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地冬小麦优质高产栽培技术与增产措施探讨

2021-06-15 09:55韩碧红
南方农业·下旬 2021年1期
关键词:高产栽培

韩碧红

摘 要 旱作区小麦种植容易受到干旱气候的影响,使小麦在生长期间出现缺水、少肥的问题。为了提高旱地冬小麦质量和产量,要注重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的应用。基于此,分析旱地冬小麦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要点,提出了增加小麦产量的合理措施,以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关键词 旱地冬小麦;高产栽培;增产技术

中图分类号:S512.1+1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03.039

随着市场上小麦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如何增加小麦产量及实现冬小麦优质高产成为现阶段小麦种植栽培的重点。但是,部分地区受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的限制,农田耕作土地肥力较低,水源严重短缺,出现许多旱地小麦,导致小麦栽培供肥、供水能力较差,不能为小麦生长提供充足的水分和养料。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必须结合旱作区的实际情况,运用旱地冬小麦优质高产栽培技术,提高小麦的质量和产量。

1 旱地冬小麦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1.1 前期准备

1.1.1 选种处理

选种是旱地冬小麦优质栽培的基础。为了提高冬小麦质量和产量,要根据小麦种植地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种植的小麦品种。尤其在旱地种植冬小麦,容易受到干旱气候的影响,在选择旱地冬小麦种植品种时,应尽量选用耐旱、高产、耐瘠以及抗逆性和适应性较好的优质品种,如中旱110、兰天19号、兰天24号、苏引10号等耐旱型种子,保证选择的小麦品种适合当地种植。在确定旱地冬小麦种植品种后,要做好种子处理工作。1)要清除种植区域多余杂草;2)要对种子进行晾晒,促进种子发芽,提高小麦种子的发芽率和存活率;3)采用药剂拌种方式,对种子杀菌消毒,一般可以使用15%粉锈宁乳油按照小麦种子重量0.1%~0.3%(有效成分)进行拌种处理,或者使用75%甲拌灵乳液0.5 kg加入15~20 L水,拌种250 kg,在拌种完成后,堆闷12~24 h,防止小麦播种后受到土壤中害虫为害[1]。此外,可以使用40%拌种双可湿性粉,按照种子量0.2%拌种,防止小麦出现白粉病、根腐病、黑穗病等,提高选种处理效果。

1.1.2 科学整地

旱地冬小麦优质高产栽培对于种植区域有一定要求,在旱地冬小麦播种前,必须做好选地整地工作,为小麦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在选择种植土地时,应尽量选择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较多、能够存水储肥的土壤,还应结合小麦生长习性进行综合分析,多选择在背风、向阳、排水灌溉较为便捷的区域,避免在山区、壕沟、坝地种植,以免对旱地冬小麦种植栽培带来不利影响。要做好整地工作,采用轮作倒茬整地模式,在旱地冬小麦前茬种植豆类、油料等作物,调节种植土壤结构,改善土壤肥力,以免长期在旱作区种植小麦导致土壤肥力流失。为了进一步提高土壤的透气性,增强旱作区土壤的存水储肥能力,应利用微生物活动,促进土壤内养分转化。在深耕时,应尽量将耕地深度调整在20 cm以上,通过翻整土地,改良旱地冬小麦土壤环境。

1.2 适期播种

旱地冬小麦播种有明确的时间限定,需要结合小麦品种特征、种植土壤情况以及天气条件,确定小麦播种时间和播种量。一般情况下,旱地冬小麦播种的最佳温度在16~18 ℃,土壤积温达到500~650 ℃,且土壤含水量较好,以确保旱地冬小麦播种质量。同时,在冬小麦播种过程中还应注意以下3点问题。1)适期播种,在小麦播种前,应对种植地的气候、温度进行综合考量,测量土壤积温情况,根据土壤积温确定最佳播种时间,为冬小麦播种打好基础。2)合理控制小麦播种密度,旱地冬小麦播种密度受土壤情况和气候影响较大,通常将每667 m2播种量控制在10~20 kg,每667 m2麦苗15~18万株,根据播种实际情况,调整冬小麦播种深度,控制好小麦播种密度,以免小麦播种密度过大影响小麦正常生长,或者密度过小造成土地資源浪费等。3)采用机械化播种方式,为了保证旱地冬小麦质量和产量,需要使用播种机进行大规模播种,确保小麦种子分布均匀,出苗整齐,提高旱地小麦播种效率[2]。

1.3 田间管理

1.3.1 除草补苗

为了保证旱作区冬小麦纯度,应做好栽培期间的田间管理工作,及时除去种植田间多余杂草,以免杂草与小麦争夺养分。当播种15 d左右进行查苗,一旦发现病株或者死亡植株,要进行移除,并在空地补苗,保证旱作区冬小麦种植产量。在旱地冬小麦栽培管理中,除了做好除草补苗工作,还应加强小麦入冬后的养护以及返青后土壤维护。一方面,在小麦入冬后,要根据小麦生长的实际情况进行打碾,增强麦苗的抗旱性和耐寒性;另一方面,在小麦返青后,可以使用条播机在麦田里每公顷追加深度为3~5 cm的尿素75~105 kg,或者施加磷酸二氢钾3 kg,用以松土增温。

