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培养路径探究

2021-06-22 04:54程术兵章翠萍
江西教育C 2021年5期
关键词:应用型高校路径选择

程术兵 章翠萍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强国的重要论述和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重要讲话精神,为实现我国高校转型高层次持续发展和毕业生高质量就业提供了根本的遵循。本文阐述了应用型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的理论逻辑、现实逻辑和实践逻辑的内在特性,并提出了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的路径选择。

关键词:应用型高校   逻辑机制   路径选择

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转变为高质量发展。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的助推器,是检验高校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关乎政治建设、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生态文明。在转型和发展的背景下,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对国家和社会、大学和个人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一、中国特色社會主义制度体系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一直把保护人民的劳动权益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作为一贯的目标任务。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把党的基本主线确定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并要求党始终如一地坚持。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从贫困到小康,物质从短缺到充裕,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已进入世界的前列,国际地位前所未有地提升。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军队的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随着我国政治、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公共组织机构不断优化,国家对各类专业化人才需求的提升,供求矛盾日益显现,对高校人才培养的数量和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

高质量的就业,是党对群众的庄严承诺,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现实需要。近年来,高校为国家战略和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输送了许多优秀人才,为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做出了重要贡献。作为应用型大学,首先要准确定位办学目标与正确的价值追求,健全制度体系,明确办学思想,深化办学机制,激发生机活力。尤其要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大力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协同创新,积极投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让大学办学更紧贴职场,为国家培养和造就“基础厚、情怀高、能力强,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较强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应用型社会人才。

2018年9月10日,全国教育大会在北京举行,会上明确了教育的主要问题和教育的根本任务。国家对高质量就业一揽子政策陆续出台,主要涉及建立更高质量就业评价体系、培育新动能促进就业政策、设立重点群体就业创业基金、适应新就业形态的劳动用工和社保政策等。尤其是《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等系列文件的出台,对应用技术型院校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和部署,随着5G、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的相继发展,必然推动市场人才需求变化倒逼人才培养模式,强化了应用型院校要主动应变,积极求变,努力在加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等方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打破传统教学理念,破除人才培养不适应市场的需求的问题,破解培养机制体制的难题。推动应用技术型院校真正实现与市场、产业无缝对接,努力使高校培养更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技术人才,确保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

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这直接反映了我国发展的现实状况,阐明了影响我国发展的关键因素,指明了新时代发展的根本问题。经过改革开放,我国已经解决了14亿人口的温饱问题。物质由过去的极度匮乏,向满足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更高要求的转化,尤其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不断增强。今天的中国已经跻身于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社会生产力水平、生产能力都处于世界前列,但地区、行业发展不平衡和不充分还是影响了人民对幸福生活的需求。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动力,高质量发展需要强有力的科技创新来支持,诸如劳动者的受教育程度、培养质量等因素将对创新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也直接关系到自身的就业。作为应用型高校要与时俱进,及时进行人才培养体制改革,大力倡导和鼓励学生创新创业,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他们的创业动力,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氛围,使人人关心“双创”、人人支持“双创”的风气在校园盛行。每年的几百万毕业生面临职场淬炼、人生演练与能力磨炼,他们的发展潜力和后劲关系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能否持续健康、稳中有升、持续向好。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实现了历史性突破,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毕业生对于就业不仅只满足于生理需求和安全需要,还需要选择一份既体面又能实现自身价值的职业。这就要求高校在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上把好关口,不是停留在过去解决学生充分就业的“量”,而是在更深层次“质”的上面做文章。虽然近几年我国高校毕业生基本上实现了充分就业,但面临的就业压力仍然很大,其主要矛盾不是毕业生能否找到工作,而是毕业生对高质量工作的需求、优越的工作环境、丰厚的待遇的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

三、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快速的转变,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但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突出问题还未解决,发展质量不高,创新能力不强,在许多方面还有很多不足。人民群众在就业、教育、医疗、居住、养老等方面的难题还有不少,这些影响人民幸福感、安全感、获得感的问题都需要集中精力加以解决。新发展理念是引领我国发展全局深刻变革的科学指引,对于进一步转换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推动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为实现高质量就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我们要坚定不移地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创新作为第一动力,努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为高校毕业生创造出更多更好的就业机会。在“十三五”期间,国家明确提出拓宽产业发展新空间,支持新能源、智能创造、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发展,加快人力资源市场的开发创新和发展,鼓励自主创业。一些影响我们生活的新业态的出现,催生了市场新空间,为经济发展增添了新动能。高校要以新的发展理念优化人才队伍结构,提升就业综合竞争能力。当前应用型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办学,校、政、企合作等模式,将企业搬进课堂,做到了市场需求与人才培养的有效对接。这些措施必能推动高校在课堂教学、培养模式、专业设置等方面的发展,为实现毕业生高质量就业奠定理论基础,提供实践指导。

虽然应用型高校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生源竞争、人才竞争和高校之间的竞争,但无论何种竞争都能为高校发展提供驱动力,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在高校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引进新发展理念推动高校学科建设、发展转型,带动产业转型升级,扩大劳动力供给,创造更多就业机会,能为毕业生高质量就业提供强大的动力。当然,高质量发展要注重经济领域发展中的不平衡,不能简单地关注发展速度,更要注重整体效能,协调推进,实现可持续、高质量的发展。在发展过程中,不能只顾眼前利益,而忽视长远的发展,要做到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确保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改革开放,是推动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也是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关键,只有人人都可就业,人人都能如愿就业,人民生活才会更加美好,社会才会更加和谐。

参考文献:

[1]王中教,张泽云.应用型本科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的现实逻辑与实践选择[J].教育与职业,2019(20).

[2]秦正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历史方位及其深远影响——基于党的十九大报告的解读[J].学术界,2017(12).

[3]张纪南.坚持和完善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N].经济日报,2019-12-12(10).

[4]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5]祝海玉,张典兵.转型发展背景下应用型高校办学定位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19(3).◆(作者单位:江西师范大学科技学院  华东交通大学理工学院)

基金项目:1.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一般项目(项目批准号:17JY13)。2.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项目批准号:18YJC880016)。3.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项目批准号:JY19210)。

猜你喜欢
应用型高校路径选择
应用型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就业力提升策略研究
七项技能教育在应用型本科高校中的创新能力研究
家族企业管理模式及其路径选择
机械工程专业石油装备方向认识实习实践的思考与探索
应用型高校商科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探析
应用型高校开放式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与优化
民办高校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
军休服务管理社会化:现实需求与路径选择
社会治理面临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
应用型高校实践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