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共同体”思想指导下的乡村生态振兴实践路径研究

2021-06-20 14:30杨夙钟鑫肖雨宋继碧
经济研究导刊 2021年14期
关键词:绿色发展实践路径

杨夙 钟鑫 肖雨 宋继碧

摘   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生命共同体从整体性和系统性角度重新定义人与自然的关系,对乡村生态振兴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以宿迁市耿车镇从“耿车模式”到“耿车转型”为例,分析了乡村生态存在的问题和困境,并对如何实现“生命共同体”理念下乡村生态振兴提出了具体的实践路径。

关键词:“生命共同体”;乡村生态振兴;绿色发展;实践路径

中图分类号: F323.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1)14-0006-03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五位一体”的战略布局,将生态文明作为五大建设的内容之一,确立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拉开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序幕。乡村振兴建设的另一面就是美丽乡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是美丽中国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中之重。美丽乡村建设超越新农村建设,欲实现对“三农”的更高要求。“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乡村生态振兴又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乡村最大的优势和宝贵财富,良好的生态环境本身蕴含着无穷的经济价值,能够源源不断创造综合效益,推动乡村自然资本加快增值,实现乡村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的全面复兴与发展。

一、研究背景

在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时期,人类以“战胜自然、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为基本观念,导致人类对大自然肆意掠夺和破坏,导致资源日益枯竭、环境受到威胁,人类因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工业的发展环境污染主要发生在人口密集和工業集中的城市,因此人类把环境治理的重点放在了城市。随着城市对环境管理的加强和城市化进程的发展,乡村成为城市污染的转移地,由于环境管理体制和法律规范上的缺失等原因,最终乡村演变成了环境污染的新的领域。乡村生态振兴的提出就是对乡村生态环境高度重视的重要体现。在乡村生态振兴中,我们必须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论”理念。乡村是“绿水青山”的切实载体,保护好乡村就是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思想的忠实履行。其实对乡村而言,那些天然存在的生态环境就是其最宝贵的财富,如果能够切实处理好乡村生态环境的生态效益与其经济增值之间的关系,那么百姓的生活富裕与生态宜居也就自然实现了。乡村生态振兴,就是要让乡村拥有清新的空气、洁净的水源、肥沃的土地,让自然界的生物链保持平衡,这样绿色的自然才能与人和谐共处。乡村可以利用自身优势走绿色发展之路,倡导绿色生活方式。

宿迁市耿车镇位于宿迁城西。在20世纪80年代,“耿车模式”响彻大江南北,与“温州模式”、“泉州模式”、“苏南模式”并称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四大样板。当时,耿车经济不发达,生产力落后。耿车人采取了以发展乡镇企业为模式的经济发展方式,主要以废旧塑料加工为主,生产原料一般为全国各地收集来的成百上千种垃圾场废弃物和工业废弃物。该模式不仅浪费了大量的土地资源,而且污染了大面积的水资源,甚至浅层地下水也受到了污染。耿车镇长以“玩转”废旧塑料加工创造形成“耿车模式”而闻名全国后,耿车人慢慢探索出了家具制造、塑料精深加工、电子商务、花木园艺、现代物流等多条转型出路,受到当时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并曾大力推广,为不发达地区发展乡镇企业提供了可供参考的思路。“耿车模式”的发展产业最为突出的便是废旧塑料的加工和购销,但是在塑料加工销售带来巨大收益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的巨大污染。污浊的空气、恶臭的废水、污染的耕地、患病的村民,让辉煌的“耿车模式”渐渐黯淡了下来,也让耿车人在赚取利润的同时付出了沉重的环境代价。

耿车人意识到,一味通过破坏环境求得财富终究不是长久之计,唯有让自然得以生存,保护好优美的环境,才可能实现真正的可持续发展和经济上的繁荣。近年来,耿车镇开始科学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去污减塑,倒逼绿色转型,开展废旧物资回收加工综合整治。一个绿色、崭新的耿车在嬗变中实现重生,形成了产业、创业、生态、文化“四轮齐转”的发展新模式,初步实现了生态产品的价值转化,实现了从“耿车模式”到“耿车转型”的华丽转变。“耿车转型”的核心是创业精神,靠着这种精神,如今的耿车镇已成为远近闻名的“淘宝镇”和绿色农业示范基地。一年一度的“双十一”也让耿车镇陷入了幸福的忙碌中,众多的花式家具、塑料制品、多肉植物从这里发往全国各地。当地的妇女在家门口通过新兴的直播带货的方式,向世界介绍了耿车的多肉植物。耿车的转型是成功的,也是符合当前乡村振兴的总体要求的。耿车镇的转型只是无数个村镇转型的典型代表和缩影,有共性、有个性,值得分析和研究。

