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物质材料促进幼儿感知能力发展

2021-06-15 22:28施安琪
当代家庭教育 2021年6期
关键词:感知能力

施安琪

摘  要:材料不仅是幼儿美术教育活动的物质基础,更是幼儿感知艺术活动的“途径和通道”之一。优质的幼儿美术教育,会从常见的美术材料入手,激发和促进幼儿的感知能力发展,使其通过物质材料这个“通道”,学会发现、探索身边美的事物,尝试表达自我感知经验的方法,促进个体在感官、情感、创造、表达等方面的发展。然而现阶段,幼儿园的美术教育活动还存在“物质材料”方面的诸多问题,例如,对物质材料的认知角度,探索材料的具体方法,探索材料的真正价值和意义、物质材料与幼儿个体感知发展关系等。本文从艺术实践出发,思考和探索物质材料与幼儿感知发展的关系和方法。

关键词:感知;能力;物质材料;方法和途径

【中图分类号】G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1)06-0072-02

Using material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hildren's perception ability

——Take children's art teaching as an example

SHI Anqi  (Xinyuan kindergarten,Huaqiao International Business City,Kunshan,Jiangsu Province,china)

【Abstract】Materials are not only the material basis of children's art education activities,but also one of the "ways and channels" for children to perceive art activities. High quality children's art education will start with common art materials,stimulate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hildren's perception ability,make them learn to discover and explore the beautiful things around them through the "channel" of material materials,try to express the method of self perception experience,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individual in sense,emotion,creation,expression and so on. However,at this stage,there are still many problems about "material" in kindergarten art education activities,such as the cognitive perspective of material,the specific method of exploring material,the real value and significance of material,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terial and children's individual perception development,etc. Starting from art practice,this paper explores the relationship and method between material and children's perceptual development.

【Keywords】Perception;Ability;Material;Method and approach

促進幼儿的感知能力,是教育家们共同探索的课题。迄今为止,从物质材料入手探索物质与幼儿感知发展的研究,很难找到可参考的文献。由于“研究角度的缺失”,会导致完整幼儿美术教育架构的缺失。那么该如何通过材料促进幼儿感知能力,并使幼儿各种相关能力得到发展呢?

1.将物质材料与感官建立联系

成人获得新知识经验的过程与幼儿没有差别,一定是从感知开始。而感知经验的获得,必定与眼、口、鼻、耳、手多个感官有密切的联系。个体感知新事物的过程中,如果能做到多种感官参与活动过程,那么个体在感知阶段必达到了多样统一的极致状态。然而大多数幼儿不具备有目的地将材料与感官建立联系的能力,因此需要教师帮助幼儿将物质与感官建立联系,以便引导幼儿充分利用不同感官,获得丰富的感知经验。

(1)固有的感知状态

在幼儿美术活动的过程中,每个教师都会思考:孩子喜欢什么样的美术教育内容?孩子能够参与什么样的美术活动?活动后孩子能创造出怎样水平的艺术作品?却很少有教师关注美术活动中必备的物质材料。这足以说明:教师更关注幼儿的技巧和活动结果,认为材料是纯粹的物质载体,没有意识到对材料的感知属于艺术创作的基础步骤之一,不仅丢失了引导幼儿适时感知的良好机会,更忽略了适时对幼儿感知能力的培养和引导。然而,仅凭现象还不能判断幼儿对美术材料没有一点儿感知经验,因为在幼儿的思想意识里,能够把笔、色和纸张建立联系,能把纸和剪刀建立联系,能把宣纸和笔墨建立联系,这同样是美术活动过程中感官参与的知觉结果。

值得关注的是,这样的感知结果只属于表层感知,从中获得的知识经验也会表象固有化。表层的感知像蜻蜒点水,如:扫一眼就能立刻说出是人、闻一下立刻说出香、听一声就知道足噪声……这样的感知信息仿佛没有思维过多的参与,因此不会在脑海中留下深刻的感受,我将这种“蜻蜓点水式”的感知,叫作“初级感知”或“表层感知”。这种初级或表层的感知会在长期的美术实践中形成“固有的感知状态”,这种“感知状态”对幼儿感知习惯的形成、发现问题能力的培养、探索问题的深度和广度,都会产生隐性的影响。而对待事物“蜻蜓点水”式的态度和习惯,也影响健全人格的形成。那么如何通过物质材料探究正确感知事物的方法呢?

(2)将材料与视觉感官建立联系的“技巧”

贝蒂认为:“感知是有技巧的,这种技巧通过训练可以不断提高。”她还主观地说:“只要人们掌握了感知的技巧,就会从一个没有接触过美术的人变得像艺术家一样创造出惊人的作品。”我赞成她的观点,因为所有艺术家都是从最稚嫩的感知开始逐渐走进艺术殿堂的。重要的是:针对幼儿个体,用怎样的方法和途径使其逐渐掌握感知的技巧呢?是通过触觉、嗅觉、听觉、味觉获得还是先从视觉容易获得探索经验呢?

