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单幅照片寻找结构组照的线索

2021-06-18 09:33张树华黄文
摄影世界 2021年6期
关键词:幅照片整组摄影

张树华 黄文

图1 张树华摄

编者按:

2021年1月,摄影世界杂志社举办了“大师的图片编辑课”活动,邀请曾担任2006、2007、2016年三届国际新闻摄影比赛(荷赛)评委、2008年美国全球年度图片奖(POYi)评委以及中国国际新闻摄影比赛(华赛)评选委员会执行秘书等工作的黄文担任导师。

如何从单幅照片寻找结构组照的线索?如何理清思路?如何操作?导师黄文对学员张树华的《错位》的编辑及点评,给人启发。

张树华自述:

我拍摄《错位》这组专题,前后有十多年的时间。回顾这些年的摄影感受,既有快乐,也有遇到瓶颈期的困扰;最为头疼的是面对电脑里堆砌如山的各类影像,我不知如何编选,“老虎吃天,无从下口”。

图2 张树华摄

图3 张树华摄

图4 张树华摄

今年初,《摄影世界》给读者提供了一次学习交流的机会。我有幸入选,参加了由黄文老师主讲的“大师的图片编辑课”,可谓受益匪浅。从选片开始,一步一步就是一次“修炼”的过程,自查、自审、自悟,如同照镜子,见的是图片,看到的却是自己。黄文老师对我选送的照片进行了归类划分、编辑和点评。

黄文老师认为我的作品具有“荒诞性”,她鼓励我要细观察,勤思考,不去做客观物体的“搬运工”和“复制者”,而要改变原有物像在平面空间的观看方式,拍出眼见之物与不可见之域的物外“心像”。

对摄影艺术的发展趋势,黄文老师建议,要不断有探索与创新的摄影理念,坚持自己个性化的拍摄思路,用心去观察身边最熟悉的生活,养成前期拍摄与后期编辑的良好习惯。编辑图片,要划分与归类,用好“选好点、串成线、形成面”的编辑方法。黄文老师强调一定要重视图片编辑,一组好的专题报道,就如同一首优美动听的乐章,前期的谱曲与后期的演奏是同等重要的。

参加摄影世界杂志社举办的“大师的图片编辑课”,我更进一步明确了摄影的本质是什么,尤其是循内心感悟而动,用自己的摄影语言,让摄影作品有思想性和艺术性。

黄文导师点评、编辑:

张树华是一位非常特别和有趣的摄影师。他拍摄了大量影像,虽然照片彼此看起来没有直接的联系,但他用一种碎片化的方式组合了这些视觉元素。他的影像或多或少表达了一种失落感,这种失落感有时候表现出来的是被束缚,有时候表现出来的是不被尊重,有时候则是一种混乱,一种焦虑,抑或是愤怒和不满意。

张树华是一位具有含蓄表达能力的摄影师。他的照片中有自己的观点,却又不让人一眼就看出来,而一旦看明白又极具荒诞感。同时,这些照片又是对拍摄者内心的一种折射。虽然摄影师是一位中年男性,个头也很高,但看过这些影像就会发现,他其实是一个内心柔软又很敏感的人,能发现别人发现不了的影像,并且具备将别人看起来毫无价值的景物变成有用的视觉元素的能力。

图5 张树华摄

图6 张树华摄

图7 张树华摄

国8 张树华摄

圖9 张树华摄

图10 张树华摄

《错位》有强烈的自画像特征。张树华操纵周围的一切成为自己的视觉符号,反射自己的内心。他用西方所谓的Primitive Eyes(原初的眼睛),像小孩一样去看这个世界,这些都非常难得。因为我们大部分人随着成长,都已经被物化和社会化了。对于生活中的很多事物,许多人已经麻木到视而不见。但张树华仍然很敏感地去捕捉了生活中可能触动心弦的一个个视觉符号,然后把它们串联起来。这种结果实际上是张树华对于这个世界的一个评价——这里有很多荒诞的存在,同时也含有他的很多观点——这些我喜欢,那些我不喜欢,这个令我感到受伤,那个是我的希望,等等。

因此,这样的一组典型的、非常主观的视觉呈现结果,非常适合组合起来做展览。但是,张树华最初拿来的照片有20多张。仔细看下来,有一些偏离了主线,有一些表达方式不够到位,有一些调性不统一。因此,需要重新编辑。

我的建议是,用12张以内的照片把生活中的荒诞感以及面对欢乐的无力感表达清楚即可。需要注意的是,这些照片并没有故事性,形象又是多样化的,受过专业视觉训练的人,能很好理解其中的内容并找出规律。但一些非专业的观众,不一定能看到影像的深度。因此,在结构组照时,我们要去寻找与这部分观众最近的触点,让他们对这些影像产生兴趣。

我们知道,组照是由多幅照片组成,目的在于阐述或反映一个统一的主题。那么,我们不妨尝试以单幅照片为线索和元素,去寻找从不同角度、层次、深度去阐述这一主题的照片,同时这些照片之间又有着连贯的风格。

例如,在这些照片中,图4是一张我非常喜欢且很有意思的照片。红、黄、蓝三原色其实是所有财富的出发点,是最基础的色彩。在这样一个光线并不是特别好的环境中,这些颜色就变得特别重要。而这三种颜色的碰撞以及这像帽子一样的形态,每个人能解读出不一样的东西。画面整体具有非常强烈的荒诞感,一个普通物品出现在一个不该出现的场景中,它就是荒诞的。那么,按这个逻辑寻找,我们可以看到图8这张照片,一个服装模特的脑袋上拴了一条警戒线,倒在地上。同样,图7拍摄的是疫情时期的等待区,人被限制了正常的生活状态。按这个方向去结构整组照片,内容和主题就会非常统一。

还有一张亮眼的照片,图1。它其实表现的是拍摄者的一种梦想——我其实就是这个天使,内心像孩子一样纯洁——是一张用来自我表达的照片。这张照片可以作为整组照片的首图去使用。

另外,这些照片中还有一些需要剔除的。例如图13就显得非常的跳戏。这张照片拍摄的是一个情感的瞬间,老奶奶去迎接孩子时的状态,无论是她的身体姿态还是表情都很感人。但从照片拍摄技术上来说,按快门的时间或早或晚了,老奶奶的脸处于阴影中,脚也迈出了画面,刚好裁切到人的关节部位,从主题上说也不相符。再如图12,照片上三个人物之间的组合,以及前方下端阴影和上端阴影之间的组合,让它更像是个影像游戏,思想深度或者观点表达都不是特别强烈,这就属于调性与组照主题不一致的照片。再如图11,它与其他照片相比太过浪漫了,虽然它是一个忧伤的浪漫,但也还是浪漫,也是调性不统一的照片。

如此,当我们从这样的出发点去逐一判断、组织、结构所有的影像的时候,基本上整组照片的“庐山真面目”就会展现在我们面前了。

图11 张树华摄

图12 张树华摄

圖13 张树华摄

猜你喜欢
幅照片整组摄影
基于单元整组 用好习作支架 落实语文要素
青海某陆军预备役步兵旅严密组织整组工作检查验收
乐在其中
氖绿色极光
5012开关整组传动异常分析
摄影42℃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