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创新内部控制助力经济新时代有效性评价研究

2021-06-22 21:57乔鹏程
当代经济管理 2021年3期
关键词:管理创新内部控制

乔鹏程

[摘 要]通过问卷获得3 709份在新时代宏观经济环境变化下企业调整微观经济行为,即企业创新内部控制助力新时代经济发展的有效性评价数据。证明创新内部控制是企业助力当前经济新时代的重要管理工具,是应对经济环境变化的管理手段。经营创新能力、控制风险能力、激发新动力、公司治理能力的指标及组合是有效评价企业是否通过内部控制创新助力经济新时代的综合体系。进一步中介效应检验发现企业提升经营创新、改善控制风险、提高公司治理是企业创新内部控制助力经济新时代的有效途径。研究丰富了从激发经济发展新动力的目标研究内部控制的视角,结论为企业适应经济新时代的管理制度创新提供新的决策方向。

[关键词]经济新时代;经济不确定性;内部控制;管理创新;微观企业行为

[中图分类号]F[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461(2021)03-0000-00

一、引 言

2019年10月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中国经济的发展进入“经济新时代”,中国经济必须面对“实现转换经济增长动力、实现经济结构的再平衡、适应中高速经济增长中的企业发展”[1]。马永强、路媛媛(2019)证明在企业的外部环境会对企业的创新管理产生重大影响,但是在面对同样环境的情况下,不同管理异质性的企业对外部环境的反应却不同[2]。宏观经济背景会影响微观企业经济行为,管理制度创新驱动可以提供助力经济新时代的发展動力,并最终帮助企业提升绩效[3]。根据契约经济学理论,经济新时代会影响到企业内外部各要素间经济利益关系的分配。贾康(2019)不能认为“新时代”其“新”指的是企业经济环境的下行变化,经济进入新时代后经济增长速度持续放缓而企业竞争会加剧,企业需要通过全方位创新管理来就对经济新时代下的经济结构调整、寻找新的增长点、激发新的发展动力、实现战略转型[4]。刘超、谢菁等(2019)认为创新驱动和素质提升也是当前经济新时代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之一[5]。

要发挥创新驱动这一助力手段,实现高质量发展中的这一目标,林钟高、张春艳、丁茂桓(2018)证明企业内部控制这一“免疫功能系统”具有会创新性地持续改进,不断修复企业管理内部控制缺陷的特性,最终降低外部环境变化对企业管理的不利作用[6]。所以,Lisic et al.(2016)认为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制度的一部分,是一种企业内部治理制度,会成为宏观经济背景从而影响微观企业经济行为的反应载体。所以本文将企业内部控制创新助力经济新时代的环境作为研究重点[7]。

企业通过创新内部控制激发经济新时代下的新发展动力,需要对内部控制创新有效性评价作为引导,即找到企业创新内部控制的着力点。陈汉文、黄轩昊(2019)认为现行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以“内部控制自评报告”和“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为主要信息载体,但是这一内部控制评价模式因为大多数企业选择性披露即没有主动报告自己的重大内部缺陷而评价失效,而汇嘉时代、超华科技、雅百特、长生生物、华泽钴镍、山东地矿等不披露内部控制缺陷及内控审计报告无保留意见或财务舞弊的企业被证监会立案调查而无法向社会公众传递内控有效的信息[8]。另外Lloyd Bierstaker et al.(2006)认为当前同样内控自评报告与内控审计报告无保留意见的企业之间的内控有性也缺乏不同等级的细分评价(见图1)[9]。

邱实、陈倩(2018)当前研究中内部控制的评价主要基于六类指标体系的设计[10],迪博内部控制指数(基于内控五要素与内控自评报告与审计报告相关指标)、厦门大学内控课题组内部控制指数(基于内控五要素相关指标)、目标导向的内部控制指数(基于内部控制五个目标为评价指标)、上市公司的内控质量指数(基于内部控制自评报告和审计报告及其它指标)、可感知内部控制的度量(基于内部控制自评报告与审计报告中披露重大缺陷的程度与数据)、代理指标(是否披露内部控制审计报告)。这六类内部控制评价指标各有优劣,有的操作方便但计算过去机械,有的客观性与涵盖性不足。

