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下的《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基础》开学第一课

2021-06-25 14:09王菲菲蒋丽平王静静
现代交际 2021年9期
关键词:超级计算机第一课思政

王菲菲 蒋丽平 王静静

(昌吉学院计算机工程系 新疆 昌吉 831100)

教育部在2020年6月5日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课堂教学是课程思政建设的主渠道,课程思政要结合不同课程特点和育人要求进行建设。本文以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基础这门课作为研究对象,结合我校公共课程的开课特点,充分挖掘第一课思政元素,将思政建设落实与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了思政课程与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协同育人研究。

一、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开课背景

《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基础》课程是一门通识必修课,开课范围包括全院15个院系,专业覆盖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经济学、管理学、艺术学8个学科门类。课程覆盖面广,开课对象为全体大一新生,是他们踏入大学校园的第一门计算机技能课程。他们出生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21世纪,有着活跃的思维、较强的自我意识、广泛的兴趣爱好、鲜明的个性特征。因此,这些刚入学“00后”还需要正确的引导和培养,将优点和专业知识相结合,不断提高知识素养、道德素养、文化素养。高校,作为教育的主阵地,承担着立德树人的重任,而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因此将思政课程开实、开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1]

《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基础》第一课内容突出计算机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巨大作用,从计算工具讲起,讲到早期计算机、现代计算机的发展,以及计算机未来的发展方向,有着丰富的思政挖掘点。作为第一次课,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习目的,又能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因此,计算机基础课程从教学对象、专业覆盖面、技能培养来讲,非常有条件也非常有必要进行课程思政的教学研究。

二、计算机基础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的意义

(一)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从课程的设计来讲,课程思政不单纯是教材内容的讲授,必将融入丰富的德育资源和思政资料,多样的表现形式。丰富多彩的课堂设计更能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学习兴趣,易于接受。从课程内容来讲,学生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对思政案例所蕴含的德育内容产生强烈的思想共鸣,入脑入心。从考核形式来讲,《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基础》课程理论和实验相结合,理论考核结合思政资料内容进行设计,实验考核设计不同主题的实验,让学生在搜集资料、完善作业中深入学习、思考。如通过对我国计算机发展史进行考核,可以使学生体会到国家综合国力的提升,强化作为中国青年一代的自豪感、提升对国家的认同感;通过对EXCEL大作业的设计,让学生进行大学生上网情况统计分析,进而思考正确的网络观;通过对PowerPoint大作业的设计,让学生设计“抗疫”宣传的PPT文档,可以增强学生的防护意识、集体意识和大局意识。

(二)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

纵观当今国内外形势,课程思政教学只有跟上时代,教师不断备课,常讲常新,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教师自我学习,不断提高。首先,教师要有与时俱进的政治素养,自觉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2]通过政治理论学习,坚定理想信念,增强自信,从而才能够用强大的理论力量引导学生;其次,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提升人格。正所谓身正为范,教师要日三省吾身,自觉修身修为,从言行举止、心灵外表都应该体现应有的文明风度和高尚的人格魅力;再次,教师要有广阔的知识视野,工科的专业教材更多是技能的讲解,这就需要教师善于结合历史、国际事实、案例、素材,生动、深入地去做比较、讲道理;最后,教师要有宽广的胸怀和仁爱之心。将爱国之心、敬业情怀与爱护学生融为一体,心里始终装着学生,设计出有情感、有温度的思政内容,在课堂上引起学生情感共鸣。教师不断学习、不断修行,不断提高个人综合素质,适应当今社会对教育的需求。

三、具有思政元素的《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基础》第一课课堂设计

(一)第一课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开学第一课的设计,刚好与2020年9月1日开学季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开学第一课》相契合,让学生有与时俱进的新奇感;将本课程第一堂课叫作“第一课”作为强调,让学生有对该课程的重视感。

1.教学目标

(1)了解计算机的发展过程、现状及未来发展的方向。

(2)课程思政目标。让学生产生爱国情怀,产生对中华传统历史文化的自豪感;让学生产生严谨、踏实的学习态度;使学生保持活跃的思维,具有创新精神。

2.教学内容(简)

早期计算工具的发展、早期计算机的发展、现代计算机的发展(4个阶段)、微型计算机的发展。

(二)第一课思政元素挖掘

第一,早期计算工具,从内容上讲,本身就是思政资源,它包含了中国古代的数学文明发展。通过学习,可以使学生体会到中国古人的智慧和当时计算工具的独特性,从而对中华数学历史文化产生自豪感。

第二,通过我国与国外现代计算机的发展对比分析,突出我国计算机的赶超速度。大学是人生的一个新起点,学习和自我提高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只有脚踏实地、不断前进,才能厚积薄发。

第三,纵观我国计算机的发展史,学生对发展前景应充满信心,树立努力学习、为科学事业奉献的精神。对当前科技前沿产生关注和兴趣,学会运用自身的技能和知识,勇于发现,敢于创新。

(三)第一课课堂实施

1.通过提问层层引课,引出“计算工具”

计算机是学生们非常熟悉的工具,但不知为什么被称作计算机?顾名思义,首先,它有计算功能。现在具有计算功能的工具有很多,除了计算机还有计算器、手机、PAD等电子设备,那么在信息技术还不发达的古代,人们是怎么进行计算呢?

