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猪养殖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2021-06-15 15:56孙华於
南方农业·下旬 2021年1期
关键词:养殖技术

孙华於

摘 要 生态猪养殖以生产绿色无公害生猪产品为主,能够为人们提供健康、安全、高质量的肉类食品,同时给养殖户带来良好的经济收益。基于此,介绍生态猪养殖技术要点,分析生态猪养殖技术的发展趋势,期望对推进生态猪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 生态猪;养殖技术;发酵床

中图分类号:S828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03.087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绿色无公害肉质产品的需求日益增长,这为生态猪养殖业发展带来了机遇。生态猪养殖是一种环保、生态、节约的养殖模式,在养殖过程中要按照生态养殖标准,对养殖各个环节进行规范建设与管理,构建起科学、高效的养殖机制,才能生产出绿色无公害的生猪产品,提高生态猪养殖的综合效益。

1 生态猪的养殖技术

1.1 生态养猪场建设

1.1.1 養殖场的选址

养殖场要选在地势较高、通风良好、附近无污染源的地方,同时合理布局养殖场的生产区域,区分猪群活动区、生长区、病害观察区等,其中活动区要保证面积充足,能够为猪提供良好的运动条件,增强猪只的身体抵抗能力。

1.1.2 猪舍建设

根据《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规范》规定,1)猪舍净高2.4~2.8 m,猪栏采用单列或双列布局形式,内地面高于舍外0.2~0.3 m;2)猪舍的方向要坐北朝南,为达到冬季保温、夏季防暑的要求,应在屋顶铺设保温隔热材料,并设置具备自动开闭功能的天窗,以保证阳光能够透过天窗照射到猪床;3)在猪舍的南北墙设置大窗,确保猪床的各个角度都能接受到光照,促进生态猪健康生长[1];4)猪舍内配备自动料槽和饮水器,控制好饮水器的嘴头朝向,避免饮水器喷水渗透到发酵床上。

1.2 规范引种

在生态猪养殖中,要尽量采用自繁自养的方式,若需要引进优质的生猪品种,则要做好以下措施。

1.2.1 引种前期调查

在引种之前,要深入生态猪市场开展调研工作,了解市场对生态猪品种的需求,并结合市场需求确定猪品种。确定猪品种后,养殖户要到引种的养殖基地进行考察,观察猪群的生长状态,掌握生态猪养殖技术要求。

1.2.2 隔离养殖

在生态猪引种时,要确保种猪来源于无疫病的安全区域,买回种猪后将其放到观察栏内进行隔离饲养,饲养周期不得少于28 d。在饲养期间,要根据种猪的免疫情况补注疫苗,驱除猪体外寄生虫;在隔离饲养期间内,要保证种猪精神、排泄、采食均达到正常状态,无应激反应,之后再投放到栏内与原有的猪只进行混养[2]。

1.3 发酵床管理

生态猪养殖场要建立起猪舍清洁卫生制度,及时清理粪便垃圾,将其集中处理用于发酵,作为农作物种植所需的有机肥,实现对农业资源的循环利用。为此,应当建设发酵床,强化对发酵床的卫生管理。

1.3.1 发酵床建设

在猪舍外部建设粪便发酵床,在发酵床内铺入垫料,确保猪只粪便能够与垫料混合,起到发酵有益菌群的作用,实现对粪便的高效处理,降低粪便处理对水资源的消耗。养殖户要定期对垫料进行翻倒掩埋,以保证发酵床环境卫生达到要求[3]。

1.3.2 发酵床日常管理

发酵床要控制好垫料的干湿度,当垫料过于干燥时,则要适当喷水增加湿度;在夏季高温湿热天气条件下加强发酵床的通风管理,当外界气温达到28 ℃以上时,要开启窗户进行通风。对于引种猪只,要在猪只进入到发酵床之前对其进行消毒,避免带来病源。

1.4 饲养管理

1.4.1 饲料管理

生态猪养殖中,1)要减少在饲料、饮水中添加药剂,杜绝向猪长期投放含有铜、锌等重金属元素的饲料,避免出现猪只体内药物残留超标的情况;2)严格控制饲料来源,可选择本地区合格的饲料,平衡饲料中的营养元素,饲料可选择原生态的玉米、麦麸、米糠、豆粕和红苕等物质,将其发酵后用于投食[4];3)在饲料中可添加中成药,如添加黄芪多糖、板蓝根等中成药,以提高猪只的免疫能力;4)在饲料中添加有益菌,减少对化学药物抗生素的使用,维持猪只肠道内的菌落平衡。

1.4.2 自繁自养

尽量采用人工受精的繁殖方式,提前对仔猪断奶。一般情况下,仔猪断奶在8~12周龄,生态仔猪断奶应在3~5周龄。

1.4.3 环境管理

每日打扫猪舍,保持良好的通风;猪舍外要定期消毒,采取必要措施杀灭老鼠、苍蝇、蚊子等。

1.4.4 适时出栏

在饲养8个月左右,猪只每日平均增重400 g,体重达到110~120 kg时出栏。

1.5 疫病预防

1.5.1 日常饲养预防

在生态猪养殖中,要对常见的猪腹泻病、猪瘟疫、猪红细胞体病等疫病进行有效防治,从饲养管理入手,降低猪只发病的可能性。1)合理控制猪只养殖密度,禁止非养殖人员进出猪舍;2)在猪饲料中投放无毒害、无残留的抗免疫力药物;3)加强猪只的饮用水安全管理,不得投放水质不达标的饮用水;4)清除鼠害、虫害,减少病菌传染源。

