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韵》“通作”辞条考释十五例

2021-06-23 10:13柳建钰渤海大学文学院辽宁锦州121013
关键词:本义文献

柳建钰(渤海大学文学院,辽宁锦州121013)

《集韵》是北宋丁度等人奉敕编修的一本集大成性韵书。黄侃先生将其列为十大小学根底书之一。《集韵》在音韵研究方面的价值自不必提,它在文字、词汇、训诂研究等方面也价值不菲。可以说,《集韵》是一座语言文字研究的巨大宝库。《集韵》对汉字字际关系的整理和表述较前代韵书有了较大的进步。这部分内容在汉字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在书前《韵例》中,《集韵》编者明言:“凡经史用字,类多假借。今字各著义,则假借难同,故但言‘通作某’。”[1]也就是说,《集韵》编者注意到了文献中大量存在着的文字借用现象,并自觉将其作为重点纳入到了编纂方案中。这种做法开了韵书编纂史上对文字借用现象专门整理的先河。

前期调查显示,《集韵》“通作”辞条凡1726条。这些辞条主要反映的是通假现象(当然也包括不少其他文字现象)。这部分材料不仅数量大,而且字际关系相当复杂,有必要从文字学、音韵学角度对其进行系统深入的考察。本文将从中选取十五例,通过查检古籍以及各种参考资料,并借助字书字料库及其他古籍检索软件,调查可以证明《集韵》通假字和被通假字确实可通的文献材料,对“通作”辞条进行细致考辨,确认《集韵》所沟通的通假关系在当代汉字学视域下是否仍然具有科学性,以便对《集韵》“通作”辞条的整体面貌有一个比较初步的认识。

2.桐—通

《集韵·东韵》他东切:“桐:轻脱皃。通作通。”按:桐,《说文·木部》:“荣也。”本义是木名。有梧桐、油桐、泡桐等种。古代诗文中多指梧桐。《诗·墉风·定之方中》:“树之榛栗,椅桐梓漆,爰伐琴瑟。”《逸周书·时训》:“谷雨之日,桐始华。”《广韵·东韵》徒红切,今音tóng。文献中同音借用为“通”(tōng)。《汉书·广陵厉王刘胥传》:“毋桐好逸。”颜师古注:“桐音通。桐,轻脱之貌也。”《汉书·礼乐志》:“桐生茂豫,靡有所诎。”颜师古注:“桐读为通……言草木皆通达而生,美悦光泽,各无所诎,皆伸遂也。”《集韵》据以沟通二字通假关系。其他用例如《汉史晨后碑》:“桐车马于渎上。”桐车马,即通车马。在记录轻脱义时,“通”用其引申义,是本字,而“桐”则为通假字,二字是本字与通假字的关系。

7.霞—蝦赮

《集韵·麻韵》何加切:“霞:云日气相薄。通作蝦、赮。”按:霞,《说文新附·雨部》:“赤云气也。”本义是云霞。《楚辞·远游》:“餐六气而饮沆瀣兮,漱正阳而含朝霞。”云霞多为红色,故“霞”异构作“赮”。《玉篇·赤部》:“赮,东方赤色也。亦作霞。”《文选·郭璞〈江赋〉》:“绝岸万丈,壁立赮驳。”李善注:“赮,古霞字。”蝦,《说文·虫部》:“蝦蟆也。”即蛤蟆,是青蛙和蟾蜍的统称。《淮南子·齐俗》:“夫蝦为鹑。”又可指节肢动物虾。《类篇·虫部》:“蝦,蝦虫,与水母游。”《楚辞·王褒〈九怀·通路〉》:“鲸鱏兮幽潜,从蝦兮游陼。”文献中“蝦”或借为霞。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虫部》:“蝦,古或借为霞字。”《史记·天官书》:“夫雷电、蝦虹、辟历、夜明者,阳气之动者也。”《汉书·天文志》作“蝦”。清王士祯《精华录》卷二古体诗《愁霖行》:“江星动揺阳景匿,蝦虹闭藏潦雾增。”《集韵》以“霞”通“蝦”没有问题,二者是本字与通假字的关系。但以“霞”通“赮”则殊为不妥,因为二字是异体字关系。

8.瀼—蘘()

《集韵·蟹韵》下买切:“蠏:虫名。《说文》:‘有二敖八足,旁行。非蛇鲜之穴无所庇。’通作。”按:“有二敖八足旁行”者《说文》作“”,隶定作“蠏”。赵宦光《说文长笺》:“蠏,蟹本字。”《广雅·释鱼》:“蟹,蛫也。其雄曰,其雌曰博带。”因虫、鱼为义近形旁,古多通用,故“蠏”又异构作“”,《说文·虫部》:“,蟹或从鱼。”出土《苍颉篇》字表字作“”。《敦煌变文集·山远公话》:“如江潮大海,其中有多少众生,或即是鼋鼍,或若是鰕龙鱼,如是多般,尽属于水。”明何白《汲古堂集》卷之十三《漫兴二首》:“邻人送鱼,吾不废衔杯。”《集韵》认为“蠏”“通作”,系以异体字为通假字,殊为不妥。

