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劳动教育研究的回顾与思考
——基于中文核心期刊的文献计量分析(2000—2020年)

2021-06-22 09:28李红梅孙自强
关键词:劳动研究教育

李红梅,孙自强

(1.海南师范大学 党委,海南 海口 571158;2.海南师范大学 教务处,海南 海口 571158)

2015年7月,教育部联手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明确指出:“要弘扬劳动精神,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发布,对新时代劳动教育做了顶层设计和全面部署。2020年7月,教育部下发《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对各级各类学校实施劳动教育作了全面细致的安排和部署。随着国家有关劳动教育一系列文件的颁布,劳动教育成为教育领域乃至全社会普遍关注和探讨的热点问题,加强和发展劳动教育是各级各类学校教育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重要使命。在学术界,同样也掀起了劳动教育研究的热潮,涌现了大量成果,呈现欣欣向荣的发展态势。当前劳动教育研究的进展如何?研究方向、趋势如何?主要内容有哪些?存在不足有哪些?……本研究以中国知网2000—2020年收录的中文核心期刊中关于劳动教育研究的文献为研究对象,从发表年份、期刊来源、作者分布、研究机构分布、资助基金分布等五个方面进行了文献计量分析,并深度思考其主要内容与观点,为进一步推进我国劳动教育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

(一)数据来源

本研究以中国知网(CNKI)为检索工具和数据来源。在中国知网(CNKI)高级检索页面,选定“学术期刊”,将篇名设定为“劳动教育”,词频勾选“精确”,来源类别选定“中文核心”,时间范围定为“2000—2020年”,共检索到333篇文献。为了保证研究数据的质量,对这333篇期刊进行人工筛查,剔除掉新闻、期刊导读、广告等不符合本研究分析的文献共11篇,得到有效文献共322篇,以此作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计量分析法。将检索到的文献数据从发表年份、期刊来源、作者分布、研究机构分布、资助基金分布等维度进行计量,借助Excel数据处理平台等进行数据处理。通过定量研究对劳动教育相关研究进行数据梳理,以了解当前劳动教育的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本研究还同时结合运用教育科学研究中常用的内容分析法,进一步探讨和研究我国近20年劳动教育研究的主要内容和主要观点等。

二、研究成果统计与分析

(一)文献发表年份分析

2000—2020年,发表在中文核心期刊的以劳动教育为题材的文章共322篇,如图1所示。

图1 2000—2020年论文数量走势图

由图1可知,发文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具体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2000—2015年,总体保持在1~5篇/年,大部分年份为1~3篇/年,发文量变化幅度比较小。

第二阶段是2016—2018年,发文量开始呈小幅度增长趋势,2016年4篇,2017年6篇,2018年17篇。劳动教育研究之所以在这个阶段呈小幅度波动增长的态势,主要是与2015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有关,劳动教育研究开始受到更多研究者们的关注。

第三阶段是2019—2020年,发文量呈现出迅猛增长的趋势,2019年78篇,2020年197篇。劳动教育研究之所以在这个阶段有这样的发展态势,主要是受到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关于加强劳动教育的重要讲话和2020年3月、7月先后颁布的《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的影响,众多研究者开始了对劳动教育这一主题的研究。

(二)文献期刊来源分析

2000—2020年,劳动教育研究论文在中文核心期刊的分布差异较大。经统计,322篇劳动教育研究论文分布在66种期刊中,平均载文量约4.88篇。本文根据期刊载文数量,筛选了载文量为3篇以上的期刊分布,如表1所示。

表1 2000—2020年中文核心期刊劳动教育研究学术论文期刊(载文量≥3)分布

由表1可知,有关劳动教育的研究论文刊登量较多的依次为:《人民教育》37篇,《中国高等教育》17篇,《职业技术教育》15篇。载文量10篇以上的期刊有10种,约占期刊总数的15%,其文献数占文献总数的48%;载文1~2篇的期刊有31种,约占所有期刊总数量的47%,但其文献量仅占文献总数的12.4%。可见,劳动教育研究论文在各期刊的分布具有不均衡性,研究论文发表期刊较为分散。

