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神经后支射频热凝毁损术治疗老年椎体压缩性骨折术后疼痛的效果

2021-06-22 11:16姜山鸢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21年12期
关键词:射频功能障碍椎体

姜山鸢

(上饶市人民医院,江西 上饶 334000)

椎体压缩性骨折(VCF)发病率高,占整个脊柱骨折的90%左右,其中约85%患者伴有疼痛症状,据报道,VCF近年发病率不断上升,威胁老年患者生命健康〔1〕。目前,椎体成形术(PVP)是治疗老年VCF患者常用手段之一,利于恢复椎体高度,达到减轻患者疼痛感、稳定脊椎等目的,应用较为广泛〔2〕。但因老年患者身体基础状况一般,身体功能有所退化,常合并基础疾病,仍有部分患者经PVP术后存在残留疼痛情况,对其日常生活能力造成极大影响〔3〕。研究显示,脊神经后支是关节疼痛重要通路,解剖学位置较固定,若进行射频热凝毁损术(PRFT)切断脊神经后支,即切断疼痛传导通路,可能会达到长期缓解疼痛的目的〔4,5〕。虽然目前关于脊神经后支PRFT的应用具有一定研究,但在VCF中应用价值报道较少,具体结论尚未达成统一共识。本研究拟探究脊神经后支PRFT在VCF术后疼痛中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上饶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3例老年VCF术后疼痛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2例)、观察组(41例);本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且患者、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对照组男20例,女22例;年龄61~73岁,平均(66.69±3.26)岁;病程3~19 d,(9.63±2.03)d;PVP术后3 d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6〕3~8分,平均(5.96±1.92)分。观察组男19例,女22例;年龄60~74岁,平均(66.76±3.29)岁;病程3~17 d,平均(9.75±2.06)d;PVP术后3 d VAS评分3~9分,平均(5.93±1.90)分。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对比性。

1.2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①患者均符合《实用骨科学》〔7〕中VCF诊断标准,均出现不同程度腰背疼痛症状,且经CT、磁共振等检查确诊;②均在本院接受PVP术,且术后获得随访;③依从性好,可配合完成本次研究;④精神正常,可进行沟通交流,且依从性好,能够配合本次研究。排除标准:①合并腰椎退行性病变或腰椎滑脱;②伴心脑血管疾病或重要脏器病变者;③伴凝血功能障碍;④合并血液系统或免疫系统疾病;⑤伴腰椎间盘突出症。

1.3方法 对照组:术后接受常规消炎镇痛药物治疗,如指导患者口服双氯芬酸钠缓释胶囊(南京长澳,批准文号:20171002、201181203,规格:50 mg/粒)治疗,50 mg/次,2次/d,连续治疗2 w。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于PVP术后第4天实施脊神经后支PRFT;仪器为四川锦江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VATI0N-5ON神经射频治疗仪。患者取俯卧位,对患者进行常规心电图、脑电图监测,必要情况下进行吸氧;利用C型臂X线机准确定位,于横突根部及上关节突外缘凹槽体表标记被压缩椎体,测试穿刺点及穿刺深度、角度等。常规消毒铺巾,局部麻醉后,利用穿刺针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指导下进行穿刺,确认到达靶点后,测试患者感觉及运动神经,如给予频率50 Hz、0.5 V感觉神经测试,脊神经后支出现阳性反应;再给予2 Hz、1.5 V运动神经测试,未出现神经反射情况,可明确位置选择正确;连接射频电极,分别给予78~80℃、60 s的射频热凝;术毕,拔针,术后使用无菌纱布覆盖。

1.4评价指标 (1)疼痛程度:采用VAS评估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 w、1个月、3个月、6个月时疼痛程度,总分10分,0分为无痛,10分为剧烈无法忍受的疼痛,得分越高,提示患者疼痛程度越剧烈。(2)功能障碍: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8〕评估患者治疗前、随访6个月时功能障碍,问卷共包括10项内容,每个内容分成6个选项,分别计0~5分;满分50分,分数越高,功能障碍越重。(3)日常生活能力:于治疗前、随访6个月时,采用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评定表(ADL)〔9〕评估两组日常生活能力,满分100分,分数与生活自理能力呈正比。(4)不良事件:记录并比较两组下肢麻木(患者出现下肢感觉丧失、麻木感)、腰背部麻木(患者出现腰背部感觉丧失或麻木感)、胃肠道反应(患者出现腹痛、反酸、灼烧感或恶心等症状)等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χ2检验、Shapiro-Wilk正态性检验、t检验及一般线性重复度量检验。

