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专业教育过程的建构

2021-06-16 04:58李志红杨富营
河南教育·高教 2021年2期
关键词:专业教育

李志红 杨富营

摘 要:随着高职教育由规模扩张向高质量发展转变,高职院校有必要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实现专业建设管理信息化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持续改进,系统地建构有别于普通高等教育、适应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需求的高职专业教育过程。本研究从建立专业教育过程模型、确定专业教育过程的层次结构、专业教学资源及其获取和供给过程等方面进行设计探讨,建构高职专业教育过程,以实现高职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高等职业;专业教育;教育过程

专业建设是高职院校立校的根本,也是人才培养的根本途径。持续提升专业建设水平,培养满足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的高技能复合型人才是高职院校的职责和使命。在高职教育近年的发展实践中,关于专业建设,人们往往关注的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教学资源(师资、教材、实训条件等)建设。随着高职教育由规模扩张向高质量发展转变,高职院校也要完善质量保证体系,科学合理地监控专业人才培养过程并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从过程方法的角度看,专业建设应包括以下三个步骤:设计一个专业教育过程并确保其能够实现;对该过程进行有效监测和控制,以确保输出满足相关方的需求;对该过程持续改进。

专业建设管理是对专业教育过程、资源及环境进行策划、执行、监控、评价、改进等的管理活动,以保证在规定的时间内,以合理的成本完成专业教育过程,使得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能够满足用人单位、社会等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用系统的方法完整地建构科学的专业教育过程是专业建设的起点,是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的基础,也是专业建设管理的任务。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的教育类型,为此,研究建构有别于普通高等教育,适应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需求的高职专业教育过程,是很有必要的。

一、高职专业教育过程模型

用过程方法建立的高职专业教育过程,核心要素包括专业教育活动及其输入和输出。在通常情况下,提到院校的职能时我们会说“为社会培养和输送人才”,但这并不意味着毕业生是专业教育过程的输出,输出应该是毕业生通过专业教育过程所获得的学习成果,诸如职业道德、知识技能、创新能力等要素构成的综合素质。这些学习成果将以就业竞争力的形式直接表现在用人单位的招聘过程中。

专业教育活动应该是经过仔细设计的活动序列,以学生入校为起点,直至学生毕业离校。序列中的各项活动应该合理衔接、有机组合并相互作用,使学生在其中生成预期的综合素质。专业教育活动需要有明确的要求,这些要求主要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形式体现。开展专业教育活动需要输入并消耗不同形式和属性的教学资源,如教师、教材、教学设施、实训设备等。开展专业教育活动必须同时策划这些资源的获取及供给过程,以确保这些资源能可靠获得并得到合理的运用。另外,学生在高中或中专教育过程中获得的综合素质亦作为输入影响着专业教育活动的设计和实施。

高职专业教育过程的策划需遵循成果导向的教育理念(Outcomes-based Education,简称“OBE”),从用人单位的招聘要求出发,确定专业教育过程期望输出,即期望毕业生经过专业教育过程获得的学习成果,并将其作为专业教育活动的输入,用于指导专业教育活动的策划和实施。

二、高职专业教育过程设计

基于教学过程延续的时间长度和任务范围以及教学管理的需要,可将专业教育过程划分为三个层次:专业教育过程、课程教学过程、单元教学过程。

专业教育过程涵盖学生在校期间接受学校各方面教育的全过程。在时间上,一般划分为学年、学期、学周、学时;在内容上,可分为思政教育、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健康教育、劳动教育等。将相关联的教育内容,在适度的范围内有机组合,并以此开展教育活动,就形成了课程教学过程。课程教学过程在时間长度上一般为一个学期或数个学周,按照内容类别可分为思政课程、通识课程、专业课程等。将课程教学过程再分解为更小的阶段就是单元教学过程。单元教学过程为最小单位的教育过程,一般表现为一个案例、一个工艺或者一个单项技能训练,时长一般为一个学周或数个学时。

