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向海图强

2021-06-28 14:01李雅静
商周刊 2021年6期
关键词:青岛优势海洋

李雅静

产业是发展海洋经济的核心问题,产业强了、链条全了、水平上去了,相关的优质要素自然就会加速聚集,经略海洋也就有了支撑和载体。

经略海洋青岛有优势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海洋强国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经略海洋、建设海洋强国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特别是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海洋是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要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完善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绿色可持续的海洋生态环境,为海洋强国建设作出贡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海洋强国建设的重要论述,指明了推进海洋强国建设的方向和路径,为我们做好海洋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刘家义书记、李干杰省长多次对青岛海洋发展作出指示要求。2020年9月25日的省政府新闻发布会提出,“支持青岛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可以说,青岛在海洋强国、海洋强省建设中承担着重要使命,加快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势在必行。

在经略海洋上,青岛具有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拥有非常好的海洋资源禀赋,海岸线长905.2公里,海域面积1.22万平方公里,拥有49处海湾和120个岛屿。拥有强大的海洋科研力量,拥有涉海大学和研究机构26家,拥有包括18位涉海院士在内的一大批科研人才,中国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国家深海基地、中科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等重大科研平台正在青岛加快建设。拥有比较健全的海洋产业体系,海洋经济的各个产业在青岛都有一定的基础,海洋设备制造、海上运输、滨海旅游、海洋工程建筑、渔业和水产品加工业在全国居重要地位。拥有包括国家级新区、蓝谷、高新区以及14个省市级海洋特色园区。特别是近年来,青岛实现了不错的海洋经济发展成果。2020年全市海洋生产总值增长6%以上,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9.4%,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涉海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达到9.3%,高于全市6.1个百分点。全市港口实现货物吞吐量6.05亿吨,同比增长4.9%;集装箱吞吐量2201万标准箱, 同比增长4.8%。在受疫情形势的影响下,取得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

但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青岛在经略海洋方面也存在一些短板和问题,特别是海洋产业发展层次和质量还不够高,海洋科研和人才优势对产业的支撑还不足等。下一步,青岛还需放大现有优势,补齐短板弱项,加快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步伐,为海洋强国、海洋强省建设作出青岛应有的贡献。

争创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根据《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国家明确支持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有两个,一是上海,二是深圳。上海的优势在于完善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深圳的优势是在粤港澳大湾区这一国家战略中的重要地位和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同时,青岛和天津、大连、宁波、舟山等城市也提出争取国家支持“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目前,山东省委省政府已明确支持青岛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国家自然资源部认为青岛具备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优势。去年12月5日,《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也提出,加快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下一步,青岛将积极争取国家支持。找准青岛在全球海洋城市建设中的特色和定位,积极协调省有关部门向国家部委汇报,争取将支持青岛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纳入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青岛还将加快建设海洋高端创新平台。党中央关于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提出“推进国家实验室建设,重组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青岛拥有目前全国唯一一个国家海洋科学试点实验室,这是青岛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重要支撑,青岛将在加快推进实验室建设的同时,积极筹划布局一批海洋领域大科学装置,不断巩固海洋科研优势。同时,青岛还将有针对性地引进和培养应用型、产业化的人才。特别是创新人才联合培养模式,将重大海洋科研平台与人才培养耦合,将重点海洋产业需求与人才培养联动,对科研突破和产业发展形成有效支撑。

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产业是发展海洋经济的核心问题,产业强了、链条全了、水平上去了,相关的优质要素自然就会加速聚集,经略海洋也就有了支撑和载体。青岛应立足既有基础、发挥既有优势,把握产业发展趋势和国家支持重点,找准海洋产业发展突破口,精准发力,推动实现突破性的增长。比如海工装备制造、海洋生物医药、海水淡化等领域,应进一步明晰产业发展定位、发展方向、发展目标,谋划好产业园区、创新依托和支撑项目,并在政策引导、市场主体、要素平台、集聚链条上同步发力,推动相关产业实现连续爆发式增长。青岛海洋科研优势突出,要聚焦产业需求,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形成更多具有影响力的应用性科技成果,加快推动科研成果产业化,切实将科研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青岛还应注重用好“双招双引”手段补短板、强弱项、塑优势,既要立足巩固放大青岛原有的基础优势,又要着眼未来产业发展布局,着力做好资本、技术、产业、人才等各方面的资源集聚。所有产业发展的任务目标都应细化为一个个实实在在的项目,以一批批接续有力的“延链”“补链”“强链”的大项目、好项目,加快推动涉海产业再造新优势、迈向中高端。