基于这一问题,本文构建了创新内部控制助力经济新时代的有效性评价理论框架,创新性设计地通过非内部控制指标:企业经营创新能力、企业控制风险能力、企业激发新动力能力、公司治理能力,通过社会调查的方式从非直接内部控制的视角对内部控制的创新有效性进行评价,以判断企业通过内部控制创新助力经济新时代的有效性。实证也证明当企业通过内部控制创新,实现企业经营创新能力、企业控制风险能力、企业激发新动力能力、公司治理能力提高时,助力经济新时代也最有效。进一步发现企业提升经营创新、控制风险、公司治理是企业创新内部控制助力经济新时代的有效途径。本文的研究设计丰富了从激发经济发展新动力的目标研究内部控制的视角,研究结论为企业适应经济新时代的管理制度创新提供新的决策方向。

二、文献综述

(一)经济新时代与企业管理新方面的研究

根据经济新时代理论,学者们认为助力经济新时代的关键是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1],而企业的管理制度创新是这个新的经济增长的重点之一。张建刚(2019)经济新时代下经济发展方式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发展动力转向新的增长点[11]。孙久文,苏玺鉴(2020)创新驱动(包括管理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要素创新、市场创新等)是企业助力经济新时代的根本发展动力[1]。另外,方凤玲、白暴力(2018)依据马克思的经济增长要素、市场配置资源理论和经济发展方式等理论,认为制度、资本和技术是助力经济新时代的培育新增长点的三大关键要素[12]。制度因素中很重要的是企业管理制度,蒙丹(2018)通过调研数据实证发现,经济新时代下企业的素质结构、规模结构、所有制结构、产业结构及制度供给均对企业转型升级有显著影响[13]。特别是Strecker et al.(2014)管理制度因素是企业助力经济新时代最大的影响因素。内部控制就是企业管理制度最关键的一个中心概念,不同学者从不同角度证明这一点[14]。鲍诗度、陈文懿(2019)认为公司调整内部控制是不确定经营环境下企业无法规避并需直面的外在环境有效手段。结合当前“经济新时代”概念向“经济高质量发展”概念的过渡[15]。Skaife et al.(2013)证明企业高质量的内部控制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果与效率[16]。

现有研究不同学者围绕经济新时代的经济学解释、本质和助力的研究中归纳出企业在宏观经济政策影响企业行为的逻辑下,助力经济新时代的关键是找到经济与企业的新的增长点。而制度创新,特别是企业管理制度创新是企业激发新增长点的重点因素之一,内部控制作为企业的一种核心管理制度更是重中之重,根据组织行为理论,企业内部控制需要根据外部环境不断进行创新与调整。经济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而企业创建高质量的内部控制就是企业助力经济新时代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重要工作与途径,这一研究脉络也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二)经济新时代下内部控制的作用与企业内部控制创新

学者认为从基础概念上,内部控制创新过程原本就与企业外部环境变化息息相关,Strecker et al.(2014)认为企业内部控制是内外部信息结合的一个系统,内部控制系统输出管理信息的可靠程度与企业因内外部管理环境变化(如经济新时代)而新增内部控制措施数量高度正相关[14]。尹律、徐光华、易朝晖(2017)证明企业所处的经济环境中产品市场中的竞争越激烈,不对称信息在所交易双方间所发挥的作用越弱,经济新时代下的企业间竞争关系正是如此,此时企业管理层会通过提高内部控制质量公开更多信息,产品市场竞争加剧将有助于内部控制的提升。所以经济新时代会强化企业提升内部控制[17]。

此外,內部控制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陈红、胡耀丹等(2018)证明经济环境(一种外生宏观变量)与内部控制有相关关系,且企业外在的制度环境会显著影响内部控制作用的发挥,而内部控制可以有效促进企业面对外部环境重大变化时稳健发展[18]。内部控制还有提升内部管理能力的作用,杨清香、廖甜甜(2017)证明在业务层面有效的内部控制对企业的技术创新和企业价值创造能力存在更加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所以企业优化内部控制将有助于公司提升管理能力[19]。

综上所述,内部控制创新过程原本就与企业外部环境变化息息相关,经济新时代下的企业内部控制会自然发生相应的变化,而且企业的内部控制在经济新时代下具有提升管理能力的重要作用。但相关研究较少将内部控制与经济新时代联系起来,所以本文将对内部控制在经济新时代下提高企业管理能力的机理进行研究。

