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涵育家国情怀素养的历史教学探究

2021-06-15 03:38林金木
当代家庭教育 2021年9期
关键词:家国情怀初中历史

林金木

摘  要:历史教育围绕唯物史观,弘扬爱国主义及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使学生可以了解与认识祖国。学生通过学习历史课程,可以从新角度思考社会与人生,提升综合素质。文中以初中历史教学为着手点,分析课堂教学中涵育家国情怀素养的措施。

关键词:初中历史;家国情怀;涵育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1)09-0007-02

Research on History Teaching Based on the Cultivation of Family and National Feelings

LIN Jinmu (Zijiang Middle School,Jinjiang City,Fujian Province,China)

【Abstract】Materialism and promotes the spirit of patriotism and reform and innovation,so that students can understand and understand the motherland. Through studying history courses,students can think about society and life from a new perspective and improve their overall quality. The article starts with junior middle school history teaching,and analyzes the measures to cultivate family and national feelings in classroom teaching.

【Keywords】Junior high school history;Family and country feelings;Nurturing measures

家国情怀,是一个人对家庭、对国家表现出来的情感,对国家的一种情感层面的认同。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素养具有现实意义,有助于贯彻立德树人要求、达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等。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选择合适的切入点,顺利实现涵育学生家国情怀素养的目的。

1.历史教学中学生家国情怀素养涵育的重要性

(1)全面贯彻立德树人要求

新时期借鉴中华民族优秀教育传统,重申立德树人指导思想,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也是实现民族复兴对我国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历史教材上有大量关于家国情怀教育的素材,只要教师认真研究与分析,就可以利用这些素养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同时,教材上还有大量关于时代与社会背景介绍的内容,教师可以结合相关知识培养家国情怀素养,还可以渗透相应的思想道德教育。

(2)顺利达成情感态度目标

义务教育阶段历史学科的主要教学目标,就是正确指引学生,体现为思想性与人文性两方面。思想性表现为对学生对民族文化、爱国情感及人生观的要求,顺利达成这些要求,就需要培养家国情怀核心素养;就人文性方面来说,引导学生以客观态度看待历史史实,综合性理解人与自然和社会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目标。

(3)传承优秀民族传统文化

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就是家国情怀。初中生学习古代史时,会因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产生一种民族自豪感与荣誉感,形成弘扬传统文化的使命感,实现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如,优秀传统文化最具标志性的内容就是孔子,他的《论语》影响到后世的中国。历史教师可以抓住这一资源,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素养,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2.历史教学中学生家国情怀素养涵育的现状

(1)学生缺乏家国情怀认知

部分学生不能清晰认识家国情怀,一些学生对自己家乡没有認同感。新时期中学生需要具备家国情怀的担当,具有历史使命感,才能推动个人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中学生视野变得广阔,他们可以了解世界各地的情况,也对这些地方产生好奇。这就需要教师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借助乡土资源加强家国情怀意识教育。但实际中这些内容缺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认知,影响到家国情怀涵育效果。并且在当前的信息化时代,很多自媒体中的内容没有得到良好的监管以及建立相关的分级模式,在整个互联网中充斥着各种急功近利的消息与资讯,甚至是在怂恿着未成年人尤其是学生的不当行为。这样形势在当下的互联网中俨然是愈演愈烈的形势,已经对于很大一部分的学生造成了非常不良的影响。

(2)历史课堂教学存在问题

分析初中历史教材可以发现,教材中关于中国史的内容始终多于世界史内容。初中中国史教学中侧重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民族自尊性及自豪感。

历史教师授课时要打破教材的限制,选择更为丰富的史实内容补充课堂内容,或是选用乡土资源、校本课程急性补充,丰富教学手段与管理方法,提高历史课堂的科学精神。但实际教研活动中教师存在应付了事、浮于表面的情况,教师整体素养水平欠佳,缺少相应的历史学术研究能力。一部分的教师在进行历史教学的时候仅仅是简单的照本宣科,历史学科的知识内容本身是非常丰富的,但是运用这样的方式很容易会让学生觉得枯燥无味,甚至是厌烦历史的学习。

(3)家庭教育忽视素养内容

学生教学过程中家庭教育作为主要组成部分,本身依托血缘与亲情维持。学生家国情怀素养涵育仅靠学校与历史教师是不够的,父母家庭教育也是不可少的。

家庭教育中关于家国情怀涵育只有少数家长选择购买书籍、唱歌及看升旗仪式等。当前社会压力较大,大部分家长忙于工作忽视对学生的家庭教育,也谈不上熏陶家国情怀,仅会购买教材辅导书、习题册。尤其是当前主流媒体快速发展,父母要对孩子进行监督,切实发挥电子产品的优势而不是任其发展。同时家长本身的价值观以及家国文化素养水平也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很大一部分的家长因为成长背景的关系,对于我们的家国文化以及相关的情怀也是较为欠缺或者说是毫不在意的,对于学生的教育也只是按照教师的要求,没有给到应有的重视程度。

3.基于涵育家国情怀素养的历史教学策略分析

(1)正确理解课程标准,把握家国情怀素养内涵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过程中,需要全面落实新课标要求,考虑社会需求,历史课堂教学中关注人文精神的内涵,提高自己使命感。以唯物史观为指导,落实正确思想导向与价值判断。