二、乡村生态振兴的现实困境

在“城市中心主义”环境规制模式下,乡村环境法律制度缺乏、体制机制不健全,许多地方政府对乡村环境保护重视不够,乡村居民的环保伦理观念缺乏。关于乡村生态振兴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乡村环保法律制度供给不足

长期以来,中国环境保护立法秉承“城市中心主义”的观念,环境保护的政策、法律和资金都倾向于城市,重在防治和治理工业污染。与城市环境保护以及工业污染防治的立法相比,农业以及农村环境保护的法律规范数量少且较分散,乡村生态环境保护立法供给严重不足,缺乏专门的乡村环境保护立法,乡村环境保护制度尚未体系化,现有的法律制度也是散见于其他法律法规当中。例如,《水污染防治法》第47条至51条规定了“农业和农村水污染防治”,却并未在“法律责任”中规定相对应的法律责任。再如,《大气污染防治法》第2条第2款明确规定要加强农业大气污染的综合防治,但是“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城市制度、大气环境质量公报制度以及防止燃煤产生污染的措施在农村并不适用或无法适用”。

(二)乡村居民生态伦理观念的缺乏

环境是有价值的,它对人类福利做出了贡献,因此人类出于经济利益损害环境是违背生态伦理道德的。长久以来,乡村滞后的经济让人们的思想发生了重大的转变,尤其在改革开放以后,人们对于经济和物质的追求欲望明显增长,但由于缺乏环境伦理意识,而忽视了对环境的保护和尊重。我国传统的小农经济固化了农民的思维模式,他们只关注农业生产,环境伦理观念和环保意识淡薄,对自身存在的污染环境的行为和错误的环境伦理观没有正确的认识,如对农药产品的不正确使用;与此同时,大多数的农民缺乏环保知识和环保意识,在生活中遇到他人污染环境的行为也是视而不见。

(三)传统环保管理体制的失灵

传统的环境管理体制机制和管理模式主要针对城市环境问题而设置,对于广大乡村的环境污染问题则较少涉及。但环境污染“扩散”范围已不再集中于城市,也已经映射到广袤的乡村,导致乡村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与城市工业环境污染造成的环境问题不同,乡村环境污染主要体现为农业环境污染、乡镇企业污染和无序化倾倒垃圾的污染等,而农业污染主要表现为面源污染,农业污染的危害不仅局限于乡村,更严重影响着城市人民的生活,垃圾污染比较分散,治理难度较大。乡村污染的特殊性使得现有的以城市为中心的环境管理体制不能很好地适用,以致造成乡村环境管理的失灵。

(四)乡村环保基础设施不健全

乡村由于受经济发展整体水平的限制和政府投入的有限,环保基础设施缺乏,如缺乏系统的污水处理设施,农村居民的环保意识比较薄弱,生活污水乱泼乱倒、随意排放的现象屡见不鲜。在一些生态旅游业发展迅速的地区,与旅游配套的污水处理设施相对滞后,旅游业产生的生活污水随意排放,已成为农村区域比较突出的环境问题。垃圾分类收集体系尚不健全,农村垃圾长期处于无人管理的散乱状态,造成农村空气、水源以及土地污染。農村饮用水源管护设施缺乏,部分农村饮用水水源地存在安全隐患。

三、“生命共同体”理念下乡村生态振兴的路径探析

不同的乡村振兴需要从多个角度、运用多种方法、因地制宜地进行转型,切不可从其他成功的案例中生搬硬套。乡村生态振兴属于系统工程,在国家大政方针的指引下,不同区域要针对本地区的实际情况探索适合本地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从系统论的角度考察,乡村生态问题是个系统问题和深层次问题,应该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标本兼治进行乡村生态治理。

