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视域下的中小学革命传统教育

2021-06-15 09:08余孟孟杨志平
中国教师 2021年6期
关键词:信念心理学基因

余孟孟?杨志平

2021年年初,教育部印发了《革命传统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对革命传统进中小学课程教材的重要意义、基本原则、总体目标、主题内容、载体形式、学段和学科要求等做了统筹设计和科学安排。可以说,《指南》的印发为中小学革命传统教育提供了政策依据和理论指导,也使革命传统教育真正从“宏观倡导”层面开始进入“微观落地”层面。然而,有不少人对革命传统教育的理解,依然停留在政治教育的层面,认识不到革命传统教育在人格形成、心理健康、行为模式等方面的重要价值,把革命传统教育仅仅当成一种政治任务、一种表面形式、一种包装宣传,这种情况亟待转变。

积极心理学产生于20世纪末的美国,是一种以积极品质和积极力量为研究核心,致力于使个体和社会走向幸福与繁荣的科学研究。近十年来,“无论是理论层面还是实践层面,积极心理学在我国学校教育中的应用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1]152,但是从积极心理学角度探讨革命传统教育的研究还非常少见。其实,引入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和视角,对于我们正确认识革命传统教育的精神实质和育人价值具有重要意义,对于革命传统切实进入中小学课程教材也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一、红色基因的实质是积极基因

《指南》在“重要意义”中指出“对中小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植入红色基因”。在“主题内容”部分又说“使学生从小植入红色基因,继承弘扬革命传统”。可见,革命传统教育的实质和目的主要就是培养学生的红色基因。基因原本是一个生物学概念,指的是决定生物体基本结构和性能的遗传因子。作为一个比喻性的概念,红色基因明显不同于生物基因,但同样突出的是某种决定性的因素和力量。《指南》中虽然没有给出“红色基因”明确的定义和说明,但是关于红色基因的研究已有不少,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是: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过程中形成的决定共产党人和党组织政治本质和基本政治特性的因素,它是党在革命时期创造的红色文化在党员思想和党的血脉中渗透、积淀而形成的政治因子,具有可复制、可传承的特点,其核心要义包括四个方面: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爱国强国的责任担当、忠诚为民的人民情怀、坚贞勇毅的优良品质[2]。在积极心理学的视野中,红色基因的核心要义无疑都属于人的积极力量和积极品质。红色基因的实质就是积极基因,包括积极的信念、积极的情绪和积极的思维。

1. 积极的信念

信念是人认为“世界应该怎样”或“事情应该怎样”的主观判断,是一个人处世最重要的依据。信念常常表现为多样性和复杂性,不同的人往往具有不同的信念,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也会形成各种不同的信念。信念一般可以分为积极信念和消极信念。教育的功能之一就是要引导学生在破除消极信念的同时,建立积极信念。例如,近年来社会上流行一种以“佛系”为代表的“丧文化”,这就属于消极的信念。一些青少年学生受此影响,开始在生活、学习等方面表现出“无所谓”“不在乎”的态度,“佛系上学”“佛系上课”“佛系考试”,凡事“不争不抢”,“有也行,没有也行”[3],缺乏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念。

红色基因包含着积极的信念,甚至可以说红色基因本身就是积极的信念系统。中国共产党人能够取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系列胜利,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抱着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必胜的信念。这种信念具有超强的积极力量,指引和激励着共产党人在革命中不受诱惑、不畏艰难、不惧死亡。这种红色基因一旦深植在青少年学生的内心,便会形成积极的信念系统,使广大学生成为共产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拥护者,使他们在面对学习任务、学业压力以及各种成长挑战时,也能拥有一种积极的信念、态度和行为。

2. 积极的情绪

人是情绪的动物,情绪是人非常重要的心理现象,并且对人的日常行为和生命质量有重要的影响。近年来,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学业任务的增多、升学压力的加大,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学生表现出明显的消极情绪,表现得无助、焦虑、抑郁、狂躁,严重者甚至出现自残或伤害他人的过激行为。虽然说消极情绪也是人生必须体验的一种情绪形式,对于人的心灵成长也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是过多、过重的消极情绪却往往成为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巨大障碍。因此,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学生形成稳定的积极情绪,便显得十分必要。

积极心理学认为,积极情绪主要包括个体对过去感到满意、对现在感到快乐、对未来充满希望这三个部分。红色基因包含着爱国、强国的深沉情感和敢于挑战的强大勇气,这些都属于积极的情感力量。特别是在激烈的革命战争年代,在敌我力量懸殊的情况下,共产党人不断遭遇革命的挫折和失败,如果没有热忱、振奋等强大的积极情感力量做支撑,便很容易产生无助感和幻灭感。对青少年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植入红色基因,能使他们充分了解共产党人过去的积极斗争、今天的积极建设,以及对未来的积极设想,从而联系自身的现实生活处境,生发出自信心、自我效能感等积极情绪。

3. 积极的思维

思维方式是人性格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思想观念中的重要内容。思维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先天遗传的影响,但更多的是后天环境影响和教育的结果。在日常教育当中,我们经常发现有的学生总是表现得自信、快乐,凡事都能积极主动地应对。但是还有不少学生总是显得很消极,对各种事情都提不起兴趣,也总爱看事情的负面。引导和教会学生形成积极的思考习惯、养成积极的思维方式,既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任务。