2 结 果

2.1两组各时点疼痛程度比较 治疗1 w、1个月、3个月、6个月,两组VA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各时点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各时点VAS评分比较分)

2.2两组功能障碍比较 两组治疗前ODI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随访6个月明显降低,且观察组OD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见表2。

2.3两组日常生活能力比较 两组治疗前ADL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随访6个月显著升高,且观察组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见表3。

2.4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2 两组ODI评分比较分)

表3 两组ADL评分比较分)

表4 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n(%)〕

3 讨 论

VCF大多是由骨质疏松引起的并发症,PVP是治疗VCF的主要外科方法之一。研究证实,大部分患者PVP手术治疗均可获得理想效果,但仍有少数患者术后虽疼痛缓解,但仍残留疼痛,影响生活质量〔10〕。分析VCF术后疼痛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椎体压缩变形导致关节不稳定,脊神经后支受到刺激导致〔11〕。因此,给予VCF术后疼痛患者积极有效治疗,帮助患者减少因椎体压缩变性导致的关节不稳定情况发生,减少脊神经后支所受刺激,对缓解患者疼痛尤为关键。

2013年一项研究显示,术后常规消炎镇痛药物的使用虽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VCF患者术后疼痛,但远期效果并不理想,且可常规消炎镇痛药物的使用可能会导致不良反应,应用整体效果达不到预期〔12〕。脊神经后支具有特殊解剖特点,主要作用是支配腰椎关节突关节的感觉神经,研究发现,对脊神经后支进行局部注射阻滞,可有效阻断疼痛信号上传〔13〕。PRFT是一种较为准确的神经毁损方式,该技术主要利用射频仪发出高频电流,对周围组织细胞产生高频振荡,继而使局部神经蛋白质凝固变性,发挥致疼痛神经坏死之效〔14〕。据报道,脊神经后支PRFT可迅速、有效缓解VCF术后疼痛患者的疼痛程度〔15〕。

为证实PRFT在VCF术后疼痛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本研究结果提示脊神经后支PRFT治疗VCF术后疼痛的效果确切。分析其原因可能为脊神经后支作为疼痛上传的重要通路,是目前公认的鉴别腰痛来源方式〔16〕。PRFT基于射频电流,在高频电场作用下离子振动,与周围的质点可相互摩擦产热,形成蛋白质热凝固的破坏灶,进而利于阻断脊神经后支疼痛传导作用,达到减轻患者疼痛的目的〔17〕。谢杨等〔18〕研究发现,给予腰椎关节突关节源性腰痛患者脊神经后内侧支射频消融术治疗,可达到长期缓解患者疼痛的目的。这也进一步证实PRFT的应用价值。本研究结果还提示脊神经后支PRFT可改善VCF术后疼痛患者的功能障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这可能与该术式镇痛效果好、疼痛缓解时间长有关。在安全性方面,本研究结果提示PRFT使用安全性好,但因本研究纳入样本量有限且随访时间不足,具体结论仍需临床日后进一步证实。

综上,VCF术后疼痛患者接受脊神经后支PRFT治疗效果确切,可有效减轻疼痛感,功能障碍得到改善,对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射频功能障碍椎体
糖尿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浆P-tau217相关性研究进展
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机制研究进展
5G OTA射频测试系统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快速取出残留骨水泥柱2例报道
关于射频前端芯片研发与管理模式的思考
勃起功能障碍四大误区
ALLESS转动天线射频旋转维护与改造
腹腔镜射频消融治疗肝血管瘤
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CT引导下椎体成形术骨水泥渗漏的控制策略探讨
超声检查胎儿半椎体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