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品种德利农7 号引种试验及推广应用

2021-06-22 01:00张鹏娜刘清瑞
农业科技通讯 2021年5期
关键词:德利果穗籽粒

张鹏娜 王 璐 刘清瑞

(1.河南省校博种业有限公司 新乡453700;2.河南科技学院新科学院 新乡453003;3.新乡县农业农村局 河南新乡453700)

近几年玉米生长季节气温较高, 高温热害等自然灾害较多,对玉米产量有较大影响[1-5]。 为此河南省校博种业有限公司引进抗病高产玉米新品种德利农7 号。 德利农7 号是德州市德农种子有限公司于2006 年以自选系98 为母本、自选系G29 为父本杂交组配育成的玉米杂交种,2012 年通过山东省审定(审定编号:鲁农审2012004 号)。 2020 年在河南省同一适宜生态区玉米品种引种备案 [编号:(豫) 引种(2020)玉 001]”。 该品种具有高产、早熟、耐密、适合机械化收获等突出优点。

1 引种试验

1.1 引种试验设计

2019 年在河南省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地点11 个,各试验点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排灌方便、交通便利。土壤类型为壤土或轻壤土,土壤肥力较高。 前茬作物为冬小麦。 设置2 个品种处理,处理1:德利农7 号;处理 2:郑单 958(对照,CK)。 重复 2 次,随机排列,小区面积 150 m2,种植 6~12 行;等行种植,行距 0.6 m,株距 0.247 m,种植密度 67 500 株/hm2。 试验地周边设6 行以上的保护行。

1.2 试验地管理情况

小麦收获后及时用秸秆还田机灭茬还田。

1.2.1 播种方式 玉米播种、施肥机开沟,人工摆播,播种深度 3~5 cm;播种期 6 月 5~15 日,6 月 9~19 日出苗,6 月 17~26 日定苗。

1.2.2 施肥情况 底肥:玉米专用复合肥900 kg/hm2;追肥: 拔节至大喇叭口期结合浇水在玉米行间开沟撒施尿素225 kg/hm2。

1.2.3 浇水 播种后浇出苗水, 拔节至大喇叭口期及玉米灌浆初期浇水。

1.2.4 化学除草 玉米3~4 叶期用42%烟嘧·莠去津1 500 mL+10%吡虫啉300 g/hm2均匀喷雾茎叶,防治杂草和玉米苗期害虫。

1.3 田间调查与收获

调查生育期、株高、穗位高、抗倒性、抗病性。 各试点于9 月下旬至10 月上旬收获, 调查收获株数,每小区果穗全部收获、脱粒,晾晒至籽粒含水量13%并计产。

1.4 引种试验处理产量、 病害发生情况及主要农艺性状分析

由表1、表2 可知,德利农7 号夏播生育期101.5 d,叶色浓绿,株型紧凑,全株叶片数20 片。株高261 cm,穗位高103 cm,秃尖率0.5%。 幼苗叶鞘紫色,花丝紫色,花药红色,果穗筒形,苞叶覆盖完全。 穗长19.0 cm,穗粗5.1 cm,平均穗行数16.6 行,行粒数40.2 粒,穗轴为红色,籽粒黄色、马齿形,千粒重350.8 g。田间调查无空秆、无倒伏,倒折率0.5%。田间发病情况(病株率):瘤黑粉病0.6%、穗腐病1.0%、小斑病0.5 级、弯孢霉叶斑病0.4 级、南方锈病1 级,茎基腐病、大斑病、粗缩病、玉米螟均无发生。 2019 年河南农业大学抗病鉴定结果,高抗茎腐病、小斑病、锈病、瘤黑粉病,中抗弯孢菌叶斑病、穗粒腐病,活秆成熟。 产量表现:德利农7 号平均产量9 685.6 kg/hm2,比郑单958增产7.8%,增产点率100%,位居参试品种第1 位。