(三)内部控制助力经济新时代有效性评价研究

李梦欣,任保平(2019)认为经济新时代下和五大发展理念中,创新是当代发展的基点。内部控制创新的着力点是什么,受到了如何评价内部控制应用经济新时代创新有效性评价的导向[20]。学者对内部控制的评价有诸多观点,陈汉文、黄轩昊(2019)认为建立企业内部控制的评价标准或指南,对整体架构建设有重要借鉴价值。内部控制制度主要为五大目标(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经营效率与效果、发展战略等)服务(财政部等,2008;COSO,2017),陈汉文、黄轩昊(2019)认为内部控制创新有效性评价有“过程观”和“目标观”两种理论体系[8]。过程观是基于内部五要素构建内控有效性评价指标,目标观是基于内部控制的五目标构建内控有效性评价指标。

另外,有学者对如何提升内部的控制有效性进行了研究,王海林(2017)构建了BP缺陷识别模型,研究BP神经网络技术运用于企业内部控制缺陷认定,以期开展企业内部控制缺陷自动化识别跟踪。Skaife et al.(2013)证明企业内部控制质量与其创新绩效存在正相关关系[16]。但也有相反的观点,鲍诗度、陈文懿(2019)实证2014—2016年国有企业内控质量发现,现有内部控制系统在不确定经营环境中尚不具有价值创造效应[15]。

综上所述,现有研究对内部控制助力经济新时代有效性评价都是基于内部控制的设计、实施和完善进行的,所以本文认为内部控制助力经济新时代有效性评价还应与经济新时代下企业的管理能力是否得到提升作为最终结果来评价。而评价的数据除了来自企业内部控制自评报告等内部资料还要结合外部公众的评价,所以本文将采用向外部公开的问卷调查法进行数据采集。

三、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根据内部控制理论,内部控制的五要素和八大基本内部控制措施是企业对外部经济环境感知后自发创新的作用与反作用,企业内部控制感知经济新时代变化,同时也调整内部控制助力经济时代变化。所以,鲍诗度、陈文懿(2019)从内部五要素角度评价了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15]。

根据工程系统理论企业内部控制是与内外部信息结合的一个系统,所以内部控制系统的有效性可靠程度与企业因内外部管理环境引发的内部控制能力提高存在高度正相关。所以企业在经济新时代下通过创新内部控制是否“提高经营创新能力”是评价企业内部控制助力经济新时代有效性的重要指标之一。

根据委托代理理论和管理控制论,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直接相关。徐炜、肖智(2019)证明企业内部控制与企业财务风险控制能力存在显著的倒U型非线性关系,且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下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控制的关系迥异[21]。徐炜、肖智(2019)认为企业要对其外部环境变化主动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防控管理,所以内部控制是企业风险管理的核心,而内部控制的核心目标是提高企业的风险控制能力[21]。进一步,许宁宁(2019)证明企业内部控制与企业的经营创新能力有关,内部控制执行的效果取决于经营创新能力的提高程度[22]。所以企业在经济新时代下通过创新内部控制是否实现了“调整了企业风险控制能力”是评价企业内部控制助力经济新时代有效性的重要指标之一。

根据企业能力理论,企业内部的组织能力、资源(有形的和无形的)能力及知识的积累能力都是企业获得市场竞争优势和超额收益的关键变量,杨清香、廖甜甜、张晋(2018)证明强化内部控制创新是企业改善经营管理和提升企业价值的重要举措。所以企业在经济新时代下通过创新内部控制是否实现了“激发企业的创新动力能力”是评价企业内部控制助力经济新时代有效性的重要指标之一。

根据风险管理理论,内部控制与公司管理及风险治理三者构成了企业的风险管理框架,内部控制的直接作用之一就是实现对企业管理风险的控制。陈汉文、黄轩昊(2019)认为公司治理能力、控制风险能力是基于COSO五要素的24个二级内部控制创新有效性评价指标的组成部分[8]。另外内部控制评价与公司治理评价是互为因果又难以彼此割舍的。所以企业在经济新时代下通过创新内部控制是否实现了“调整了企业风险控制能力”和“调整了公司治理能力”都是评价企业内部控制助力经济新时代有效性的重要指标之一。