初中历史课程教学中,历史教师要深入理解与掌握新课标内容,提炼、总结教材中关于家国情怀的内容,将这些内容与文学、时事政治等资料关联起来,给学生提供一个合适的教学情境,正确把握家国情怀素养。历史教研活动中与时政热点内容结合起来创新教学思想,对学生心理特征与精神需求进行分析,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渗透家国情怀素养培养,培养学生对家国情怀理念的理解。

(2)选择典型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素养

历史内容丰富异常,通过历史教学实现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全面分析初中历史教材,每一堂课教师都可以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或通过课堂总结方式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历史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选择典型教学内容实现学生家国情怀素养的涵育。

如,学习“两汉的科技与文化”内容时,教师要让学生明白两汉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这也是我国作为多民族国家的初步发展时期。政治上形成统一王朝、文化上民族众多呈现多元化、经济上封建社会快速发展。两汉时期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给科技文化发展提供条件,实现多领域的成就。这一时期出现的造纸术,在推动世界文化发展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张仲景、华佗及司马迁为了自己事业奉献的精神,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对传统文化高度认同,提高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实现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素养的目的。另外,历史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最为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有感,从而对于我们的家国文化产生认同感。这也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将历史与我们现在的生活连结起来。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可以以我们现在的生活为切入点,巧妙的进行导入,让学生认识到历史与今天的联系,从而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加有感,继而也会提起对于历史学习的兴趣,在学习过程中逐渐的产生对于家国情怀的认同感,形成素养。

(3)培养学生文化认同,提高学生家国情怀素养

文化认同感是文化传播的基本,是文化自信和传播的力量源泉。在初中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中关于文化认同相关的内容和元素,这对于培养学生文化认同感十分重要。在初中历史教材编撰时,编者以通史的形式,从史前文明生命起源开始,历经夏商周多年战乱,再到秦统一六国,最后经历三国战乱、横贯魏晋南北朝,直至唐元明清,再是推翻统治阶级,打倒侵略者,平复内乱,共产党执政获得统一,这一系列的发展,都以时间为概念,在时空变换的同时,利用其中相似点为学生将知识点串联,体现中华文明文化发展的连续性。

这其中如果学生认真观察,就会发现很多相似点,这就是文化认同。经历数千年发展,我大中华积累的文明成果不计可数,最明显的就是文字,从最古老的结绳计数法到甲骨文,然后经历大篆,小篆,之后演变为新书体,再是楷书,最后发展为现代的简体字,这不是一蹴而就就能实现的,虽然每种汉字都有其独特的风格,但仔细研究,相互之间总有相似点,即形似或者神似。这就是文化认同的特点。虽然经历的数千年发展,但其发展也是我国人民智慧的结晶,是民族文化和思想发展的延续,这其中蕴含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特性、特征和心理,这也是中国文化的精髓。即使历经千万年,这种深刻于骨髓的东西也是不会改变的,而文字作为民族文化传播的载体,其变化更是遵循这样的规律。所以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挖掘教材中的文化认同,培养学生文化认同感,对弘扬我国民族文化起到促进作用。

(4)借助开放历史习题,渗透家国情怀素养培养

中考试题正逐步实现以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的转变,中考对考生的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但这并不否认要牢固掌握基础知识。通过对开放性试题分析可以发现,扎实的基础知识是学生正確、快速解答开放性试题的前提和保证。此外中考试题中问题设计的开放性不再单一指向某一知识点,而是要求考生灵活运用某一类知识作答。利用阅读方式,对历史核心知识点进行记忆,使得学生做题时可以顺利找到教材依据。将一周作为一个复习阶段,安排课代表组织完成听写,教师则不定时进行抽查或全查。不容忽视的是,开放题的练习也是考察学生对于历史只是理解的连贯性,透彻性。同时也能够从习题的解答中观察学生的思维过程以及对于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思考,对于教师真正的理解学生,调整教学方式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开展选择题限时训练。历史教师将晚自习时间利用起来,进行选择题的限时训练。选择合适数量选择题,并以10min时间为限。全日常教学中结合考纲考点,整合各类易出错的问题,加深学生记忆,争取拿下选择题分数。历史教师综合分析复习情况,整理出核心记忆点。历史习题解答时要选择题眼,以此为着手点解决问题。

4.结语

总之,大数据背景下知识更新速度加快,信息获取途径越来越便捷。但网络充斥各种内容,直接减弱初中生的家国意识。初中历史课程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素养,满足新课程改革需求,促进社会发展。历史教师教学时要处理家国情怀素养与其他素养培养之间的关系、处理与爱国主义情感间的关系,培养与提升学生历史素养。

参考文献

[1]马志强.探索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渗透家国情怀的有效途径[J].天津教育,2020(24):79-80.

[2]陶梦月.论初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路径[J].新智慧,2020(21):115+117.

[3]庄光阳.初中历史教学有效渗透家国情怀素养的研究[J].考试周刊,2020(63):151-152.

猜你喜欢
家国情怀初中历史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
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历史探究能力, 促进课堂自主学习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
核心素养与语文教学的家国情怀
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中国现代通俗文学的抗战叙述和家国情怀
王文杰的家国正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