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药剂防治柑橘溃疡病的田间药效对比试验

2021-06-15 03:27韦受爱
南方农业·下旬 2021年1期

韦受爱

摘 要 为研究不同药剂防治柑橘溃疡病的药效,进行了田间药效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用药15 d后,20%噻菌铜悬浮剂500倍液对于柑橘溃疡病有着良好的防治效果,防效可以达到86.17%,对比77%氯氧化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20%噻森铜悬浮剂500倍液、47%春雷·王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防效较高,而且具有低毒低残留的特点,是一种理想的柑橘溃疡病防治药剂。

关键词 柑橘溃疡病;药效对比试验;药剂防治

中图分类号:S436.661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03.025

柑橘溃疡病是柑橘种植中较为严重的病害,属于一种检疫性病害,会给柑橘产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柑橘溃疡病为害的部位包括叶片、果实和枝梢。如果叶片染病,会在病部呈现出黄色或者暗黄色斑点,周围油渍状湿圈,后叶面隆起,有米黄色海绵状物体,然后隆起部分破碎,呈现凹陷或者褶皱,后期病斑会呈现为淡褐色,中间位置为灰白色,发病部位和健康部位的交界处可以观察到褐色釉光,凹陷位置则多呈现为放射状[1-2]。如果果实染病,相应的症状与叶片类似,但病斑一般只会出现在果皮上,病情严重时会出现早期落果。如果枝梢染病,初期一般为圆形水渍状病斑,呈暗绿色,之后会逐步发展为灰褐色,在枝梢上形成裂口,裂口的深度较大,最后多个病斑会融合在一起,形成黄褐色不规则的病斑,边缘十分明显。柑橘溃疡病会导致果实品质和产量下降,给果农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对柑橘的发展带来一定影响。因此,做好对柑橘溃疡病的防治工作非常重要,对防治柑橘溃疡病的高效低毒杀菌剂进行筛选,是柑橘产业发展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3]。基于此,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宾阳县选择试验田块,对20%噻菌铜悬浮剂500倍液、77%氯氧化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20%噻森铜悬浮剂500倍液、47%春雷·王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防治柑橘溃疡病的药效进行对比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

试验地点选择广西宾阳县某果农的沃柑园,种植面积9 754 m2,种植密度约为90株/667 m2,行距3.0 m,株距2.5 m,柑橘溃疡病的发生较为均匀。沃柑园本身土壤肥力中等,排水和灌溉条件良好,各个小区的水肥条件、栽培管理措施基本一致。于2019年7月中下旬,选择晴朗天气进行试验。

1.2 试验药剂

A组:20%噻菌铜悬浮剂500倍液,浙江龙湾化工有限公司生产。

B组:77%氯氧化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广东东莞瑞德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C组:20%噻森铜悬浮剂500倍液,浙江东风化工有限公司生产。

D组:47%春雷·王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日本北兴化学工业株式公社生产。

E组:对照,清水。

1.3 试验方法

一共设置15个小区,每个小区为3株沃柑,每一种处理方法重复3次,在小区中随机用药,小区周边设置隔离保护行。选择晴朗无风天气,新梢抽出约2 cm时喷药,使用16型手动喷雾器,对树冠进行喷雾,确保叶片的正面和反面都喷施均匀,以药滴将滴未滴为准。

1.4 药效调查

在用药15 d后,在每一个小区内每棵沃柑树的东西南北中5个方位分别调查一个嫩梢,每个嫩梢上调查5片叶子,对病叶数量和对应的病级数进行记录,病叶分级标准:0级为无病斑;1级为每叶有1~5个病斑;3级为每叶有6~10个病斑;5级为每叶有11~15个病斑;7级为每叶有16~20个病斑;9级为每叶有21个以上的病斑。

分级后,计算病情指数,见公式(1)。

依照施药区域的病情指数和对照区域的病情指数对比,就不同药剂的防治效果进行计算,计算公式见公式(2)。

相关数据使用邓肯式新复极差(DMRT)法开展显著性测验,就不同处理方式防治效果的差异水平进行对比分析。

1.5 安全性调查

在用药期间,对20%噻菌铜悬浮剂500倍液、77%氯氧化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20%噻森铜悬浮剂500倍液、47%春雷·王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施药区和空白对照区进行对比,分析沃柑的叶片和果实是否存在异常现象,是否有药害出现[4]。