2.图文并茂讲解早期的计算工具和计算机

图片展示和文字描述早期计算工具。甲骨文出现于公元前1500年,上面记有数字、数制、数码。算筹出现于公元前1000年,用最简单的工具——小木棍就可以实现加法和乘法。算盘大约在公元前800年出现,可以解决加、减、乘、除、开方等基础运算,在阿拉伯数字出现前,算盘是世界广为使用的计算工具。在中国,算盘的使用一直延续至今。很多同学小时候接触过珠算课程,可以体会到珠算的准确性、高效性。这些年代数字,能突出体现我国计算工具的历史久远,让学生对我国古代数学文明产生崇尚。

早期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机械式、机电式、电子计算机三个阶段。1949年,EDSAC(电子延迟存储自动计算机)研制成功。至此,开启了现代计算机的发展时期。

3.表格对比介绍现代计算机的四个发展阶段

从时间节点上介绍国际和我国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将微机的发展也融合在内。如表1所示。

表1 现代计算机发展阶段

通过表1分析,我国第一代计算机的出现要比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出现晚10年,整整差一代,第二代、第三代晚5年左右,而我国现代计算机的发展特别是在超大型计算机上已经达到国际前沿水平。在2020年11月的全球超级计算机最新排行榜上,神威·太湖之光和天河二号分别位于前10名中的第4和第6位,中国占据了全球TOP 500中的217台,上榜总数第一。[5]这些成果的背后都是中国科学家顺应客观规律、默默无闻、脚踏实地、一步一步的积累。大学是人生的重要起点,大一学生对大学生活学习有着美好的憧憬,要引导学生在仰望星空时切记要静下心来,认真学习。“宁详毋略,宁近毋远,宁下毋高,宁拙毋巧”——朱熹,在做学问的时候一定要筑牢基础,深入学习。

4.短视频演绎,呈现我国超级计算机

短视频采用CCTV10的节目《创新一线——中国超级计算机》,给学生以视觉上的冲击。超级计算机拥有超级的运算能力,能处理军事、国防、航天、交通、气象等复杂的计算问题。超级计算机是不可替代的国之重器,是一个国家科研水平和综合国力的体现。目前我国超级计算机在国际上占据重要地位,标志着我国科研水平和综合国力的提升。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超级计算机发挥了重要作用,“天河智能创新一体化服务平台”为准确、高效地诊断CT图像发挥了重要作用。[6]通过对这些内容的介绍,学生内心的崇拜感会油然而生,从而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奋斗热情。

5.未来计算机的发展

未来计算机将是半导体技术、超导技术、光学技术、仿生技术相互结合,计算机将朝着巨型化、微型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发展。[7]未来计算机的发展将有无限的可能,也给各位同学更广阔的学习和施展才能的空间。感兴趣的学生可以关注科技前沿,比如通过学习强国等学习App,不断更新知识,保持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

6.思考和总结

课后作业:以表格形式统计我国超级计算机的发展史,包括计算机名称、研制成功时间、运行速度。

计算机的发展日新月异,我国计算机特别是超级计算机的发展在当今世界的地位是不容忽视的。这些都是几代科学研究者努力的结果,学习跟研究是分不开的,大一新生要掌握更多的知识技能,进行创新性研究,对我国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积极投身于美好未来的建设。

四、结语

通过以《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基础》课程为基本,针对大一新生设计了具有思政元素的第一课。在课堂上讲授知识点时充分融入思政元素,让学生对此课程产生兴趣,无形中提升对我国计算机发展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也为以后的学习找到方向:端正学习态度、保持创新思维。计算机基础第一课是这门课程的开端,在以后章节的授课中,结合学生喜闻乐见的信息化手段,以丰富多样的课堂表现形式,将思政元素融入课堂,让思政教育在潜移默化中达到最佳育人效果。

猜你喜欢
超级计算机第一课思政
超级计算机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观《开学第一课》有感
早上第一课
英国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家教第一课:有话好好说
每秒100亿亿次 中国超级计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