1.5.2 药物保健

养殖场应制定药物保健方案,以增强猪只抗病能力,降低疫病发生率。具体做法如下:1)对7~10日龄仔猪注射剂量为0.2 mL·kg-1的泰拉菌素,对14日龄仔猪注射剂量为0.1 mL·kg-1的头孢噻呋,对28~35日龄仔猪注射剂量为0.2 mL·kg-1的头孢噻呋;2)对转群养殖的保育猪和育肥猪应将适量电解多维掺入饲料或饮水中,连续投喂7 d,降低转群可能产生的应激反应;3)对母猪补充土霉素粉,将土霉素粉掺入饲料中,连续投喂7 d。

1.5.3 药物治疗

在发生常见消化道疾病时要及时采取药物治疗措施,具体如下:1)猪只发生传染性肠胃炎时,先注射2 mg阿托品,后间隔30 min注射0.1 mL·kg-1高热一针灵;2)猪只发生痢疾时,口服5 mg·kg-1痢菌净,每天服用2次,连续服用3 d;3)对患消化道疾病的仔猪,应采用四环素、恩诺沙星等药剂进行治疗,并补充适量葡萄糖和微量元素;4)为增强猪只免疫力,在药剂治疗的同时,还要适当搭配黄芪多糖、核糖核酸等干扰素激活免疫细胞,恢复猪只抗病能力。

2 生态猪养殖技术的发展趋势

2.1 立体化养殖

生态猪养殖要充分利用养殖空间,结合猪只生长习性,在遵循食物链规律的前提下构建起立体化养殖模式,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保证生态猪的品质。例如,鸡-猪-鱼立体化养殖模式,可将鸡的粪便处理后用于喂养生态猪,生态猪的粪便处理后可用于养殖鱼;鸡-猪-沼气-蚯蚓-鸡立体化养殖模式,可将猪的粪便用于沼气原料,再用于繁殖蚯蚓,将蚯蚓用于养殖鸡,构建起循环养殖模式。

2.2 信息化养殖

生态猪养殖要从传统的养殖管理模式,向信息化、智能化的养殖管理模式转变,引入先进的科学技术辅助开展养殖管理,提高生态猪养殖效率。

2.2.1 传感技术

在生态猪养殖中,要运用远程监控技术实现对养殖场环境的实时监控管理,养殖户可将温湿度传感器安装到猪舍内,使传感器获取的监测数据及时传输到终端控制系统中,便于养殖户可以实时掌握猪舍温湿度变化。

2.2.2 数据库技术

养殖户应建立起养殖数据库,将监测到的猪舍环境数据都存储于数据库中,同时将生态猪免疫、健康等情况信息也存储于数据库中,便于在发生疫情时快速追根溯源,最大程度降低疫情带来的经济损失。

2.2.3 定位、监测、检测技术

在生态猪养殖中运用GPS定位技术,用于定位追踪放养在山地林区草地的猪只;运用现代气象技术,提供更加精细化、精准化的天气水文预测预报服务;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帮助养殖户分析市场生态猪物价及其走势,科学规划生猪养殖数量和出栏量,并辅助决策物流运输路径;运用现代化检测技术,将检测设备安装到饮水槽内,用以检测水质。

2.3 集约化养殖

生态猪养殖要转变粗放式的养殖模式,逐步向集约化、规模化的养殖模式发展,尽量降低养殖成本,取得规模养殖效益。例如,可采用“公司+基地+养殖户”的经营模式,由公司统一确定生态猪品种,提供标准化的饲料,让养殖户在养殖基地进行养殖,加强饲养管理,降低养殖户单独投资生态猪养殖业的经济风险,推进生态猪养殖业快速发展。

2.4 林牧生态养殖

林牧生态养殖适用于乡村地区,养殖户可以在山地上种植果树,当树木生长到一定程度后,可在该区域圈养猪只。猪只的排泄物用于发酵成有机肥料,将其作为树木生长的养分来源,而树木上掉落的果实可用于生猪饲料,改善猪只的饮食结构,促进林牧资源得到有效利用。此外,养殖户还可以在养殖场周围种植生猪喜爱吃的植物,确保植物绿色无公害,以促使猪只体内营养均衡。

3 结语

生态猪养殖已经成为生猪养殖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在生态猪养殖过程中,养殖户要严格按照生态养殖标准,建设标准化的养殖场和豬舍,加强猪舍卫生管理、饲养管理和发酵床管理,投喂无农药残留、无重金属的饲料,并为猪只提供运动空间,以促进猪只健康生长,提高猪肉品质,为养殖户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

参考文献:

[1] 魏明玉.生态猪的养殖技术及发展趋势分析[J].今日畜牧兽医,2017(09):57-58.

[2] 贾登文.生态猪的养殖技术及其未来发展[J].国外畜牧学(猪与禽),2019(06):36-37.

[3] 于立春.探究生态猪的养殖技术及发展趋势[J].兽医导刊,2017(02):227.

[4] 兰春伟.生态猪的养殖技术与发展前景[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7(04):196.

(责任编辑:赵中正)

猜你喜欢
养殖技术
广西钦州钦南区稻田鱼虾套养基地技术小结和发展思考
肉牛高产高效养殖技术示范与推广效果
草鱼高产养殖技术及病害防治技术
白山羊养殖技术指导
农区舍饲羊规模化养殖技术
优质肉鹅规模化养殖技术
小规模肉牛养殖技术措施
天蚕品种驯化与应用研究
林下土鸡养殖技术
南通地区海蜇养殖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