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种植技术与病虫害防治要点浅析

2021-06-15 09:30辛华总
南方农业·下旬 2021年1期
关键词: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水稻

辛华总

摘 要 水稻是我国非常重要的粮食作物,虽然近年来我国水稻种植技术进步明显,但部分地区的水稻种植技术相对落后,直接影响到了水稻的质量和产量。只有明确水稻种植的主要技术环节并集中力量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才能推动水稻种植行业的良性发展。基于此,对水稻种植技术的主要环节进行阐述,重点论述水稻病虫害防治要点。

关键词 水稻;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

中图分类号:S435.11;S511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03.026

水稻在我国拥有非常悠久的种植历史。近年来,水稻种植业已经进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各类新型种植技术、农田管理模式已经在实际种植作业中得到了相对广泛的应用,水稻的质量和产量也都实现了进一步提高。水稻种植行业的发展总体趋于稳定,但在细节层面依旧存在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后续工作中,要加强对于水稻种植技术的分析与研究,并逐步加大病虫害防治力度,最终推动水稻种植行业转型发展。

1 水稻种植技术

1.1 选种

水稻种植行业高速发展,市面上的水稻种子品种也在日渐多样化。实际水稻种植中,不同水稻品种在生长成熟周期以及生长环境要求等方面会呈现出非常显著的差异,需要根据特定种植区域内的水文、气候和地质条件来选择合适的水稻种子进行种植,既要保证水稻种子可以适应种植区域内的生长环境,又要保证最终收获的水稻可以满足当地居民的消费需求[1]。通常情况下,水稻种植户在选种时都应当以抗逆性强、适应性强、熟期适中以及米质优良为原则。此外,水稻种植户购买水稻种子后,需要检查种子的外包装、籽粒以及标签,以确定种子品质。如果发现水稻种子包装破损、标签字迹模糊或是包装存在二次封口的问题,则需要到购买水稻种子的地方进行更换,从而避免因为种子品质问题而影响水稻的产量及质量。

1.2 处理种子

购买水稻种子并确认无误后,种植户需要对水稻种子进行处理,以降低病虫害发生率,提高种子的成活率。具体可以从以下3方面着手完成对水稻种子的处理。1)种子筛选。剔除干瘪以及品相较差的种子,进而保证水稻的成活率。2)晒种。选择光照充足、通风良好的场地进行晒种。在晒种时要注意将种子全面铺开,从而利用阳光蒸发掉种子内的水分。晒种可以提高水稻种子内酶的活性,并起到一定的杀菌效果,从而提高种子的发芽率,降低其病虫害发生率。3)拌药。完成晒种作业后,需要给种子拌药、拌肥,其目的在于杀虫杀菌、补充养分。这一环节的工作可以提高水稻种子在育苗阶段的成活率,因此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实际水稻种植中,还可以借助浸种、催芽等方法来完成种子的处理工作,同样能够达到杀虫杀菌、提高种子成活率的效果。

1.3 播种育苗

播种育苗阶段需要重点完成以下6个方面的工作。1)前期准备和实际播种工作。现阶段,种植户在种植水稻时大都采用育苗移栽法,这就意味着处理完种子之后需要参照实际耕作制度与种植模式来进行播种育苗工作。通常情况下,我国各水稻种植区的播种时间均不相同,育苗工作也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但总体应当在气温为5~6 ℃的条件下进行播种。2)选择育苗地。在选择育苗地时,要尽可能选择渗水性较好的区域,要求地势平坦、相对高度较高,以便于灌溉、排水,进而避免播种后的水稻出现烂种、烂苗等问题;此外,要选择非盐碱地进行育苗,以降低盐碱物质对水稻生长造成的负面影响[2]。3)选择床土。在选择床土时,既要考虑到土壤的疏松肥沃程度,又要严格控制好土壤的酸碱度,进而为水稻种子和幼苗营造良好的生长环境。4)整理苗床。若要对苗床进行整理,则需要严格控制好苗床的长、宽和四周沟深。而在完成苗床整理工作之后,则需要将周围的土壤耙细、弄平整,降低后续水稻播种工作的难度。5)浇水和施肥。实际播种前要根据土壤的理化性质选择合适的肥料,期间要注意控制好各种肥料的用量。正式播种前,要先对苗床进行浇水,要将苗床浇透,为种子发芽提供适宜的环境。播种期间,要注意控制好种子的播撒程度,尽可能使其分布均匀。具体来说,应当根据后期的移栽方式来确定单位育苗地内的播种量,而每一个孔穴则应播2~3颗水稻种子。6)苗床管理。苗床管理主要包括温度管理和水分管理两部分内容。水稻育秧棚封闭后,农户要注意观察水稻幼苗的生长情况,以明确水稻的生长阶段并对棚内温度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把控。例如,水稻秧苗处于1叶1心期,需要将棚内温度控制在30 ℃左右;如果水稻幼苗顺利进入2.5叶期,则应将棚内温度控制在20 ℃以下。若育苗棚内温度过高,则应当通过扩大通风口的方式进行降温。水分管理中,种植户一般需要在播种前和水稻出苗后进行2次浇水作业,实际浇水量应当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以满足水稻幼苗的生长需求。

