所减轻,将疗效判定为有效;经过治疗后患者的所有情况均未达到以上标准,判定为无效。

3.2 安全性评估

监测研究期间发生的不良事件,如皮肤过敏、疼痛加重、血压、心率、脉搏、呼吸波动等不适,给予记录情况并处理。

3.3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20.0 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用(%)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 结果

4.1 临床疗效比较

A 组有效率为90.0%,B 组86.7%,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

4.2 安全性比较

在安全性方面,未发现不良事件。

5 讨论

现代医学认为,颈椎病的发生与颈椎退行性病变相关,气滞血瘀型颈椎病与西医神经根型颈椎病相似,主要为髓核突出于颈椎关节之外,压迫神经根,引起神经性颈背疼痛、肢体麻木等症状[6]。

中医学认为,颈椎病是由于气机运行不通畅导致出现血瘀的情况,同时气滞血瘀型在所有颈椎病中占有绝大多数。在治疗上中医遵循活血化瘀、理气止痛的原则[7]。推拿手法作为中医治疗的重要手段,在颈椎病治疗中发挥了关键的作用,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使用不同的推拿手法可有效恢复颈椎的生理曲度,对于恢复颈椎生物力学平衡有积极意义[8,9]。

苗医认为,颈椎病是内因和外因共同引起的。苗医认为,导致颈椎病当属“风湿类疾病”中的冷肉风和冷骨风(冷风湿)。外界的风、寒、湿、热相应毒素侵入筋脉导致筋脉受损而产生相应部位的疼痛、冷热、麻木等不适。而内脏受损或失调致气血虚弱,从而导致“消弱不荣筋”和“气弱不行血”,内外因相互作用使筋脉痹阻,气血凝滞,从而发为冷肉风、冷骨风[10]。苗药痹痛油是贵州地道的苗药,黑骨藤、红禾麻、四块瓦等苗药通过茶油泡制而成,主要的功效是疏通筋脉、活血通络止痛;俗话有“千年苗医,万年苗药”之说,苗医以“外治法为精”,痹痛油和刮治疗法是贵州苗族同胞多年长期使用的药物和外治法,安全有效。苗医刮治疗法是采用适当的药物和器具在选定的部位上进行刮擦,已达到疏通筋脉、刺激穴位、表出毒素的治疗方法,主要的功效是疏通筋脉、通络止痛,常用于风湿筋痛、冷肉风、冷骨风等病。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有效率为90.0%,对照组的86.7%,未发现不良事件,显示两组治疗均能改善气滞血瘀型颈椎病的临床症状,表明苗药痹痛油刮治气滞血瘀型颈椎病疗效可观,且安全可行。

综上所述,对于气滞血瘀型颈椎病患者给予针刺结合苗药痹痛油进行刮治能够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且安全性较高。

猜你喜欢
苗药筋脉气滞
基于“肝主筋脉,调畅情志”中医辨治帕金森病抑郁的思路和方法
自拟脾胃安方治疗脾虚气滞型餐后窘迫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气滞胃痛颗粒联合叶酸在慢性萎缩性胃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加味乌药汤合失笑散加减治疗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观察
苗药“活络汤”熏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知足常乐
贵州苗药的知识产权保护
苗药阿锐布提取物对实验性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A Meta-analysis of Dachaihu Decoction combined with western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pancreatitis with the TCM syndrome of liver qi depression and liver-gallbladder dampness-heat
面向苗药药性挖据的贝叶斯网络参数学习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