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穿刺机器人来了

2021-06-17 01:53郭潇雅
中国医院院长 2021年9期
关键词:穿刺针陈伟泌尿外科

文/本刊记者 郭潇雅

精度高、创伤小、恢复快,这款前列腺穿刺机器人填补了我国的一项空白,将造福广大患者。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泌尿外科创建于1952年,是国内最早建制并拥有独立病房的泌尿外科之一,是国家教育部重点学科,“211”和“985”工程三期建设重点学科,是国家卫生健康委泌尿专科医师和泌尿内镜诊疗技术培训基地,首批国家博士学位授予点之一。

中山医院泌尿外科具有辉煌的历史,创造了多项“第一”:国内首例同种异体肾移植成功并获长期存活;国内最早开展体外冲击波碎石,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内最早开展腹腔镜泌尿外科手术;2009年中山医院在国内较早开展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泌尿外科手术。

近年来,中山医院泌尿外科在新一代学术带头人、科主任郭剑明教授带领下,以创新发展的理念,始终保持医疗技术和科研水平国内领先并与国际接轨。目前拥有肾肿瘤、前列腺癌、膀胱癌、尿路结石、肾移植、男科等亚专科团队,开展MDT多学科协作,承担多项国际多中心临床研究。每年在国际国内知名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近三年获得1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研科研基金过千万元,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

近日,一款由中山医院泌尿外科团队根据多年前列腺穿刺积累经验,创新研发的前列腺穿刺机器人成功实现专利转化,引起了医疗界的关注。该发明能够显著提高前列腺癌检出率,避免误差及损伤。

潜心研发产品

前列腺癌在全球恶性肿瘤中发病第二,在美国已高居男性肿瘤第一位。随着人口老龄化,我国前列腺癌发病率也逐年上升。区别于多数肿瘤,前列腺癌在前列腺腺体内多灶散在分布,CT、MRI等影像学手段不能确诊,其确诊均需要依靠前列腺穿刺活检。数据显示,体检筛查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升高的老年患者,约有20%~30%穿刺确诊为前列腺癌。我国2015年前列腺癌新发病例6万余例,这意味着当年我国约20万~30万人接受了前列腺穿刺活检。

该专利第一发明人、中山医院泌尿外科副主任医师陈伟说道,前列腺腺体最大径约为3.5~5.5cm,这就决定了穿刺的靶器官非常局限,在这一狭小的范围内穿刺到散在分布的病灶,需要穿刺精度极高。目前大多数医院仍用人工穿刺,通过增加穿刺点来减少漏诊率。另一方面,前列腺穿刺活检多为12针的系统穿刺,即便如此,因为人工穿刺很难保证针道在腺体内均匀分配,会导致部分患者的癌组织未被获取。随着PSA的继续显著升高,还需要二次穿刺。在临床上,甚至遇到过一年内在不同的医院穿刺三次,仍不能确诊的高危前列腺癌患者。因前列腺穿刺过于依赖操作者的经验和操作技巧,使得研发动作标准化的穿刺机器人十分必要。

据了解,陈伟从博士学习期间开始就一直从事前列腺癌研究,2012年赴美国MD安德森肿瘤中心及约翰霍普金斯医院学习一年有余,对前列腺癌临床与科研中存在的问题有一定的体会。近年来,他对腹腔镜前列腺癌的根治手术进行了改良,获得国内外专家的认可。同时,陈伟在10年前开始进行以产学研结合为导向的器械研发,获国家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其中发明专利“腹腔镜手术遥控动脉夹”成功转化,取得器械研发的一些经验,为前列腺穿刺机器人的研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陈伟告诉记者,在四年前,他提出了前列腺智能穿刺的设想,联合郭剑明教授、徐志兵教授、杨渊峰教授、朱延军教授等专家组成科研团队后,便开始了机器人的研发工作。研发团队结合了数千例人工穿刺的经验,通过研究针道的优化分布、3D建模、TCP绕点穿刺模拟等实验,在两年后便完成了原型机的设计。

