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县花椒产业良性发展思考

2021-06-15 15:43李湖容何建社
南方农业·下旬 2021年1期
关键词:良性发展问题

李湖容 何建社

摘 要 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是四川省花椒种质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而茂县花椒是阿坝州的特色产品,品质优良,是山区农户重要的经济收入来源。基于此,实地调查分析茂县当前花椒产业发展状况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促进花椒产业良性发展的措施。

关键词 花椒产业;问题;良性发展;四川省茂县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03.073

花椒除可作为家庭烹饪用香料调味品外,还可应用于餐饮、食品加工、医药、保健等行业,因此花椒发展潜力巨大。

1 茂县花椒发展状况

1.1 自然条件情况

花椒喜阳,适宜温暖湿润、土层深厚肥沃的砂壤土,耐寒又耐旱,而茂县的地理位置、气候、土壤均符合花椒种植需求。

1.2 花椒产业现状

1.2.1 种植面积大,品质优良

目前,茂县花椒栽培面积达3 000余公顷,占全州花椒总面积的30%以上,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乡镇主要有沟口乡,花椒栽培面积410 hm2;回龙乡,花椒栽培面积240 hm2;黑虎乡,花椒栽培面积155.47 hm2;叠溪镇,花椒栽培面积139 hm2;光明乡,花椒栽培面积143.33 hm2;三龙乡,花椒栽培面积133.33 hm2,其他乡镇也有零星分布。茂县所产花椒具有色泽红润、果肉饱满、肉质纤维短、芳香浓郁、香麻可口等特性,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1]。

1.2.2 种植品种多,分布范围广

目前,茂县花椒品种以六月椒为主,占80%以上,也有少量汉源花椒、七月椒、大木椒、青花椒。该县花椒栽培区广,全县21个乡镇均可种植花椒,主要分布在海拔1 800~2 500 m的高山、半高山上,河滩两岸有零星分布,分布乡镇以沟口乡最具代表性,总面积410 hm2,年产花椒650 916 kg,占全县花椒总产量的18.7%。青花椒主要分布在土门片区,该区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及气候成为青花椒的主要生产基地。

1.2.3 合作社经营,经济收益高

发展花椒产业已经成为茂县财政增收的重要渠道和农民致富的重要项目。在合作社经营中,有一家合作社是茂县六月红花椒社,其生产干花椒可达750 t,生产花椒油可达1 000 t,带动周围花椒种植户达4 000余户,如今共同社员800余户,实现年销售收入7 000万元[2]。

2 茂县花椒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 种植近于半野生状态,管理粗放

当前,随着花椒栽植面积不断扩大,以花椒作为主导产业的种植基地日益增多,且普遍存在着重栽轻管的现象。由于管理粗放,花椒栽培和管理都处于半野生状态,大部分花椒树主枝繁多,且过度延伸,结果部位向外侧移,光腿枝随处可见。

2.2 树体病虫害严重

由于管理粗放,椒园病虫害大面积发生,收取样品时,树体若开始流胶,则流胶处迅速变黑,花椒树干的皮会溃烂进而干腐,使整个植株无法继续生产,更无花椒可收。有专家实地考察发现,树龄大的椒树会残留腐皮镰孢菌,感染新栽种的花椒,导致新树存活率低甚至死亡,故树体病虫害成为当下花椒发展的难题。

2.3 引进新技术困难

在引进技术进行推广示范时,主要采用以会代训、集镇宣传的方式,但参加人员少且人员积极性不高,培训效果不理想。同时,当前仍不能大面积推广部分实用技术,如花椒晚霜防冻剂只适合在小范围内使用,不适用大面积推广[3]。

2.4 劳动力成本高,采摘困难

花椒采摘期一般是在夏季,且花椒针刺较多、果实较小、生长分散,对采摘有严格的要求,需要找经验丰富的椒农采摘,劳动力成本较高。对于大面积花椒种植基地来说,花椒采收成本较高,采摘劳动力成本占总成本的50%,占销售收入的1/4,椒农收益较低,打击了农民种植的积极性。

2.5 缺乏优良品种,良种化滞后

现有花椒植株不仅树龄不长,老化速度快,病虫害严重,而且椒树刺多,采摘困难,采摘成本高,铲除死亡椒树后,原地补植苗木难成活,且优良品种匮乏。近年来,茂县花椒良种申报缓慢,且科研经费、人力缺乏,无力支撑良种繁育。

3 促进茂县花椒产业良性发展的思考

3.1 提高花椒种植技术水平

3.1.1 科学施肥

花椒施肥可分3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初春,采用开穴上肥的方法,深挖花椒树根系周围的土壤,每株花椒树施农家肥约30 kg,最好使用家禽圈粪混堆的有机肥。第二阶段进行保花保果,花椒在开花后,需进行肥水管理,应及时给椒树补充营养,如未处理就会导致严重的落花落果。常见的保花保果措施有很多,如盛花期喷赤霉素于叶面,中花期喷磷酸钾加尿素水溶液。第三阶段采果后施追肥,即在与树冠平齐的树盘内开沟,沟槽开好后将磨碎的玉米秸秆和鸡粪、圈粪及磷肥等混合搅拌均匀填埋在沟内,用脚踩踏结实再浇透水。一般来说,每株花椒树使用玉米秸秆30~50 kg,有机肥50~60 kg,磷肥3~5 kg,碳铵2 kg,或掺入适当生物菌肥,以加快秸秆孵化分解,促进果树吸收。

