酱香型大曲中产酱香芽孢杆菌的代谢产物分析研究

2021-06-11 01:28侯智勇刘阳
中国调味品 2021年6期
关键词:态氮酱香总酸

侯智勇,刘阳

(四川旅游学院,成都 610100)

酱香在我国已有上千年历史,因其香味独特、应用广泛、独具魅力而受到大众喜爱,同时其产香机理及风味成分复杂,使得众多研究者致力于酱香风味成分的研究[1-4]。对于产酱香微生物已有些报道,许多研究结果显示芽孢杆菌与产酱香风味关联度比较大[5-6],这些微生物的代谢活动与发酵过程中物理化学反应的相互重迭作用,最终形成了酱香型白酒中一系列特殊的风味物质[7]。高温大曲中的微生物对酱香风味的形成尤为重要。罗建超等[8]曾从茅台酒的大曲中分离出产酱香芽孢杆菌并初步探析其代谢产香;黄永光等[9]也从酱香型白酒生产制曲、堆积酒醅和发酵期酒醅中分离出地衣芽孢杆菌、解淀粉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并详述了三类产香芽孢杆菌发酵代谢产香的特征性成分、特征性酶、产香过程风味的特征性变化和群体微生物发酵机制。可见,对高温大曲中微生物的研究,特别是芽孢杆菌的深入研究分析,有利于揭示酱香的形成机制。

本研究从酱香型白酒大曲中分离得到产酱香风味的菌株,分析其发酵过程中的代谢产物,跟踪检测代谢过程中总酸、氨基酸态氮、还原糖的变化过程,并应用固相微萃取及气质联用技术检测其发酵后的挥发性物质,进而对产酱香芽孢杆菌的代谢产物进行研究,为找出酱香的主体香分提供了参考。

1 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材料

1.1.1 菌种来源

实验菌株:产酱香芽孢杆菌(从四川某酒厂产酱香高温大曲中筛得)。

1.1.2 主要仪器

SYQ-DSX-280B型高压灭菌锅 上海申安医疗器械厂;QYC-2102C型摇床 上海福玛实验设备有限公司;LRH-250型生化培养箱 上海齐欣科学仪器有限公司;6890N-5979B型气相色谱仪 美国安捷伦公司。

1.1.3 培养基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蛋白胨10.0 g/L、牛肉膏3.0 g/L、NaCl 5.0 g/L、琼脂22 g/L,pH 7.0~7.2,121 ℃,0.1 MPa,灭菌30 min。

发酵培养基:小麦150 g,一半打碎,另一半完整混匀后于150 mL蒸馏水中煮25 min,以100 g重量分装于锥形瓶中,121 ℃灭菌30 min。

1.2 实验方法

1.2.1 菌种活化

采用无菌操作将3株纯种菌株分别接种在斜面培养基上,37 ℃培养24 h,备用。

1.2.2 产酱香菌株固体发酵

用无菌生理盐水制成菌悬液,以2%接种量加入至发酵培养基中,共计3组平行实验。每隔24 h观察发酵情况,待发酵144 h完成后,对每个菌株产酱香情况做感官鉴定,根据产香能力分为:无、+、++、+++、 ++++ 5个等级,检查培养基的产香情况、褐变情况以及培养基粘性,并做好记录。

1.2.3 总酸含量的测定[10]

1.2.3.1 测定方法

分别取发酵时间24,48,72,96,120,144 h的样品10.0 g于研钵中,加入10.0 mL蒸馏水研磨均匀,定容后过滤,用氢氧化钠标准液滴定,记下消耗氢氧化钠标准液的体积,计算总酸含量。

1.2.3.2 结果计算

总酸度/(mol/mL)=(c×V×K)/V0。

式中:c为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浓度,mol/mL;V为滴定所消耗的标准碱液的体积,mL;V0为滴定时吸取的样液体积,mL;K为换算系数。

1.2.4 氨基酸态氮的测定1.2.4.1 测定方法

采用甲醛法检测样品中的氨基酸态氮,根据消耗氢氧化钠标准液的量,计算出氨基酸态氮含量。

1.2.4.2 结果计算

氨基酸态氮/%=[(V1-V2)×c×0.014×100]/(m×10/100)。

式中:V1为稀释液在加入甲醛后滴定至pH 9.20所用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体积;V2为空白滴定在加入甲醛后滴定至pH 9.20所用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体积;c为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浓度;m为样品的质量;0.014为氮的毫摩尔质量。

1.2.5 还原糖的测定[11]

1.2.5.1 样品处理

分别取发酵时间24,48,72,96,120,144 h的样品10.0 g,加入100 mL蒸馏水,搅拌20 min,静置10 min,取上清液即为样品液。

1.2.5.2 试样测定

采用斐林试剂鉴定还原糖的方法,直接滴定样品中的还原糖,直至蓝色刚好褪去为终点,记录样液消耗体积,同法平行操作3份,得出平均消耗体积。

1.2.5.3 结果计算

η/%=250M2/(V0×V×1000)。

式中:η为样品中还原糖的含量(以葡萄糖计);M2为10 mL碱性酒石酸铜溶液(甲、乙液各5 mL)相当于还原糖(以葡萄糖计)的质量;V0为样品体积;V为测定时平均消耗样品溶液体积;250为样品溶液总体积。