2 结果与分析

2.1 防治效果分析

4种不同药剂对于柑橘溃疡病的防治效果如表1所示。结合试验结果可知,在施药后15 d,20%噻菌铜悬浮剂500倍液、77%氯氧化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20%噻森铜悬浮剂500倍液、47%春雷·王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以及空白对照组的病情指数分别是1.04、1.42、2.36、1.61和7.52,结合相应的防治效果计算公式分析,20%噻菌铜悬浮剂500倍液、77%氯氧化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20%噻森铜悬浮剂500倍液、47%春雷·王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对于柑橘溃疡病的防治效果分别是86.17%、81.12%、68.62%、78.59%。运用DPS软件,开展相应的差异性分析,可以明确,20%噻菌铜悬浮剂500倍液的防治效果与77%氯氧化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的防治效果差异显著,20%噻菌铜悬浮剂500倍液的防治效果与20%噻森铜悬浮剂500倍液防治效果、47%春雷·王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防治效果三者之间差异极显著[5]。

所有的处理数据都进行3次重复,取平均值;使用DMRT法进行差异显著性测定

2.2 安全性

在用药期间开展全面的调查研究,将4种药剂用药区域和空白对照区域进行对比,沃柑的叶片和果实生长都没有出现明显异常,也没有明显的药害,表明4种药剂在本试验中的用量不会影响沃柑的安全生长。

3 结论与讨论

结合试验结果分析,在施药后15 d,对4种药剂的用药区域进行调查,发现A组20%噻菌铜悬浮剂500倍液的防治效果最佳,达到了86.17%[6],其余三种药物对于柑橘溃疡病的防治效果依次为B组77%氯氧化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81.12%)、D组47%春雷·王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8.59%)、C组20%噻森铜悬浮剂500倍液(68.62%),所有的药剂在在防治柑橘溃疡病的同时,都具有低毒、低残留的特征,在柑橘生产方面可以轮换使用,能够强化防治效果。在大面积推广使用的情况下,柑橘溃疡病的防治还是应该以预防为主,做到防治结合,在出芽之后的3 d、10 d和15 d各施药一次,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药剂类型和浓度[7]。

依照多年溃疡病防治经验,柑橘溃疡病的防治应该以农业防治为主,药剂防治为辅,尽可能减少化学药剂的使用,避免农药残留问题。溃疡病本身属于一种细菌性病害,可以通过昆虫、枝叶接触等方式传播到嫩梢、嫩叶和幼果上,经由气孔以及伤口侵入感染,高温条件下传播速度加快。基于此,在对柑橘园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应该施加有机肥,控制氮肥的使用量,对多元素复合肥进行合理施加,同时及时对园中的病枝、病叶以及病果进行清理,统一放梢,对潜叶蛾等害虫进行防治,减少伤口数量,并在每一次新梢萌发后,连续用药2~3次,以有效预防和控制柑橘溃疡病发生。

参考文献:

[1] 赖家豪,宋水林,刘冰.三株柑橘溃疡病生防内生细菌对脐橙感染溃疡病后几种防御酶活性的影响[J].浙江农业学报,2020,32(11):1994-2000.

[2] 秦秀娟,祁静静,窦万福,等.柑橘Rboh家族鉴定及其对激素和柑橘溃疡病的响应[J].中国农业科学,2020,53(20):4189-4203.

[3] 钱佳琳.柑橘溃疡病生防细菌的筛选及其在脐橙叶片上的定殖研究[D].赣州:江西理工大学,2020.

[4] 张志标,李月,周玉蓉,等.梅州市柑橘溃疡病发生原因及综合防控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20(07):115,118.

[5] 趙洪涛,陈东奎,陈香玲,等.沃柑溃疡病病原菌分离鉴定及防治药剂筛选[J].南方农业学报,2019,50(12):2703-2712.

[6] 陈仁强,林培,林树政.海南琼中绿橙溃疡病田间药剂防治试验初报[J].农业科技通讯,2018(07):140-141.

[7] 陆英,漆艳香,喻群芳,等.几种药剂对柑橘溃疡病的田间防治效果[J].南方园艺,2018,29(03):9-11.

(责任编辑:刘 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