陈伟认为,研发过程总体比较顺利,主要困难还是初始阶段医工结合的经验不足,在机械设计和动作实现的过程中走了一些弯路。研发团队花了很大一部分精力,通过查阅资料和请教相关领域专家逐一解决了问题。2018年,研发团队将原型机提交发明专利申请,并于2020年3月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

性能优势明显

这款前列腺穿刺机器人由图像采集分析系统、内参系统、绕点穿刺器、推针系统、穿刺针等构成。它的功能是通过采集前列腺断层图像后自动3D重建,自动计算和优化针道、自动定位病灶,然后绕点穿刺器与推针器将穿刺针推入腺体,完成穿刺。目前,我国并无相关产品的应用报道,这款穿刺机器人还处于原型机对模型测试的阶段,可以精准完成对模型内目标的穿刺。但因器械注册及伦理申请问题,机器人还未进行临床试验。

不过,陈伟对这款机器人的临床试验信心满满,他告诉记者,和人工穿刺方法相比,人工穿刺不能精确事先计划针尖走向,部分患者在穿刺过程中会被刺穿尿道或直肠,导致血尿或感染。穿刺的效果和并发症控制过于依赖医生的经验和技术。为解决这些问题,我国泌尿外科同仁曾经尝试了很多新的方法,如近年来报道的“多参数磁共振引导的融合穿刺”曾风靡一时,但这种穿刺方法仍是人工穿刺的改良,很快人们发现,这种方式也存在很多弊端,如融合图像比较耗时,以及减少穿刺针数后导致部分患者漏诊等问题。而最新研发的这款穿刺机器人,则能够精准定位病灶,精确分布针道,并通过内参系统智能化避开尿道和直肠,避免副损伤。

陈伟团队做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手术。

和国外的穿刺机器人相比,如Biobot、Artemis、Uronav、trinity等均应用编码器定位或电磁定位,这些定位方式使其无法模拟人工操作,导致穿刺针口较多。皮肤上的针口数往往等于穿刺针数,如完成系统穿刺,皮肤上须留下12个针口,增加了患者的痛苦。

为此,研发团队根据多年前列腺穿刺积累的经验,采用框架定位结合软件分析来研发机器人,可以应用磁共振引导进行精准穿刺,也可应用磁共振、CT、彩超引导进行系统穿刺。因为穿刺机器人可以在穿刺前通过软件计算精准规划穿刺点、进针角度和进针深度,所以保证了针道直达病灶并完成精准穿刺。同时,系统穿刺时12个针道均匀分布,在理论上可显著提高前列腺癌的检出率,并可避免损伤直肠和尿道。此外,机器人穿刺时可以根据内参系统自动纠偏,克服穿刺时前列腺位置移动导致的定位误差,穿刺动作还可模拟人工操作,皮肤上只留一个针孔。

2021年2月,研发团队将这款前列腺穿刺机器人专利转让给上海某科技公司。后续公司会将此机器人产品进行专业的产业化操作,通过产品临床试验以及注册后推向国内外市场,用真正的中国创新技术产品造福广大患者。当问及这款机器人如何取名时,陈伟说道:“机器人名字目前还未确定,如果可能的话,取名‘神矢’比较贴切。”

猜你喜欢
穿刺针陈伟泌尿外科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稿约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稿约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稿约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第五届编辑委员会成员名单
Interaction between energetic-ions and internal kink modes in a weak shear tokamak plasma
Making scents of history古法制香,感受非遗魅力
无菌棉签按压法拔除植入式静脉输液港无损伤穿刺针对患者的影响分析
陈伟先生绘画作品选登
EBUS-TBNA中不同型号穿刺针对纵隔淋巴结肿大诊断结果的影响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针、静脉针及穿刺针中锡的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