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许多故事标题出现数字“三”

2021-06-19 01:45小酷哥哥
小学生优秀作文(高年级) 2021年6期
关键词:妖精老黄牛壁虎

小酷哥哥

很多同学读过《小壁虎借尾巴》这个童话故事,它讲了小壁虎的尾巴断了,四处找人借尾巴的故事,可是很少有人知道,这个故事背后还有一个非常经典的写作模式。说出答案之前,我们先来看看《小壁虎借尾巴》:

小壁虎在墙角捉蚊子,一条蛇咬住了它的尾巴。小壁虎一挣,挣断尾巴逃走了。

没有尾巴多难看哪!小壁虎想,向谁去借一条尾巴呢?

小壁虎爬呀爬,爬到小河边。他看见小鱼摇着尾巴,在河里游来游去。小壁虎说:“小鱼姐姐,您把尾巴借给我行吗?”小鱼说:“不行啊,我要用尾巴拨水呢。”

小壁虎爬呀爬,爬到大树上。他看见老黄牛甩着尾巴在树下吃草。小壁虎说:“牛伯伯,您把尾巴借给我行吗?”老黄牛说:“不行啊,我要用尾巴赶蝇子呢。”

小壁虎爬呀爬,爬到屋檐下。他看见燕子摆着尾巴在空中飞来飞去。小壁虎说:“燕子阿姨,您把尾巴借给我行吗?”燕子说:“不行啊,我要用尾巴掌握方向呢。”

小壁虎借不到尾巴,心里很难过。他爬呀爬,爬回家里找妈妈。

小壁虎把借尾巴的事告诉了妈妈。妈妈笑着说:“傻孩子,你转过身子看看。”小壁虎转身一看,高兴地叫起来:“我长出一条新尾巴啦!”

读完文章,我要考考你,小壁虎都向谁借了尾巴?

第一个是小鱼,

第二个是老黄牛。

第三个是燕子。

不管是向小鱼、老黄牛还是燕子,小壁虎都在做一件同样的事情——借尾巴。换句话说,在《小壁虎借尾巴》这个故事里,小壁虎借尾巴的场面出现了三次,分别是向小鱼借尾巴的场面、向老黄牛借尾巴的场面和向燕子借尾巴的场面。

这样的叙述或者说写作模式采用的是三叠式叙述方法。

罗淑珍老师在《民间故事“三叠式”结构浅析》里这样表述:民间故事的结构具有程式化的特点,其中尤以“三叠式”为最。这种“三叠式”指在一个故事里,或同样的场面出现三次,或类似的情节出现三个,从而表述一个完整的故事,塑造出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例如主人公遇到三道难题、三次较量、三次冒险等。这类故事结构大都比较完整,情节的开端、发展、变化、结局多有较完整的叙述。“三叠式”结构的主要特点是情节单元的重复,即相类似的情节单元重复三次,使人物性格、故事情节、作者意图得以充分的展示。

《三国演义》里有个章节叫《三顾茅庐》:

刘备、关羽和张飞第一次拜访诸葛亮,诸葛亮出游去了;第二次又来拜访,诸葛亮去朋友家了;第三次来拜访,诸葛亮在家睡大觉。

在《三顾茅庐》这篇文章里,刘备、关羽和张飞拜访诸葛亮的场面出现了三次,所以,这个章节也属于典型的三叠式叙述。

通过刘备反复的拜访,我们可以得知刘备拜访诸葛亮是真心实意的。如果刘备只拜访一次,没遇见诸葛亮,随后就不再出现了,那不足以说明刘备的真心。拜访两次,诚意也稍显欠缺;拜访三次,刚刚好,既突出了刘备的诚意,也表明了诸葛亮在刘备心中的非凡地位。

再比如《西游记》里有一个章节叫《三打白骨精》,说的是唐僧师徒四人到了一座山里,孙悟空去化缘,留猪八戒和沙僧就地保护师父。不一会儿,走来一个村姑。孙悟空化缘回来,认出她是妖精所变,挥出金箍棒打走了妖精。

