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 单体缓凝调堵剂的研制与实验评价

2021-06-23 04:18汤元春钱志鸿毛金城崔永亮
石油化工应用 2021年5期
关键词:成胶交联剂助剂

汤元春,钱志鸿,毛金城,崔永亮

(1.中国石化江苏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江苏扬州 225009;2.苏州大学化工学院,江苏苏州 215123)

该实验的目的是研究出注入性好(如水)、注入期间不成胶、成胶时间可控、成胶后强度高的封窜剂。在施工压力接近注水压力,堵剂选择性地进入层内窜流通道,深度调整层内和平面矛盾,避免污染同层的剩余油空间。国内以AM(丙烯酰胺单体)为主的调堵剂研究与应用较早[1],但该体系的成胶时间只有几个小时[2-4],施工风险大,制约了该项技术的应用与发展[5]。本实验以AM 单体为主剂(η:1.33 mPa·s)、延长初始成胶时间和提高终凝强度为目的,对70 多种引发剂、交联剂和助剂进行优选、并利用正交实验法,确定60~90 ℃油藏温度下调堵封窜剂配方,并对影响调堵剂强度和成胶的因素分别进行权重排序,为该技术的应用与深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1 实验部分

1.1 主要实验仪器与方法

安培瓶,恒温箱,流变仪MCR-301,HXTP-Ⅱ型流动试验仪、Ф25 mm×300 填砂管。

实验方法:将单体AM、引发剂及其他添加剂,按照预先设计的比例,配成水溶液,置于玻璃瓶中,充分摇匀后放入恒温箱。首先按目测强度代码法定性评价体系的成胶时间、强度及稳定性。目标配方应用MCR-301 流变仪定量评价初始成胶时间和终凝强度。

1.2 主要实验试剂

丙烯酰胺(工业纯),引发剂为自制的引发剂TM-1、交联剂为胺类交联剂;稳定剂为SD-101;助剂为有机酸。

2 AM 缓凝剂配方实验研究

2.1 添加剂的类型对体系成胶性能的影响

2.1.1 引发剂类型对成胶性能的影响 基本组成:丙烯酰胺+引发剂(见表1)。

表1 不同类型引发剂对成胶性能的影响

总体而言,调堵剂成胶时间短,强度低。

2.1.2 交联剂的类型对成胶性能的影响 基本组成:丙烯酰胺+过硫酸钾+交联剂(见表2)。

表2 不同类型交联剂对成胶性能的影响

加入交联剂后,调堵体系的初始成胶时间缩短、成胶强度明显增加。

2.1.3 阻聚剂类型对成胶性能的影响 基本组成:丙烯酰胺+过硫酸盐+三氯化物+阻聚剂(见表3)。

表3 不同类型阻聚剂对成胶性能的影响

加入缓聚剂调堵体系的初始成胶时间延长,强度有所提高。

2.1.4 助剂对成胶性能的影响 基本组成:丙烯酰胺+过硫酸钾+三氯化铬+阻聚剂+助剂(见表4)。

表4 不同类型助剂对成胶性能的影响

加入助剂调堵体系的初始成胶时间延长,强度相对稳定。

2.2 浓度对成胶性能的影响

2.2.1 主剂浓度对成胶的影响 基本配方:单体+引发剂(见表5)。

表5 单体用量对成胶时间、成胶强度的影响

AM 在3%以上均能成胶。含量在3%~6%时,成胶时间逐渐加快、成胶强度逐渐加强。

2.2.2 引发剂浓度对成胶的影响 基本配方:4%AM+(0.005%~0.05%)Y+0.03%J(见表6)。

表6 引发剂用量对成胶时间、成胶强度的影响

引发剂浓度大于0.005%时都能成胶,随着浓度的增加,成胶时间加快,成胶强度降低,0.01%~0.02%作为较合理的浓度选择范围。

2.2.3 交联剂浓度对成胶的影响 基本配方:4%AM+0.02%Y+(0.005%~0.05%)J(见表7)。

表7 交联剂用量对成胶时间、成胶强度的影响

交联剂浓度与成胶时间、成胶强度成正比,当交联剂浓度大于0.02%时,都能成胶,强度达到G 级。

2.3 正交实验优化AM 缓凝剂配方

定性优选配方的组分以后,以初始成胶时间和终凝强度为目的,应用正交实验方法,优化各组分用量,并分别进行权重排序。AM 单体浓度(A)、引发剂浓度(B)、交联剂浓度(C)和助剂浓度(D)(见表8,表9)。

表8 因素-水平表

表9 AM单体调堵剂初凝时间正交实验(温度:70 ℃)

70 ℃条件下,AM 单体调堵剂的初始成胶时间由几个小时控制在1.5~12 d。可控范围广、实用性强(见表10)。

表10 AM单体调堵剂初凝时间正交实验分析结果

可见,影响AM 单体调堵剂初始成胶时间的关键因素是单体浓度,其次是交联剂浓度、引发剂浓度和助剂浓度(见表11)。

表11 AM 单体调堵剂终凝强度正交实验(温度:70 ℃)

表11 AM单体调堵剂终凝强度正交实验(温度:70 ℃)(续表)

在70 ℃的条件下,AM 单体调堵剂的终凝强度为8.2×103mPa·s~82.1×103mPa·s,同等初始成胶时间调堵剂强度最高(见表12)。

表12 AM单体调堵剂终凝强度正交实验分析结果

影响AM 单体调堵剂终凝强度的关键因素仍然是单体浓度,其他依次是引发剂浓度、助剂浓度和交联剂浓度。综合正交实验结果,A2 B3 C1 D2 的初始成胶时间5.5 d,终凝强度38.3×103mPa·s,能够满足相应温度条件下油藏调剖、堵水、封窜的需要。

3 结论

(1)通过系统室内研究,形成新型AM 缓凝单体调堵剂配方,适宜油藏温度60~90 ℃,初始成胶时间由几个小时延长到1.5~12 d,终凝强度>2×104mPa·s,能够满足现场深度调堵的要求。

(2)应用正交实验法,对影响调堵剂强度和成胶因素分别进行权重排序,可针对具体油水井情况,进行配方调整提供理论依据。

(3)新型AM 缓凝单体调堵剂,并辅以相应的配套技术,将堵液定位放置到窜流通道中,可实现小剂量深度定位封堵的目的。

猜你喜欢
成胶交联剂助剂
低温无机铝凝胶调剖体系的研制和性能研究
调剖熟化罐交联剂加药点改进研究与应用
低温酚醛树脂交联剂的制备及应用
渤海中低温油藏调剖体系筛选评价研究
交联剂对醇型有机硅密封胶的影响
不同烧结助剂对YAG多孔陶瓷性能影响研究
钾助剂对Co(311)面上碳吸附影响的理论研究
农药减量增效助剂应用技术
弱凝胶深部调驱配套工艺技术优化
压裂用纳米交联剂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