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共情在艺术鉴赏中的中介作用

2021-06-11 00:30赵媛媛
锦绣·下旬刊 2021年2期
关键词:换位思考共情

赵媛媛

摘要:为什么有些人不能够欣赏到艺术绘画作品中的情绪,甚至不能理解艺术品作者对于艺术品的情感表达;每个个体有不同的生长环境,造就了不同的行为认知能力,有没有好的办法通过共情,移情提高人的艺术品鉴赏能力呢?尤其是理解艺术绘画作品的艺术情绪表达。

关键词:换位思考;共情;情绪共情;艺术鉴赏

引言

随着经济和城市文明的发展,博物馆和美术展也越来越多的走进人们日常的生活中。尤其是人们对精神文明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于走进美术展览馆,零基础的普通观众如何深入的鉴赏一幅好的美术艺术创作也成了很多人的一大难题,对于非专业人怎么样进行艺术鉴赏的第一步至关重要,盲目地对专业知识进行解读,只会让普罗大众对美术艺术鉴赏渐行渐远。

现代社会很多的观点都在推崇换位思考,换位思考能够解决生活很多的问题与矛盾,尤其是在人与人的相处与交流中,通过换位思考能够更好的促进人际关系的进步和发展,但是在越来越多的观点认为人们在换位思考的过程中并不能感统很好的理解别人观点和情绪。因此站在艺术作品的情境情绪去欣赏,对于艺术鉴赏来说将会是不错的选择。

一、理论基础

于是在20世纪下半叶,人本主义心理学兴起时,心理学家提出了共情的观点。共情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的观点,它是指能够理解他人的情绪情感、感同身受并做出适当反应的能力[1]。该能力的发展对于个体良好人际关系、亲社会行为具有重要促进作用。从结构上看,共情分为认知共情和情感共情两部分,认知共情即观点釆择,是指对他人思想情感的理解能力;情感共情则是指对他人情绪感同身受的能力[2]。

关键的地方就在于对他人情绪的能不能感同身受,怎么样进行感同身受,尤其是在艺术品鉴赏过程中,有些人可以为之感动,但是有些人却不能体会到绘画中的艺术情绪表达。对于很多的人没有经常接触美术作品的人来说,如何鉴赏美术作品成了一大难题,尤其是对青少年儿童,对于美术的鉴赏更加需要引导和教育,以帮助他们更好的获得对真善美的发现。

因此我们可以将这其中与作者换位思考转换为作品内容里的情绪共鸣。

二、情境分析

我们以俄国批判现实主义画家伊里亚·叶菲莫维奇·列宾于1870年至1873年间创作的油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为例,为什么有些人不能感受到画中的人物的艰辛困苦,有些人却能从画面中的纤夫感动落泪呢?

在共情的观点下,我們要着重引入情绪共情,情绪共情简单来说就是情绪共同点的契合。以我们日常生活中最简单的事情举例,在随地扔垃圾的这件事上,很多人在对环卫工作者进行换位思考的过程中想的是:换位之后,人们会认为我的本职工作就是要扫垃圾,别人扔了我来扫很正常的事情,属于我们的本职工作。这种换位思考其实没有任何作用,只不过还是在用自己的思维方式替别人思考。但是运用情绪共情的原理,我们可以先让人回忆一个很辛苦的场景,尤其是别人让你辛苦的场景,比如你辛苦工作累到筋疲力尽的时候情绪的回忆,属于你自己的这种情绪,对于这种情绪你是不是也有排斥的感觉?然后连同排斥这种情绪,来排斥扔垃圾的这种行为。

因此在艺术鉴赏过程中,首先重要的不是艺术品的内容进行解读,也不是要对作者的视角进行换位思考。因为在对艺术创作者进行换位思考的时候,人本身的水平和阶段各不相同,尤其是于儿童来说,很难用换位思考去鉴赏艺术作品,但是运用情绪共情,可以先对人们有着类似事件的情绪开始引出,引出这种情境下的真实情绪,然后在带入到《伏尔加河上的纤夫》鉴赏的过程中,很容易就能体会到那种辛苦、艰难的情绪。对于无法很好的理解艺术品情绪的观众,通过这种情绪情境引导可以很好的理解艺术作品中的情绪。这种个人的情绪情感和作者的艺术情绪情感还是有一定的差异的,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在情绪的感知上做的协同,缩小这种情绪差异,但是不能做到完全消除,只能说是靠近作者的创作情绪以达到一种情绪共振的情况。

三、情绪共振的使用

情绪共振则是一种对其物理学意义的借鉴,情绪有着感染性,个体的情绪置于具体舆论场中,就可以实现互相感染,当这种情感传播的广度和深度达到一定程度时,人们的情感就会大规模地同步,当某种情绪成为社会的普遍情绪,能够激发出大多数人共通性情绪,这种产生情绪认同的过程可以认定为情绪共振[3]。

对于同一件艺术品,不同的观众会有不同的鉴赏方式,而作为普通的观众来说,因为不具备相关的美学相关知识,因此对美术的线条、比例、角度、构图、色彩、光影、布局等一系列专业知识不具备分析能力,因此对于专业的艺术品在诉求表达上,普通人很难有完整,系统的鉴赏能力。然而人类的情绪情感是共通的,通过作品事件的情绪表达与观众的成长事件产生的情绪共振不仅能够对绘画作品产生良好的反应,还能对个人的情绪共情水平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不管是换位思考,还是情绪共情,良好的情绪理解能力对艺术品鉴赏都很大帮助。情绪激发是最重要的一环,真真切切的生活情绪体验,是艺术创作最本质和核心的内容,带着情绪的色彩和笔触就是最真实的内容表达。

四、问题与展望

本文初步探讨了情绪共振与艺术创作的中介作用,从理论基础上分析了情绪共情在艺术鉴赏中发挥的作用。我们希望能够可以通过设计一种实验,选择两组艺术鉴赏水平为零的普通人,一组进行艺术品专业系统知识的培训,一组进行情绪共振的引发,两者进行对比,更好的完善实验结论。

通过这种情绪共情在欣赏艺术品的中介作用分析,我们可以将其运用在儿童的美术教学过程中,可以先进行情绪共情,设计相关类似的情绪情境引发儿童的情绪共振,然后在引入知识,对儿童的艺术鉴赏水平会更有帮助也将会进一步提高儿童的共情能力[4]。

参考文献

[1]Stern J A, Cassidy J. Empathy from infancy to adolescence: An attachment perspective on the development of individual differences[J]. Developmental Review, 2018(47):1-22.

[2] Martin L,Hoffman. Empathy and Moral Development [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0.

[3]肖丁,甘霖.《银河补习班》的艺术真实与情绪共振[J].电影文学,2020(3):65-67.

[4]田维 .德育中移情能力的训练 [J].襄阳职业技术 学院学报,2008,7(6):81-84.

(青岛科技大学 山东 青岛 266100)

猜你喜欢
换位思考共情
共情疲劳
发现高潜人才:共情与谦卑
你为何总被“共情”搞得心累
共情,没那么简单
人们为什么不想感同身受
不科学的安慰会伤人
品德与社会课堂中学生人际交往价值取向的培养
浅析换位思考在班主任工作中的作用
化学课堂教法与学法优化同步探究
换位——打开学生心灵的一把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