发展海洋产业应与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结合起来。胶东经济圈一體化发展,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产业协同。胶东五市以及东营、滨州在海洋发展方面具有很强的互补性:青岛海洋科技优势突出;烟台海洋装备制造业发达;威海海洋牧场建设实力雄厚;潍坊重点倾斜海洋化工产业;日照成为鲁南城市带出海门户;滨州打造循环经济产业链优势突出;东营在现代渔业和生态畜牧业发展方面成效显著。青岛应引领带动胶东五市以及东营、滨州等城市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实现错位协同发展,合力培育壮大现代海洋产业体系,为海洋强省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建设世界一流海洋港口

港口是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是东西双向互济、陆海内外联动的重要支点。去年,青岛的港口吞吐量全国第五、世界第六,集装箱吞吐量突破2200万标箱,居全国第五、世界第七,无论基础条件还是总量规模上,在中国北方都具有突出优势。在2020年新华·波罗的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指数全球排名中,青岛排名第15位、较去年上升2个位次。下步,必须放大港口辐射带动功能,推动港口由门户港、物流港向枢纽港、贸易港升级,打造东北亚国际航运枢纽。

立足“扩量”,青岛应加快提升枢纽功能,充分发挥青岛港在全省港口布局中的龙头作用。抓住省港集团成立机遇,积极融入全省港口发展布局,加快资源整合,特别是努力争取集聚整合集装箱吞吐量,与省内其他港口错位竞争、抱团发展。散货的吞吐可以适当降低,转到山东其他港口,而集装箱吞吐量决不能放松,必须尽快跃上3000万标箱台阶,才能与韩国釜山一争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

聚焦“提速”,青岛应加快完善集疏运体系。加快港口集疏运体系建设,推进前湾港区提质增效,推进董家口港区专项规划调整、集疏运体系优化和码头建设,新增万吨级生产泊位4个。完善公、铁、管等集疏运设施,构建立体化集疏运网络,大力发展海铁联运、多式联运,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组合效率。

着眼“增效”,青岛应加快发展港航服务业。大力发展金融保险、船舶租赁、电商服务等高端航运服务业,提升与全球枢纽节点地位相匹配的航运中心综合服务功能,完善现代航运服务体系。聚焦邮轮旅游、金融贸易、智慧创新、商务文化四大产业,加快推进国际邮轮母港区建设,实现港口转型升级发展。

打造海洋环境保护样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刘家义书记强调,要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海洋生态环境,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海洋生态环境。青岛既应成为海洋经济发展的龙头,也应打造海洋环境保护的样板。

海洋经济的绿色低碳发展,是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治本之策。青岛正在加快发展海洋资源综合利用、海洋新能源、海洋环保等绿色新兴产业,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大幅提高经济绿色化程度。推动海洋环境突出问题的解决同样重要。青岛也在大力实施海陆污染一体化治理,推进陆上水域和近海海域环境共管共治,完成污水处理厂提标扩建等工程,制定入海排污口整治方案并分类规范整治,彻底消除黑臭水体入海。持续推进“蓝色海湾”整治行动,开展海岸线分类保护、节约利用和整治修复,加强陆海一体化生态保护与整治修复,保护好海岸自然景观和近岸海域水环境,筑牢蓝色屏障。同时,青岛也在加快完善海洋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完善海洋生态补偿和生态损害赔偿、生态修复等激励约束制度,落实好河长制、湖长制、湾长制,用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美丽海洋”。

猜你喜欢
青岛优势海洋
矮的优势
上合,从青岛再启航
画与话
青岛明月申牌?
谈“五老”的五大特殊优势
——An Idea From "Etudes Metro"—the Work of Pierre Schaeffer">Electroacoustic Music Is a "Subversion" to the Form of Traditional Music
——An Idea From "Etudes Metro"—the Work of Pierre Schaeffer
第二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