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沿海防护林的建设与病虫害防治分析

2021-06-15 15:43毕海玲
南方农业·下旬 2021年1期
关键词:病虫害防治山东省

毕海玲

摘 要 作为沿海地区重要的自然环境屏障,山东省沿海防护林建设对于生态环境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重要作用。基于此,根据山东省沿海防护林建设原则进行综合分析,并结合山东省沿海防护林建设现状以及相关问题,从自然环境资源以及可持续发展作为出发点,针对我国病虫害防治现状进行综合分析,总结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 沿海防护林;病虫害防治;林区种类;防护体系;山东省

中图分类号:S763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03.067

山东省濒临渤海与黄海,其海岸线总长为3 575 km,约占据了我国大陆海岸线的1/6。但是山东省海岸线区域中,经常受到海浪以及风沙侵蚀,导致其水土结构流失现象十分严重。加上海浪、海潮等自然灾害十分频繁,山东省的经济发展和自然环境保护受到了严重的影响。随着我国经济以及综合国力不断提高,山东省各城市政府对于沿海防护林建设十分重视,不仅大规模建造沿海防护林区域带,经过数十年的快速发展,不断结合现代化科学技术,辅助山东省沿海防护林结构体系的构成。

1 山东省沿海防护林建设原则

1.1 林区多角度防治原则

山东省沿海地区地势条件相对复杂,且自然灾害多种多样,因此在林区防护和建设过程中,务必要求防护体系具备防风固沙功能,以此最大限度降低海浪以及盐分对于林区树木的影响,避免林区范围内出现水土流失,从根本上保护沿海地区的岸边稳定。因此,林区防护建设应从实际情况出发,因地制宜,不僅对山区、水源、田园以及林区等方面进行综合防护和治理,一定程度上还将绿化环境、环境保护以及经济要求等多种功能进行相互结合。

1.2 林区种类多元化原则

在山东省沿海防护林整体建设体系布局方面,相关政府部门和组织应坚持以林区建设和保护作为主要结构体,选择适合的树种进行播种,从根本上实现对林区保护、林区经济、生态景观林区等方面的综合防护。例如,结合山东省沿海防护林的生长特点以及自然环境实际要求,工作人员应选择林区边缘地带内侧适合区域,种植果树或者高经济农作物。尤其是在适合林区种植区域中,针对木材缺少情况,应结合林业市场的实际要求开展林业木材的综合使用。除此之外,在林区旅游风景区域,可以建设可观光或者旅游的林区种类,充分发挥沿海区域的土地和自然环境资源优势,提升林区的多种防护功能[1]。

1.3 林区划分多层次原则

林区建设范围内,点状主要代表了城市和乡镇环境绿化、乡村山庄绿化、林区旅游公园、自然环境保护区域绿化以及建筑工程林业基地绿化等方面;线状则表示沿海地区中海岸基础林业线,如高速、铁路岸线、大型国营公路等交通模式;面状通常表示沿海地区林业的山地、海岸沙滩、海边水产养殖行业的林业区域。根据山东省沿海防护林区域系统的建设要求和特点,主要依靠点状带动线状、线状带动面状的结构模式,并通过林区带、林区网络以及林业区域面积等建设相互结合,以此作为基础,构建出一系列树种多元化、林区多元化以及林区多功能的综合类型防护林建设系统。

2 山东沿省海防护林建设现状

2.1 防护体系结构不完善

山东省沿海防护林区域整体跨度较大,导致不同区域之间的防护林体系建设水平以及整体进度普遍不平衡,如山东省青岛市、烟台市以及威海市对于沿海防护林建设进程相对较快,而滨州市、东营市以及日照市等城市整体防护林结构体系的发展和建设进程相对较慢[2]。

由于以上地区防护林发展无法保持其平衡性,并且大多数地区的林区防护和建设系统并不完整,林区种类以及树木种类的整体结构搭配无法体现科学性、合理性,在实际建设过程中,仍然出现断带现象。沿海防护林区域的整体防风固沙功能和实际效果并不明显。除此之外,部分地区的沿海防护林结构建设过程中,明显缺少系统性和条理性的结构框架,且政府以及相关治理部门开展林区建设时,虽然大力开展治理政策,但林区破坏问题仍然十分严峻,如部分林区为了加快自身的旅游行业发展进程,在构建林区结构体系时,仅关注林区绿化以及旅游美化的实际功能,却忽视了林区应有的基础预防和保护功能,不利于林区健康发展。

2.2 林区防护模式相对单一

经过对山东省沿海防护林的大力改善、管理以及更新,我国沿海地域的防护林区域具有明显改善,但仍然受到沿海区域自然环境以及实际条件的约束,并且在树木种植和林区改造方面仍然没有较大的突破。当下我国针对山东省沿海防护林现状进行的数据调查结果显示,林区内树种分布中,松类树种以及刺槐树种占据比例高达67.3%和18.9%,在农田林区结构网中,杨树占据整体比例85%以上。而现阶段沿海林区的树种种类十分单一,不仅严重对沿海防护林区域的稳定性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还提高了林区病虫害问题发生概率。现阶段,山东省沿海防护林自身基础防护功能逐渐下降,并且大多数林区域内部结构属于单阶层组成结构,复合林区阶层以及混合模式阶层相对较少,而此种结构组成简单、树种单一的现状所形成的防护林结构体系实际功能较低,自然环境以及生态稳定相对较差,极易产生病虫害问题。

