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大学:让梦想锦上添花

2021-06-10 18:57《求学》编辑部
求学·文科版 2021年7期
关键词:一流学科大学

《求学》编辑部

考上好大学,是寒窗苦读十余载的高三生共同追求的梦想。但什么样的大学才能算好的大学呢?

从“一本”开始谈起

“一本”:在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招生录取是分批次进行的,通常分为“本科提前批”“本科第一批次”“本科第二批次”“本科第三批次”“高职高专批次”等。其中,“本科第一批次”即我们通常所说的“一本”。在“本科第一批次”招生的院校,就被考生和家长称为“一本”院校。

因为在“本科第一批次”招生的院校水平相对比较高,因而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一本”就成了“好大学”的代名词,考上“一本”,就成了无数考生的最高梦想。

问题 为什么有的院校在部分省份是“一本”招生,在另外的省份就变成“二本”招生?这样的院校到底算是“一本”还是“二本”呢?

《求学》解答 在官方的层面,其实并没有所谓的“一本”院校和“二本”院校之分。事实上,除了教育部直属院校是明确在“本科第一批次”招生,其他院校是在“本科第一批次”招生还是在“本科第二批次”招生,不仅跟院校的实力相关,也与院校的专业设置、招生计划安排等因素有关。

那么考生和家长应该如何看待那些只在部分省份的“本科第一批次招生”的“二本”院校呢?

第一,能够以“二本”院校的身份参与到本科第一批次招生中,说明这些院校还是不错的。如果考生的目标院校在自己所在省(区、市)是本科第二批次招生,在某些省(区、市)是本科第一批次招生,那自己觉得合适就报,完全不需要纠结它是“一本”院校还是“二本”院校。

第二,部分实力院校虽然被安排在本科第二批次招生,但其投档分数线甚至远超本科第一批次线。

第三,毕业证上不会标注“二本院校”或“一本院校”。

第四,为促进教育的公平公正和就业的公平公正,教育部近年积极推动各地开展高校招生录取批次改革。目前“本科第三批次”(“三本”)已全面取消,越来越多的省份将本科第一批次、本科第二批次合并为“普通本科批”。在未来,“一本”和“二本”之说会越来越淡化。

综上,考生在报考时,无须过多纠结目标院校是“一本”院校还是“二本”院校,而应把更多精力放在研究院校的社会认同度,具体办学实力如办学规模、师资配置、学科优势等上。说到底,依然是分数与专业实力相匹配,无须过多在意那些名头。

初识好大学,从“211”“985”到“双一流”

正如前文所述,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录取批次合并体现了国家改革的总体方向,取消批次对减轻基础教育焦虑负担和高考焦虑具有重要深远的意义。但不管录取批次如何变化,好大学依旧是好大学。而如何辨识这些好大学,则是有官方依据的,那就是“211”“985”和“双一流”。

“211”:“211工程”的简称,是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为了面向21世纪,迎接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挑战,中国政府集中中央、地方各方面的力量,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专业,使其达到世界一流大学水平。最终入选“211工程”的大学共计116所。

“985”:“985工程”的简称,是1998年5月4日,时任国家主席江泽民在北京大学百年校庆上提出的。江泽民在讲话中指出,“为了实现现代化,中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最终入选“985工程”的大学共计39所。

“双一流”:2015年开始,面对新的形势,国家提出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新方案。2015年11月,国务院正式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提到要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以后每五年一个周期,2016年开始新一轮建设。2017年9月21日,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发布《关于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學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的通知》,正式确认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共计137所,其中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42所(A类36所,B类6所),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95所;“双一流”建设学科共计465个(其中自定学科44个)。

问题 “211”“985”和“双一流”有什么关系?

