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战在农广战线的一名老兵

2021-06-15 02:58孙新锋
农民科技培训 2021年5期
关键词:农广校延庆田间

孙新锋

辛金萍是北京市农广校延庆分校的一名园艺专业老师,她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深深扎根在农村这片沃土,活跃在延庆农技推广的一线,延庆的15个乡镇都留下了她的足迹。通过开办农民田间学校、中专班、培训班等方式,辛金萍带领延庆农广校的教职工为广大农民传授园艺技术,积极提升农民综合素质,为当地农业农村发展探索致富之路。

俯身沃土率先作示范

开办农民田间学校之初,辛金萍每到一个地方,都会向村里申请一块试验田用于农民田间学校活动。在庙梁村的农民田间学校第一次进行冬季大树涂白防冻工作时,专家讲完后,学员们都立着不想动手操作。有的学员看热闹,有的学员不愿学,还有的学员不想出力。看到这种情况,辛金萍毫不犹豫地拿起刷子就去干。涂料溅到了她的衣服上、靴子上、手套上,她丝毫不在意,仍然认真地干着,还和大家调侃:“自己平时干活少,不会干,树没涂白,先把自己涂白了!”农民是淳朴的,实在不忍心让美女老师一直这样自己干下去,有一个学员带头跟着干了,后面的人全都参与进来。村干部也说:“辛老师,以后这脏活累活您不用亲自动手,指挥大家伙就行。”

农民田间学校辅导员需要一年四季跟进田间的管理,辛金萍不怕脏不怕累,夏季顶得住酷暑,冬季耐得住严寒。无论是挖地、环剥还是夏剪、冬剪、打药,她都坚持在教学活动中第一个去操作。她通过实践掌握每次活动的重点、难点,帮助学员进行技术的积累和总结。每次活动前,她都会引导大家对上次活动进行总结回顾,让大家真正掌握每一个技术要点。

立足学校送技术

辛金萍曾担任多个农民田间学校的辅导员,不同学校涉及的课程不同。她及时了解每个学员存在的技术问题,把农民的事情当成自己的事情来办,自己能解决的就自己解决,自己解决不了就请专家帮忙,一个专家解决不了,就多问几个专家,直到帮助农民把問题解决了。

四海椴木沟一个学员家的板栗长得旺盛但一直不结果,在专家指导下施用了硼肥,当年就结出了果实,农民心里乐开了花。一个大爷家的葡萄年年春天出问题,大爷以为自家的葡萄是得了什么怪病,说是北京专家来了也没解决。辛金萍同乡土专家用了一年多的时间进行研究,最终找到了答案,原来是根茎部分防寒厚度不够,冻伤了根茎导致的病害。困扰大爷多年的问题得到解决,辛金萍也得到了村民们的认可。

园艺技术具有周期性,不是立竿见影,要想让农民朋友信服,就必须得有足够的耐心。辛金萍刚做旧县镇米粮屯村农民田间学校辅导员工作的时候,本村农民对苹果栽培管理采用的还是低密度种植的传统管理模式,苹果10年才能有产量。个别农户虽然使用了中密度种植,但是采用的还是传统的疏密分层型的修剪方法进行管理。在辛金萍的带动下,农民田间学校推广中、高密度苹果栽培管理技术,利用纺锤型、主干型的修剪方法,并以试验田和参照对比的方法进行操作。最终通过实践证明,新的苹果种植栽培技术具有周期短、产量高、见效快的明显优势。三年后,试验田硕果累累,用实践证明了科技的力量。掌握了技术的农民成立了修剪队,为本村的果园进行修剪,也在延庆地域内进行修剪和技术推广。

结合实际探索新路

在辛金萍老师主讲的一次插花课上,农民学员和她闲聊:“插花是很好,但我们学完了却不好赚钱,老师能不能教一门在家就能赚钱的课程?”听到学员的话,辛金萍记在了心里。

2014年辛金萍参加了中国压花协会在北京召开的年会,也正是这次会议,启发了她:要利用压花技术引领村民做点什么。

既然有了目标就应该行动起来,辛金萍开始着手研究。为了让自己的技艺提升更快,能更好地教给农民,她废寝忘食地开始了准备。早上四五点起床就开始采花压花,晚饭之后再做两三个小时的植物画。功夫不负有心人,她的植物画技术有了长足进步,相关课程也基本成熟。不久之后,在延庆区农广校的大力支持下,开设植物画课程的同时,在延庆的十五个乡镇都进行了推广。

