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耦合协调度分析
——以云南为例

2021-06-24 06:45何佳玲王静谢萍
广西农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耦合云南省指标体系

何佳玲 王静 谢萍

(云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云南 昆明 650201)

1 研究源起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农业现代化是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的动态过程[1]。新型城镇化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特征[2],与传统的城镇化模式不同,要走新型城镇化之路,就必须把农业现代化放在重要的位置。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协调发展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缩小城乡区域差距,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强大引擎[3]。

国内不乏对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关系的相关研究。张勇民等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对民族地区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程度进行实证分析[4]。赵颖文等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测评了四川省的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度[5]。刘畅等构建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评价指标体系,探讨东北三省34 个地级城市“两化”的耦合协调发展度,并划分其阶段类型[6]。陈莉等运用协同理论构建协同评价模型,对新疆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同发展现状进行评价[7]。

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关系能否实现协调可持续发展,立足基本省情,厘清新时期云南省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所处的阶段特征与互作机理,因地制宜地探索具有云南特色的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新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指标体系与研究方法

2.1 指标体系

在指标选取上,文章首先遵循了指标体系设置的科学性、可操作性等原则,即一方面要在客观、科学的标准基础上选择指标,另一方面要建立在数据可获取的基础上。此外,鉴于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是一个复杂的动态巨系统[8],指标体系的构建应反映二者动态性。因此在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9-14]和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立足于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理论内涵,并参照了2009-2018 年《云南统计年鉴》和《中国农村统计年鉴》等中的相关指标,构建了适合云南省特点的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耦合协调发展指标体系(如表1)。

2.2 确定权重

为避免主观赋权的非客观性,本文采用熵值法[15]确定权重。步骤如下:

(1)原始数据无量纲化处理。

(4)取k=1/lnm,计算第j 项指标的差异系数

根据以上计算过程,对所取得的云南省2009-2018 年10 年间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22 个指标的原始数据进行了计算处理,得出了各指标的权重数,如表1所示。

表1 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耦合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及其权重

(续上表)

2.3 耦合协调度测算方法

本文采取物理学中的“耦合协调度”模型[16,17]进行实证测评。设f(x)与g(x)分别代表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综合发展水平,将二者耦合程度定义为:

式中:C 为耦合度,表征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互动强度及整体耦合协同效应[18],C取值[0,1],C 越接近于1,两个系统之间的良性共生耦合越强,耦合效益越大。耦合度虽然反映了各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的程度,但并不能衡量协调发展的水平,因此,为了更好地反映两大系统的实际协调发展水平,引入耦合协调度模型,其公式为:

式中,D 为协调度,D 取值[0,1],D 越接近1,两个系统的协调发展越好。T 是反映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协同效应的综合指数,a、b 为待定系数表示2个子系统的权重(a+b=1),研究认为云南省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均处于同等重要地位,对a、b 均取值0.5。本文采用中值分割的方法对耦合协调度等级进行划分(如表2)。

表2 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耦合协调度等级评定

3 结果与分析

文章数据来源于《云南统计年鉴》(2009-2018),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试出2009-2018 年云南省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序参量值及耦合协调度(如表3)。

表3 云南省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耦合度、耦合协调度演变

实证结果显示,由图1可知,2009-2018年间,云南省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度总体趋势是逐步增长的,尽管这两年趋势有所减缓。但截至目前,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耦合协调度仍处于正向耦合中的拮抗阶段,说明云南省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发展水平还比较低,整体而言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图1 云南省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耦合协调度时序动态

从子系统f(x)、g(x)其序参量值来看,2009年之后云南省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差距逐步拉大,农业现代化的综合发展水平虽于2016 年出现了局部峰值,但之后两子系统发展差距仍较大,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滞后于新型城镇化,(如图2 所示)。研究结果表明云南省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滞后是其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短板与薄弱环节。因此,云南省在推动新型城镇化水平稳步增长的同时,更应注重农业现代化发展质量的提高,以确保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

图2 云南省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数演化

从农业现代化指标层来看,农业机械总动力、农村人均用电量、耕地有效灌溉率、农业劳动生产率、第一产业增加值等指标测评较低,说明进一步提升云南省的机械化水平有其必要性,应深化农业科技改革,加强农业领域的创新与相关关键技术的研究,提升相关机械与装备制造的自主创新能力,促进推广应用。此外要加强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深化农业水利改革,并提高农村能源建设水平,改善农业发展环境。农业现代化要以现代农业取代传统农业,发展多种形式的规模化生产,以数据和科技而不是以经验指导农业生产,提高农业规模化效益[19]。

从新型城镇化子系统来看,城市污水处理率、非农产业人口比重、万元生产总值能耗等指标得分比较低,说明在该子系统中,生态城镇化维度是云南省新型城镇化发展中最薄弱的环节,云南省应该注重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到城镇化的过程中去,大力发展以循环利用为特征的生态型生产消费模式,减少产业发展对物质资源的依赖,促使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良性互动,走出一条生态环境保护与城乡经济建设共赢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另一方面还应强化城市对非农产业的就业支撑[20]。依托云南省特色农业资源,延长产业链,鼓励社会资本下乡,向农业输入现代生产要素和经营模式,增加农产品价值增值。

4 结论与讨论

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21]。当前云南省在同步推动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同时,应更加注重新型城镇化对农业现代化的带动作用,提升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质量。统筹城乡科技人才资源,充分发挥新型城镇化的科技人才技术优势,采取正向激励机制加大农技推广服务;充分发挥新型城镇化文明的辐射带动作用,提升农业经济社会治理水平,最终促进城乡区域协同发展,缩小城乡区域差距,实现城乡共同繁荣。

本文以耦合协调度模型对云南省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水平进行实证测量,关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其合理性还有值得进一步探讨的地方。尽管对于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关系的研究是近年来我国学术界的热点话题,但鲜见对云南省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评估分析的成果。学术界关于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耦合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尚未形成统一的观点,对该评价指标内涵的理解上也不尽相同,再加上由于时间序列跨度较大,关于云南省农业现代化方面的指标数据难以搜集全面,因此本文建立的评价体系可能不够完善,提升分析结果的参考性与借鉴价值仍需不断探索。

猜你喜欢
耦合云南省指标体系
云南省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云南省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云南省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云南省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2022城市商业魅力指标体系
交通强国建设评价指标体系
仓储稻谷热湿耦合传递及黄变的数值模拟
公路工程造价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某型航发结冰试验器传动支撑的热固耦合分析
构建市(区)人才发展管理服务水平评价指标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