《求学》解答 国家提出“双一流”,是中国教育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必然选择。有专家指出,“我们最早提出‘211概念,是为了做出一批好大学;后来提出‘985,是为了培养出一批更优质的大学;现在提出‘双一流,是要再提升一个层次,建设世界一流的大学。”三者之间是一个层层递进、逐步发展的关系。

与“985”“211”工程不同的是, “双一流”建设的评审标准、资金分布都会有新的机制,不会像以前一样向确定的一所高校拨款。“会更注重学科建设,同时在遴选上,会有滚动淘汰的机制加入。”

找到属于你的好大学

无论是新高考还是传统高考,志愿填报都没有发生本质性的变化,它的根本问题,依旧是如何在分数的限制下,找到和考生本人更为匹配的院校和专业。为此,我们依据近些年来各省份“本科第一批次”(本科投档线)的大体情况,做以下分类整理,以供考生和家长选报参考。

一流大学建设高校

TOP2:北京大学、清华大学

简评:毋庸置疑的龙头院校,状元之选。在此不做过多的介绍。

华东五校+1: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人民大学

简评:华东五校均位于长三角经济核心地区,地理位置非常好,一般被认为是中国大陆高校中实力仅次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的学校;中国人民大学是一所人文社科类的精品院校,声望同样不俗,它与华东五校常年垄断国内各省份录取分数线的第3—8名。

第三梯队: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南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南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四川大学、重庆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国防科技大学

简评:第三梯队各院校在不同年份、不同省(区、市)的录取分数各有高低,如在广东的考生看来,中山大学就是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之下的TOP3,但其在北方的影响力就小很多,因而不能一概而论。从大体上看,这个梯队的院校投档线差距不是很大,均属于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中的中坚力量。往年录取分数与这些院校相当的还有少量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如“两财一贸”,即中央财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和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等。

第四梯队:中国农业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吉林大学、中国海洋大学、重庆大学、湖南大学、兰州大学、东北大学、郑州大学、云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新疆大学

简评:第四梯队中的几所原“985工程”院校录取分数之所以相对偏低,多半是因为地域偏远或学科优势偏冷门,并非都是院校实力问题。新晋的郑州大学、云南大学和新疆大学近两年的录取分数变化不大。

报考建议: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特别是其中的原“985 工程”高校有一个很显著的特点,那就是升学率极高,就算处于投档分末位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其每年的升学率(含国内、国外升学)都达到四五成。因此,于注重平台、将来有打算升学的考生而言,上述院校是大多数情况下的首选,哪怕是处于西北腹地的兰州大学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都值得报考。从西安坐高铁半个小时可达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所在的杨凌区,三个小时可到兰州,用一个不是太高的分数上名校,性价比非常高。

问题 同档次的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怎么选呢?

《求学》解答 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的投档分从整体上看是相对稳定的。考生如果处于这个分数段,可填报的院校就会比较确定。如何在这个层次中选择更适合自己的大学呢,我们就以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为例进行解读。

“自由而无用的灵魂”  “24k纯正工科气质”

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堪称上海滩高校两强,一时瑜亮、难分伯仲。但细细想来,若换几个角度思考,分几个不同的维度,也并非做不出选择。

首先,这是两所气质差异很大的院校。

复旦大学,源自1905年的复旦公学。“自由而无用的灵魂”是复旦人对复旦精神的总结。复旦大学一向学风自由,重思考的文化传承。也许是受海派文化的影响吧,复旦人的气质总是精致细腻而闲适,还总有一种藏而不露的骄傲。

上海交通大学,源自1896年的南洋公学。据说“双十一”期间这所学校的学生在五金用品的购买上在全国高校中遥遥领先,校园中随处可见格子衫搭配牛仔裤、运动鞋的顶级“直男”装备。如果你以为工科男都很刻板,那你就大错特错了。在上海交通大学,读书被视为一件无比开心的事。这里的学生不怕考试,不死记书本,玩得也很痛快,“天地交而万物通”是它的胸怀和气度。

其次,再看看两所学校的校区。

复旦大学现有枫林、张江、江湾和邯郸校区,邯郸校区是主校区,也是本科新生所在地,临近上海著名商业区五角场。上海财经大学就在复旦大学邯郸校区旁边,两所高校之间的街道被称为“文艺小资一条街”。此外,同济大学(四平路校区)离这里也不远。

