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合一,“家校社”协同共育行美少年

2021-06-21 09:23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58期
关键词:大石协同劳动

广州市番禺区大石中心小学(以下简称“大石中心小学”)创办于1929年,是一所历史悠久、人才辈出的全日制公办学校。2002年9月,从老校分离出来,入驻广州市番禺区大石街老城区。学校现有教学班48个,学生2203人,在职教师134人。

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重视学生文明礼仪行为和体艺素质特长的培养,确立“雅行正品,尚美育人”的行美教育办学理念;“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学校高度重视学生身体力行、学以致用的体验方式,点燃了育人的新火种——“知行合一”的行美德育,提炼出“知行”体系,将认知与实行、智慧与德行紧密结合,滋养文化德育之花绽放。

学校基于“知行合一”的行美德育理念,深入践行协同育人,以实践、活动、课程等育人之翼助推协同育人之路,使家校社协同育人有抓手,学校课程落实有实效,家庭教育有方向,社区教育有活力。大石中心小学先后被评為“全国青少年足球特色学校”“广东省书香校园”“广州市阿森纳足球教育基地”“广州市德育示范学校”“番禺区劳动教育实验学校”“番禺区幸福教育实验学校”等。

课程推动协同育人新引擎

大石中心小学打造“知行”德育课程,重在培养学生的人文底蕴、科学精神素养,挖掘各学科课程的丰富宝藏,让家长走进学生的学习生活,融合本土社会资源,力求学校课程饱满且实效。

常言道:“腹有诗书气自华。”为打造书香校园,让浓厚的书香韵味浸润整个校园,学校每学年都会举办丰富多彩的“读书节”活动。其中,家校合作项目已形成惯例,比如,“我家的好书推荐”“书香家庭评选”“班级经典诵读展示”等,其中,班级经典诵读展示更是吸引了多才多艺的家长积极参与其中。通过家校携手开展的“读书节”活动,为学生开启多元化的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养成学生“爱阅读、会阅读”的品质。

作为全国青少年足球特色学校、广州市阿森纳足球教育基地,大石中心小学关注学生知识掌握的水平,同时着眼于学以致用的能力,倡导学生毕业前至少学会一项体育特长、爱上一项艺术修养,规范课间、大课间、排队上课等规则,校内由学校严格执行,校外通过布置体育、艺术作业的方式联动家长协助监督落实。有了明确的导向,学生可以确立成长目标,达到知行合一的教育效果。

作为广州市德育示范学校,大石中心小学教育教学追求立德为先,重视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教研,教学与德育融合,探求道德内生、品德自我构建的方式,提高学生道德品行,提升学校德育效能。学校一直倡导全体学生参与家务劳动实践,让学生通过丰富的劳动体验,掌握必备的劳动技能和形成创造性的劳动思维,培养自理能力和社会公共道德素养。课题引领,以研促教,教以育人,学校“小学思政课培育劳动意识和技能的实践研究”等市级课题通过立项,充分挖掘语文、数学、英语、道德与法治、综合实践活动、科学、艺术等课程中的劳动素材,构建了学校劳动课程体系。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从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通过探究、服务、体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作为番禺区劳动教育实验学校,大石中心小学积极贯彻与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深入挖掘区域本土文化资源,与本地某企业中药博物馆、现代农庄等基地合作,开发研学实践资源,推动学校劳动教育的开展和特色校本课程的开发,让更多的学生了解、认可和传播中药文化,学习种植、采摘、养殖等劳动技能。

大石中心小学以市级课题“基于劳动教育的家校社协同育人模式的实践研究”引领,以“出力流汗、勤恳奋斗”的劳动教育实践为主,打造“知行合一,劳动最美”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学校以“三主线五环节”为实施模式,三大主线即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传统;五大环节即确定目标、定活动目标、实践探究、成果展示和评价反思。通过劳动教育系列活动,发挥了家庭的基础作用,确定了学生开展劳动教育的重要场所——实践基地,发挥好劳动的育人功能,家校社共同画好新时代劳动教育同心圆。

“劳动光荣,勤劳最美”,学校布置了“家庭劳动成长袋”任务,于寒暑假要求学生完成并记录劳动收获的情况,让学生感受到劳动的无所不在和劳动的点滴收获,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坚持劳动的热情;此外,学校向每个学生发放一个月一张的“劳动记录卡”,每月各班会依据学生参与劳动的项目、时长等综合评价,选出五位“劳动小能手”并通过学校微信公众号进行表彰和宣传,以激励学生爱劳动、会劳动,寓劳动素养与技能培养于教学任务中。

活动创新协同育人新思路

位于大石街老城区的大石中心小学,服务于大石街居委、大兴村、植树及大石街、洛浦街十余个房地产社区,体验社会生活的途径众多,能有效培育学生的社会责任、健康生活素养。

一是盘活家长资源。学校不断完善家长委员会,发挥家长义工作用,坚持开展“行美家长课堂”、十一月的四年级家长开放日、四月的一年级家长开放日、行美家长义工服务等。

二是建立“家庭建设工作坊”。学校以“积极心理学”为专业基底,建立“家庭建设工作坊”,打造“一二二一”的亲子学堂模式:一个工作坊、二大主题“情绪管理”和“青春期教育”、每期二十一天周期。工作坊贯彻“知行合一”的行美德育体系,与大石街道家庭综合服务中心社工合作,重在指导家长和学生的行为,进一步提升亲子和谐关系。此外,一至三年级成立“亲子关系学习群”,由德育处和家委在线开展亲子互动类指导,为有需求的家长提供帮助,该项目以区课题推动,实践成果具有推广价值。

三是盘活社会资源。学校成立大石中心小学“行美”爱心基金会,建立“行美”亲子义工队,与大石街道多个部门合作,每学期多次赴大石敬老院为孤寡老人送温暖;充分借助学校共建单位广东省番禺监狱的力量,每年举办法治宣讲、学生个案心理辅导、青年联谊活动等,为师生带来幸福体验;积极带领学生参与本地劳动实践基地,做到“知行合一”,体会“幸福是靠劳动奋斗出来的”。

评价拉动协同育人新动力

“太阳下最光辉的职业是教师。”教师是家校共育的基础,其中,班主任承担着重要的角色,搭建家校沟通之桥梁。学校坚持以人为本,倾听学生家长教育之声、尊重家长教育之意,打开一扇“评价”之窗,多角度、多层次地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互动,增进教师(班主任)与家长共育情感。设置了“优秀家长义工”“优秀家委”和“行美家长”等学生家长评比活动,并通过学校微信公众号、校园公告栏等大力宣扬评比结果,营造以礼相待、和谐共生的氛围,激发学生家长参与学校活动与管理等协同育人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学校因此荣获“番禺区幸福教育实验学校”称号。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真正能够发出香气的是人的美德,只有将美德付诸于实践,才能令人达到成功的目标。大石中心小学在“知行合一”的行美德育护航下,连续十一年被评为“番禺区办学绩效优秀展示学校”,多次荣摘办学绩效一等奖。展望未来,大石中心小学仍秉承知行合一,“家校社”协同共育,始终以培养正直坦荡、勇于担当、信守承诺、言行一致的行美少年为目标。

(广州市番禺区大石中心小学  供稿)

猜你喜欢
大石协同劳动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胆小鬼的长裤子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融合创新 协同发展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十岁练什么
热爱劳动
京津冀协同发展
无名石头国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