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学楼更新建设研究- 以东莞中学为例

2021-06-25 06:44刘静
科学技术创新 2021年15期
关键词:教学楼东莞校园

刘静

(广东广筑工程设计有限公司,广东 东莞523000)

1 概述

教学楼建筑为开展教育交流工作的场所,主要服务对象为校内师生,并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伴随当前我国不断推出实施新的高校扩招政策,将我国高等教育产业推上了新的高峰。既有教学空间早已无法满足不断增长的教学需求。因此各高校为解决空间资源不足的问题,开展大量教学建筑扩建与新建工程。

可持续是高校教学楼建筑更新建设工作必须遵守的建设原则,让建筑结合高度数字化与智能化的电子信息设备,不仅顺应了智能信息化潮流的同时,同时也可在极大程度上提升了校内师生的教育交流体验。当前发达的绿色生态技术,大大的降低了传统教学楼能耗高的问题,也营造了更舒适的室内环境体验,从侧面提高了教师的教学品质,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然而建筑的安全性是一切更新建设工作的基础,在建筑更新建设工作中要重点注意对原有教学楼的结构维护和改造工作,如果建筑的安全性无法得到保证,则是本末倒置,再舒适、优雅、美观的环境也是毫无意义的。

2 高校教学楼更新注意事项及更新方式分析

在功能使用上,高校教学楼是校园内数量最多且最重要的建筑类型,高校内主要教育资源都集中于此,是开展教育、研究、传播高等知识思想的主要场所,也是给校内师生提供日常学习工作生活的主要环境,对于独特校园文化氛围的塑造工作也有着很强的推动建设作用。当下新时代的教育理念主张开放自由式的教育模式,摒弃传统的读死书思想,更加强调体验感,寓教于乐,真正实现在行动中学习,例如增加了师生讨论、学习、交流等活动。如此一来对教学楼的交流空间就提出了新的要求。其设计原则、设计方法与既有高校教学楼公共交往空间的更新改造优化策略理应得到重视。具体规划建设方向应分为内部与外部建设两部分,具体建设理念如表1、2。

表1 教学楼建筑内部更新改造(作者总结自制)

教学用建筑更新工作是改建工作中最根本也是最重要的,要求我们必须在这方面给与其足够多的重视,投入大量精力。但在改造更新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将建筑更新改造手法和建筑空间形态、场所继承以及创新性相互结合,这样才可以使工程的美观性与经济实用性都得到充足的保障。

3 东莞中学教学楼更新方案分析

表2 教学楼建筑外部更新改造(作者总结自制)

一项建筑工程自设计阶段至竣工验收,再到实际投入使用,最终到达自身的设计使用年限这一完整的全生命阶段,就是建筑的生命周期。从科学的角度来说,为了保证建筑能够一直处于较好的使用状态,对其进行全生命周期的维护工作是不可避免的,但当前我国在这方面的工作还未投入足够的精力,尤其是公用建筑,重建设、轻维护;重使用、轻更新的现象普遍存在于整个行业之内,最终将导致建筑的功能性越来越无法得到保障,东莞中学的建筑更新工程设计方案很好的解答了对于此类问题的实际操作与处理。

3.1 前期分析

东莞中学分为南校区和北校区,项目用地位于东莞中学北区校园内,北接万寿路,南接东正路,东接县正路,地理位置优越,公共交通发达便利。东莞中学北侧靠近莞城中心小学,东莞市团委政府,南侧为东莞市人民公园,西侧为商业群及居住用地。项目拟建场地土地现状为教学楼,新建教学楼计划于现状教学楼拆除后重建。

3.2 设计理念分析

3.2.1 尊重学校历史,打造传承者形象

东莞中学校园内保留了一些以绿瓦楼为首的历史保护遗址,然而充分考虑了地域性与时代性,纯仿古的形制已经不符合现代审美的要求了,本方案考虑的重点是如何巧妙的将新建教学楼打造成古典的建筑外观的同时与校园内的绿瓦楼相辅相成。

3.2.2 生态校园,构建新书院

教学楼整体以建设生态校园为核心,打造新时代书院。本设计设置多个绿色活动区域,给学生丰富的课余活动场地,屋顶则设置屋顶花园,给教学环境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3.3 详细设计

3.3.1 规划布局设计

学校综合教学楼校园区以及运动场区,两区通过天桥直接连通,教学楼中部挖空让校园广场完全连通,使得教学楼整体与运动场区域形成贯通的主轴线关系。

图1 东莞中学规划布局图(图片来源:作者自制)

3.3.2 空间设计

整个校园更新工程中,可大致将空间建设工作分为庭院空间、长廊空间与渗透空间。三者相互结合,相辅相成。

首先在庭院空间的设计中,为了使庭院空间与教学楼主体有更好的融合,整体效果更加融洽,将教学楼靠近校园广场的一侧中间部位进行凹字型设计。如此一来广场空间便更好的融入了教学空间。

长廊空间部分主要位于教学楼的南侧与北侧,此片区域主要建设功能为加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同时为其提供相对自由及私密的空间,功能上也起到了一定防晒降温的作用。

最后是教学楼渗透空间建设,教学楼的建设方式采用首层架空的处理手法,实现校园广场与与入口广场的互相渗透,丰富了教学楼内部与外部的关系,同时对大楼整体的通风降温方面起到了十分显著的效果。

3.3.3 通风采光分析

教学楼的全部普通教室及教辅用房在布局设计时均设置于南侧偏东的位置,如此一来南向自然光线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利用,同时,也符合《中小学校设计规范》GB50099-2011 与《建筑设计采光标准》中的设计要求,采光及通风效果极好。(图2)

图2 教学楼光照及通风示意分析图(图片来源:作者自制)

4 结论

我国当今前教育建筑更新设计建设中,用地紧张、缺乏可建设用地等问题是摆在绝大多数高校面前的难题,严重影响了高校开展更新建设工作。因此在校园更新建设工作中,我们需要根据校园实际情况选择出最适合自身的更新建设方式,摒弃以往过于单一追求功能方面的设计,逐步推广更加系统全面的设计思路。实现从不断变化调整的动态功能需求历年出发,紧跟时代发展建设大潮,对教学楼建筑更新改造提出适宜的、灵活的设计方案。努力展现多种历史文化价值与使用价值协调统一的建设风格,从而提升自身价值和对社会的整体影响力。

总结来说,高校教学用建筑更新建设工程,整体上首先要实现动态建设,确定目标后分步走,合理利用现有人力物力,避免由于更新建设缺乏灵活性及通用性所带来的不良影响。

猜你喜欢
教学楼东莞校园
基于昆明高校教学楼采光质量的窗墙比优化研究
东莞振宗机械展
东莞固达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教学楼重建工程项目中的施工技术分析
教学楼重建工程项目中的施工技术分析
教学楼,作文本里的方格 组诗
基于遗传算法的教学楼智能照明控制系统设计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公益金救孤的“东莞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