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企业的激荡百年

2021-06-10 14:35任冠青
时代邮刊·上半月 2021年5期
关键词:红色国有企业企业

任冠青

煌煌百年

红色企业的“星星之火”,是由一间小小杂货铺燃起的。1921年,毛泽东等领导人到安源路矿开展工作。这里的产业关乎经济命脉,工人众多却饱受压榨。商人的盘剥方式狡黠又可恶:工人发工资时让银元跌价,工资快用完时又涨价,迫使其购买力“缩水”;对食盐等紧缺物资,商人还经常囤积居奇,牟取暴利。

正是为了反对剥削、维护工人利益,1922年,安源路矿工人消费合作社这一“红色第一店”应时而生。合作社帮工人用银元换铜元,避免银元恶意涨跌带来的损失;通过妥善经营降低货物成本,并以较低价格卖给广大工人。很快,合作社社员达到一万三千余人,改变了工人无力应对奸商盘剥的境况,也为党的革命事业筹集了宝贵的活动经费。

追本溯源,方能明确初心。红色企业自诞生第一天起,就不是为了满足一己私欲,那份救民于水火、谋全体之幸福的初心,一开始就被融入红色企业的基因血脉之中。

革命年代,党领导的根据地不断发展壮大。战时状态下,许多人认为应先革命,等和平时期再进行经济建设。毛泽东等领导人却清醒意识到:根据地的经济建设事关党的生存基础,若不发展经济,就会“食之者众,生之者寡,用之者疾,为之者舒,是要塌台的”。

于是,党领导军民有计划地发展起自己的工业,一座座纺织厂、制药厂、兵工厂拔地而起,使革命事业有了坚实的基础。在科学的政策保护下,根据地的私营工商业也得到发展。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彼时国民党与民争利、穷奢极欲的荒唐景象。1940年,南洋华侨陈嘉庚便亲眼目睹了二者的差异:重庆一方官贪将骄,将重要工业均揽为私产;位于西北的红色根据地则政治清明、政策灵活,红色经济有条不紊地壮大发展。

两相比较,不难发现:根据地发展红色企业,从来都不是为了中饱私囊、搜刮民脂,而是为支援革命、实业救国。这直接关乎民心向背,也由此构筑起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红色企业精神源流。

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工业基础薄弱,国际上面临西方国家的孤立,新中国的经济建设起步异常艰难。当此之时,多少深明大义的爱国人士挺身而出,以义不容辞的态度为国家建设添砖加瓦。

被称为“红色资本家”的荣毅仁悉数捐出了几代人积累的资产,在被问及“作为一个资本家,为什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时,他说的那句“我首先是一个中国人”,道尽了这批企业家热爱祖国、大公无私的坦荡胸怀;“铁人”王进喜为制服井喷,不顾腿伤跳进腐蚀性泥浆池的壮举,以及“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坚韧精神,使中國高水平拿下了大庆油田,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国贫油的困窘面貌。

社会主义建设初期,中国的工业发展如平地起高楼。是无数红色企业埋头苦干、一往无前地努力,一步步搭建、丰盈着国民经济的支柱与命脉。

1978年,改革开放让经济发展拨云见日。当市场的洪流翻腾涌入,一批红色企业担当起勇敢探路的先驱角色,“与改革开放同行”的上海宝钢便是其中代表。

1978年12月23日,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发表公报的同一天,宝钢打下第一根桩基。历经十年动乱,百业待举,国家财政极为困难。可正因看到与发达国家钢铁产业的巨大差距,中央仍举全国之力,投资200多亿元支持宝钢上马。肩负着钢铁报国的使命,宝钢对标世界一流,引进最先进的设备和技术,开启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把当初的200多亿元投入变为2007年的1.33万亿元产出。从无到有,从落后到先进,宝钢如今已堪称世界一流。

宝钢崛起的动人故事,是改革开放时期众多红色企业的缩影。在那个风起云涌的时代,海尔等响应改革号角,一跃成为行业翘楚;光大、中信等成为国家对外开放的“桥头堡”,为国内引进大量资金和技术。这些敢为人先、勇于创新的闯劲,为红色企业精神注入了历久弥新的不竭活力。