3.1.2 合理修剪

花椒树修剪需按树龄而定,不同树龄修剪技术不同。初果期为保证花椒树能汲取充足的光照、营养,需剪掉长势过旺、过于直立的枝条,疏去过密枝条,平行重叠的枝条可取一留一。

在盛果期,将长势较好的营养枝、徒长枝多次摘心,有助于果实生长,减少不必要的养分消耗;对于生长茂盛结果却少的椒树,为避免树体营养过旺,采用环剥技术,以利于花芽分化;椒树大、中、小结果枝组的比例要保持在1∶3∶10[4]。

花椒树龄在25年以上即进入衰老期,此时期可采用“疏除细弱枝、疏除下垂枝、疏除病虫干枯枝、疏除衰老枝”的方法和“保留健壮枝、保留背上斜生枝、保留新生枝”的方法进行有效修剪。

3.1.3 加强病虫害防治

走访调查发现,几乎所有椒园都存在病虫害问题,主要病害包括花椒干腐病、锈病、炭疽病等;常见又难治理的虫害有花椒虎天牛、花椒瘿蚊等。

1)花椒干腐病。茂县四季分明,光照充足,但冬季寒冷且伴有降雪,易引起花椒干腐病,在主干枝上会出现红褐色病斑。随着病斑逐步扩大,树干部位呈黑褐色并凹陷,同时出现流胶;病害严重时,会引起树皮大面积腐烂,导致树死枝坏。防治方法:及时清园,降低花椒园区湿度,阻止病菌繁殖和蔓延,同时合理灌水施肥,促进椒树健壮生长。在干腐病初发时,可将病斑部位刮除,并涂抹托布津500倍液,在每年采摘花椒后喷洒抗菌药预防病菌[5]。

2)花椒锈病。花椒锈病盛行期在7—9月,初发期在6月。在初发期,花椒树叶背面会出现黄色病斑,随着病斑逐步扩大,转为黄褐色,并发黄脱落。防治方法:在花椒锈病初发期,将波尔多液加水稀释后喷洒于发病部位;在病害盛行期,用代森锌加水稀释后用喷壶连续喷洒于发病叶片,可每天喷洒2~3次[5]。

3)花椒虎天牛。花椒虎天牛是茂县花椒的主要害虫,常使挂果植株受害率达80%左右,主要为害花椒的主干和枝梢。防治方法:①在春季,为阻止花椒天牛成虫产卵,花椒树基部涂上石硫合剂;②用锤砸或刮除花椒树表面的花椒天牛,杀死花椒天牛的卵、幼虫[5]。

4)花椒瘿蚊。花椒瘿蚊主要为害枝条、嫩枝,引起组织增生,被害部位后期枯干死亡。防治分两阶段:前期在春季进行椒树修剪;后期在冬季剪除椒树病枝,集中堆放并焚烧[6]

3.2 引进和推广青花椒

青花椒颗粒硕大,麻味纯正、浓郁等,目前市场需求量也很大。通过引种试验,目前只有茂县的土门乡适合栽植青花椒,可以引种推广。

3.3 加大资金投入,调动椒农种植积极性

目前茂县花椒主要分布在高半山,受交通、水源等各方面因素影响,苗木、农资、花椒成品的运输以及基础设施存在很多问题。建议政府部门加大资金投入,建立有效补偿机制,调动椒农种植积极性。

3.4 加大科技投入,强化科技攻关

3.4.1 推广新型实用技术

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新型实用技术。对农民开展培训,推广花椒种植实用新技术,提高农民的生产能力与经营水平,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技术支撑和知识保障[7]。

3.4.2 加大科技下乡培训力度

以科技部门为主导,成立农林专业技术指导小组,在农闲时组织各乡镇开办专业技术培训班,发放技术手册,宣传新型技术。邀请花椒种植大户现场讲解花椒种植管理、综合防治、采摘晾晒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切实解决实际生产中的问题。

3.4.3 解决花椒采摘难问题

花椒采摘难是目前限制花椒产业发展的重要问题。为解决这一难题,一方面可引种无刺花椒新品种,另一方面应积极研发切实有效的花椒采摘工具。

3.4.4 加大花椒产品质量安全监测

开展花椒重金属和农残质量监测,提升茂县花椒的品质,保证茂县花椒的质量,保护该产品品牌信誉。

3.5 多方面拓宽销售渠道

目前,茂县花椒产业仍停留在自然生产、包装粗放、分散经营的状态。为此,应扩大产业规模,多方面拓宽销售渠道,比如网上订单销售等,促进花椒产业良性发展。

4 结语

茂县花椒产业是当地的支柱产业,是山区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花椒产业发展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促进茂县花椒产业发展,提高花椒的产量和品质,推动茂县花椒产业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 张祺云,庞显莲,李德荣,等.四川花椒常见栽培品种的特性与分布[J].中国西部科技,2011,10(35):43,80.

[2] 李晏乐,岳肖华,孙卫东.中草药抑菌作用的现代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8,24(06):860-862,874.

[3] 鲁成秀.臨夏县花椒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2(06):384,386.

[4] 唐增光,安树康.高海拔温和干旱区绵椒林下间作黄芩技术初报[J].安徽农学通报,2013,19(06):154-155.

[5] 林培录,王晨冰,张辉元.文县花椒主要病虫害种类及防治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2(03):221-222.

[6] 吴宗兴,周荣乾,彭树松,等.阿坝州大红袍花椒生物学特性的调查研究[J].四川林业科技,1997(03):63-67.

[7] 翟俊桥.林州市新型农民科技培训方案[J].现代农业科技,2008(12):363,366.

(责任编辑:赵中正)

猜你喜欢
良性发展问题
构建小微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思考
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社团良性发展的几点认识
避开“问题”银行股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论“专车”模式及其良性发展
衡水湖湿地生态环境现状及对策分析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