(三)文献作者分布

统计结果显示,作为第一作者发表劳动教育研究论文的作者共有277名,如表2所示。

表2 2000—2020年劳动教育研究文献作者(发文量≥3)分布表

(四)研究机构分布

经统计,劳动教育研究发文数排名在前15的研究机构分布情况如表3所示。

表3 2000—2020年劳动教育研究文献机构(发文量≥4)分布表

由表3可知,发文量最大的研究机构是北京师范大学和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各19篇;其次是西南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分别为17篇、13篇、10篇、8篇。前15名的研究机构中,有13个为高校,1个为研究所,还有1个为小学。值得注意的是,13所高校中,除了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其余的均为师范院校,说明以师范类为主的高等院校是劳动教育研究的主阵地。这与劳动教育的性质有关,因为劳动教育作为“五育”之一,是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作为师范院校,必然需要进行深入研究以指导大中小学、幼儿园的劳动教育实践。另外,前15名的研究机构中还有1所为小学,说明中小学也积极加入劳动教育研究的队伍,努力进行劳动教育的研究。

(五)资助基金分布

在资助基金分布方面,322篇期刊文献中受到各类基金项目支持的文献共有164篇,占全部期刊文献的50.93%。如表4所示。

表4 2000—2020年劳动教育研究资助基金(资助篇数≥3)分布表

由表4可知,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人文社科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部级和国家级资助项目共68篇,占所有基金项目支持文献总数的41.46%。这表明劳动教育研究领域在整体上受到我国各级各类政府资助的力度较大,尤其是国家级资助项目,占了所有资助项目的四成。同时,为了解劳动教育研究所获资助基金分布随时间变化的趋势,本研究以年度为单位对获得各项基金资助的文献数量进行了整理和统计,2018—2020年这三年基金资助篇数激增,说明近三年来国家对劳动教育研究尤为重视,对劳动教育研究的支持力度也相应地加大。如表5所示。

表5 2000—2020年劳动教育研究每年资助基金数量统计表

三、研究主要内容与观点

为深入了解劳动教育研究领域的主要内容,本研究对这322篇文献的关键词进行统计,共有关键词1317频次,平均每篇有4个关键词,其中出现频率在5次以上的关键词共18个,如表6所示。

表6 2000—2020年劳动教育研究关键词(频次≥5)统计表

除去“劳动教育”“劳动”不具分析意义外,“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高职院校”“中小学”“大学生”等均是高频关键词。可以说,这些高频关键词反映了我国劳动教育研究领域的主要内容。如“高校”“大学生”“高职院校”“职业院校”“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五育并举”表明劳动教育在实践层面的实施备受关注;“新时代”“劳动素养”“劳动技能”“体力劳动”“家务劳动”表明研究者对新时代背景下劳动教育的新内涵的探讨;“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则是对劳动教育的经典理论的研讨。因此,结合高频关键词和对所研究文献的题名整理,我们将劳动教育研究的主要内容概括为两个方面:劳动教育理论思想的研究、劳动教育实践路径的研究。

(一)劳动教育理论思想的研究

1.劳动教育的内涵、价值观等研究

关于劳动教育内涵的研究,主要集中在2018—2020年。檀传宝在辨析劳动、实践、活动三个概念的基础上,对劳动教育的概念内涵、基本特征进行了较为明晰的厘定,提出“‘劳动教育’是以促进学生形成劳动价值观和养成劳动素养为目的的教育活动。”(1)檀传宝:《劳动教育的概念理解——如何认识劳动教育概念的基本内涵与基本特征》,《中国教育学刊》2019年第2期。班建武深入剖析了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劳动教育的内涵在新的立场、内容、功能和实践上呈现出新的特点。(2)班建武:《“新”劳动教育的内涵特征与实践路径》,《教育研究》2019年第1期。陈云龙等(3)陈云龙、吴艳玲:《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内涵、特征与价值》,《人民教育》2020年第7期。、曲霞(4)曲霞:《新时代劳动教育的三重内涵》,《人民教育》2020年第7期。在解读《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的基础上提出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内涵。刘向兵(5)刘向兵:《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的新内涵与新要求——基于习近平关于劳动的重要论述的探析》,《中国高教研究》2018年第11期。、曲霞(6)曲霞、刘向兵:《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的内涵辨析与体系建构》,《中国高教研究》2019年第2期。等、余文森等(7)余文森、殷世东:《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内涵、类型与实施策略》,《全球教育展望》2020年第10期。、赵章彬(8)赵章彬:《高等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的价值、内涵与实践研究——以培养目标为视角》,《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年第23期。进一步分析了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的内涵、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内涵和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的内涵。