步入新时代,红色企业的施展舞台从未像如今这般广阔,历史使命更是前所未有的光荣和艰巨。它们充分利用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帮助中国在全球市场和产业中稳步提升地位,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民生贡献力量。

“一带一路”沿线,处处可见中国石化等企业积极走出去的忙碌身影,它们帮助加纳、埃塞俄比亚等众多国家建设基础设施、解决就业问题,加速了我国转移过剩生产力、实现产业升级的步伐;万企帮万村等扎根现实的企业实践,让一个个“春运母亲”不必再负重前行,使曾经沧桑的面容真正舒展从容起来;高铁、国产航母、载人航天等自主创新的突破性成就,也足以告慰邓小平当年坐在日本新干线上感叹“就感觉到快,有催人跑的意思”的殷切期许。

进入新时代新发展阶段,红色企业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深化改革的坚定力量,亦是实施“走出去”“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的重要主体。任重道远,它们仍在奋勇前行。

为国为民

战火纷飞的抗战年代,百废待兴的建国初期,红色企业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生产奇迹。改革开放的关键期,面临新任务、新挑战、新形势,红色企业都以为国为民的核心价值观凝聚共识、团结力量。红色基因也成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和内核。有红色基因的企业,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无论是战争、变革,还是经济危机、各种发展关键期,都屹立不倒,这正说明了红色基因的强大作用。

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必谋之。走过百年风雨的红色企业,也在不断弘扬、丰富着这份精神。

回顾百年历史,会发现红色企业的许多举动,很难用理性的经济人逻辑来解读,有时甚至会显得有点“傻”。

成立于1943年、从炮火中走来的新华制药和新华医疗就一直在做些不够“在商言商”的业务:布洛芬片、阿司匹林肠溶缓释片等药品利润微薄,远不如售价动辄几十元数百元的药品赚钱,可只因它们是百姓常用的“救命药”,新华制药便一直坚持生产;二三十元一把的医用剪刀看似简单,却需要至少70道生产工序,企业完全要贴钱生产,而这桩明摆着“亏本”的生意,新华医疗默默做了78年。

“新华制药的诞生就是为了解决药品紧缺问题,新华人对自己骨子里红色基因带来的责任感,看得比利润重。”新华制药董事长张代铭的这句解读,折射出红色企业共同坚守的社会责任:在追求利润的道路上一路狂奔并非它们的终极追求,为社会谋求民生福祉,为百姓解决燃眉之急,远胜于锱铢必较的冰冷商业计算。红色企业的这些付出看似寻常、不被注意,却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维系着社会生活的正常运转。

产业报国、以民族复兴为己任的深厚情怀,是众多红色企业的鲜明特点。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是红色企业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的基础。古今中外,企业大多都循着对利润的追逐进行布局,开展业务。可若按纯粹的商业逻辑,那些于国家长远发展有利,但投资周期长、研发难度大的领域,就会迟迟得不到突破。百年来,红色企业坚持以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为基本行动路线,使企业发展与国家建设重点紧密相连,形成了推动中国经济腾飞的重要合力。

改革开放之初,百废待兴,国家面临着艰难的经济发展转型,建设资金的匮乏使中国亟需探索国际合作之道。对外开放的政策确定后,具体推行上却开局不易:一方面,国内不少人仍固守“既无外债,又无内债”等传统理念;另一方面,如何实现与国外的对接成为难以破冰的问题。这时,新成立的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急国之所急,主动打破了计划经济的僵化思维,率先架起了中外经济沟通的桥梁。

1980年代初,中国22项重点项目中的大项目——江苏省仪征市化纤工程因投资不足准备下马。当时,国家急需化纤产品,一旦下马会造成重大损失。为解决这一问题,中信公司秉持解放思想的态度,审慎研究后力排众议,在日本发行了100亿日元的债券,避免了仪征工程被迫“流产”的命运。这步棋虽惊险,却为改革开放的开端注入了强心剂,为社会变革打开了新思路。

