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生态环境建设中森林病虫害防治建议

2021-06-15 12:09李小兵
南方农业·下旬 2021年1期
关键词:生态环境建设病虫害防治林业

李小兵

摘 要 近年来,我国坚持贯彻和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各地区为响应国家号召,纷纷投身于林业生态环境建设中。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森林资源覆盖率,但是结合一些造林工程实际情况看,林木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遭到病虫害的严重迫害。基于此,结合现阶段森林病虫害防治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分析,针对性提出改进建议。

关键词 林业;生态环境建设;病虫害防治;重要性;建议

中图分类号:S763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03.04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度重视经济建设,但却造成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不仅生物物种量大量减少,而且森林资源日益枯竭,已经无法充分满足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在这一发展背景下,党中央大力提倡林业生态环境建设,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引导各地区相关部门积极投身于相关工作中。然而,结合实际建设情况来看,受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影响,森林资源易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受到病虫害侵蚀,不仅降低林木成活率,还严重影响了生态平衡。因此,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不仅是林业生态建设的必要需求,也是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环节。

1 林业生态环境建设中森林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性

1.1 保护生物多样性

林业生态环境建设需要以多样化生物作为支撑。具体来说,要想构建平衡、稳定、协调发展的生态系统,需要多种动植物资源相互依赖、相互制约。一旦森林资源产生病虫害问题,将会导致植物根茎叶受到侵蚀,如此则会使以食用该植物为生的动物产生一系列不良反应,严重的甚至会造成生物死亡,最终破坏了生态系统食物链关系,不利于生态系统协调发展。由此可见,要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从根源上降低森林资源病变或死亡概率,为生物提供良好的生存空间,从而保护生物多样性。

1.2 避免水土流失

目前,虽然各地区积极开展森林生态环境建设工作,但各部门将重点放在建设方面,没有认识到后期维护管理的重要性,导致地表植被受到严重破坏,覆盖率大范围降低,引发水土流失等一系列自然灾害。相关调查数据显示,病虫害侵蚀是造成森林资源覆盖率降低的重要原因。由此可见,做好森林资源病虫害防治工作,有利于避免水土流失,并且森林资源在光合作用下会广泛吸收二氧化碳,同时释放大量氧气,有利于为社会群众提供健康的生存空间,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1.3 提高林木成活率

林业生态环境建设过程中,存在诸多幼小苗木,这些苗木根系较浅、树体较小,对外界环境抵御能力相对较低,容易受病虫害侵蚀。并且一些病虫害的初期症状并不明显,发现时已经具备了一定规模,这不仅严重影响了苗木的健康生长,还增加了病虫害的防治难度[1]。因此,在林业生态环境建设过程中,需要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理念,时时关注苗木生长发育情况,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尽可能做到早发现、早治疗,避免病虫害在短时间内大肆蔓延。

1.4 维护林业生态系统稳定性

林业生态系统具有结构复杂的特点,其中涉及大量动植物,且各种动植物之间均存在一定关联性,只有保证所有动植物相互协调、相互制约,才能够使森林系统平衡发展。如果产生病虫害,直接或间接导致某种动植物遭到不可逆转破坏,将会严重影响森林系统内部平衡,最终无法充分发挥森林系统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2]。由此可见,重视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是促进林业生态系统稳定发展的重要途径。

2 森林病虫害形成的主要原因

2.1 人为因素

随着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经济市场对森林资源的利用率逐渐提高,部分企业和个人受经济利益影响,大量砍伐森林资源,导致林业系统遭到严重破坏和污染,为病虫害滋生提供了有利空间。尤其针对人工造林工程,缺乏后期管理意识或管护工作不到位,导致病虫害大量蔓延,严重影响了森林资源的健康生长,同时增加了病虫害防治难度。

2.2 自然因素

病虫害具有传播性,能够在环境作用下大量繁殖,并且适应能力较强,能够在环境变化中随遇而安,侵害范围较大,一旦出现很难根治。

3 林业生态环境建设中森林病虫害防治现状

3.1 采取措施落后

当前,部分地区在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大多通过喷洒农药的方式消灭病虫害,虽然这种方式能够在短时间内抑制病虫害增长,但是长时间使用會提高病虫对农药的抗药性,不仅不利于防治病虫害,甚至会增加病虫害侵蚀概率[3]。