1.2.6 GC-MS检测发酵产物[12]

1.2.6.1 样品预处理

分别取未接种菌株的空白发酵培养基、3种菌株各自发酵完成后的样品5 g于顶空瓶中平衡10 min后吸附20 min,将萃取头移入气相色谱的高温汽化室中解吸5 min,进行GC-MS分析。

1.2.6.2 GC-MS条件

色谱、质谱条件以及定性与定量分析方法参照《柑橘果皮中生香酵母的筛选及挥发性香气成分分析》中的检测条件和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发酵后感官分析

发酵后观察小麦固体发酵培养基褐变、粘稠情况以及生香情况,前48 h有猪肉香味,略带氨味,到72 h有微弱的酱香味,氨气味消失,到96 h酱香味更突出,到120 h酱香味非常突出,144 h后酱香味浓郁,见表1。

表1 各菌株发酵144 h后培养基特征与产酱香情况

2.2 总酸含量测定

本次实验采用食品中总酸测定的普遍方法,即电位滴定法作为样品总酸测定的方法,计算总酸的含量,结果见图1。

图1 发酵过程中总酸的变化

由图1可知,随着发酵时间的增加,总酸含量也在不断增加,且都在发酵72 h后总酸突然增大,发酵后期总酸增速小,基本平稳略呈下降趋势。分析此变化过程,芽孢杆菌在发酵过程中产生大量有机酸,致使发酵产物中总酸含量增加,尤其在发酵第3天,发酵温度升高后明显增加,发酵后期一些碱性物质的生成导致总酸增速放慢,酸度有所下降。有研究表明,产酱香芽孢杆菌通常在高温下能更好地产香,其与美拉德反应有关,而产酱香芽孢杆菌的酸度突然增加也在发酵温度升高时,与生香情况一致。因此,酸度的变化与酱香的生香情况可能有密切关联。

2.3 氨基酸态氮的测定

氨基酸态氮含量的测定采用甲醛法,通过计算可得到样品中氨基酸态氮的含量,结果见图2。

图2 发酵过程中氨基酸态氮的变化

由图2可知,随着发酵时间的增加,氨基酸态氮含量不断增加,芽孢杆菌发酵产蛋白酶,蛋白酶能将蛋白质水解为氨基酸,随着发酵时间的推移,氨基酸态氮含量持续上升。在发酵过程中,蛋白质分解速度与酶的活力、蛋白质含量有密切关系,至发酵结束时氨基酸态氮含量达到最大。氨基酸态氮含量变化体现了游离氨基酸含量的逐渐增加,而游离氨基酸的含量与酱香食品的风味密切相关。

2.4 还原糖的测定

用直接滴定法测定食品中还原糖的含量,结果见图3。

图3 发酵过程中还原糖的变化

由图3可知,随着发酵时间的增加,还原糖的含量在不断减少,期间,芽孢杆菌将还原糖分解利用供其生长繁殖,最终发酵样品中的还原糖经过呼吸作用被全部分解利用,而经过微生物的糖代谢途径,更易产生多种中间代谢产物及最终代谢产物,进而为酱香风味提供了支撑。

2.5 GC-MS检测发酵产物

分别检测未接种菌株的空白发酵培养基、3种菌株各自发酵144 h后的挥发性物质,得到各样品的总离子流图谱,见图4~图7。对总离子流图中各数据进行分析,得到各样品中挥发性香气成分及相对含量,见表2。

图4 空白组香气成分图谱

图5 Q1香气成分图谱

图6 Q2香气成分图谱

图7 Q5香气成分图谱

表2 4种样品挥发性香气成分

由表2可知,3株菌株产挥发性物质有相同的,也有各自独特的。Q1产挥发性物质最多,达到12种,Q2为9种,Q5为10种。Q1吡嗪相对含量为43.18%,Q2吡嗪相对含量为50.46%,Q5吡嗪相对含量为45.96%,且Q1、Q2 产生的2,3,5,6-四甲基吡嗪相对含量较高,而Q5产生的2,5-二甲基吡嗪相对含量较高。吡嗪含量高低以及所含种类差异是导致所产酱香味不同的原因。

3 结论与讨论

酱香型白酒的主体香气成分一直是白酒行业的研究热点,到目前为止,关于酱香型白酒的特征香气成分在学术界仍没有定论。酱香主体香成分的不确定使得研究思路从源头上被限制了。因此,从产酱香细菌的角度来看,分析酱香型白酒的主要呈香物质及其形成机制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本文以小麦为发酵培养基,跟踪检测3株产酱香菌株在发酵过程中总酸、氨基酸态氮、还原糖的变化,得到其总酸含量是一个先增后降的变化过程,氨基酸态氮是一个连续增加的过程,而还原糖则是一个连续降低的过程。用固相微萃取及气质联用法检测3株菌株发酵后的挥发性物质,结果显示:其均有高含量、种类不同的吡嗪,以此可为确定产酱香主体成分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态氮酱香总酸
桂林会仙湿地沉积物氮的赋存形态及分布特征
初探影响液态法米酒总酸总酯的因素
食品中总酸的测定方法确认报告
论茅台镇酱香酒发展前景及投资分析报告
中脉名酒事业部 领航酱香白酒之旅
酱香永存
Enumeration and molecular characterization of circulating tumor cell using an in vivo capture system in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f head and neck
百色当地产圣女果主要营养成分的测定
滴定法测定食醋中总酸含量及其不确定度评定
酱香大鲵皮肤泡制酒对肠道微生物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