第二次,又出现了一位妇人,想要索取唐僧性命,谁知又被孙悟空一眼识出,孙悟空挥挥金箍棒,又打走了妖精。

第三次,妖精又变成了一位老翁,孙悟空再次认出他是妖精所变,又一棍子打走了妖怪。

读《三打白骨精》的时候,你有没有注意类似的情节:妖精变成村姑、妖精变成妇人、妖精变成老翁。这也属于三叠式叙述。之所以如此叙述,也是为了更加清晰地表达作者的写作意图,让我们这些读者可以更加清晰地读懂故事里人物的性格特点。我摘录其中一些片段进行分析:

三藏正在此羞惭,行者又发起性来,掣铁棒,望妖精劈脸一下。那怪物有些手段,使个解尸法,见行者棍子来时,他却抖擞精神,预先走了,把一个假尸首打死在地下。唬得个长老战战兢兢,口中作念道:“这猴着然无礼!屡劝不从,无故伤人性命!”

行者道:“师父莫怪,你且来看看这罐子里是甚东西。”

沙僧搀着长老,近前看时,那里是甚香米饭,却是一罐子拖尾巴的长蛆,也不是面筋,却是几个青蛙、癞虾蟆,满地乱跳。

长老才有三分儿信了,怎禁猪八戒气不忿,在旁漏八分儿唆嘴道:“师父,说起这个女子,他是此间农妇,因为送饭下田,路遇我等,却怎么栽他是个妖怪?哥哥的棍重,走将来试手打他一下,不期就打杀了;怕你念甚么《紧箍儿咒》,故意的使个障眼法儿,变做这等样东西,演幌你眼,使不念咒哩。”

三藏自此一言,就是晦气到了:果然信那呆子撺唆,手中捻诀,口里念咒,行者就叫:“头疼!头疼!莫念!莫念!有话便说。”

唐僧道:“有甚话说!出家人时时常要方便,念念不离善心,扫地恐伤蝼蚁命,爱惜飞蛾纱罩灯。你怎么步步行凶,打死这个无故平人,取将经来何用?你回去罢!”

行者道:“师父,你教我回那里去?”

唐僧道:“我不要你做徒弟。”

行者道:“你不要我做徒弟,只怕你西天路去不成。”

唐僧道:“我命在天,该那个妖精蒸了吃,就是煮了,也算不过。终不然,你救得我的大限?你快回去!”行者道:“师父,我回去便也罢了,只是不曾报得你的恩哩。”

唐僧道:“我与你有甚恩?”那大圣闻言,连忙跪下叩头道:“老孙因大闹天宫,致下了伤身之难,被我佛压在两界山,幸观音菩萨与我受了戒行,幸师父救脱吾身,若不与你同上西天,显得我知恩不报非君子,万古千秋作骂名。”

原来这唐僧是个慈悯的圣僧,他见行者哀告,却也回心转意道:“既如此说,且饶你这一次,再休无礼。如若仍前作恶,这咒语颠倒就念二十遍!”行者道:“三十遍也由你,只是我不打人了。”却才伏侍唐僧上马,又将摘来桃子奉上。唐僧在马上也吃了几个,权且充饥。

以上文字虽然多是对话,但对话也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性格。从中,我们可以得知唐僧、猪八戒和孙悟空三人的人物性格特点:唐僧肉眼凡胎、慈悲为怀;猪八戒本领不强,挑拨离间的功夫倒是不差;孙悟空对唐僧知恩图报。

东方的故事如此,西方的故事依然如此。比如我们耳熟能详的《三只小猪》,讲的是三只小猪盖房子的故事。老大盖草屋,老二盖木屋,老三盖砖屋,大野狼来了,一吹口气吹倒了老大的草屋,然后一头撞倒了老二的木屋,最后想通过烟囱钻进老三的砖屋里,结果整条尾巴都被烧焦了,不得不落荒而逃。

《三只小猪》里的故事情节单元类似,都在讲盖房子,不同的是,每只小猪盖的房子不同罢了。这也属于三叠式叙述。

【创意小练习】

四大名著里,跟“三”有关的故事,大多数都属于三叠式叙述,比如《三气周瑜》《三打祝家庄》《三让徐州》《三借芭蕉扇》等。如果让你用三叠式叙述模式编写一个故事,你会怎么编写呢?

猜你喜欢
妖精老黄牛壁虎
BB壁虎和他的BB朋友们
壁虎的尾巴
植物人
小壁虎为什么借尾巴?
扶贫战线上的“老黄牛”
为什么壁虎能“飞檐走壁”
植物人
不爱叫的老黄牛
老黄牛
阿逗的小小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