辛金萍的学生们如今已经能够独立开发产品和设计植物画DIY体验包,每年她带领学员参加延庆各种展示活动。她让当地人了解植物画、喜欢植物画、会做植物画。旧县镇的张姐没有参加过社会工作,通过学习植物画,找到了人生的新方向。她的作品频繁获奖,购买她的作品的人越来越多,她被延庆井庄小学聘为课外辅导教师,教授小学生制作植物画。“我感到自己和以前不一样了。花是美的,植物画是美的,认识辛老师是美丽的缘分,”张姐说道。

随着植物画的推广,辛金萍也带出了一个植物画推广团队。2018年延庆区文明办邀请她们团队为区榜样人物制作植物画奖状;2019年团队的植物画在延庆博物馆展出并被收藏;2019年在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延庆特色月中,辛金萍两次作为主讲嘉宾应邀参加“与延庆同行”论坛活动,得到社会的高度评价。2018年她的植物画作品《冰雪盛会》在延庆手工艺品创意大赛中荣获金巧奖,作品《百花齐放迎世园》参加韩国国际大赛荣获铜奖。众多奖项和活动让她感到自豪,但更令她欣慰的是社会对植物画的认可,也为身边的父老乡亲探索出了一条新的致富之路。

培育农民成挚友

辛金萍性格温和,待人热情,具有很强的亲和力。她和学员们总是亲如一家人。她的课堂总是一团和气,大家都会围着辛金萍认真学习和活动。有一次上课时,一位女学员抱着刚满周岁的孩子来上课,辛金萍帮忙抱孩子,让她记好笔记。刚接过孩子,就尿了她一身,学员感到非常不好意思。正值冬天,衣服虽厚,但都湿透了,她没表现出一点不高兴,反而安慰学员不要介意,幽默地说:“老师实交(浇)、实交(浇)”。她的确是一位实交的老师,学员们都能感受到她的平易近人。

教育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教育是万万不能的。成人中专班学员中以妇女居多,她们积极地参加中专班学习,希望通过学习提升自己。辛金萍感到不能辜负她们的期望。但是课堂上知识的学习是有限的,能力的提升和自信心的培养才是关键。每节课前辛金萍都会和相关任课老师协商好,组织安排学员在课堂上发言、总结,培养她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强她们的自信心。班级也会组织演讲、参观、竞赛等各种形式的活动,提升学员的能力。经过三年中专班的学习,学员们不仅变得敢说话、会说话了,也比以前更有信心了。2017年延庆区人保局通过考试招乡镇和村里的养老助残员,辛金萍曾教授的几位学员参加考试,都被录用了。中专班还有很多学员都在村里担任着重要的职务,为乡村建设贡献着她们的巾帼力量。

总结提升当示范

一个人的优秀是因为有一个优秀团队。在农民田间学校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延庆农广校推出“双师合作教学模式”的研究,该模式进一步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充分发挥学员作为课堂主体的力量,学员在掌握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能力得到提高,素质得到全面提升。因为教学成果显著,引来同行的关注,学校多次派辛金萍来承担各种形式的公开课。先后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干事、国务院秘书处干部、新西兰教育家、北京市副市长和来自全国各地的骨干教师走进她的课堂。同时她还应中央农广校,北京、山东、湖北、辽宁等地农广校的邀请前去授课,她的教学得到了省内外众多同行的认可。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辛金萍二十几年如一日,长期奋战在农业技术推广的第一线,把实践论文写在了农村这片广阔的大地上,为广大农民带去了实实在在的技术,也为村民增收致富探索了新路。作为一名农广战线的老师,辛金萍深知农民教育培训事业任重而道远。她将继续奋战在一线,为更多农民送去知识和希望。

(作者单位:北京市农广校)

猜你喜欢
农广校延庆田间
春日田间
延庆区总工会开展“以案释法”线上培训活动
科技示范推广?助力乡村振兴
田间地头“惠”果农
“码”上办理“田间一件事”
田间地头有了“新绿”
农民培训在县级农广校的组织工作
北京市延庆区语言文字工作导览图
北京延庆辽代矿冶遗址群
延庆世界地质公园将分四级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