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歌唱出幸福来

2021-06-20 03:46韦云海
三月三 2021年2期
关键词:兴利海伦火龙果

2013年,都安县在19个乡镇成立了乡镇文联机构之后,首先在三个村建立村级文联工作站,地蘇镇的兴利村就是其中之一。当时,都安县山歌学会会长韦德先就是兴利村人。他走村串户,带着兴利村的山歌手在县里、镇里各个村巡演,一下子就演出了名堂来。山歌爱好者纷纷加入学会,年长的有70岁,年轻的有20多岁,他们白天干农活,晚上对山歌,遇上节假日,特别是每逢文艺晚会,这些山歌队员一个个不甘落后,都争着参加演出,渐渐地,在兴利村就形成了两个歌圩,对歌成为村里的高级娱乐。

兴利村不算大,下辖3个自然屯13个村民小组,居住着壮、汉、瑶、苗、毛南等民族,共396户1596人,其中少数民族占98%,中共党员23人。全村耕地面积794亩,其中水田600亩,人均耕地面积仅为0.49亩,农作物以玉米、水稻为主,兼种黄豆、黑豆、红薯、木薯等经济作物,畜牧业以养羊养猪为主,还种植有毛葡萄200亩,火龙果150亩,黑老虎100亩,天冬药材200亩,油茶150亩。

兴利村的好事连连,跟山歌一样让人陶醉。2015年初,时任村支书的韦海伦带着村两委班子同志,带领全村广大党员,把头亮屯风貌彻底改造,还引进外商,租赁土地连片种植火龙果;带着山歌学会的骨干搭台唱戏,宣传政策,鼓励村民把土地流转,腾出劳力务工,紧紧配合县委、县政府把现代特色农业头亮(火龙果)核心示范区建立起来,前后用时不超过一百天,创造了头亮奇迹,当年全区评出20个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都安头亮屯榜上有名。

2015年7月,都安县瑶族祝著节庆典活动在头亮屯举行,都安县各族群众欢聚一堂,载歌载舞,用山歌、用笑语招待四方宾客。头亮屯成为全县乃至全区的热搜地。

走进兴利,我深深体会到党的民族政策给基层带来的实惠,感受到新农村发展的良好势头。大化至忻城的二级公路穿过兴利,兴利红水河边有一个大湾码头,还有魅力四射的4A级景区三岛湾国际旅游度假区,加上头亮生态农业园,头亮民族新村的头亮休闲广场、水上民族九曲艺台、特色农业观光亭、吊脚木楼等,让所有的游客心旷神怡。

韦海伦告诉我,兴利村流传着一首山歌:农民土地流转好,交给能人来打造;种植葡萄火龙果,共同致富鼓腰包。他说,兴利村通过土地流转、成立合作社、兴办特色农业示范点,逐步脱离传统的农业模式,实现产业发展。

兴利村利用头亮歌圩、三岛湾歌圩,向各族群众宣传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科技兴农、法律法规等。歌圩活动内容丰富、贴近生活、群众喜闻乐见,让党的民族政策、法律法规深入人心,增强了各族群众的共同体意识,形成团结、互助、和谐的关系,增强了凝聚力,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兴利村村民在土地流转后,村委结合实际,扶持剩余劳动力搞养殖。目前,兴利村存栏30头牛以上的养牛大户有3户,存栏50只羊以上的养羊大户有13户,存栏50头猪以上的养猪大户有4户,有10亩水塘以上的养鱼大户的有1户。全村93%以上的农户都有2—3项增收产业。兴利村农民年人均纯收入由2013年的4000多元增至2020年的近20000元。

兴利村的经济社会发展离不开党和政府的关心和支持,离不开民族政策的扶持,离不开村干部和村民的团结协作。2014年兴利村被自治区环保厅评为“自治区生态村”;2015年头亮屯被自治区乡村办评为“绿色村屯”;2017年被评为河池市文明村;2018年被评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2019年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2020年全村实现贫困人口清零,“两不愁、三保障”全面达标,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幸福都是靠奋斗出来的。韦海伦退休了,新的村两委班子将继续团结和带领广大群众围绕着乡村振兴目标,以更加昂扬的斗志和更加饱满的热情,用新时代的山歌继续谱写兴利民族团结和经济发展的美好明天。

作者简介:韦云海,男,壮族,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人。广西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会员,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会员,广西民协会员。作品曾发表在《民族文学》《辽河》《三月三》《金田》等,著有长篇小说《潮湿的记忆》。

猜你喜欢
兴利海伦火龙果
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我省各地各部门全力防汛迎汛
某车型排气消声器冰堵问题的分析及优化
红心火龙果不神奇
我最喜欢的一本书
火龙果
观音阁水库输水工程兴利调度方案分析
美味的火龙果
海伦·凯勒的故事
火龙果Pitay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