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高中生心理健康建设的切入点和角度

2021-06-15 16:59张莉
学校教育研究 2021年8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家庭心理

张莉

随着当今社会高速发展,人们在享受因此而带来的幸福感的同时时也面临了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心理问题出现在心理問题之外,心理问题的发生最主要的原因是主体知识缺陷,各种错误谬误干扰正常人体。高中生因为处在关键的特殊的人生阶段,面对的压力也有其特点。如何更好地关爱和培养未来国家建设的接班人,是摆在我们每位老师和家长,社会各界人士面前的重要课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

一、高中心理健康建设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

狭义的心理学教育侧重于问题发现之后,形形色色,因人而异,令教师的教育工作显得非常滞后。高中不应该把学生的思想淹没,应该在开学之初给学生一个良好的开端,给他们展现一幅精彩的未来画卷。

二、心理健康建设和教育的关系

高中不应该成为制造心理问题的场所和时段,但是一直以来,的确有不少心理问题的出现和生发时期就在这个阶段。以往的高中的学习内容,模式和升学,家庭,社会压力给刚刚结束了童年和青春初期阶段的孩子很大的心理压力。部分学生的表现和适应能力和国家对人才的需求和要求存在较大差距,部分学生因为担心考不上自己理想的大学甚至因为担心自己考不上大学而心里失衡。成功的教育,包括成功的心理教育,好的教育方式有利于学生身心全面建设。好的教育是为国家培养身心素质俱佳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三、心理健康建设和德育的关系

1.德育为心理健康建设打下坚实基础,精神品质的培养为人培根铸魂

2.德育和心理健康建设有一个共同点是在处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时的要求

四、心理健康建设与正确面对压力的关系

教会学生正确面对压力,看待压力。压力是一把双刃剑,存在不一定是坏事,当压力在恰当的范围,可以提高效率,但压力过大,则适得其反。学生如果想学习好,在高中有所收获,一定要自己主动给自己施压,不能感觉到被强迫,被动,如果是这样,一定是别人强加在自己身上的,需要及时调整自己的认识,变被动学习和生活为主动学习和生活。

五、心理健康建设与学生自主能力培养的关系

如果一个人不能自主,坚持独立,对他人的思想和行为过于依赖和看重,势必对自己造成严重阻碍。人是社会中的一员,但是一个人与另一个人,即使是再亲密的家人朋友,也未必对对方十分了解。每个人总有很多事是他人无法理解和知道的。既然如此,在与他人接触的过程中,自己对他人的言行应该客观看待。

六、心理健康建设和学习效率的关系

许多高中生出现人在教室,心在室外的情况,这其中的原因可能是思想偏离了学习,分心了,这时需要及时关注。但是这里面更多的应该是关心。可能是各种主客观原因,也有可能是晚上“开夜车”、甚至是玩手机之类的,需要及时发现及时帮助。有些学生可能一时半会儿改变不了,那么需要老师长时间跟踪,潜移默化,循循善诱;也有很多是学不得法,比如文理科目需要的思维方式不同,有些女孩子学文科比较容易,但学理科就有些吃力,关于这个新高考选科方面已经做了很多工作。出现这种情况可以说也非一日的原因。但是如果高中阶段有些学生能在教师引导下纠正自己的学习方式,优化学习方法,调整自己的思维模式,那么可以在选科的时候获得更多的自主权、主动性。而不是被动地去学自己不喜欢的科目。教师一定要多鼓励学生,在学生跟不上的时候,及时发现并鼓励引导。

七、心理建设与学校育人方式的关系

学校与家庭社会的关系密不可分,现在许多学校采取的是“全封闭式”,这也是心理压力的一个来源。教师的教书育人立足于让学生真的懂知识懂应用懂道理,而不是越教越脱离实际,如果这样,学生将被引入一个较为危险的境地,所以强调教学强调知行合一,理论知识的学习是为了更好地去实践,知识从实践中来,要回到生活的实践中去。

八、心理建设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现在社会科技高速发展,学生接受知识的方式也应该要与时俱进,在教材的编写,教书内容的选择上应让学生有意识地去关注最新的科技动态,了解各行各业的大概情况,多去实践,接触新鲜事物,教师也要与时俱进,充分理解学生的新潮思想,不能用僵化的守旧的观念否定学生大胆的创新和尝试,即使有许多的失败和不足。让学生成为一个鲜活的,有活力的,与社会接触,有时代触觉的生命体,而不是一个只会做题的“机器人”。

九、心理健康建设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素质教育的本质是更有效的教育方式。人只有各方面的素质提升了才能应对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和困境。素质教育的内涵十分丰富,它也包括心理素质的培养。所以学生后劲不足,能力得不到提升,学习能力受到抑制,各方面素质没有得到有效培养,包括在面对各种新的、突如其来的压力事件时无从招架,陷入困境。

十、心理健康建设与家庭环境的关系

人从呱呱落地,就背负了一生的感情包袱,其中的家庭关系,亲情在人的诸多情感中占了很大的比例。融洽的家庭关系,给风雨中的自己一个温柔温暖的港湾。但是,现实中很多家庭因为各种原因似乎并不那么圆满。不少的中学生的言谈举止行为透漏了相反的讯号。甚至有时候学校成了他们逃避家庭的地方。复杂沉重的家庭背景,给还是花季的少年笼罩了阴影。不少家长,因为自己的经历不如意,就将这种心理缺憾延续到了后代身上,希望从他们身上得到弥补,这是一种浅薄和无知,是一种错上加错。有的家长把后辈的读书学习当成了挽救家庭经济现状的途径,让学生读书的性质发生了质变,不仅加重了学生的心理负担,还耽误了他们的人生发展。对知识欠缺的父母让他们回到学校接受教育已经不可能,所以应该提要求,定禁止。一定要让学生能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成为自由的人,读书去功利化,成为有社会责任感的人,而不是一个狭隘自私的人格不健全的个体。

心理健康建设的工作与高中的各项教育工作相互促进,协同发展。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参与。相信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可以让越来越多的的学生更加全面健康地发展。

广东肇庆中学 张 莉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家庭心理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家庭“煮”夫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恋练有词
心理小测试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