基于前文的文献综述与以上理论分析,本文试图构建创新内部控制助力经济新时代的有效性评价理论框架如下。

基于以上理论框架进一步分析,吴汉全(2018)认为“补短板”是党中央提出破解“经济新时代”的三大发展战略之一[23]。企业通过内部控制创新助力经济新时代的有效性结果之一是企业的经营创新能力得到了提高。贾康(2019)认为供给侧改革和微观企业主体助力新时代的五大要素之一是管理制度创新,而且管理制度创新是企业发展新经济增长动力的关键引擎[4]。蒙丹(2018)通过调研数据实证发现,经济新时代下企业管理制度创新对企业转型升级有显著影响,所以本文提出第一个研究假设[13]。

H1:在其他影响因素保持不变化的情况下,当经济新时代下企业经营创新能力提高则表明企业通过创新内部控制助力经济新时代越有效。

企业通过内部控制创新助力经济新时代的有效性结果之一是企业的风险控制能力得到了提升。杨阔,郭克莎(2020)认为内部控制能够通过制度安排从根源上控制风险[24]。粟立钟,马巾英,谢志华(2019)也认为内部控制可有效控制企业整个业务开展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各类风险[25]。孙惠宏(2016)更全面地认为企业内控风险指标体系包括经营风险、债务风险、资产风险三个方面,所以本文提出第二个研究假设[26]。

H2:在其他影响因素保持不变化的情况下,当经济新时代下企业控制风险的能力越强则表明企业通过创新内部控制助力经济新时代越有效。

企业通过内部控制创新助力经济新时代的有效性结果之一是企业激发新动力的能力越来越强。邵宇佳,王光(2020)认为企业内部控制是传统企业助力经济新时代的重要创新工具与方法,所以本文提出第三个研究假设[27]。

H3:在其他影响因素保持不变化的情况下,当经济新时代下企业激发新动力能力越强则表明企业通过创新内部控制助力经济新时代越有效。

企业通过内部控制创新助力经济新时代的有效性结果之一是企业公司治理能力越来越好。杨雄胜、陈丽花、缪艳等(2018)认为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相结合才能更加有效地贴近企业具体的流程管理控制[28]。基于代理理论下的公司治理能力的提升,李松龄(2020)评价利益双方是否协调有序、决策有效的公司治理能力是内部控制创新有效性的一种体现,所以本文提出第四个研究假设[29]。

H4:在其他影响因素保持不变化的情况下,当经济新时代下公司治理能力越好则表明企业通过创新内部控制助力经济新时代越有效。

助力的途径如何有效实现?通过应用中介效应的计算原理,对内部控制创新助力经济新时代的具体路径进一步研究,根据上述理论分析进一步提出假设。

H5a:当经济新时代下,提升企业经营创新是企业创新内部控制激发新动力助力经济新时代的中介变量。

H5b:当经济新时代下,提升控制风险是企业创新内部控制激发新动力助力经济新時代的中介变量。

H5c:当经济新时代下,提升公司治理是企业创新内部控制激发新动力助力经济新时代的中介变量。

四、研究设计与模型构建

(一)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本文所用的样本统计数据来源于2018年5月—2019年6月在全国各地区针对企业管理人员的问卷调查数据。由于经济新时代是全国性的经济趋势,所以样本数据收集范围为全国。问卷设计根据上文理论模型为基础制作初稿,然后企业内部控制相关管理者对经济常态的感知和内部控制的创新与有效性评价进行访谈,根据访谈结果对问卷初稿进行了改进,将改后问卷在全国民族地区、西部与边疆地区、中部地区、东部地区分别随机选择样本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人员进行数据尝试采集,共在四个区域获得问卷221份,对尝试采集数据进行初步计量分析,根据发现的问题第二次修改问卷设计,最终形成定稿的调查问卷。

调查过程采用现场发放问卷(占10%)与网络问卷(占90%)相结合的方式,通过职业相关性控制了受调查人群,共实现发放问卷4 000份,回收3 865份,有效问卷3 709份,问卷有效回收率92.73%(见表1)。

表2、表3通过对问卷调查的数据进行计量方法的信度与效度检验。

表2中信度系数值为0.920,大于0.9,证明问卷数据信度质量较高。表3中数据显示KMO值为0.903,KMO值大于数据效度较好的标准值0.8,证明数据可以通过效度检验,本次调查问卷的数据有效和可信,可以进一步研究。

(二)变量定义与模型设定

1.因变量

“内部控制创新有效性”即企业通过创新内部控制助力经济新时代有效性评价,在问卷中通过“我认为经济新时代对企业内部控制创新有效性的实现产生影响”问题进行测量。通过李克特五级量表收集到的五级数据进一步转变为虚拟变量,1—2级通过数据变换设定为“0是企业通过创新内部控制助力经济新时代没有产生效果”,3—5级通过数据变换设定为“1是企业通过创新内部控制助力经济新时代产生了效果”。

