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港:东方的“小莫斯科”

2021-06-28 22:46鲁梦琪吴小皇
党员生活·下 2021年4期
关键词:土地革命龙港特委

鲁梦琪 吴小皇

红色名片

龙港革命旧址群位于阳新县龙港镇新街西侧,1929 年至1930 年,彭德怀、李灿、何长工率红五军各纵队先后进驻龙港,开创鄂东南革命根据地。1931年,在鄂东南特委的带领下,龙港成为鄂东南革命根据地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

编者按:

中共鄂东南特委旧址、鄂东南苏维埃旧址……

16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6家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坐落在黄石市阳新县的龙港老街上。

1930年,彭德怀率军挺进龙港,巩固和扩大了鄂东南革命根据地。1931年,在鄂东南特委的带领下,龙港成为湘鄂赣边区21个县市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云集鄂东南革命根据地的“四十八大机关”,被誉为东方“小莫斯科”。

鄂赣边界,群山环绕。

走进一条曲曲折折的小巷,脚下的青石板路刚被雨水冲洗过,蜿蜒近千米,显得格外光亮。巷子旁的老楼大多被翻新过,斑驳的红漆门前坐着几位喝茶聊天的老人。

中共鄂东南特委旧址、鄂东南电台编讲所旧址、鄂东南总工会旧址……街边一座座旧址无声地讲述着过去。踩着革命先烈曾走过的路,敬意油然而生。

这就是黄石市阳新县龙港镇著名的红军街,又名老街。老街全长800余米,宽5米,清一色青石板路面,街道两旁的商铺为二层单檐砖木结构瓦房,多建于清末年间,古朴典雅。

曾经,这里奔腾着工农武装斗争的熊熊火焰,开展着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粉碎了敌人的多次围剿,成为鄂东南地区的指挥中心,有东方“小莫斯科”之称。

如今,这里已成为全国第四批历史文化名镇,有16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6家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誉为“天然的革命历史博物馆”。

秋收暴动,土地革命烽火燎原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1926年春,龙港各地党组织串联发动贫苦农民,建立了秘密协会。广大农民在协会的领导下,提出“耕地农有”的口号,减租减息,清算土豪劣绅的罪行;禁烟禁赌,剪发放足,扫除封建恶习;抵制洋货,反对军阀。

1927年8月,党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湖北省委根据“八七”会议精神,制定了秋收暴动计划,派柯少轩、肖作舟、华鄂阳等人回龙港组织秋收暴动。

“早在五四运动时期,龙港地区就有一批有志青年外出求学,1925年回乡办起了农民夜校、青年促进会,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阳新县档案馆舒宝珍介绍。

“1925年12月,肖作舟在龙港青年促进会会员中吸收了32名积极分子入党,并在龙港建立了阳新县第一个党支部——中共龙港党支部。”舒宝珍说。

打土豪,分田地。在龙港党组织的领导下,武装暴动的烈火燃遍龙港,摧毁了国民党反动派在龙港地区的反动统治,开创了工农武装割据局面。

1929年,鄂东南龙燕区苏维埃(土地革命时期龙港名为龙燕区)成立,赤卫队、赤先队、儿童团等地方武装纷纷组建,土地革命运动蓬勃发展。

“不要家、不要钱、不要命。”鄂东南苏维埃政府扎根群众,赢得了当地百姓的认可。鄂东南苏维埃政府主席曹玉阶,每天的供给与通信员一样,后因操劳过度牺牲,送葬时数千百姓自发为他扶棺抬灵。

“由于鄂东南各级政府的工作人员经常提布包、穿草鞋、翻山越岭,走村串户,群众亲切地称呼为‘提包政府。”讲解员介绍。

“湘鄂赣边区阳新县的一些地方……那里的同志们都有进步的工作,同样值得我们大家称赞。”1934年,第二次中华苏维埃代表大会上,毛泽东同志赞扬道。

彭大将军,率军巩固鄂东南

走到龙港老街136号,红漆门上挂着“彭德怀故居”的牌匾格外醒目。1930年5月,为进一步巩固和扩大鄂东南革命根据地,彭德怀亲自率军从江西进抵龙港。在鄂东南根据地工作期间,他一直在此居住。

