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富池镇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调研结果分析

2021-06-15 12:09王亮
南方农业·下旬 2021年1期
关键词:绿色发展产业发展生态环境

王亮

摘 要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但由于部分地区的乡村振兴实践缺乏总体设计,对乡村振兴的基础、认识、条件、动力缺乏全面认识,导致乡村振兴实践基础不牢,实施落后,目的不明,造成乡村振兴资源的严重浪费与低效利用。现以富池镇为模型,探索乡村绿色发展的理念、方法与路径,为中部长江地区制定乡村振兴相关政策提供依据与参考。

关键词 乡村振兴;绿色发展;产业发展;生态环境;湖北省富池镇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03.072

1 调研对象的基本情况

1.1 聚焦产业打造经济持续发展主引擎

湖北省富池镇的优势在产业、发展重点在产业,未来发展希望也在产业。富池镇共有远大医药化工产业园、循环经济产业园和华新绿色建材产业园三大园区,其中远大医药化工产业园和循环经济产业园2018年上缴利税2.8亿元,占全镇总税收的70%。投资32.5亿元的华新绿色建材产业园预计2019年底投产,建成后预计年可实现销售收入24亿元,利税6亿元。近年来,富池镇围绕高质量发展目标,做大做强三大产业园区,主动谋求产业转型,壮大绿色建材、港口物流、生物医药等支柱产业,采取“积极引进一批、提升改造一批、培育打造一批”的原则,产业发展呈现了较好势头。1)积极引进一批环保企业。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导向,2016年以来,富池镇共关停“两高一低”企业3家,积极引进环保型企业13家,其中就包括投资32.5亿元的华新绿色建材产业园和投资20亿元的气化长江项目。2)提升改造一批支柱产业。实施“扩园计划”和“满园工程”,支持远大医药园从传统医药化工向生物医药发展,积极服务远大生科股改并上市,近3年新增规上企业23家,远大“富驰富UCHI及图”荣获阳县首件中国驰名商标,娲石水泥荣获全国企业能效领跑者称号。3)培育打造一批特色产业。利用长江22 km黄金长江岸线区位优势,大力发展港口物流产业,形成富池综合物流码头、远大医药化工码头、富池砂石建材物流码头3个物流片区,将富池镇打造成鄂东南物流网络集散中心。

1.2 聚力长江岸线夯实绿色发展底色

富池镇拥有22 km长江岸线,贯穿富池镇8个村。因此,绿色生态是富池镇最大的财富、优势和品牌。作为沿江绿色发展先行带,务必要在擦亮绿色生态底色上下功夫,出实招。近年来,富池镇坚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围绕“山青、水秀、岸绿”目标,扎实推进长江岸线生态复绿工作。1)强力推进开山塘口整治。投资1.06亿元,对辖区内5个矿区的开山塘口进行恢复治理,已回填土方100万立方米,复绿30万平方米。2)加快推进水污染综合治理。认真落实河湖长制,关闭周边规模以上养殖企业3家,全面禁止投肥养殖;投资4 200余万元,完成污水处理厂提标升级,排放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一级A标准3)巩固提升非法码头专项整治成果。在2016年拆除非法码头45座的基础上,编制岸线修复总体设计,投入2 000余万元对非法码头进行复绿,绿化面积4.67 hm2,完成王曙、沙村两处堤段护坡治理和防洪林复绿工程。

1.3 聚力美丽乡村下好绿色发展先手棋

学习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率先建设王曙、沙村、郝矶等村美丽乡村示范带,有序推进全镇美丽乡村连点成线、成片建设,由“一处美”向“一片美”转变。目前王曙村、沙村村的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已经通过专家评审,管网道路设计已经开始建设。3个村立面改造工程开始全面启动。积极推进王曙村、沙村村、郝矶村3个村的垃圾分类试点工作,有序垃圾无害化处理,推动垃圾收集处理向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的健康轨道发展。

2 调研发现的问题

2.1 主动服务能力不够强

群眾普遍反映经过上次“村两委”换届调整后,村干部能切实为民办实事、解难事,能积极解决群众反映的各种问题。但是村干部主动走出办公室、走进田间地头主动为群众办实事能力不强,被动解决问题多,主动解决问题少。有一小部分村干部遇到矛盾绕开走,遇到问题往上交,抱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少一事不如没有事”的心理,不敢担当、不愿担当、怕担当,甚至有个别村的村干部推脱上级领导交办的任务长达半年之久。

2.2 党员队伍结构不够优

年轻党员比例小,年老党员比例较多,在家农村党员更加明显。通过本次调研和平时工作中的观察,新建片区域的大雅村、小雅村、五庄村、孟铺村平时召开支部主题党日活动,在家党员中绝大部分是年老党员,年轻党员普遍都是现任村干部。甚至有些老党员由于行动不便等原因,有时出现支部主题党日活动党员参会率都不能过半的现象。