2.自变量由四个变量组成

(1)“经营创新能力”即企业通过内部控制创新实现了企业经营创新能力提高,最终有效地助力了经济新时代对企业的影响。在问卷中通过“经济新时代下,我认为企业经营创新能力得以提升是企业内部控制创新有效性的判断指标之一”问题进行测量,通过李克特五级量表收集到的五级数据。

(2)“控制风险能力”即企业通过内部控制创新实现了企业控制风险能力提高,最终有效地助力了经济新时代对企业的影响。在问卷中通过“经济新时代下,我认为企业控制风险能力是企业内部控制创新有效性的判断指标之一”问题进行测量,通过李克特五级量表收集到的五级数据。

(3)“激发新动力”即企业通过内部控制创新实现了企业激发新动力能力,最终有效地助力了经济新时代对企业的影响。在问卷中通过“经济新时代下,我认为企业激发新动力能力得以提升是企业内部控制创新有效性的判断指标之一”问题进行测量,通过李克特五级量表收集到的五级数据。

(4)“公司治理能力”即企业通过内部控制创新实现了企业的公司治理提高,最终有效地助力了经济新时代对企业的影响。在问卷中通过“经济新时代下,我认为公司治理能力提高是企业内部控制创新有效性的判断指标之一”问题进行测量,通过李克特五级量表收集到的五级数据。

3.控制变量九个

根据已有文献中证明对内部控制评价及经济新时代产生影响的变量组成。Skaife et al.(2013)实证779家企业内部控制受到成立时间、财务状况和业务复杂程度三个变量的重大影响。张建刚(2019)认为经济新时代下中国经济未来向形态更高级和业务分工更复杂阶段演化[11]。Lin et al.(2013)认为规模越大的企业越有能力及时感知和助力外部环境的变化[30]。马永强、路媛媛(2019)证明非国有企业和规模较大企业的内部控制质量与企业创新绩效高度正相关[2]。蒙丹(2018)实证发现企业规模、实际控制人性质与及管理制度创新水平与企业助力经济新时代的转型升级有内生关系,会计、审计、管理咨询等专业服务水平企业助力经济新时代的转型升级有内生关系[13]。杨汝岱、刘伟(2019)证明实际控制人性质不同的企业创新意愿和生产效率都存在差异[31]。贾康(2019)认为中国的人口、经济和资源分布是“半壁压强型”,不同地区的企业受到经济新时代的影响并不相同[4]。借鉴已有文献相关研究,根据变量内涵进行具体定义的设定。

①“企业成立时间”,问卷设定通过“经济新时代下,我认为企业成立时间会因素影响着企业的内部控制创新能力构建”测定,通过李克特五级量表收集到的五级数据。②“企业盈利能力”,问卷设定通过“经济新时代下,我认为企业盈利能力因素影响着企业的内部控制创新能力构建”测定,通过李克特五级量表收集到的五级数据。③“业务复杂程度”,问卷设定通过“经济新时代下,我认为企业的经营业务复杂程度因素影响着企业的内部控制创新能力构建”测定,通过李克特五级量表收集到的五级数据。④“资产规模”,问卷设定通过“经济新时代下,我认为企业资产规模因素影响着企业的内部控制创新能力构建”测定,通过李克特5级量表收集到的5级数据。⑤“审计有效性”,问卷设定通过“经济新时代下,我认为社会审计有效性因素影响着企业的内部控制创新能力构建”测定,通过李克特5级量表收集到的5级数据。⑥“实际控制人”,问卷设定通过“经济新时代下,我认为企业的实际控制人性质因素影响着企业的内部控制创新能力构建”测定,通过李克特5级量表收集到的5级数据。⑦“专业相关度”,受调查者的个体特征影响到对调查问题的价值判断,问卷设定通过“我的所学专业或从事工作”测定,通过“内部控制相关、会计、审计、会计科研/教育人员、会计学生、非会计的经济管理相关、与经济管理无关”获得1—7个等级数值,数值越小对研究主题越熟悉。⑧“内部控制经验”,受调查者的个体特征会影响到对调查问题的价值判断,问卷设定通过“我学习、从事、听说或接触过企业的内部控制多少年了”测定,通过“从未有过、1年及以下、2—5年、6—10年、10年以上”获得1—5个等级数值,数值越大对研究主题判断越成熟可信。⑨“所处地区”,受调查者的个体特征会影响到对调查问题的价值判断,问卷设定通过“我學习、工作或生活所处区域”测定,通过“广西、西藏、内蒙古、青海、新疆、非民族自治区的西部或边疆、中部地区、东部地区”获得1—8个等级数值,进一步通过将合并为民族地区、非民族地区、西部,中部、东部,形成1—5个等级的变量(见表4)。