3.2 防治工作开展存在难度

现阶段,我国相关部门给予森林资源发展高度重视,并出台了退耕还林等一系列政策方针,虽然有效增加了森林覆盖面积,但是病虫害问题也随之出现。病虫害的产生,又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森林资源的健康发展。尤其是近年来,全世界面临生态恶化问题,温室效应日益加剧,为病虫害蔓延提供了广泛空间,加上部分地区没有认识到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性,导致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无法顺利开展。

3.3 缺乏健全的预警机制

森林病虫害一旦发生,将会在短时间内蔓延,其不仅为害程度大,而且适应能力较强,能够在多种环境下生存,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病虫害防治难度。因此,防治病虫害需要做到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只有建立健全的预警机制,才能及时发现病虫害隐患,并采取针对性措施根除。然而,由于管理人员缺乏管理意识和专业能力,没有认识到病虫害检测工作的重要性,加上检测设备滞后,病虫害发生初期无法及时发现,最终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4 林业生态环境建设中森林病虫害防治措施

4.1 充分认识到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性

近年来,在相关政策和方针的引导下,我国林业生态环境建设规模逐渐扩大,其中存在的病虫害问题也日益突出。为了保证森林资源健康生长,有效保护生物多样性,充分发挥森林资源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需要相关部门认识到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性,并在此基础上开展相关工作,保证病虫害防治工作顺利实施。

4.2 采用多样化防治措施

使用化学防治措施将会增加病虫抗药性,这对于森林资源而言百害而无一利。因此,在新时期背景下,相关部门需要丰富病虫害防治措施,强化生物防治技術、物理防治技术的应用。生物防治技术主要指利用害虫天敌制约虫害蔓延,如通过鸟类消除病虫害。采用生物防治技术有利于森林系统平衡发展,维护生物多样性。而物理防治技术则是利用动物趋光性等特点,采用灯光诱杀等方式消灭虫害[4]。这两种方式不仅能够减少病虫害繁衍,丰富森林系统食物链,还可以降低病虫害发生率。

4.3 充分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

在林业生态环境建设过程中,森林资源受诸多因素影响,容易产生病虫害问题,并且随着生态环境建设规模的扩大,仅凭借人工方式检测病虫害已经越来越具有挑战性。针对这一问题,相关部门需要给予高度重视,通过引进先进的检疫预警系统,提高病虫害防治水平,并实时监督森林资源生长状态,及时发现林区存在的病虫害隐患,并针对性采取措施处理,充分做到早发现、早治疗。除此之外,相关部门还应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严格规范管理人员行为,有效提高管理人员责任意识。同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可以借助无人机训练系统定期查看森林资源生长态势,从而做好全面预防工作。

5 结语

随着我国林业生态环境建设规模的逐渐扩大,病虫害问题也日益严重,并受到相关部门高度重视。为了维护生物多样性,降低水土流失率,提高苗木成活率,促进林业系统协调发展,相关部门需要采取针对性措施防治病虫害,充分发挥林业生态环境工程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为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杨灼琦.林业生态环境建设中防治森林病虫害的重要性及建议[J].现代农业科技,2020,21(07):143-144.

[2] 戴海锋.林业生态环境建设中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性分析[J].中国民商,2018,17(06):271.

[3] 马建成.森林病虫害防治在林业生态环境建设中的重要性[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8,22(02):79-80.

[4] 杨绍伟.林业生态环境建设中森林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性研究[J].现代园艺,2017,31(07):146-147.

(责任编辑:赵中正)

猜你喜欢
生态环境建设病虫害防治林业
浅谈林业技术创新对林业发展影响
提高林业技术创新促进林业快速发展步伐
land produces
探讨林业生态环境建设及其可持续发展
提升公益林生态保护功能 完善地区生态环境建设
森林培育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重要性探究
洋县林业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