有关劳动教育价值观的研究,徐海娇等人从历史发展角度分析了新中国成立70年我国劳动教育价值取向的历史进程并进行反思与展望,(9)徐海娇、艾子:《新中国成立70年我国劳动教育价值取向的历史进程与反思展望》,《广西社会科学》2019年第11期。进而研究劳动教育的价值危机及其出路,(10)徐海娇:《劳动教育的价值危机及其出路探析》,《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8年第10期。提出重构劳动教育的价值空间的路径(11)徐海娇:《重构劳动教育的价值空间》,《中国教育学刊》2019年第6期。。檀传宝提出,开展劳动教育必须解决好的三大理论问题分别是劳动教育的价值观、“五育”之间的关系理解和劳动教育的思路设计,他认为,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开展健康的劳动教育,应当旗帜鲜明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观、教育观。(12)檀传宝:《开展劳动教育必须解决好的三大理论问题》,《人民教育》2019年第17期。王惠颖提出,新时代劳动教育应该以“审美——生命维持”的二重性劳动价值理论作为基点。(13)王惠颖:《新时代劳动教育的价值基点及实践路径》,《当代教育科学》2020年第11期。

2.马克思等经典作家对劳动教育论述的研究

诸多研究者致力于马克思等经典作家有关劳动价值、劳动教育的文献的研究,以帮助重新审视和把握劳动教育的价值、本质等。胡君进对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观进行了深入研析,提出劳动教育的本质在于培养劳动价值观。(14)胡君进、檀传宝:《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观与劳动教育观——经典文献的研析》,《教育研究》2018年第5期。扈中平通过对马克思的劳动异化论进行研究,并提出对当下劳动教育的启示。(15)扈中平:《马克思的劳动异化论对当下劳动教育的启示》,《教育研究》2020年第12期。程从柱基于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和人的发展观的考察论述劳动教育何以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16)程从柱:《劳动教育何以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基于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和人的发展观的考察》,《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3期。颜晓程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视角分析劳动教育的身体意蕴。(17)颜晓程、吕立杰:《劳动教育的身体意蕴及其省思——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视角》,《中国教育学刊》2020年第3期。朱磊对早期空想社会主义劳动教育思想及其当代价值展开研究。(18)朱磊:《早期空想社会主义劳动教育思想及其当代价值》,《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2期。石路等对列宁青年劳动教育思想及其新时代启示进行研究(19)石路、明芳:《列宁青年劳动教育思想及其新时代启示——纪念列宁诞辰150周年暨〈青年团的任务〉发表100周年》,《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20年第4期。。胡君进等(20)胡君进、檀传宝:《劳动、劳动集体与劳动教育——重思马卡连柯、苏霍姆林斯基劳动教育思想的内容与特点》,《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8年第12期。、李真(21)李真:《苏霍姆林斯基劳动教育思想及其对大学教育的启示》,《当代教育科学》2012年第15期。、李珂等(22)李珂、蔡元帅:《陶行知劳动教育思想对新时代加强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启示》,《思想教育研究》2019年第1期。、何小兵(23)何小兵:《论邓小平的劳动教育观》,《教育探索》2001年第12期。、陈聪诚(24)陈聪诚:《杨贤江与经亨颐劳动教育思想比较及其对职业教育的启示》,《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年第18期。、张琛等(25)张琛、李珂:《论黄炎培劳动教育思想的丰富内涵与当代启示》,《教育与职业》2019年第2期。和槐福乐等(26)槐福乐、任梦、吕清:《黄炎培劳动教育思想及其当代价值》,《教育与职业》2020年第24期。研究马卡连柯、苏霍姆林斯基劳动教育思想、陶行知劳动教育思想、邓小平劳动教育思想、杨贤江与经亨颐劳动教育思想、黄炎培劳动教育思想等。

(二)劳动教育实践路径的研究

1.学校层面的研究

一是关于劳动教育的实践路径,研究最初的歧见是是否五育并举。一类观点认为劳动教育是促进全面发展的重要部分,主张五育并举的理念。(27)黄济:《关于劳动教育的认识和建议》,《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5期。另一类观点认为劳动教育是另一类别的教育、另一个层次的教育,它不能、也不应与体育、智育、德育、美育并列为人的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28)瞿葆奎:《劳动教育应与体育、智育、德育、美育并列——答黄济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年第3期。