红色基因非常鲜明的一个特征就是积极的思维方式。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可以让学生对自己产生自信,对中华民族产生民族认同的自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爱国强国的责任担当可以让学生具有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意识,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同时,在集体中具有强烈的责任意识,遇事能积极应对,不退缩,不逃避责任。坚贞勇毅的优良品质更是一种努力向前、勇于拼搏的积极思维。

共产党人在长期的革命战争年代和现代化建设时期形成的红色基因,是特色鲜明的积极基因。正因为他们一直保持着这种基因,拥有积极的信念、积极的情绪和积极的思维方式,才不断取得各种胜利。

二、革命传统教育和积极人格在内容上具有相通性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年的艰苦奋斗,终于使中华民族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这个过程中形成的优良革命传统的内容非常丰富。对于中小学革命传统教育而言,《指南》提出了七大主题内容,即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实事求是思想路线、革命斗争精神、爱国主义情怀和艰苦奋斗传统。积极心理学的核心目标在于培养人的六大美德或积极人格,它们分别是:智慧、勇气、仁爱、公正、节制、卓越[4]。可以看出,革命傳统教育的七大主题内容和积极人格的六大要素,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和相通性。

1. 智慧与革命传统教育

智慧是积极人格的第一大美德,强调知识的获得和运用,突出表现为对世界的好奇与兴趣、热爱学习、判断力、批判性思维、大局观等。中国共产党人在建党之初就表现出对整个世界发展大势的浓厚兴趣,积极学习马克思主义和苏联革命经验,善于把握大局,对不同历史时期的主要矛盾和革命任务具有超强的判断力。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工作方法,就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智慧结晶,也是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内容。

2. 勇气与革命传统教育

勇气是人在面对内在和外在压力时表现出的一种誓达目标的气魄,集中表现为英勇顽强、努力拼搏、坚持不懈、刻苦勤奋等。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开展革命,是在“三座大山”的重压之下进行的,环境艰苦卓绝,道路艰险曲折。然而,革命能够越挫越勇,星星之火终成燎原之势,重要原因就在于中国共产党人有勇气。党在长期奋斗过程中,敢于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所形成的那种鲜明的革命斗争精神,就是勇气的集中体现。

3. 仁爱与革命传统教育

积极心理学中的仁爱,注重人与人之间交往的积极力量,强调亲切和慷慨、爱与被爱。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是有大爱的,它不为一党一派谋私利,而是为全国人民谋幸福。正如毛泽东指出的“共产党员是一种特别的人,他们完全不谋私利,而只为民族和人民求福利”[5]。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立场是以人民为中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些都表明,对人民的仁爱是中国共产党的品格,也是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内容。

4. 公正与革命传统教育

公正是一种文明的积极力量,强调公民的职责、权利与义务、忠诚与团队精神、社会公平、领导力等。大浪淘沙,在一百年的历程中,真正的中国共产党人都具有忠诚的品质,他们忠诚于党的事业,忠诚于共产主义的信仰。在这个过程中,涌现出了很多英雄人物,但是中国共产党人不崇尚个人英雄主义,他们都有着超强的团队合作精神。在革命传统教育中,维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以人民为中心,发扬人民民主,增强团队合作能力等,都是追求公正、实现公正的体现。

5. 节制与革命传统教育

节制是一种积极的品质,是对需求和欲望的适度表达,集中表现为自我管理、自我控制、自我约束、谨慎小心、谦虚等。中国共产党是一个高度自律的党,在早期的革命战争年代,很多人都是孤军奋战的,全靠自制力和自我管理。另外,党的革命事业是在各种恶劣的生存环境中进行的,因此党员们养成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这一作风也传承到了之后的建设时期和改革时期,成为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因此,自我约束的能力、艰苦奋斗的作风和自强不息的吃苦精神,都是节制品格最为鲜明的体现。

6. 卓越与革命传统教育

在积极心理学看来,卓越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品质,突出表现为欣赏美与优秀、有精神追求和信仰、积极热情、懂得宽容、具有面向未来的胸襟等。从这些内容来看,中国共产党就是一支卓越的队伍。在建党之初,当时几乎是最卓越、最优秀、最有远见和精神追求的一批人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革命传统教育的具体内容来看,共产主义理想是一种伟大的精神追求和信仰,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和爱国主义情怀是一种博大的胸襟,英勇不屈的革命斗争精神是一种有生命力的激情。可以说,革命传统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成为追求卓越的人。

三、积极心理学对革命传统教育实施策略的启发

由以上论述可知,革命传统教育的内容和积极心理学倡导的积极人格具有高度一致性。那么,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出发,我们可以为中小学革命传统教育的开展提供一系列可行性建议。

