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PI对冠心病的预测价值及其与冠心病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

2021-06-22 11:16王丽红贾志党群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21年12期
关键词:支数造影程度

王丽红 贾志 党群

(天津市北辰医院心内科,天津 300400)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指各种原因造成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引起管腔狭窄而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出现胸闷、胸疼及恶心呕吐等症状表现〔1,2〕。严重者将出现恶性心律失常,心搏骤停,危及生命健康安全。血压保持正常水平时,能为机体的各个组织器官提供足量血液灌注,以便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当血压水平上升时,将增加冠心病患病风险,因此通过血压水平检测可判断冠心病发生风险〔3〕。且在研究中指出,脉压(PP)、脉压指数(PPI)与冠心病存在紧密相关性,故可通过检测PP、PPI水平预测冠心病发生风险。同时PPI还可反映血管固有、动态顺应性,可准确反映冠状动脉病变严重度,对早期疾病诊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拟分析PP、PPI水平及特点,并分析其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12月在天津市北辰医院就诊的100例疑似冠心病患者。入院后均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造影结果显示主要血管直径狭窄≥50%即诊断为冠心病。最终冠心病67例,非冠心病33例。冠心病组男45例,女22例,年龄42~86岁,平均(63.54±7.12)岁;非冠心病组男17例,女16例,年龄41~74岁,平均(54.21±7.14)岁。纳入标准:①配合度较高;②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心电图检查;③临床基线资料完整;④意识清醒,可与他人顺畅沟通者。排除标准:①曾接受过冠状动脉搭桥术或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者;②存在心肌梗死病史;③无法完成血压监测者。上述患者均知情同意。

1.2冠状动脉造影 由心内科心导管专业医师对所有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选取左冠状动脉及右冠状动脉进行造影,使用裸眼观察造影情况,分析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及狭窄程度。

1.3血压监测 在坐位休息10 min后,使用汞柱血压计测量动脉血压,测量3次后,计算出收缩压(SBP)及舒张压(DBP)平均值。PP=SBP-DBP,PPI=(SBP-DBP)/SBP。

1.4观察指标 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判断,心外膜下冠状动脉或其他分支内径狭窄度≥50%即为冠心病。心外膜下冠状动脉包括:右冠状动脉、左主干、左回旋支及左前降支。观察到以上心外膜下冠状动脉血管狭窄度≥50%即病变血管,统计累计支数,分别计1、2、3支。左主干病变可判定为左回旋支及左前降支均发生病变。使用冠脉Gensini积分对冠状动脉病变血管狭窄度进行定量评估,狭窄程度评分标准:1%~25%计1分,26%~50%计2分,51%~75%计4分,76%~90%计8分,91%~99%分计16分,全闭计32分;病变部位评分标准:左主干计5.0分,左前降支或回旋支近段计2.5分,左前降支中段计1.5分,左前降支远段计1.0分,左回旋支中、远段计1.0分,右冠状动脉计1.0分,小分支计0.5分,病变积分=狭窄程度评分×病变部位评分。根据积分大小进行分组,积分1组<1分,积分2组1~11分,积分3组12~37分,积分4组≥38分。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t检验。

2 结 果

2.1两组PP、PPI水平比较 冠心病组PP、PPI水平显著高于非冠心病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PP、PPI水平比较

2.2冠心病组PP、PPI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 冠心病组PP、PPI水平随着冠状动脉血管病变支数增加、冠状动脉病变Gensini积分水平增高有明显上升趋势(P<0.05)。见表2、表3。

表2 冠心病组不同冠状动脉血管病变支数PP、PPI比较

表3 冠心病组不同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分组PP、PPI比较

3 讨 论

冠心病发病机制主要是指向心脏供血的冠状动脉形成粥样斑块,使得血管腔变狭窄或堵塞,导致心肌组织长时间处于缺血缺氧状态,进而引起相关症状。由于心肌供血量不足,心脏搏动动能无法满足机体需求,故在短时间内将出现血压、心率下降,从而引起猝死〔4〕。若患者长期处于慢性心肌缺血状态,还将引起心功能不全症状,导致身体各器官缺血,无法维持正常活动〔5〕。导致冠心病危险因素较多,除年龄、遗传因素等不可控因素外,还包括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肥胖、超重、吸烟、缺乏体力活动、精神压力较大、不健康饮食及大量饮酒等可控因素,对这些因素进行积极预防、控制有利于预防冠心病。