2.3 党员模范作用不明显

1)部分无职党员的身份感、归属感、荣誉感不强,忘记党员这个身份所承担的职责和使命,只顾享受权利,却不知道履行义务。碰到与个人利益无关的事情,当“隐形人”“透明人”,涉及个人利益的事情当“带头人”。2)流动党员长期在外,难以按时参加组织生活,再加上在家党员普遍年纪较大、素质不高,能力不强,难以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2.4 三大产业比例不协调

富池镇属于市沿江绿色经济发展先行带,是阳县工业重镇。富池镇优势在工业,发展重心也在工业,一直存在工业腿长,农业、服务业腿短的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第二产业增加产值比重高,第一、第三产业产业增加值比重低。2018年富池镇实现地区生产增加总值达22.68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7亿元,所占比重12%;第二产业增加值14.47亿元,所占比重64%;第三产业增加值5.51亿元,所占比重24%。同期相比,工业增加产值远远高于其他行业。2)所属工业企业数量多,其他行业较少。2018年富池镇“四上企业”33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4家,占比72%,限额以上商贸服务业3家,住宿餐饮4家,建筑业2家,工业重点企业在所有企业中占据主导地位。

2.5 美麗乡村建设推进进度缓慢

通过学习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富池镇着重打造王曙村、沙村村、郝矶村美丽乡村建设沿江示范带,推动美丽乡村建设从“一处美”向“一片美”转变。富池镇王曙村、沙村村、郝矶村美丽乡村建设正稳步推进中,因人力、资金不足导致工程进度较慢,离上级领导和群众期盼有较大差距,原定于2019年需完工的17个项目,目前完成的仅有2个项目。截止目前,王曙村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已通过专家评审,污水管网工程准备招标,公共厕所改造开始启动;沙村村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图已完成,污水管网二次评审已通过,正在进行里面改造工作;郝矶村已完成立面墙设计工作,立面改造工程正在公开招标。

2.6 区域发展不平衡

由于资源禀赋、交通区位等因素,全镇17个村的发展水平呈现出不平衡现象。1)沿江村整体上比非沿江村集体经济实力强。沿江9个村中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1 000万元的2个(金堡村、王曙村),超过100万元的2个(上巢村、郝矶村),超过30万元的8个,1个村集体经济收入低于10万元。非沿江村集体经济收入高于100万元的2个,处于5万元至10万元的4个(五庄村、小雅村、孟铺村、大雅村)。2)镇区片区域精神文明建设比新建片区成效显著。镇区片区域中港下村荣获全国文明村称号,评选出丰山村、王曙村“红旗型党支部”“红旗型第一书记”先进典型,富池村荣获湖北省文明村,港下村、富池村荣获“黄石市红旗型党支部”,丰山村荣获“阳县红旗型党支部”。

3 调研结果分析

3.1 村干部担当作为能力欠缺

1)缺乏主动担当作为的意识。部分村干部只满足于完成上级部门交代的任务,不愿主动深入群众了解群众所需、所想、所盼。2)缺乏主动担当作为的本领。由于部分村集体经济实力较为薄弱,很多时候即使想给群众办好事,解难事,但缺乏资金支持,往往难于将想法付诸行动,难以满足群众的期待,导致部分村容可能走入“集体经济无实力、为民办事无能力、支部缺乏凝聚力,干部说话无号召力”的怪圈。

3.2 基层党组织对党员发展工作缺乏足够重视

1)基层党组织把党员发展工作当作一项常规性的业务工作,而没有将其作为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提升党的执政能力的基础性工作,所以在培育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时没有精挑细选、从严把关,在源头控制上做得不到位。2)镇党委对农村基层党组织党员发展工作的督促指导力度不够,导致他们对党员发展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够,未及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予以改进。

3.3 党员日常教育管理不严

部分基层党组织书记对党员教育管理重要性认识不足,以日常工作繁忙为由疏于对党员的管理,导致“三会一课”、党内政治生活等制度未达到预期效果。部分村支部书记碍于情面,对党员管理不敢采取强硬措施,民主评议党员、党员星级评定等工作流于形式,导致党员行为缺乏应有的约束力。流动党员管理难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

3.4 传统观念影响因数依然存在

富池镇东临长江,西接高山,有着丰富的金属矿产资源,受传统工业发展模式影响,富池镇已习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工业发展模式,一直在走以高速增长为目标的粗放式发展模式,主抓工业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发展重心一直都放在第二产业,对第一、第三产业投资力度较小,导致第一、三产业逐渐成为富池镇经济发展的短板。富池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发展未形成足够规模,发展主体都是个体,人员数量少,缺少经营管理技术,无法将新发展理念全面落实到位。