本文以“经济新时代下企业内部控制创新与有效性的评价因素自变量及控制变量”的关系设计研究OLS模型,H1、H2、H3、H4假设的回归模型分别为:

因变量ICE,受调查者认为“经济新时代对公司内部控制创新产生了影响”时取值为1,“经济新时代没有对公司内部控制创新产生影响”时取值为0,即Y的取值为0—1。为自变量与控制变量,H1、H2、H3、H4假设的回归模型中的自变量MAI、RC、INP、CGI分别是经营创新能力、控制风险能力、激发新动力、公司治理能力。

(三)描述性统计

本文最后一共收集到3709个受调查者的数据,因变量ICE(内部控制助力经济新时代有效性)的平均数0.763说明76%的受调查者认为自己所在的单位的内部控制创新对助力经济新时代是有效的,另有18%的受调查者表示不确定,6%的受调查者表示自己所在单位出现了内部控制无效情况(见表5)。

四个自变量MAI、RC、INP、CGI的80%受调查者给出同意或完全同意的肯定性判断,这也初步证明了自变量MAI、RC、INP、CGI与因变量ICE的正相关关系。

五、实证结果

(一)回归分析

1.经营创新能力与内部控制创新助力经济新时代的有效性

表6中第(1)列展示了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回归结果,可以看出MAI作为自变量时ICE的系数是0.224(T值=15.058),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正。证明了假设H1在其他影响因素保持不变化的情况下,经济新时代下企业经营创新能力提高则表明企业通过创新内部控制助力经济新时代越有效。另外控制变量BET、CP、BC、AS、AE、TAC都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正,说明企业的异质性(企业成立时间、企业盈利能力、业务复杂程度、资产规模、实际控制人)对实证结果具有显著影响,不同的类别的企业表现出内部控制应用经济新时代的有效性存在明显差异。另外外部资本市场监管因素审计有效性显著相关,说明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审计制质量高低对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挥具有作用,证实进一步强化内部控制审计对企业助力经济新时代具有促进作用。最后,受调查者相关的三个控制变量PR、PETIC、IDR的都未能通过检验,说明不同受调查者的专业相关度、内部控制经验、所处地区差异对经营创新能力与内部控制创新助力经济新时代的有效性之间的关系没有影响。

2.控制风险能力与内部控制创新助力经济新时代的有效性

表6中第(2)列展示了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回归结果,可以看出MAI作为自变量时ICE的系数是0.212(T值=14.943),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正。证明了假设H2在其他影响因素保持不变化的情况下,经济新时代下企业控制风险的能力越强则表明企业通过创新内部控制助力经济新时代越有效。另外控制变量BET、CP、BC、AS、AE、TAC都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正,证明不同企业的这些异质性对控制风险能力与内部控制创新助力经济新时代的有效性存在显著差异。受调查者相关的三个控制变量PR、IDR的都未能通过检验受调查者,而PETIC在5%的水平上显著为正,说明不同受调查者的专业相关度、所处地区差异对经营创新能力与内部控制创新助力经济新时代的有效性之间的关系没有影响,但是内部控制经验对实证结果有一定的影响。

3.激发新动力与内部控制创新助力经济新时代的有效性

表6中第(3)列展示了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回归结果,可以看出INP作为自变量时ICE的系数是0.212(T值=14.943),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正。证明了假设H3在其他影响因素保持不变化的情况下,当经济新时代下企业激发新动力能力越强则表明企业通过创新内部控制助力经济新时代越有效。控制变量BET、CP、BC、AS、AE、TAC和受调查者相关的三个控制变量PR、PETIC、IDR的实证结果与假设1类似。

