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展格局擘画品牌新未来

2021-06-16 13:02张凤玲
中国品牌 2021年5期
关键词:双循环格局供给

张凤玲

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要以系统的观念进行多维度思考。

品牌建设,离不开厂房和服务设施的建设,离不开商业模式的创新,但更重要的是依靠生产技术和生产工艺的提升。

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关系中国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是推进经济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掌握发展主动权的先手棋。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期间指出,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必须抓紧抓好的工作。

如今,中国取得了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奇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度交汇。

比如,中国必须将经济发展的动能从“出口—投資驱动模式”转向“内需—创新模式”。面对科技领域的“卡脖子”问题,中国科技发展必须自主创新,利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畅通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实现中国经济更加强劲的发展。

因此,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构想,既是新发展阶段把握发展主动权的先手棋,也是“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的一项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关乎14亿中国人民的未来福祉。

从供给侧角度,中国拥有全球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工业体系和完善的配套能力,拥有1.3亿户市场主体和1.7亿多受过高等教育或拥有各种专业技能的人才,拥有基于国内大市场形成的强大生产能力。

从需求侧角度,中国人均GDP已经突破7万元,中国GDP已经突破100万亿元,经济规模跃居世界第二位,中国拥有14亿人口、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拥有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

不管是从供给侧,还是需求侧,中国具备从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节,实现内部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的供给条件、需求条件、现实条件和技术条件。

因此,我们要构建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动态平衡经济关系,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牢牢把握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提供的战略机遇,启航新发展格局,实行高质量发展。

构建新发展格局最本质特征是要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中国仍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们应该清楚地认知到:进入新发展阶段,中国创新能力还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中国科技“基础弱”“底子薄”和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的局面还未根本改变,科技发展模式亟待调整,科技工作者积极性尚未得到充分激发,科技工作宏观统筹和战略聚焦不够,科研项目管理机制尚需完善,科技作风建设任重道远。

站在危机中育先机、变局中开新局的重要历史关口,构建新发展格局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技自主创新。只有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真正掌握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

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在《人民日报》发布的《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明确写道,“加快科技自立自强是畅通国内大循环、塑造我国在国际大循环中主动地位的关键。要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发扬科学家精神,鼓励大胆探索和合理质疑,加强基础研究、注重原始创新。要坚持问题导向,面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加强应用研究。要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集中力量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锻造产业链供应链长板,补齐产业链供应链短板。”

按照国家战略规划,2025年基础研究经费占比要到8%以上,预计达到2800亿元,这是顶层制度设计者对科技创新的部署,也是构建新发展格局要迈出的重要第一步。

构建新发展格局,意义重大,任务艰巨,前景光明。新发展格局的大门已经推开,更广阔的世界等待着我们的奋斗,更为美好、更值得期待的未来等待着我们的书写。

猜你喜欢
双循环格局供给
“双循环”格局下物流专业双创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双循环需要怎样的科技创新生态?
格局与结局
拉萨市公共就业服务供给现状研究
拉萨市公共就业服务供给现状研究
以天地为格局
“供给侧”何以流行
许小年:供给侧改革要清理“三座大山”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五年制建筑装饰专业“双循环”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