二是关于中小学劳动教育的研究。有研究者主张独立设置劳动教育课。如有研究者认为:“目前,劳动教育的课程实施是作为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一部分列入的,课程地位与其承担的任务不匹配,在实践中遇到了许多困难和挫折,迫切需要改革和调整。”并主张“在小学开设劳动课,在初中开设劳动技术课,在高中开设通用技术课并施以生涯规划课相结合,注意与职业教育的对接。”(29)徐长发:《新时代劳动教育再发展的逻辑》,《教育研究》2018年第11期。康翠萍针对劳动教育课程建设的缺位,提出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的价值旨归。(30)康翠萍:《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的价值旨归》,《教育研究与实验》2019年第6期。艾兴等对新中国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设置演变、特征与趋势进行研究。(31)艾兴、李佳:《新中国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设置:演变、特征与趋势》,《教育科学研究》2020年第1期。郝志军等从中小学劳动教育政策的角度展开研究。(32)郝志军、王艺蓉:《70年来我国中小学劳动教育政策的反思与改进建议》,《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3期。刘茂祥(33)刘茂祥:《基于实践导引的中小学劳动教育评价研究》,《教育科学研究》2020年第2期。、王晓杰等(34)王晓杰、宋乃庆、张菲倚:《小学劳动教育测评指标体系研究——基于CIPP评价模型的探索》,《教育研究与实验》2020年第6期。展开了劳动教育评价研究。周云祥(35)周云祥:《帕夫雷什中学劳动教育特色探析——一个农村中小学实施劳动教育的范本》,《外国教育研究》2005年第4期。、孙进等(36)孙进、陈囡:《德国中小学的劳动教育课程:目标·内容·考评》,《比较教育研究》2020年第7期。、蒋洪池等(37)蒋洪池、熊英:《日本小学劳动教育:形式、特点及启示》,《外国教育研究》2020年第12期。、任平等(38)任平、贺阳:《连通学校与现代社会生活的桥梁——德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实施路径及启示》,《外国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8期。对国外中小学劳动教育进行研究并提出值得借鉴的方法。

三是关于高校劳动教育的研究。曲霞等尝试提出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体系建构的初步思路,设计了包括核心层“五大目标体系”、中间层“三大任务体系”、“1+8实施体系”和外围层“3+1保障体系”的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体系图。(39)曲霞、刘向兵:《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的内涵辨析与体系建构》,《中国高教研究》2019年第8期。刘向兵基于知识整体理论的视角构建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体系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40)刘向兵:《构建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体系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基于知识整体理论的视角》,《中国高教研究》2020年第8期。刘祥玲探索以服务学习课程开展高校劳动教育的路径。(41)刘祥玲:《高校以服务学习课程开展劳动教育的路径探析》,《中国高教研究》2020年第10期。刘丽红等探究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劳动教育的同构共生。(42)刘丽红、曲霞:《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劳动教育的同构共生》,《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20年第1期。王莹积极探索新时代条件下加强大学生劳动教育的有效路径,提出依托项目制社会实践、融合劳动教育与创新创业的发展、加强保障体系建设等建议。(43)王莹、王涛:《大学生劳动教育的路径优化研究》,《中国高教研究》2020年第8期。

四是关于大中小学一体化研究。李刚、李诚和王玲提出大概念视域下我国大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一体化建设的思考(44)李刚:《大概念视域下我国大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一体化建设的思考》,《教育科学》2020年第5期。、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内容一体化(45)李成:《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内容一体化的实践要求》,《思想理论教育》2020年第7期。和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一体化建设(46)王玲:《统筹推进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一体化建设的若干思考》,《思想理论教育》2020年第6期。的相关研究。

2.家庭与社会层面的研究

家庭劳动教育研究方面,朱桃英对家庭劳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并提出相关的思考与建议。(47)朱桃英:《对家庭劳动教育中存在问题的调查及思考》,《当代教育科学》2003年第17期。胡睿提出家庭劳动教育应在家庭教育中培育孩子的劳动精神、培养劳动习惯、训练劳动技能。(48)胡睿:《在家庭教育中有机融入劳动教育》,《中国教育学刊》2019年第1期。