4.公司治理能力与内部控制创新助力经济新时代的有效性

表6中第(4)列展示了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回归结果,可以看出CGI作为自变量时ICE的系数是0.146(T值=9.657),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正。证明了假设H4在其他影响因素保持不变化的情况下,当经济新时代下公司治理能力越好则表明企业通过创新内部控制助力经济新时代越有效。控制变量BET、CP、BC、AS、AE、TAC和受调查者相关的三个控制变量PR、PETIC、IDR的实证结果与假设1类似。

在上述研究基础上,关于四个“经营创新能力、控制风险能力、激发新动力、公司治理能力”自变量的综合讨论,通过实证发现MAI、RC、INP、CGI对ICE,在1%的水平上都显著为正。MAI、RC、INP、CGI自变量组合形成对ICE的评价体系,即变量之间存在以下关系式:

这为企业对经济新时代下内部控制创新有效性的综合评价提供了参考。

(二)创新内部控制助力新时代路径的进一步讨论

通过计算经营创新能力、控制风险能力、公司治理能力三个变量对创新内部控制激发新动力助力经济新时代的中介效应,对助力路径进一步讨论。

使用Bootstrap抽样检验法进行经营创新能力的中介效应模型检验研究,表7数据证明改善经营创新能力是企业通过企业内部控制助力经济新时代的有效途径,H5a假设通过检验。

使用Bootstrap抽样检验法进行公司治理能的中介效应模型检验研究,表8数据证明改善公司治理能力是企业通过企业内部控制助力经济新时代的有效途径,H5b假设通过检验。

使用Bootstrap抽样检验法进行控制风险能力的中介效应模型检验研究,表9数据证明改善控制风险能力是企业通过企业内部控制助力经济新时代的有效途径,H5c假设通过检验。

(三)稳健性检验

第一,将因变量更换为问卷测量问题“我认为经济新时代会引发企业内部控制创新能力发生变化”收集的数据后,发现研究结论保持不变。第二,将控制变量PR(专业相关度)、PETIC(内部控制经验)、IDR(所处地区)分别进行不同变换,变成0—1虚拟变量重新放入模型,发现研究结论保持不变。第三,在按平均值与中位数分别进行分组讨论,发现研究结论保持不变。这说明本文的研究结论具有较好的稳健性。

六、研究结论与建议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来自全国的3709位受调查者的价值判断数据,对宏观经济的经济新时代对企业微观经济行为的内部控制创新助力的影响与评价进行研究。实证得到以下结论:①在经济新时代下企业通过创新内部控制是企业助力经济新时代环境变化的重要工具与手段。②在其他影响因素保持不变化的情况下,当经济新时代下企业经营创新能力提高则表明企业通过创新内部控制助力经济新时代越有效。③在其他影响因素保持不变化的情况下,当经济新时代下企业控制风险的能力越强则表明企业通过创新内部控制助力经济新时代越有效。④在其他影响因素保持不变化的情况下,当经济新时代下企业激发新动力能力越强则表明企业通过创新内部控制助力经济新时代越有效。⑤在其他影响因素保持不变化的情况下,当经济新时代下公司治理能力越好则表明企业通过创新内部控制助力经济新时代越有效。⑥经营创新能力、控制风险能力、激发新动力、公司治理能力的组合是有效评价企业是否通过内部控制创新助力了经济新时代的综合指标。进一步中介效应检验发现企业提升经营创新、改善控制风险、提高公司治理是企业创新内部控制助力经济新时代的有效途径。

研究结论说明企业在面对经济新时代的经济增速下降的经济环境中,管理制度的创新也是助力措施之一,企业可以在COSO五要素和五个基础内部控制目标的基础框架下通过将内部控制创新向能够提升企业经营创新能力、提升企业控制风险能力、激发企业发展新动力、提高公司治理能力等更多目标做出创新调整,当然这些目标也是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与内部控制审计时判断内部控制有效的重要指标。最终,在宏观经济环境与微观企业行为的相互作用中,企业找到经济新时代下新的经济增長点和发展新动力。

本文研究价值在于从内部控制创新有效性评价的外部视角丰富了内部控制研究的相关内容,并将内部控制从防范性风险的传统研究角度拓展到新的角度。研究结论找到了企业助力新时代的有效途径,为企业助力经济新时代的制度创新提供了新的参考。

[参考文献]

[1]孙久文,苏玺鉴.新时代区域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J].经济纵横, 2020(2):6-14+2.

[2]马永强,路媛媛.企业异质性、内部控制与技术创新绩效[J].科研管理, 2019(5):134-144.