上海交通大学现有徐汇、闵行、黄浦、长宁、浦东等校区,本科新生所在地是闵行校区,离市中心有一定的距离。好在隔壁就是华东师范大学,两校一墙之隔,这样一来,男生女生的比例也就平衡多了。

最后,简单看看两所学校的学科实力对比。

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两所大学都是“双一流”高校,“985”“211”工程高校,C9联盟,华东五校,都有17个“双一流”建设学科。上海交通大学有9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11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复旦大学有11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19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

具体来说,复旦大学的文史哲更为知名,数理化生等基础理学学科不错。医学方面,合并了全国八大医学院之一的上海医科大学,所以自然也是顶尖的水平。

上海交通大学自然是以工学见长,但很多考生不知道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部的实力。其实,虽然上海交通大学的预防医学和基础医学略逊于复旦大学,但是在临床医学上却要略胜一筹。此外,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上海交通大学的工商管理获评A+,外国语言文学获评A,法学、新闻传播学和公共管理也评到了A-,是不是很意外?

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的整体平台实力相比,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很多是在学科实力方面非常突出,特别是被纳入“985工程优势学科平台”的 33 所顶尖行业特色型大学(不含师范类)表现尤为突出。因此,在选报这类院校时,应更关注其学科优势,尽量在自己感兴趣的前提下,选报院校的优势学科专业。以下是对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中的部分院校做的简单介绍。

财经类:中央财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西南财经大学

简评:“两财一贸”是人们对中央财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统称,因为它们是国内财经类院校中地理位置最好、专业实力也最强的三所院校,因此人们常常把它们放在一起对比。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均被纳入“985工程优势学科平台”,实力同样不可小觑。

理工类:北京邮电大学、华北电力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南京理工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北京工业大学、河海大学、大连海事大学、东华大学、长安大学、江南大学、合肥工业大学、河北工业大学、太原理工大学

简评:这些院校在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理工类院校中,学科特色十分明显。如华北电力大学是全国公认的电力大学老大,在全国电力系统中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北京交通大学是中国电信工程和管理学教育的策源地,是中国铁路工程、铁路管理的最高学府。北京科技大学是原来的北京钢铁学院,最好的专业是冶金和材料,材料最吃香,排全国第二;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具有强大的国防军事背景,也是中国航空航天科技最高學府之一,在国内航空航天大学中名列三甲,常常和西北工业大学争夺第二名;等等。

师范类:华中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西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

简评:我国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只有6所,这6所大学是我国公认的最好的师范类大学,也是在全国中小学招聘中最受欢迎的师范类大学。6所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包括2所“985工程”大学,分别是北京师范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4所“211工程”大学,分别是华中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和西南大学。

【院校对对碰】

中央财经大学  上海财经大学

地域就没什么好说的了,看个人偏好。下面直接对比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

中央财经大学:应用经济学A+,工商管理A-,理论经济学B+,马克思主义理论B+,统计学B+,法学B,公共管理B,社会学B-

上海财经大学:应用经济学A,工商管理A,统计学A-,理论经济学B+,马克思主义理论B+,法学B,管理科学与工程B,公共管理B

大热的金融学和会计学两个专业分属于应用经济学和工商管理,可见中央财经大学和上海财经大学的这两个专业都很强,只能说金融学是中央财经大学的略强,会计学是上海财经大学的略好。另外,中央财经大学的保险学专业也非常厉害,对此感兴趣的考生可重点考虑。

中央财经大学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这两所学校同在北京,从校区上看,各有优缺点。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校区地处繁华的朝阳区,交通便利,对需要实习的学生来说特别方便,美中不足是校区比较小。中央财经大学有两个校区,一个在海淀区学院南路,另一个在昌平区沙河高教城。大部分本科生是在比较大、设施更为完备但也更偏僻的沙河校区。

从学科优势上看,两校差别也比较大。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是一所以国际经济与贸易、法学(国际经济法)、金融学、工商管理、外语(商务外语)等优势专业为学科特色的财经外语类大学,拥有国际贸易学和国际法学2个国家级重点学科。中央财经大学则以经济学、管理学和法学学科为主体,拥有应用经济学和会计学2个国家重点学科。