不管是确定宏观调控政策,还是为国民经济发展规定目标和方向,党和国家的重大决策部署都是为了全面推进现代化、保障人民的共同利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些政策的具体落地,无疑需要支柱型力量的贯彻执行。坚定落实,是因为有着共同的目标。百年来,红色企业积极响应党中央决策部署的努力,推动国家的宏大战略目标成为现实,帮助中国抓住了一个又一个宝贵的战略机遇期。

历史雄辩地证明,红色国有企业是党和国家最可信赖的依靠力量,是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决策部署的重要力量,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力量,是实施“走出去”战略、“一带一路”建设等重大战略的重要力量,是壮大综合国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是我们党赢得许多伟大斗争胜利的重要力量。

新阶段,新征程,新使命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十四五”发展的指导思想,2021年起,我国进入了新发展阶段。“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红色企业也将开启改革创新发展的新征程。

在新发展阶段,紅色国有企业必须担当其重要使命——服务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发挥关键作用,成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市场主体。

红色企业要在新征程担当使命,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我国国有企业的光荣传统,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是让国有企业稳健发展的“关键一招”,是国有企业改革发展进程中的一条光明大道。国有企业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是党领导的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坚持党的领导,国有企业改革才能在保证人民利益最大化的征途上前进。

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是重大政治原则。要把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各环节,把企业党组织内嵌到公司治理结构之中。要培养一支宏大的高素质企业领导人员队伍,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国企的坚强战斗堡垒,强化对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的党性教育。

一部红色企业发展史,就是一部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的历史。面对日趋激烈,纵横交错的国内外市场竞争,坚持党对国企的领导不动摇,精准把握时代潮流,把国企做强做优做大,国企就能发挥更大作用,我们党就会更有力量。

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是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的有机统一。国有企业党组织发挥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归结到一点,就是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

要在新征程中担当使命,国有企业必须坚持推进深化改革,抓住我国重要战略机遇期,顺应和引领经济全球化趋势,切实增强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提高企业活力和效率,实现高质量发展。

“十四五”时期中国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世界步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深度变革期,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正在加速拓展,新冠肺炎疫情在对全球经济社会短期冲击后还将带来深远的影响。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必须认清历史方位、时代背景、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与新发展阶段。同时也必须认识到,改革愈深而愈难,剩下的全是硬骨头,“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十四五”时期乃至未来更长远的一段时间里,按照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国有企业要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一带一路”、制造强国建设、民生改善等国家重大战略中发挥关键作用。国有资本绝大部分集中于提供公共服务、发展重要前瞻性战略性产业等真正关系到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关键领域以及公益性行业的优势企业中。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国有企业更是应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发挥作用。

要坚决推动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落地见效。《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是新发展阶段国有企业改革系统深化的行动计划。国有企业要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持续深化制度改革,破除利益固化的藩篱,强化国有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完善市场化薪酬分配机制,灵活开展多种方式的激励措施;要在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上下功夫,围绕服务国家战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国有资本向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进一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完善协同创新体系,在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和科研成果转化应用等方面展现更大作为;要抓好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合理配置优化混合所有制企业股权结构,积极引入高匹配度、高认同感、高协同性的战略投资者。

我们可以预见,不断深化改革的红色企业,一定会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传承红色基因,服务国家战略,服务社会民生,实现红色百年初心使命!

迤迤百年,红色企业由彼时的新生幼苗,壮大成如今的栋梁重器。其伴随党和国家同频共振的激荡历史,亦是不忘初心、守正创新的企业精神史。身处奔涌前行的时代浪潮中,只要继往开来、坚定方向,红色企业必将在百年新征程中续写辉煌。

猜你喜欢
红色国有企业企业
国有企业研究型审计思考与探索
红色在哪里?
《红色系列之一》、《红色系列之二》
2018上海企业100强
追忆红色浪漫
国有企业每5年至少审计1次
2016,中国企业500强发布
1—7月国有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总收入272170.9亿元
新申请企业一经受理便预披露
新申请企业一经受理便预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