“房屋是典型的前店后院模式,房主是一位商人,最中间的一间小屋就是彭德怀曾居住的房间。”讲解员带我们走进故居。

“彭德怀居室旁边有个隐蔽的侧门,出去后能直达龙港河,当年可以连通到长江。”讲解员说,这个隐蔽的后门,是在各种危急关头为躲避敌人所设,再现了烽火连天的艰苦岁月。

1929年秋,李灿、何长工率领红五军第五纵队挺进鄂东南,设司令部于龙港。1930年5月,彭德怀率红五军二、四纵队进抵龙港,协助龙港党组织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开展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

在彭德怀统一指挥下,红五军以龙港为依托,横扫赣北、鄂南、鄂东10余县反动武装,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了鄂东南革命根据地,使龙港成为红五军开创鄂东南革命根据地的指挥中心。

“外地紅军到达该区,均不愿离开……当年天旱,苦久无雨,可是红军路过,茶水满布……妇女老小,人手一扇,站立道侧,替红军扇凉。”在龙港革命历史纪念馆,《彭德怀自述》里的一段话,让人感受到了当地百姓对红军的欢迎。

姑娘送恋人、妻子送丈夫、父母送儿子、儿女送父亲走上革命道路……红五军第五纵队到达龙港时,只有300人,不到几个月,就发展到了5000人,后来扩建为红八军。红五军也由3100人发展到1万余人,后来扩建为红三军团。

蓬勃发展,开创鼎盛局面

1930年5月,直属中共中央的中共鄂东特委在阳新太子庙成立,管辖湖北阳新、大冶、鄂城、通山、黄梅等8县,及江西瑞昌、武宁两县(后将咸宁也并入)。

1931年2月,在粉碎敌人第一次“围剿”后,中共鄂东特委迁至龙港,同年8月改名为中共鄂东南特委,方步舟任书记。同时,鄂东南政治保卫局、鄂东南总工会等各类党政机关相继成立,被群众称为“四十八大机关”。

“为打破敌人的经济封锁,中共鄂东南特委带领龙港军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发展农业、工商业。”讲解员介绍。

那时,兵工厂、纺织厂、被服厂纷纷成立,产品丰富;银行、转运局、商店经营活跃,营业通宵达旦;文教卫生事业也迅速发展,龙港镇上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龙港成为鄂东南苏区21个县市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开创了鄂东南革命根据地的鼎盛局面。”舒宝珍介绍。

自古凡革命,无不有流血牺牲者。走在龙港街头,一些隐蔽的地方依旧还能见到烈士的石碑。离龙港镇一公里的湘鄂赣边区红军烈士墓林中,3011座烈士墓围绕纪念碑整齐排列,“0001”“0002”“0003”……松柏守军魂,风雨泣英烈。石碑上一个个数字似乎在诉说着每一位无名烈士背后的骄傲与壮烈。

烈士的牺牲我们没有忘记。记者探访时,恰逢清明时节,看到社会各界的干部群众都自发来此祭奠、扫墓,以缅怀为革命事业前仆后继、流血牺牲的革命先烈们。

革命精神永流传。如今,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龙港的子孙后代将继承和发扬不畏险阻、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努力以昂扬的姿态,向新时代新征程迈进!

(文中部分图片来源于阳新县委宣传部和阳新县融媒体中心)

猜你喜欢
土地革命龙港特委
我写作的方法很笨拙
走进龙港
中共湘西特委创建初期的三次会议
井冈山时期土地革命范式分析
习仲勋与西北地区的土地改革
土地革命时期中央苏区廉政建设探析
皖西北特委在巢县的隐蔽斗争
简析建国前后的农村经济变迁
中共北江特委总交通站遗址
滕代远领导湘鄂赣边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