1.4 整地

在种植水稻时一般都需要进行整地,但整理时间和方法并不固定。因此,种植户需要结合种植地的耕地条件以及气候特点选择合适的整地时间点及整理方法。如果土地灌溉不方便,则应当在秋季進行整地,这既能够降低后续水资源的消耗,又可以促进土壤熟化并清除土壤中的害虫虫卵、杂草以及病菌。如果不存在灌溉上的困难,则可以先在秋季进行翻地,来年春季将土地再耙一遍,以达到熟化土壤的理想效果。

1.5 插秧

完成整地工作后,需要对苗木进行移栽并完成水稻幼苗的插秧工作。通常情况下,需要根据特定区域的气温条件确定插秧时间。对于插秧时间的选择一定要准确,过早或过晚都会影响水稻的正常生长。实际插秧作业中,种植户需要先观察水稻幼苗的品种特性和生长情况,必要时还应当根据水稻品种的分蘖能力对单位面积农田的插秧量进行调整,以把控好水稻的整体生长情况。具体来说,如果水稻幼苗的分蘖能力较好,则可以适当降低单位面积农田的插秧量,反之则应当增加单位面积农田的插秧量。

1.6 科学施肥

施肥需要遵循混合施肥的原则。具体来说,需要综合施用化肥、有机肥、微量元素肥等多种肥料,从而满足水稻的生长需求。在施肥前,需要综合考虑水稻的特性和天气因素,进而确定具体的施肥量。如果水稻的抗病能力较弱,则可以适当增加氮肥用量,以提高水稻的抗病能力。如果水稻的抗倒伏能力较差,则应当在追肥阶段增加钾肥的用量,以提高水稻的茎秆韧性。实际施肥过程中,需要按照氮、磷、钾之比为2.00∶0.75∶1.00控制好肥料用量。实际施肥过程中,需要根据水稻的品种、生长情况、种植区域内的气候条件来调整施肥比例,以确保能够实现施肥效果的最优化。

2 水稻病虫害防治要点

2.1 纹枯病

纹枯病是水稻种植过程中经常遇到的病害问题。患有纹枯病的水稻不能正常抽穗,从而导致产量降低。相关资料表明,纹枯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担子菌亚门真菌是该病害的病原菌,而发病部位则主要集中在水稻的叶片与茎秆部位。纹枯病发病初期,水稻的叶片与茎秆部位会出现暗绿色斑块。随着病害的进一步发展,斑块的位置会逐步增加。此时水稻叶片也会出现枯黄、腐烂等问题,因此需要提高关注度。

纹枯病治疗措施:1)加强农田管理,进而通过科学施肥、合理灌溉等措施提高水稻的抗病害能力;2)在春季打捞菌核,从源头控制好纹枯病的传播;3)控制水稻种植密度,提高稻田通风性,一定程度上减少纹枯病的发病概率;4)利用化学药剂完成纹枯病的治疗,常用的药物有已唑醇、戊唑醇等。

2.2 稻瘟病

稻瘟病也是水稻种植过程中经常遇到的病害,稻梨孢是该病害的致病菌,为半知菌亚门真菌。通常情况下,稻瘟病的发病部位为水稻的叶片、茎秆以及稻穗。稻瘟病轻则会造成水稻减产,重则会导致水稻死亡,进而绝产。因此,需要提高对这类病害问题的关注度,以保证种植户的实际收益。需要注意的是,稻瘟病发病位置存在差异,常见的类型主要包括苗瘟、叶瘟、谷粒瘟,所以在治疗过程中一定要审慎应对。

稻瘟病的防治方法:1)在选种时尽量选择抗病能力强的水稻品种,提升水稻的抗病害能力;2)播种前利用抗菌液对水稻进行浸泡,以降低稻瘟病的发病率;3)对土壤进行消毒,如果稻田已经出现稻瘟病,可以使用40%的稻瘟灵乳油1 000倍液兑水对水稻进行治疗。

2.3 二化螟

二化螟等虫害问题也会对水稻生长造成负面影响,应当给予足够的关注及重视。二化螟是水稻生长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的虫害,具有为害范围广、影响大的特点。二化螟主要经历蛹、幼虫、卵及成虫等4种形态,其繁殖速度非常快,需要注意谨慎应对。

二化螟具体防治措施:1)在农田中放置性诱器,完成对二化螟的初步诱杀;2)利用二化螟的趋光性借助黑光灯完成诱杀;3)利用稻田灌水的方法消滅虫源,降低该类虫害问题的发生率。

3 结语

水稻是非常重要的粮食产物。在水稻种植过程中,种植户需要把控好各个环节的技术要点并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这样才能在现有基础上提高产量并推动国内水稻种植产业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 龙平.水稻种植技术的主要环节与病虫害防治措施[J].农家参谋,2020(08):45.

[2] 钟卫国.水稻种植技术的主要环节与病虫害防治要点[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9(05):203.

(责任编辑:赵中正)

猜你喜欢
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水稻
水稻种子
水稻栽培现状与高产栽培技术建议
黔北山乡水稻飘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