专业教育过程设计是对三个层次各个子过程的输入、活动序列和期望输出进行策划、确认并形成教学文件的管理活动。设计内容应满足教育过程实现和管理的需要。专业教育过程设计需要做的工作主要包括以下13项:(1)确认专业教育过程结束时学生预期获得的学习成果;(2)制定专业入学条件和录取标准;(3)制定专业培养目标和毕业标准;(4)确定课程及教学目标;(5)制订课程进度计划;(6)制定课程考核标准;(7)确定单元及教学目标;(8)制订单元教学计划;(9)制定单元考核标准;(10)确定教学活动及进度计划;(11)确认单元教学资源需求、课程教学资源需求和专业教学资源需求;(12)确认可获得的专业教学资源及获得途径;(13)制定专业教学资源配置标准。

专业教育过程设计的核心是教育教学目标的制定。高职院校要将党的教育方针,政府、社会、行业企业、学生家长、学生对专业教育过程的期望输出作为专业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依据教育学原理和学生发展理论,将总体目标做第一层级的分解,形成专业培养目标,若干个具体的专业培养目标形成专业层目标;将专业培养目标做第二层级的分解,形成课程层目标,课程层目标根据内容关联性聚类形成课程教学目标,建立专业课程体系;将课程教学目标做第三层级的分解,形成单元层目标,并将其作为编制教学方案的依据。专业、课程和单元三个层级的目标之间要建立关联度系数矩阵,以保证能够进行目标体系完整性和支撑度分析,在教学过程结束时能够验证学习的成果并确认教学目标的达成度。

专业教育过程设计还需要针对其输入、过程实现和输出,建立若干监测指标,如目标的适切性、教学资源的匹配度、进度的偏差、教学资源的利用率等。用过程绩效的监测和控制,确保达到预期的效果。

三、高职专业教学资源获取及供给过程

教学资源作为教育过程的输入,是专业教育过程实现的基础,必须根据专业教学过程的需求进行合理的配置,且随着专业教育过程的改进不断更新和完善。高职专业教育过程所需的教学资源大致可分为师资、场地设施设备和教学材料。这些教学资源的获取和供给过程要根据专业教学过程进行详细策划,以确保专业教育过程得以实现。学校可以对照专业教学资源配置标准,清点评估现有资源及其存量,制订专业教学资源供给计划。如有资源缺额,可采取适当的方式和渠道,分别制订方案进行资源建设。

专业教学资源种类繁多,且随着专业教学过程的改进又在不断变化,短缺已成为常态。专业教学资源的配置要避免贪大求全、华而不实、建而不用,要从专业教学过程的实际需求出发,坚信适合的才是最优的,不能以资源配置替代专业建设,以教学资源的水平评价专业发展的水平。专业教学资源的获取及供给要重点做好三个关键工作:一是评估现有可用资源,建立高效可靠的供给机制;二是明确资源短缺的种类和数量,建立稳定可靠的获取机制;三是评价教学资源产出效益,建立准确客观的监测机制。

高职教育要实现高质量发展,职业院校的建设与管理必然要着力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是在专业教育过程中生成的。学校质量保证体系本质上就是要保证专业教育过程能够实现并得到持续改进,这就需要对专业教育全过程进行及时监测和准确评价。目前,运用课程教学信息化平台,高职院校对课程教学过程的设计、实现和教学效果评价方面的研究已经比较深入,也得到了普遍的实践应用,但是对专业教育過程设计、实现的监测仍存在困难,相关研究还很少,信息化系统的开发基本还是空白。专业教育过程的构建完成以后,下一步,高职院校要建立由课程教学效果到专业培养目标再到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之间的关联分析模型和评价规则,开发专业建设管理信息系统,最终实现对人才需求满足度、专业培养目标适切性和达成度等关键指标的客观准确评价。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J].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2015(7/8).

[2]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J].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2019(1/2).

[3]冯荷兰.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下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的实践研究[J].职教通讯,2020(8).

责编:如 月

基金项目:2019年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基于‘诊改的高职专业建设质量管理及信息化研究与实践”(编号:2019SJGLX647)

作者简介:李志红(1969— ),男,许昌职业技术学院规划发展中心主任,硕士,研究方向为工程管理、职业教育;杨富营(1963— ),男,许昌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教授,研究方向为机电工程、职业教育。

猜你喜欢
专业教育
探索旅游管理专业就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环节的融合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土木工程专业教育的教学实践研究
新常态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
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研究
高职艺术院校文化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
房地产专业教育与“三创”教育的耦合效应
工程教育认证模式T的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院校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研究
促进高校就业指导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结合
经济管理类专业教育的核心理念与教学改革路径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