我们的探索是从视觉开始的。眼睛是所有感官中最神秘的一个,它可以做到“入木三分”,也可以做到“熟视无睹”,两种极端的表现,可以同时出现在同一个体身上,这种现象取决于个体对物象的兴趣和引起其注意的程度。幼儿观察能力的发展有自己的发展特点和轨迹,他们观察事物受注意力、兴趣和视觉发展影响。比如,幼儿的观察是从整体到局部的发展过程,年龄越小的幼儿,看到物象的样子越笼统。而且幼小的幼儿,注意时间短,观察事物就不会很系统。年龄小的幼儿,更喜欢关注活动的画面,如跳转迅速的广告。幼小的幼儿,更喜欢鲜艳而明亮的颜色。另外,幼儿的观察能力与头脑中已储存的知识经验有关,他们能画出喜羊羊和美羊羊的差别,源于他们对感兴趣事物的观察……只要教师清楚幼儿观察发展的基本能力和特点,利用能移动、色彩鲜艳或个体感兴趣的物质材料,引导幼儿学会观察方法;设定目的引导幼儿观察常见的美术物质材料;引导他们观察身边随处可见的物质材料和事物等有效方法,不断培养幼儿观察的习惯,幼儿的感知能力会在自主的前提下得到迅速的发展。

2.感知材料的质地

物质材料都有各不相同的质地。引导幼儿感知材料质地的时候,可以先从材料的纯物理属性开始。感知每种物质的软硬、薄厚、伸缩等,对后期的实践应用过程非常重要。

例如,一位幼儿教师发来邮件询问:“……三岁多的孩子应该适合撕纸,我在课上让他们用撕的方法撕出形状,大部分孩子撕不出我指定的形状,有些孩子还拒绝用撕的方法,坚持用剪刀,为什么?”

通过和这位老师交流,我发现了问题的缘由:首先,老师提供的纸张不适合撕纸。市场上的纸张有些没有明显的纤维结构,很容易撕出形状,适合撕纸活动;有些纸有明显的纤维结构,不易撕出形状,幼儿更难控制。教师如果对材料的质地不了解,必定影响活动效果。其次,孩子只有剪纸而没有撕纸经验,他们一定对剪纸的样式更感兴趣。就像一个没有学过外语的人表述时一定首选母语一样。最后,孩子没有探索纸张的经验,教师在撕纸活动中给定的目标难度大,限制了孩子的自由感和自我表现的兴趣……

该案例告诉我们:教师对材料质地的经验一定要先于幼儿,才能引导幼儿感知和把握材料,才能对活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把握更准确,才能更科学地确定活动目标,真正促进幼儿在美术活动中得到发展。

3.感知物质材料的形态

如果对周围可视的物质世界没有丝毫的感觉,對丰富物质材料的形态没有任何感知经验,对于一个鲜活的个体而言是非常可怕的。我们能从物质材料的形态中获得美感,那么如何感知材料的形态呢?以一张巧克力锡纸为例。一张巧克力锡纸能做什么?它可以给幼儿探索物质的形态提供有趣的素材。锡纸的材质特点是易固定、易成型、易变形。首先,教师可以遮挡自己的形式为幼儿“变魔术”,以此引起幼儿对材料及材料造型的好奇和兴趣;其次,让幼儿感知锡纸的质地时可让幼儿随意摆弄锡纸,教师引导幼儿根据形态用语言贴切描述,然后启发想象,可以仿画或补充画出看到的物体形态。

总之,“单纯感官的表层感知会随场景、物质材料的改变而消失或遗忘,当场景或物质材料不断出现并能引起个体内心的碰撞时,才会留下深刻的印象和思考。”当你看到夜幕中划过的一条流线,当你看到湛蓝天空中一条逐渐散开的烟线,当你看到联系着亲人生死安危的心电图线……你的内心和情绪会发生变化,原因在于视觉获得的感知与你的思维和情感相通了。

参考文献

[1]张新芳.幼儿园园本课程特性探析[J].江苏教育研究,2018(01)

[2]薛彦平.学习陶行知思想,指导幼儿美术教育[J].美术教育研究,2016(24)

[3]陆婷婷.插上想象翅膀 画出五彩世界[J].课程教育研究,2013(01)

[4]郭丽华.创造源自手指间—漫谈幼儿美术操作活动适宜性[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3(02)

猜你喜欢
感知能力
你处理困难的能力如何?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你的沟通能力很好吗?
不会飞的鸟
在阅读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能力与情感
浅谈低年级儿童音乐教学
刍议小学美术教学策略
三步导读法:让语文教学“大道至简”
美术教学要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
将能力培养植根于语段的阅读活动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