[3]孙健,王百强,袁蓉丽.信息系统整合、预算程序公平与企业业绩——一项基于国有企业的调查研究[J].管理世界, 2017(5):131-143.

[4]贾康.论我国宏观经济走势、新的不确定性和前瞻思路[J].财政监督, 2019(13):28-34.

[5]刘超,谢菁,刘宸琦,等.经济新常态多目标协调控制策略研究[J].管理评论, 2019(3):241-257.

[6]林钟高,张春艳,丁茂桓.市场化进程、内部控制缺陷及其修复与企业社会责任[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2):57-68.

[7]LISIC L L, NEAL T L, ZHANG I X, et al. CEO power, internal control quality, and audit committee effectiveness in substance versus in form[J]. Contemporary accounting research, 2016(3):1199-1237.

[8]陈汉文,黄轩昊.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数:逻辑、构建与验证[J].审计研究, 2019(1):55-63.

[9]LLOYD BIERSTAKER J, THIBODEAU J C. The effect of format and experience on internal control evaluation[J]. Managerial auditing journal, 2006(9):877-891.

[10]邱实,陈倩.企业内部控制质量的测量及影响因素研究综述[J].理论月刊, 2018(7):137-141.

[11]张建刚.新形势下经济工作要处理好五大关系[J].红旗文稿, 2019(6):24-25.

[12]方凤玲,白暴力.习近平经济新常态思想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丰富与发展[J].人文杂志,2018(7):18-25.

[13]蒙丹.经济新常态下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影响因素研究——基于贵州省制造业问卷调查的结构方程验证[J].调研世界, 2018(11):20-27.

[14]STRECKER S, FIRST O. Control ML: a domain-specific modeling language in support of assessing internal controls and the internal control system (in print)[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systems, 2014(3):224-245.

[15]鲍诗度,陈文懿.当前企业内部控制质量评价体系的理论进展与提升[J].河南社会科学, 2019(2):115-120.

[16]SKAIFE H A, VEENMAN D, WANGERIN D. Internal control over financial reporting and managerial rent extraction: evidence from the profitability of insider trading[J].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2013(1):91-110.

[17]尹律,徐光华,易朝晖.环境敏感性、产品市场竞争和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披露质量[J].会计研究, 2017(2):69-75,97.

[18]陈红,胡耀丹,余怒涛,等.制度环境会影响内部控制对企业投资效率的促进作用吗?[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2018(12):66-78.

[19]杨清香,廖甜甜.内部控制、技术创新与价值创造能力的关系研究[J].管理学报, 2017(8):1190-1198.

[20]李梦欣,任保平.新时代西部地区经济新动能培育的框架、现状与路径[J].西部论坛, 2019(9):1-14

[21]徐炜,肖智.内部控制对企业财务风险影响的非线性特征——理论推演与实证检验[J].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2019 (3):68-82.

[22]许宁宁.管理层认知偏差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行为选择——基于存在内部控制重大缺陷上市公司的两阶段分析[J].审计与经济研究, 2019(9):1-11.

[23]吴汉全.习近平“经济新常态”范畴构建的逻辑进路[J].理论视野, 2018(12):16-22.

[24]杨阔,郭克莎.产业政策争论的新时代意义:理论与实践的考量[J].当代财经,2020(2):3-13.

[25]粟立钟,马巾英,谢志华.改革开放40年国企财务制度变革规律与发展趋势[J].会计研究, 2019(2):11-17.

[26]孙惠宏,龚艳群,吴云飞. “制度+科技”模式下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研究[J].财务与会计, 2016(9):53-55.

[27]邵宇佳,王光.新时代下中国供给管理的创新实践与理论贡献[J].当代经济管理, 2020(3):1-12.

[28]杨雄胜,陈丽花,缪艳娟,等.中国会计发展:立足国际大背景的战略思考[J].会计研究,2018(11):3-14.

[29]李松龄.新时代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深化认识与制度安排[J].经济问题, 2020(2):1-9.

[30]LIN Z H, GUO T T. The research of internal control evaluation based on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ethod[J]. Applied mechanics & materials, 2013(1):246-247.

[31]楊汝岱,刘伟.市场化与中国代际收入流动[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1):112-118.

(责任编辑:李 萌)

猜你喜欢
管理创新内部控制
提升企业知识管理能力 增强企业的强劲发展态势
调度指挥在铁路货运改革中的管理创新
市政设施建设管理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