3 山东省沿海防护林建设策略

3.1 科学规划林区结构

对于沿海区域的防护林结构体系,相关部门应坚持因地制宜、根据自然灾害种类建设防护措施,并且坚持高效原则。同时,在改革和优化沿海林区防护带的基础上,增加基础林区带的整体宽度,其中根据林区不同种植区域和类型,开展不同行业的经济生产和发展。例如,林区内侧将发展木材使用林,以及高经济作用林区域,并在此基础上充分依靠林区土地结构中的沟壑、水渠以及道路建设等构建出基础农田防护网络;尤其是在坡度较缓的丘陵或者农田耕地,从根本上推广地区开发或者水分调节林区地带;如果山区和丘陵地区的整体土地坡度较大,并且土壤阶层的地质较薄,实际开展林区保护过程中,应大力运营林区的木材使用或者开展高经济林区等方式。除此之外,山东省沿海防护林还应根据自然环境的旅游区域方面,积极建设生态林区,如在林区山顶或者山腰区域,使用封存和制造相结合的方式,建立相应的水源和引水区域;在林区内部河流或者主要流道两侧,建立通道类型的绿化区域,营造出适合旅游业发展的林区结构模式。

3.2 合理规划树种结构

山东省沿海防护林在整体结构体系建设过程中,还应着重关注林种以及树种的合理选择,以此作为基础全面完善和优化树种的搭配模式,最终提高树种多元化发展。我国山东地区的沿海林区多数处于淤泥地带,自身土壤条件相对较差,因此适合种植树木种类相对较少,最终导致种植树木也无法有效成活。针对此现象的林区土壤,低矮的灌木是目前比较适合的种植品种,如柽柳、白刺、紫穗槐、枸杞、沙棘和筐柳等,并且利用适合种植的树种,与完善土壤结构方法相结合,有效缓解林区内部土壤质量[3]。

林区结构中,应增加山丘区域内草本类的植物品种,使树木与草本相互结合,尤其是林区范围内的贫瘠地区,应大力增加草本植物的覆盖范围。针对林区旅游区域以及风景区域,其环境建设和绿化造林工程过程中,对于树种选择应侧重于松拍類树种,如银杏、五角枫、黄栌以及火炬树等。此外,为了增加旅游范围内的林业发展,相关部门应增加稀有品种或者名贵品种,以此提高林业景观自然生态环境。在树种品种搭配上,应以混合模式为主,多采用乔木品种、灌木品种以及花草品种相互结合,尤其是在土壤结构进行安排,需要以不同类型树种营造出动物隔离区域带,以此提高预防森林病虫害的基础能力和水平。

4 山东省沿海防护林病虫害防治策略

4.1 提升病虫害防护意识

在20世纪中期,我国大面积原始森林被破坏,加上人们没有完全意识到沿海防护林管理和建设的重要作用和现实意义,最终造成沿海防护林病虫害问题十分严峻。想要有效开展病虫害防治,需要提升基础林区防护意识和思维,并及时关注沿海地区防护林生长现状,具有明确的预防工作意识,充分了解病虫害对于沿海林区树木为害后,积极落实病虫害防治相关工作,从而确保山东省沿海防护林生态化背景和效益的全面提高。

4.2 增加治理人才投入

沿海地区防护林病虫害治理和预防,是确保环境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条件,但对于已经产生的病虫害问题,需要专业技术人员增强科学防治的可行性以及安全性,并将现有病虫害防治作为目前沿海防护林建设的核心内容。

防护林管理和建设过程中,常见病虫病相对较多,且种类十分复杂,为了有效提高沿海防护林病虫害治理效果,应积极培养综合素质较高的沿海防护林专业基础人才,因此,在林区病虫害治理过程中,需要引进专业的病虫害防治人才,同时根据沿海防护林现有病虫害种类、产生原因以及现状特点进行详细的问题探索和研究,制定出相对专业的预防和管理措施。

5 结语

现阶段山东省沿海防护林建设仍然存在问题和不足,如防护林结构体系整体建设以及病虫害问题解决等,需要政府管理人员不断提升自身综合实力,积极提升沿海防护林建设质量和综合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苏建华.山区森林常见病虫害的现状分析及防治策略[J].南方农机,2018,49(05):82.

[2] 罗细芳.谈生态文明体制下生态安全屏障体系构建:沿海防护林建设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研究[J].国家林业局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8(01):16-21.

[3] 程勇.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在林业资源保护与管理中的科学应用[J].现代园艺,2020(02):65-66.

(责任编辑:赵中正)

猜你喜欢
病虫害防治山东省
RCEP对山东省高质量对外开放的影响
两名造纸相关领域企业家获山东省优秀企业家称号
北风催眠曲
再见,雪姑娘
Fostering learners’autonomy in teaching and lear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