1. 强化积极视角,对革命传统教育的内容进行现代解读

革命传统教育的具体内容绵延百年,有相当一部分产生于革命战争年代,如长征精神、革命人物的英雄事迹、革命题材的歌曲和电影等。说起长征精神,很多学生脑海中浮现的往往就是各种影视剧或文学作品中的场景:爬雪山、过草地、吃草根、咽树皮,学生会觉得这些事和自己的现实生活距离很远。其实,真正打开视野就会发现,长征故事可能不会重演,但现实生活中像长征一样的困难和挑战却层出不穷。长征这一事件中虽然有不少已经过时的东西,但更有价值的是那些永远鲜活的精神力量。因此,对中小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首先要在尊重事实和史实的基础上,对其具体内容进行现代解读,并且和广大学生的生活与成长紧密结合起来。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对革命传统教育产生亲近感,对革命传统教育表现出期待和热情。

2. 优化积极人格,从学生的正向力量切入革命传统教育

人一般都是缺点和优点的结合体。传统教育往往从人的缺点、不足出发,以期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然而,积极心理学更注重从人的优点、正向和积极的力量出发。如果称前者为“补足”教育,那么后者就可以称为“培优”教育。根据已有的研究可知,“补足”教育往往使学生产生消极情绪,造成学生长期处于习得性无助的状态,并不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然而,“培优”的教育模式却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深度思考,增进学生对知识的探索,不断积累学生的积极体验[1]156。因此,革命传统教育应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从学生的兴趣、正向力量和“强项”切入,然后拓展、深化。例如,可以从兴趣爱好切入,向热爱文学的学生重点推荐和讲述优秀的革命文学作品,向热爱音乐的学生重点介绍优秀的红色歌曲,向热爱科技的学生重点介绍爱国科学家的事迹;可以从优秀品格切入,对一向节俭的同学从艰苦奋斗传统进行教育,对敢作敢当的同学从革命斗争精神进行教育,对团队意识强的同学从爱国主义情怀进行教育。可以说,革命传统教育要全面开展,就必须先找学生现有的正向力量和积极人格作为切入口。

3. 深化积极体验,把革命传统教育的课堂搬到现实社会

革命传统教育在本质上是一种精神和心灵的教育。这种教育要真正取得效果就不能靠空洞的说教,也不能将其局限为一种知识教育,更不能只依赖节日或纪念日的应景性行为。积极心理学特别强调真实的积极身心体验和主观感受对人成长的价值和意义,特别提出要增加学生的接触性愉快体验。因此,革命传统走进课程教材,革命傳统教育融入教育教学,就不能停留在书本上,不能限制在教室里,不能局限在“脖子以上”,而要带领学生走出教室,把革命传统教育的课堂搬到现实社会当中,给学生真实的教育体验。例如,可以将学校周边的革命遗址、纪念地、党史馆等场所或机构作为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可以组织学生观看红色电影、红色戏剧、红色音乐会,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现代化科技成就,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看望老兵等社会实践活动,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重走长征路”等户外拓展训练项目。这些参与式的活动可以深化学生对革命传统的积极体验,从内心世界真正认同革命传统的相关内容和精神,进而付诸实践。

4. 细化积极环境,创设适合革命传统教育落地的整体氛围

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教育应该通过增加学生的积极体验,从而培育学生的积极人格,同时要创设积极的外部环境作为学生发展的支撑和保障。这里积极的外部环境,不仅指学校校园环境,还包括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那么,要对中小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就要统筹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注重学校、家庭和社会三大环境的积极创设,要根据革命传统教育的精神,细化环境的设置,为革命传统教育的开展创造一种积极的外部文化氛围。例如,可以倡导每个家庭建立学习书房,补充革命传统教育书籍,倡导长辈向孩子们讲述红色故事;学校通过环境设置和相关仪式营造红色文化氛围,同时,也可以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家长大讲堂和亲子活动;政府部门、各种文化机构和社会公益力量也应该积极倡导和组织各种形式的革命传统教育活动,配合并促进学校的革命传统教育。一旦建立了“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形成了积极良好的整体氛围,革命传统精神和红色基因便会很自然地融入学生的人格和思想当中。

总之,革命传统教育的基本精神和积极心理学的核心理念具有高度的融通性,红色基因在本质上是一种积极基因。从积极心理学出发,可以挖掘革命传统教育更为丰富的育人价值。深入研究积极心理学和革命传统教育之间的关系,对于广大中小学生真正理解并接受革命传统的当代价值、形成红色基因、养成积极人格,都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席居哲,叶杨,左志宏,等.积极心理学在我国学校教育中的实践[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9,37(6).

[2] 彭正德,江桑榆.论红色基因及其在新时代的传承[J].湖南社会科学,2021(1):12-20.

[3] 童静谣,卜建华,张宗伟.“佛系青年”文化的社会心理问题与诊断支持[J].中国德育,2019(1):32-36.

[4] 田俊.写给教育者的积极心理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9:10+32-33.

[5]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47.

(作者单位:《新课程评论》杂志编辑部)

责任编辑:赵继莹

724132105@qq.com

猜你喜欢
信念心理学基因
“没有用”的心理学
冠军赛鸽的信念(上)
修改基因吉凶未卜
围墙的信念
基因事件
信念而非执念
跟踪导练(二)5
基因
如何提高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的实践认知
打喷嚏个性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