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插图资源的呈现特点及运用策略

2021-06-28 08:40高海刚
小学教学研究 2021年3期
关键词:插图教学资源情境

高海刚

【摘 要】充分发掘现有的教学资源,可以促进教学形式的革新。统编版语文教材中,几乎每一篇课文都配备了异彩纷呈的各类插图,需要语文教师多去发掘小插图的作用。文章首先分析了课文插图资源的呈现特点,然后从创设教学情境、提高观察能力、提升表达能力、加强情感领悟、促进想象能力等五个方面探讨了课文插图在阅读教学中的有效运用,让课文插图在阅读教学中增光添彩。

【关键词】插图 教学资源 情境

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曾经这样说过:“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这样看来,直观可以促进知识的形象化,帮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中低年级学生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可以巧妙利用形象直观的教具,比如精彩纷呈的课本小插图,来创造精彩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遗憾的是,现在很多教师大多利用多媒体来组织教学,而忽略了课文插图。其实,课文插图丰富多彩、方便有效,是十分重要的教学资源。下面,笔者结合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中的插图谈谈其呈现特点及运用策略。

一、课文插图资源的呈现特点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下两册,每册八个单元,一个单元一般有三四篇课文,共有二十八篇课文,这些课文基本都带插图。以三年级下册为例,二十八篇课文只有两篇没有带插图,插图配比非常高。如果再加上每个单元前的插图,比例则更高。这些插图体现了编者的良苦用心。

1.渗透文化审美

统编版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插图融合了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中的写意等多种艺术手法。插图的形式多样,有写意画、工笔画、水墨画、花鸟画等,透着浓浓的中国风,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意蕴。这是编者通过一篇篇文本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中国特色的文化审美教育。课文插图并不仅仅局限于文本一隅,而是分布在文本之中,让学生在图文结合中体会中国特色文化艺术的美,体会汉语言的独特美。如课文《小虾》的插图只用寥寥数笔就把小虾的神韵完美地呈现了出来。插图中的虾灵动活泼,栩栩如生,与荷叶、水和谐地统一起来,形成一个完美的整体。课文插图来源于生活,又超越生活,把小虾大胆地进行概括、简化,小虾的神韵尽显。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引导学生借助课文插图品味第二、三自然段,深刻领悟文本渗透的文化艺术审美。

2.突出趣味意境

统编版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插图包含丰富的内容,有人物、动植物、自然风光等,有国画、油画,还有照片,更多的是学生最喜欢的儿童画。这些课文插图形象鲜明,栩栩如生,充满童趣,学生非常感兴趣。有的描绘的是文本整体,有的描绘的是文本的重点内容,有的描绘的是文本的细节等。在文本中增加插图,不仅能够使整篇文本更加生动、形象,同时也会进一步提高文本的趣味性,让学生能够根据插图联想出完整的情境,从而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如课文《漏》中的插图,采用夸张的艺术手法画出了老公公、老婆婆、小胖驴、 老虎和贼的形象,小胖驴的诱人和悠闲,老虎与贼的垂涎欲滴和狼狈跃然纸上,营造了课文的意境。课文插图激发了学生读书的兴趣。

二、课文插图资源在阅读教学的运用策略

教师在语文课堂上要好好利用课文插图,根据不同的插图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阅读教学,让课堂教学更加精彩、高效。

1.巧借插图,创设教学情境

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不妨抓住学生学习知识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巧妙利用课文插图,给他们创设生动活泼、形象有趣的学习情境,把他们快速带入文本的情境中。

如《守株待兔》这篇古文,如果借助插图,把学生带进文本的情境,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文本内容。教师可以这样设计:插图上面画了什么人?什么事物?这人在干什么?学生很快观察到图上有一个人,一个树桩,一把农具,进而猜测出这人是农民。教师再引导学生看他的动作,猜测他在干什么。有的猜测农民在休息;有的猜测农民在等待家人;也有的猜测看着他神色悠闲,不像干活的样子……根据学生的猜测,笔者适时把答案公布,原来插图中的这个树桩上,曾经有一只兔子撞死了,被这个农民拣了个大便宜。这样引导学生看插图,很快就让学生了解了文本的大致内容,快速地走进文本情境。