12.肕韧靭忍—刃

《集韵·震韵》而振切:“肕韧靭忍:坚柔也。或从韦、从革。亦作忍。通作刃。”按:韧,《说文·韦部》:“柔而固也。从韦,刃声。”本义是柔软结实而不易折断。肕、靭二字为其异构字,肉、革与韦为义近形旁,可以互相通用。《管子·心术下》:“人能正静者,筋肕而骨强。”唐皮日休《新秋言怀寄鲁望三十韵》:“杉叶尖于,藤丝靭似鞘。”刃,《说文·刃部》:“刀坚也。像刀有刃之形。”本义是刀刃。文献中“刃”可通“韧”。《礼记·月令》“(季夏之月)命泽人纳材苇”句汉郑玄注:“蒲苇之属。此时柔刃,可取作器物也。”《礼记正义》卷第二十三《礼第十》“其在人也,如竹箭之有筠也,如松栢之有心也”句郑玄注:“四物于天下最得气之本,或柔刃于外,或和泽于内,用此不伤也。”《周易正义》卷第五《姤》“杞性柔刃”条校勘记曰:“宋本、闽本同。监、毛本刃作韧。按,卢文弨云:《礼记·月令》‘命泽人纳材苇’注:‘此时柔刃可取。’又《毛诗·抑》笺:‘柔忍之木。’释文云:‘本亦作刃。’知刃非误字。”《罗隐集·两同书·真伪第八》:“然则良马验之于驰骤,则驽骏可分,不藉孙阳之举也;柔刃征之于断割,则利钝可见,不劳风胡之谈也。”《后汉书·郡国志·青州·东莱》:“葛卢有尤涉亭。不期侯国,故属琅邪。”李贤等注引《三齐记》曰:“郑玄教授不期山,山下生草大如,叶长一尺余,坚刃异常,土人名曰康成书带。”忍,《说文·心部》:“能也。”本义为忍耐、容忍。用表坚柔义,也是通假用法。综上所述,表坚柔义时,“韧”为本字,而“忍”“刃”二字则为通假字。

13.钾—甲

《集韵·帖韵》古狎切:“钾:铠也。通作甲。”按:钾,《广韵·狎韵》:“钾,铠属。今单作甲。”北魏佚名《元暐墓志》:“王案钾徐归,抽戈后殿。”《敦煌变文集·汉将王陵变》:“霸王亲问,身穿金钾。”《晋书·姚弋仲载记》:“于是贯钾跨马于庭中,策马南驰。”《太平御览》卷三五五引北魏崔鸿《后燕录》:“我无兵仗,彼有锐钾。”铠甲本作“甲”。《释名·释兵》:“甲,似物有孚甲以自御也……亦曰铠,皆坚重之名也。”《广雅·释器》:“甲,铠也。”王念孙疏证:“《周官·司甲》注:‘甲,今时铠也。’疏云:‘今古用物不同,其名亦异,古用皮谓之甲,今用金谓之铠。’”《书·说命中》:“惟甲胄起戎。”孔安国传:“甲,铠。”甲用皮革或金属制成,所以后来加金旁作“钾”,二字属于同源通用关系。(“钾”今又为金属元素用字,与铠甲之“钾”为同形字关系)

15.贬—乏

《集韵·业韵》扶法切:“贬:射者所蔽。通作乏。”按:贬,《说文·贝部》:“贬,损也。从贝,从乏。”段注改为“从贝,乏声”。本义是减少,损减。《左传·僖公二十一年》:“贬食省用。”文献中又借指“射者所蔽”,即古代行射礼时报靶人用来护身的器具,像小屏风,用皮革制成。该义文献中本作“乏”。宋聂崇义《三礼图集注》卷二十引《三礼旧图》:“乏,一名容,似今之屏风,其制从广七尺,以牛革鞔漆之。”《周礼·夏官·服不氏》:“射则赞张侯,以旌居乏而待获。”郑玄注引杜子春曰:“乏读为匮乏之乏,持获者所蔽。”《文选·张衡〈东京赋〉》:“设三乏,厞司旌。”李善注引薛综曰:“乏,以革为之,护旌者之御矢也。”而“乏”本义为不正。《说文·正部》:“乏,《春秋传》曰:‘反正为乏。’”用指“射者所蔽”也是借用。因此,“贬”与“乏”在记录“射者所蔽”义上是假借字与假借字的关系。

以上,我们选取15 条《集韵》“通作”辞条进行了考辨分析,对其通假关系是否成立进行了判定,并对通假关系的具体类型进行了确认。考辨结果见表1。

表1 本文所考辨15 条“通作”辞条通假类型简表

从表中可以看出,《集韵》“通作”辞条绝大部分都反映的是通假现象,但通假类型比较多样化,既有本字与通假字、通假字与通假字、假借字与假借字,又有古本字与后出本字、假借字与后造本字,还有同源通用字等。另外,有一小部分《集韵》“通作”辞条实际上是异体字,而非通假字,这反映出《集韵》编者在通假字与异体字的判定上还存在一些不到位的地方。另外需要强调的是,对于《集韵》“通作”辞条的研究,还应首先进行文献校勘,否则容易产生由于字形讹误而导致判断失误的现象。

通假是古籍中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明通假”是学者读懂古书的必备学问之一,通假字也是汉字学的重要研究对象。《集韵》“通作”辞条内容数量较多,文献考辨难度较大,在汉字学理论以及辞书编纂方面具有的重要研究价值不容忽视。但从现有学术成果来看,学者们研究《集韵》时从音韵学、词汇学角度出发的多,从文字学角度着眼的明显不足,对《集韵》中所反映出来的通假现象重视不够,所编通假字字典对《集韵》已经明示出来的通假辞条未能较好地利用,对“通作”这一用语背后的深层次理论问题也还有进一步开拓研究的必要。希望学界能继续对《集韵》“通作”辞条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以深化我们对《集韵》本身及通假现象的认识,丰富文字学通假理论,并补苴现有通假字字典的疏漏。

猜你喜欢
本义文献
汉字里的大写数字另有意义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Architectural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An analysis of media coverages of Diaoyu islands dispute from American media and Korean media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韩嚼牙
汉字里的大写数字另有意义
“酉”字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