1.3.2 施肥灌溉

为确保旱作区冬小麦生长过程中能够吸收到充足的水分和养分,需要加强田间水肥管理,及时灌溉和施肥,保障冬小麦正常生长。1)科学灌溉。旱作区气候条件特殊,为保证冬小麦栽培质量和产量,除了要选择耐旱、优质的小麦品种,还要注重小麦生长期间的灌溉管理,促进小麦根部吸收水分,提高小麦麦粒的饱满度,同时做好旱作区排水工作,避免因灌溉次数过多出现小麦根系腐烂问题。2)合理施肥。旱地冬小麦施肥主要分为施加基肥和追肥两个阶段,在施加基肥时,应尽量使用无污染的农家肥,增强旱作区土壤的有机质和肥力。在追肥阶段,可以每公顷追加尿素75~150 kg,并将追肥深度控制在3~5 cm,保证土壤肥力,促进冬小麦吸收土壤养分,实现旱地冬小麦优质高产。

1.3.3 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是旱地冬小麦优质高产栽培的重要影响因素,为了保证冬小麦种植质量和产量,必须做好冬小麦病虫害预防和治理工作。旱地冬小麦在生长期间容易受到气候、环境的影响,出现锈病、白粉病等病害问题,需要事先落实好病害预测工作,定期检查小麦生长情况,在冬小麦播种前进行田间消毒,抑制土壤中细菌滋生,尽可能避免冬小麦感染病虫害。每667 m2可以使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00 g加入50 kg水调配,配制成杀菌剂,每隔7 d喷洒一次,防止冬小麦病害发生。

1.4 适时收获

在旱地冬小麦优质高产栽培过程中,采收是较为重要的环节。若冬小麦收割过早或者过晚,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旱地冬小麦的质量和产量。如提前收割冬小麦,会出现小麦颗粒不成熟、不饱满的情况,影响小麦的质量和销量,降低小麦的经济效益。若收割不及时,容易使冬小麦颗粒脱落,当遇降雨天气,会使小麦穗发芽,造成冬小麦减产,无法实现旱地冬小麦高产栽培的目的。因此,在旱地冬小麦采收时,要控制好小麦收割时间,尽量选择在蜡熟末期或者完全成熟期采收。当冬小麦进入成熟期后,可以通过观察小麦麦穗颜色判断小麦是否达到收割标准,在小麦麦穗节间呈现金黄色,且麦粒为黄色时,进行收割。同时,在采收时,除了要适时收获,还要做好灾害预防准备,事先做好预防措施,以免造成旱地冬小麦减产,保证冬小麦产量。

2 旱地冬小麦高质增产措施

增加旱地冬小麦产量,不仅能够提高小麦的经济效益,还能满足市场上对小麦的需求。为了达到小麦优质高产目的,应从以下4方面入手,确保小麦种植产量。

2.1 采用机械种植栽培模式

机械化生产是现阶段农业种植的主要方式,通过使用先进的机械设备进行大规模种植,不仅能节省旱地冬小麦种植栽培的劳动力投入,还能提高小麦种植栽培效率。如使用播种机进行播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证小麦麦种均匀分布,确保小麦生长整齐;使用除草机进行田间除草或者借用灌溉机进行灌溉,能够促进旱地冬小麦种植栽培向机械化、高效化方向发展。

2.2 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旱作区小麦生长受干旱气候影响较大,因此小麦生长期间对于水源需求较多。为了保证旱作区内灌溉水源充足,可以通过兴修水窖、修建梯田或者治理沟渠等方式,完善旱作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旱作区冬小麦灌溉条件。

2.3 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旱地冬小麦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充足的肥料。据相关数据显示,旱地冬小麦在合理施加肥料后,能够使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从0.95%提高到1.45%,增强旱作区土壤的蓄水量,使土壤渗水量增加40%左右。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能够改善土壤肥力,促進小麦吸收养料,确保旱地冬小麦质量和产量。

2.4 优化高质高产栽培技术

增加旱地冬小麦产量,要不断创新小麦种植栽培技术,为小麦优质高产栽培提供技术支持。如在旱作区冬小麦生长中,采用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补充水分和养料,或者运用地膜秸秆覆盖技术,增加土壤积温,促进小麦增质增产,提高小麦种植的经济效益。

3 结语

旱作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旱作区小麦的质量和产量,有助于维护旱地冬小麦收成稳定,对旱作地区经济发展和环境治理具有重要作用。为了使旱作技术在冬小麦栽培中发挥最大效果,要注重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的运用,通过合理选种、整地、播种、除草补苗、灌溉排水、病虫害防治以及收割,保证旱地冬小麦的质量,并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采用机械种植方式,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水肥一体化技术和地膜秸秆覆盖技术等,增加旱地冬小麦产量。

参考文献:

[1] 艾合麦提·萨迪尔.冬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及其应用探寻[J].农民致富之友,2020(27):9.

[2] 穆海成.高产小麦栽培技术与实施要点[J].农民致富之友,2020(27):23.

(责任编辑:赵中正)

猜你喜欢
高产栽培
试论绿豆高产栽培技术
玉米绿色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北方玉米高产栽培关键技术
有机食葵高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