2.聚焦插圖,提高观察能力

由于编者在设计课文插图时充分考虑到了文本的内容及重难点,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巧妙地抓住插图,结合插图对应的文本内容,让学生先仔细观察,再根据自己的观察进行迁移,借此锻炼学生的观察力。三年级学生观察能力不强,需要教师的指导方可提高。教师要结合课文插图,指导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观察练习,让他们学会如何观察,提高观察能力。

如教学《燕子》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学会有顺序地观察,先看上面,小燕子从这边高处飞到那边的柳树上;再看下面(近处),小燕子飞在水面上,翅膀沾了一下水,水面留下一圈涟漪;再看远处,小燕子停在高高的电线上,像一个个小黑点。指导学生总结观察顺序:从上到下,从近到远。然后再引导学生学习文本,对照文本找出作者的观察顺序。

3.依托插图,提升表达能力

教会三年级学生学会观察课文插图,这不是最终目的。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是为语言表达打基础的。学生学习语文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实际上主要还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为主。所以我们不妨在阅读教学中借助课本插图,指导学生进行有顺序、有重点的观察,结合插图对应的文本内容,把观察的结果用相关的语言表达出来,进行口语表达或书面表达训练,进而逐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如在教学《荷花》一课时,教师可以在学习文本之前,引导学生先观察插图,把观察到的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然后再让学生找到文本的内容对照,发现与文本的差距,这样学生就可以学会如何运用语言。比如比喻、排比、想象等手法的运用,把荷花、荷叶的外形、颜色、气味等写得生动形象,引人入胜,让人读后浮想联翩。最后让他们再观察插图,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和学习内容,也进行一次关于荷花的练笔,学生趁热打铁,写出的语言就会非常优美。

4.妙用插图,加强情感领悟

小学生理解抽象的事物存在一定的难度,如果能借助直观可感的图像,化抽象为形象,化无形为有形,对学生思考问题会有帮助。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不妨借助这些课本插图,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体会文本的内容,解读文本的内涵,品味字里行间所包含的深刻情感。

如在教学《我不能失信》一课时,教师让学生观察课文插图,了解文本中宋庆龄放弃和家人去做客的美妙时光,坚持一人在家等待朋友小珍教她编篮子的故事,从而引导学生讨论:小珍没有如约而至,害宋庆龄白等一晚,这样的结果值得吗?学生认识不深,可能会认为不值得。教师可再引导学生从宋庆龄的语言中找寻答案,“我并不后悔,因为我没有失信”,了解到宋庆龄严格要求自己守信,然后了解宋庆龄之所以能成为二十世纪伟大的女性,和她高尚的品格是分不开的。并给学生延伸关于宋庆龄的资料,教育学生学习宋庆龄。学生听后会受到感染,争取做诚实守信、品质高尚的人。

5.立足插图,促进想象能力

每篇课文的插图设计目的性很强,有的插图设计在课文前面,可能是设计悬念,来引导学生思考;有的是创设情境,吸引学生走进文本;有的在整篇课文中,可以帮助学生解读文本等。可是理解这些插图,都需要学生发挥他的想象力。所以,观察课本插图,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阅读能力。

如杜甫的《绝句》描写了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场面,景物尽显勃勃生机。怎么理解古诗?可以利用课文插图,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先看图中描写了哪些景物。学生很快找到燕子、花朵、树木等。再让学生想象:春天还会有哪些景物?学生就会由燕子想象到黄莺、白鹭、麻雀、喜鹊等鸟儿,由花朵想象到杏花、桃花、迎春花、樱花等。这样学生的想象力被激发,他们想象到更多如水中游的、山间生的、田野长的等事物,课堂气氛就会十分活跃。学生的思维被打开了,再引导学生理解古诗内容,就相对简单了。

统编版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插图是阅读教学中非常重要的资源,我们要巧妙借助课文插图,从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走进文本中去,化抽象为形象,让我们的阅读课堂精彩纷呈,从而更好地提高学习效果。

猜你喜欢
插图教学资源情境
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开发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新型教学资源在综合课程中的应用
新型教学资源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数学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应用
谈对小学语文插图教学的有效利用
巧用插图,注入课堂活力
感悟三角形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