社会层面,王连照主张在制度层面为劳动教育立法,通过劳动教育法强制保障劳动教育在学校、社会、家庭各个层面的落实。(49)王连照:《论劳动教育的特征与实施》,《中国教育学刊》2016年第7期。顾建军提出,建设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政策保障和文化环境是劳动教育课程一体化设计的关键。(50)顾建军:《刍议新时代劳动教育课程的一体化设计》,《人民教育》2019年第10期。任国友对劳动教育风险类型与安全保障机制的构建展开了研究。(51)任国友:《劳动教育风险类型与安全保障机制的构建》,《人民教育》2020年第8期。

郝志军等提出,家庭、学校、社会协同是推进劳动教育的根本渠道和途径,应充分发挥家庭、学校、社会在劳动教育中独特的价值和功能,完善家庭、学校、社会三方协同推进劳动教育的运行机制。(52)郝志军、哈斯朝勒:《家庭、学校、社会协同是推进劳动教育的根本渠道和途径》,《人民教育》2020年第8期。姜大源提出,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时空构建,即由“家庭—学校—社会”构建“全过程、全学段、各方面”的劳动教育。(53)姜大源:《刍议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时空构建》,《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0年第6期。

五、思考与展望

通过对2000—2020年劳动教育研究文献的整理和分析发现,国内研究者越来越重视劳动教育研究,并涌现出一大批喜人的研究成果。劳动教育的研究,无论在学理层面还是实践角度都进行了有意义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可以说,劳动教育研究进入了多层次、全方位的丰富拓展时期。一是理论层面的研究深度和质量都有提升。研究者们不断夯实劳动教育的理论思想基础,从劳动教育的内涵、价值观的把握到概念的厘定、廓清,以及致力于马克思等经典作家有关劳动价值、劳动教育的文献的研究,以帮助重新审视和把握劳动教育的价值、本质等,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研究成果日趋丰富多元,初步建构劳动教育理论研究体系。二是实践路径的研究多层次、多方位展开,研究成果层出不穷。为探寻新时代劳动教育研究进一步发展的出路,各种关于中小学、大学劳动教育的研究热火朝天地开展起来,研究领域日益拓展,研究角度逐渐多样化,涌现大量研究成果,劳动教育实践研究框架初步形成。但我们也应看到,我国劳动教育研究任重道远,还有许多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因为把劳动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在大中小学全面实施劳动教育,是一项重要且复杂的任务。(54)张卓玉:《对劳动教育体制机制建设的思考》,《中国教育报》(2020年4月1日),http:∥www.moe.gov.cn/jyb_xwfb/moe_2082/zl_2020n/2020_zl14/202004/t20200401_437168.html.劳动教育研究尚需要被不断推进、深化。

首先,理论层面上,需要进一步明确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内涵。劳动、劳动教育应该如何科学定位?脑力劳动是否属于劳动?秉持大劳动内涵还是仅局限于体力劳动?劳动价值观和劳动素养有何独特性?劳动价值观与人生观、价值观有何区别?劳动素养与专业素养、能力素养、核心素养又有何区别?二者是否存在包含或交叉关系?如何厘清它们的关系?这些学理层面的研究极为根本,但又十分关键,因为它是劳动教育研究的根基。

其次,实践路径层面上,大中小学各个年段劳动教育的课程设置、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都亟需深入研究和探讨。虽然关于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研究日益增多,众多的视角、各异的见解,可以说是丰富了劳动教育的研究,但总体看来,这些研究比较多地表现为各自为营,缺乏系统性。

最后,加强劳动教育制度保障体系的研究。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提出了“全面构建体现时代特征的劳动教育体系”的要求,具体包括劳动教育基本内涵、总体目标、课程设置、内容要求、评价制度等五个环节,同时也确立了包括实践场所、师资队伍、经费投入、安全保障等在内的保障机制。可以说,制度保障是推进新时代劳动教育真正落实的重要条件。但目前关于保障机制的研究较少,尤其是制度保障,亟待深入探究。

通过对以上近20年劳动教育研究领域学术研究成果的统计分析,可以预测劳动教育研究在未来一段时间将会是国内学术研究的重点。相信未来随着我国劳动教育研究进程的不断推进,各级各类学校劳动教育实践的不断深入,关于我国劳动教育的研究将会有更多、更好的成果。

猜你喜欢
劳动研究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题解教育『三问』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热爱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