表1 引种试验产量结果及主要农艺性状调查

表2 引种试验倒伏率、倒折率及病虫害发生情况

2 高产示范情况与品种特点

2.1 高产示范情况

德利农7 号,根系发达,茎秆坚硬,抗倒伏;果穗均匀, 轴细粒深, 行数多, 穗粒数多, 不秃尖, 出籽率高, 品质好; 籽粒脱水快, 适合田间机械收获籽粒。 2019 年在商丘市民权县、 永城市、 新乡市长垣市、获嘉县、焦作市武陟县5 地进行高产示范,面积均在0.7 hm2以上,通过加强管理,均获得较高的产量, 产量分别为 11 790.0 kg/hm2、11 685.0 kg/hm2、12 183.0 kg/hm2、11 940.0 kg/hm2、11 535.0 kg/hm2。 其中在新乡市新乡县小冀镇杏庄村张合春种植德利农7 号高产攻关田 0.53 hm2,实打面积 0.127 hm2,共收获鲜籽粒2 123.22 kg,平均水分含量28.4%。 经过计算,折合玉米产量(含水量14%)为13 882.5 kg/hm2。

2.2 性状表现

该品种籽粒为马齿形,籽粒较大,拱土能力强,发芽率高,出苗更壮、更齐、更快。 根系发达,茎秆坚韧弹性好,抗病、抗倒、抗旱节水,田间管理省心省力。 花粉量大,结实性好,活秆成熟,黄粒红轴,粒深,出籽率高在90%以上,产量水平较高。 后期灌浆速率快、籽粒脱水快,适于机械收获籽粒,田间收获散落籽粒少,晾晒1~2 d 即可入库,种粮大户根据市场行情安排售出时间。

3 栽培技术要点

3.1 前茬作物处理

前茬作物小麦留茬高度不应超过20 cm,麦秸粉碎长度应在10 cm 以下,抛撒均匀。 选用草甘膦等喷施防除已出苗的大草。

3.2 适期播种

夏玉米灭茬播种抢时早播, 播种时采用种肥异位同播机械化种植技术,加快播种进度,力争将播种工作集中在最佳播期进行, 提高播种质量和出苗整齐度。 土壤墒情不足时,播后及时浇蒙头水。

3.3 合理密植

适宜密度为6 万~9 万株/hm2。 为便于机械收获,建议60 cm 等行距播种。

3.4 及时定苗

4~5 展叶期进行一次性定苗,留壮、留匀,遇到缺苗时可在相邻穴留生长一致的双株。 苗匀、苗壮可充分挖掘高产潜力。

3.5 防治杂草

播后苗前,在土壤墒情适宜时用乙草胺·莠去津等除草剂进行封闭除草。 苗期时,未进行封闭除草或封闭失败的田块,在玉米3~5 叶期选择烟嘧磺隆·莠去津等苗后除草剂在玉米行间杂草上定向喷雾,注意除草剂药害。

3.6 病虫害防治

播后苗前喷洒高效氯氰菊酯类药剂, 杀灭麦茬中隐藏的害虫, 地下害虫严重的地块在播种沟内撒施吡虫啉·毒死蜱颗粒剂后浇水防治。 展开4~5 叶时,选用阿维菌素等类药剂喷施防治蚜虫、蓟马、红蜘蛛、黏虫等。 穗期时,防治顶腐病和茎腐病应选用甲霜灵锰锌、农用链霉素等药剂喷雾。 在大喇叭口内施入吡虫啉·毒死蜱或Bt 等颗粒剂重点防治玉米螟。花粒期是各种叶斑病和果穗害虫为害的高峰期,可用机动喷雾机具喷药防治。

3.7 完熟收获

玉米进入完全成熟期才可以收获, 此时收获产量最高,品质也能提高。 其外观特征是植株的中部、下部叶片变黄,基部叶片干枯,果穗、苞叶完全枯黄并松散,籽粒特征是籽粒乳线消失,出现黑色层,并呈现出本品种固有的色泽。

猜你喜欢
德利果穗籽粒
山西省主推小麦品种籽粒形态性状分析
雪上加霜
籽粒苋的饲用价值和高产栽培技术
基于骨架的玉米植株三维点云果穗分割与表型参数提取
油菜联合收获籽粒受力分析及损伤评价
玉米新品系合17-7016的组配及表现
受宠若惊
赢了“半场”德利赛车队挥别澳门战
玉米籽粒机械直收应注意的问题
果穗拉长保果剂在夏黑上的应用效果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