(一)实现乡村生态伦理观的转变

当前我国在大力倡导建设生态文明,生态文明时代必然要求我们要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观和生态道德观,从而形成与生态文明社会和生态制度相匹配的生态伦理。生态伦理观是指导人们进行环境保护、加强生态法治建设的重要伦理基础。乡村生态伦理观的缺失导致了人们在农业生产以及日常生活中的不当行为,进而引起农村环境污染和生态退化。因此,应加强宣传教育力度,转变观念,提高环境伦理观念和环保意识,助力乡村生态振兴。

(二)完善乡村环保法律制度

实现乡村生态振兴必须建立一套完整的乡村环境管理制度和环境管理法治体系,提高环境管理效率,构建多元共治的乡村环境治理格局,提高市场和公众在乡村环境治理方面的参与度,激发全民参与共治的良好意愿。尤其要大力发展和推进乡村生态环境法治建设,完善相关法律制度,推动全民形成对法律的普遍信仰,为乡村生态振兴奠定基础。要进一步提升乡村环境执法人员的素质和能力。乡村执法人员的素质和能力是推进乡村生态环境法治的主体力量,其法律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法治的成效。

(三)推进乡村绿色生产模式

山水林田湖是一个共同体,人与自然之间应该是和谐共生的关系,人从自然界而生,是自然界的万物之长,是自然界给予人类成长、发展的能量基础。乡村生态振兴要遵从自然规律,顺应自然、服从自然,而不能破坏自然或者“征服自然”,从自然界肆意索取,对自然界的破坏就是对人类生存环境的破坏。乡村生产方式必须实现转变,因地制宜,利用乡村自身的优势实现经济的发展,注重绿色生产方式的运用,发展绿色经济、生态经济和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倡导乡村绿色生活方式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动乡村生态振兴,坚持绿色发展,加强农村突出环境问题综合治理,扎实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完善农村生活设施,打造农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支撑点。”在实现乡村生态振兴的伟大进程中,应该大力推广绿色生活方式,树立乡村居民生态环保意识。在乡村居民的思想观念上做到“更新换代”,树立新的价值观、生活观;通过实施绿色生活方式增强乡村居民的生态环保意识、节约意识,绿色消费意识,形成绿色文明新风尚。

四、结论

在“生命共同体”思想的指引下,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以适用的研究成果为起点,将美丽乡村建设置于整个基层治理机制之中,科学界定乡村生态振兴的科学内涵,分析现实困境和法治保障,然后联系实际深入剖析乡村生态振兴的实践路径,最终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和“生态振兴”的“三生融合”式美丽乡村。

乡村生态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抓好乡村生态振兴不仅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具体要求,也是与时俱进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论要求,同时也是解决乡村环境问题的现实需求。笔者通过对抓好乡村生态振兴的现实困境分析和理论路径探索,期望对于攻克乡村生态环境治理难题,推动美丽中国和美丽乡村建设有所助益,并为地方政府加强乡村生态问题研究提供路径参考和启示。

参考文献:

[1]   李昌凤.生态文明视野下我国农村环境立法的思考[J].行政与法,2016,(1).

Research on the Practice Path of Rural Ecological Revitalization under the Guidance of “Life Community”

— Take “Gengche Mode” to “Gengche Transformation” as an Example

YANG Su, ZHONG Xin, XIAO Yu, SONG Ji-bi

(Business College, Suqian College, Jiasu 233800, China)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report of the 19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to implement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we should give priority to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and rural areas, establish and improve the system, mechanism and policy system for the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urban and rural areas, and accelerate the modernization of agriculture and rural area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general requirements of prosperous industry, livable ecology, civilized rural style, effective governance, and affluent life. Life Community redefin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 and natu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tegrity and systematicness, which plays an important guiding role in rural ecological revitalization. Therefore, taking Gengche town in Suqian City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difficulties of rural ecology, and puts forward specific practical paths on how to realize rural ecological revitalization under the concept of “life community”.

Key words: “Life Community”; rural ecological revitalization; green development; practice path

猜你喜欢
绿色发展实践路径
少数民族文化遗产品牌化开发路径研究
以“大扶贫”理念开辟精准扶贫新路径
人力资源质量的生态维度研究
党的作风建设科学化的实践路径和保障机制研究
基于绿色发展观视角关于产业转型路径的思考
浅析高校党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路径
浅议坚持法治环保 推动绿色发展的实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