SBP主要是指当人体心脏收缩时,动脉内的压力开始上升,心脏收缩中期动脉内压力最高,此时血液对血管内壁的压力称为SBP,又被称为高压。根据《中国高血压指南》〔6〕标准将90~119 mmHg称为正常血压,将120~139 mmHg称为正常高值,140 mmHg以上称为高血压。SBP在临床上具有较大意义。DBP是指当人体心脏舒张时,动脉血管弹性回缩时产生的压力称为DBP,又被称为低压。心脏舒张时,主动脉压开始下降,在心舒末期动脉血压的最低值称为DBP。根据世界卫生组织规定,成人SBP≥140 mmHg或DBP≥90 mmHg时,即可确诊为高血压。当SBP在120~139 mmHg之间或DBP在80~89 mmHg之间被视为高血压前期。对于出现的单纯舒张期高血压需要引起高度重视,随着病史增长,极容易转变为经典性高血压,甚至逐渐向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发展,如果不及时治疗,随着年龄逐渐老化,预后效果则会降低。因此患者需要及时对DBP和SBP进行判断,做到早发现早治疗。王文竹等〔7〕研究指出,SBP是反映大血管顺应性指标,DBP是反映外周血管阻力指标,故可通过分析DBP和SBP判断心脑血管事件发生风险。但由于血压长期处于波动状态,单一测量SBP和DBP不能准确反映真实血压情况。近几年,临床发现SBP与DBP计算出的PP能有效反映全身血管弹性情况,预测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但PP受外界影响较大(如血压在1 d中波动较大、情绪波动、服用降压药物、体育运动等),在评估血管硬化上具有一定局限性〔8〕。汪莉等〔9〕研究发现,单纯依靠PP并不能判断动脉硬化程度和心脑血管疾病危险性,并在研究中发现PPI根据SBP、DBP及PP进行计算,在评估动脉硬化程度上较为全面。且当血压、固定成分与波动成分呈线性关系,动脉顺应性发生变化时,PPI将向反向发生变化,故通过测量PPI大小可判断冠状动脉严重度。本文对PP、PPI在冠心病预测及判断冠状动脉病变严重度方面进行研究,结果与相关报道一致〔10,11〕,说明PP、PPI是判断冠心病的重要指标,对疾病预防和诊治有重要作用。张磊等〔12〕对此做进一步研究,发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支数越多、病变越严重,PP和PPI水平越高,再次印证PP、PPI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呈显著相关性。龚心文等〔13〕对高血压患者动态PP和PPI进行对比分析,根据是否合并冠心病将其分为高血压组及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组,研究结果与本研究大体相似,证明PP、PPI水平对冠心病具有较高预测价值,同时还可用于判断冠状动脉病变严重度,是心血管疾病重要危险信号,对早期干预有重要指导意义。辛仰勋等〔14〕研究发现,病变越严重,PP和PPI水平越高,说明PP、PPI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刘红琼等〔15〕研究发现老年高血压PP及PPI能够有效判断冠脉病变程度。相关文献均可证明PP、PPI水平对冠心病具有较高预测价值。

综上,PP、PPI水平对冠心病具有较高预测价值,同时还可用于判断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是心血管疾病重要危险信号,对早期干预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支数造影程度
超声造影在周围型肺肿块穿刺活检中作用
精致和严谨程度让人惊叹 Sonus Faber(意大利势霸)PALLADIO(帕拉迪奥)PW-562/PC-562
男女身高受欢迎程度表
输卵管造影疼不疼
心电图U波倒置深度与急性冠脉综合征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及狭窄程度的关联性分析
输卵管造影疼不疼
降低A牌号细支卷烟含梗签烟支数
乌斯特让检验纱线支数测量更精确
超声造影在妇科疾病中的应用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工作量观察方法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