“双非”院校中的实力派

所謂“双非”,就是非“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和非“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这类院校中,同样有实力非常突出的。看近些年的各类大学排行榜或各省(区、市)的本科投档线,我们会发现有些“双非”院校的排名或者投档线甚至超过了不少“双一流”大学。

“双非”院校中的实力派代表有南方科技大学、深圳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四川外国语大学、东北财经大学、南方医科大学、首都医科大学、燕山大学等。这些院校中,既有在特区快速成长的新型大学(典型如地处深圳的南方科技大学和深圳大学),也有历史悠久的老牌行业名校(典型如西南政法大学、东北财经大学、燕山大学)。因此,成绩中等或者中等偏上的考生在选报院校时要有淘金的眼光,大可放开视野,不必只盯着“双一流”院校。

【院校看台】

南方科技大学:学校是深圳在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创建的一所高起点、高定位的公办新型研究型大学。学校借鉴世界一流理工科大学的学科设置和办学模式,以理、工、医为主,兼具商科和特色人文社科的学科体系。需要注意的是,该校采用综合评价招生的模式。

深圳大学:1983年设立的年轻大学,地域优势自不必说。得益于中央、教育部和地方的高度重视,不仅硬件条件非常好,学科实力也得到快速发展。因而其在全国的录取分居高不下,甚至超过部分老牌“985工程”院校。

西南政法大学:位于重庆,是改革开放后国务院确定的全国首批重点大学,是教育部和重庆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是法学领域著名的“五院四系”之一。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法学一级学科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的法学共同入围A级学科。

东北财经大学:学校坐落于美丽的海滨城市大连,为原财政部直属院校,是一所老牌的财经类院校,财政学、产业经济学、会计学是国家重点学科及教育部、财政部批准的“国家级特色重点学科”,数量经济学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

燕山大学:学校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是河北省人民政府、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四方共建高校。学校为原机械工业部直属高校,1978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高等院校。2016年,作为教育部选定的两所高校之一,学校的工程专业国家认证接受了《华盛顿协议》国际专家的观摩考察,支撑我国正式加入《华盛顿协议》国际工程教育组织。学校现有13个工科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这标志着这些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了国际认同,进入全球工程教育的“第一方阵”。

求学小链接

“双一流”:择校新方向

有人说“双一流”是“985工程”“211工程”的翻版,但其实它是一个全新的方案,从中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启示。

第一,优先选择专业的指向更加明确。从浙江、上海高考改革到“双一流”建设,国家已一再表明未来高校将以专业为中心、以学科为特色进行办学。因此,考生在填志愿时,优先选择专业才能跟上高校改革的步伐。

第二,对高校的评价应更多元化。在过去,“985 工程”“211 工程”和普通高校三分天下,而“双一流”建设的实施动态与支持政策打破了高校原有的等级与排序。考生不能只单纯地看高校的现状,还要关注高校的发展趋势,了解高校专业的发展前景。只有用发展的眼光筛选高校,考生才能在浩如烟海的信息中做出明智的选择。

第三,填志愿时要综合考虑区域经济的发展情况。“双一流”建设强调高校在区域中支撑带动经济的地位,也说明了区域的经济、资源对高校发展的重要作用。因此,考生选择学校时要综合考虑行业与区域的优势,看自己心仪的行业在高校所处的区域中是否具有发展优势,除了沿海发达地区, 不妨适当放眼其他新兴城市。

第四,关注行业类院校。在2017年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的“双一流”建设高校和建设学科名单中,我们可以发现很多特色鲜明的行业类院校跑赢了众多老牌综合性高校。例如,中医药类院校得到了较为明显的扶持,北京中医药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入选“双一流”名单。对想报考医学类专业的考生来说,除了选择临床医学和口腔医学等热门专业,还可以选择中医学、中药学,这些学科将会迎来较好的发展机遇。

猜你喜欢
一流学科大学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关注一流学科
我校获批4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双一流”建设如何推进
“超学科”来啦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