3.5 项目建设资金实力不足

1)村级集体经济实力不强。通过调研发现,王曙村、沙村村、郝矶村美丽乡村建设预计总投资分别为9 577万元、3 489万元、1 351万元,而村级集体年平均收入分别为160万、120万元、220万元,所需计划建设资金远超于村集体经济收入,导致资金缺口大,村里建设只能尽力而为、量力而行,项目建设无法及时跟进。2)项目实施前期耗时较长。由于工程建设前期变动较大,缺少专业技术人员指导,对项目前期勘察、设计、招投标、办理施工手续等工作未能按照时间节点完成,项目进展较慢。

3.6 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不均

1)受地理环境因素影响。王曙村、郝矶村、张湾村位于长江沿线,可以充分利用水运条件发展交通运输业,王曙物流码头、郝矶码头、张湾码头正在提档升级建设中,码头经济可以为村集体提供持续稳定的集体收入。2)产业分布不均。富池镇工业企业大多数落户在沿江区域,远大医药产业园落户在金堡村,循环经济产业园大多数企业落户在郝矶村、沙村村、王曙村,村集体可以入股企业得到资金分红,提高村集体经济收入;新建区域内部5个村(林岩村、五庄村、小雅村、孟铺村、大雅村)无企业入驻落户,村集体收入只能依靠农业及与农业相关生产经营,村集体收入偏低,导致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4 对策建议

4.1 内外兼修提能力

1)对内加强村干部的培训教育。采取“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组织村干部进行集中培训,重点学习乡村振兴、脱贫攻坚、产业发展、农村实用技术等相关知识,更新村干部思维、拓宽村干部眼界、提升村干部能力。2)对外组织村干部到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好的地方实地参观学习,汲取先进经验、管理技术,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明确发展方向,切实提升村级集体经济水平。

4.2 奖惩并举促担当

1)加大村干部的考核力度。要求村干部每年年初列出履职尽责清单,年终对照清单对村干部进行考核,考核优秀的提高绩效工资收入,考核不合格的扣除一定绩效工资,通过考核倒逼村干部担当作为。2)加大对各村的考核力度。考核内容重点聚焦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新农村建设、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等方面,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视各村工作开展情况给予相应的支持。

4.3 对症下药促发展

在继续做大做强三大产业园区、发展壮大支柱产业、增强第二产业实力的同时,及时补足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发展短板。1)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打造农业生态基地。结合“十点一线”区域旅游综合开发战略规划,重点打造港下村、丰山村生态旅游村庄带,建设特色田园乡村,发展地方特色田园种植生产,通过农业奖补政策、农家乐新兴模式等多方式力挺农业发展。2)大力发展仓储物流业。采取“引进一批、打造一批、提升一批”的原则做大做强仓储物流产业。立足富池镇现有产业布局,利用富池镇22 km黄金岸线优势,对外引进大型物流公司,对内积极推进华新码头、富池综合运输码头、富江码头等建设,提档升级现有的3家码头(娲石码头、金堡码头和张湾码头),通过引进来和走出去,优化产业结构,实现全面规划发展。

4.4 多措并举筑根基

1)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力。依托循环经济产业园发挥王曙、郝矶码头集聚效应,形成规模产业链,将产业布局和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结合起来,带动村集体经济增长。通过向上级申请、村民自筹等集资形式扩宽资金来源渠道,提高资金筹措能力。2)积极推进招商引资工作。聚焦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围绕生物医药、新型建材、港口物流等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重点培育绿色产业链条,选择产业链上下延伸、产业带动能力强、含“金”量、含“绿”量的优质项目,实现产业“强链、补链、延链”。

4.5 统筹发展激活力

1)培育特色产业,打造特色品牌。要充分利用新建片区区位优势和土地资源禀赋优势,深刻挖掘和发挥其内涵发展的特色,引进新型农业技术人才,发展科学种植养殖,打造具有区域特点和资源优势的特色产业基地,如大雅村香菇养殖基地与花椒种植基地、沙村村稻虾养殖基地与杂柑种植基地,加快培育小雅村蛋鸡养殖和富村大棚蔬菜种植技术以及其他具有资源优势的特色发展。2)推动沿江南北区域共同发展,加快村级联动建设。结合富池镇村庄布局,把新建区域农村道路交通、农田水利等方面基础设施建设与富池区域“整治村”“示范村”打造相衔接,打通交通连接缺口,推动商品交易进出口双向发展,将“区域品牌+自主特色品牌”双流特色农产品走出去,着力促进产业互动发展,形成带动和引领当地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责任编辑:刘 昀)

猜你喜欢
绿色发展产业发展生态环境
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策略探析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
红色旅游产业现状分析及发展中管理问题研究
基于绿色发展观视角关于产业转型路径的思考
对媒体融合生态环境中出版教育的思考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
如何强化我国生态环境监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