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中气排球普及性教学的适用性策略

2021-06-29 05:45朱凤强
当代体育 2021年9期
关键词:普及性排球器材

朱凤强

排球运动在我国是群众喜闻乐见的体育项目,因是三大球之一,也是职中体育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但是,排球运动的开展在器材、场地、运动能力上有一定专业性要求,在职中作为一个普及性教学手段,可操作性较低。组织气排球教学,是为了使职中体育更适用于普及教育目标。此外需要注意,即便是组织气排球教学,在策略上,仍需要考虑教学目标和学情的适用。

因为我国女排在国际上取得了骄人的战线,给群众带来了国家荣誉感,而且女排精神也已是鼓舞大家奋发努力的一个思想支柱——这样,排球运动在我国深受群众喜爱。而且,作为三大球之一,教学生掌握排球的基本技能也是职中体育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但,排球运动作为一个教学任务是应该的,而作为一个常态教学手段就不太易操作。一方面,排球运动对场地、器材及学生运动能力有一定要求,普通学校的条件通常不能满足。且课程改革之后,体育教学的理念发生了变化。不再强调体育教学的专业性——即,不像以前体育教学那样,仿佛是要将学生们都培养成运动员,而是着力于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比如终生体育意识、主动参与的习惯、基本运动能力及身心健康。这样,用排球作为教学手段,就不那么适用了。所以,我们采用一种变通手段,将气排球引入职中体育教学,首先能解决项目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问题。当然,也需注意,即便是以气排球为教学手段,也不见得就一定能有效落实普及性素养教育目标——另外一个“适用”于职中体育教学的重点是,策略的适用性。

1 气排球项目的适用

1.1 趣味性更强

气排球是源于我国的一种群众性体育活动,最早是用气球设计的一个体育游戏。可见,其本源上就是出于休闲娱乐。后来,因为气球不耐用,才逐渐变为现在比较统一的气排球。这个项目对参与者的体育能力要求不高,特别是因为不是国际体育项目,在规则上、参与人数上没有太大的硬性要求。而且可以男女同场,手击脚踢。娱乐性、趣味性很高。因为职中体育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培养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那么,这个项目显然比专业性较强的排球要更适用一些。

1.2 安全性更高

职中体育现在强调的是健康教育而不是专业教育,重在保证学生的健康成长,如果让学生在运动中受到伤害就不合适了。而排球运动虽然在三大球中是安全性最高的(没有直接对抗,球体相对较轻、较软),但毕竟偏向于竞技,对没有专业发展诉求的职中生有一定危险性。比如长时间击打球体,会造成手指、手腕的拉伤、扭伤;球打在身上痛感比较明显,特别是学生中有些戴眼镜的,更容易受到伤害。此外,球网较高、场地偏大,长时间参与,学生也容易造成肌肉拉伤、运动过量。而气排球球体比排球更轻、更软,场地可大、可小,网高较低,极大地提升了安全性。这也使一些运动能力弱的学生、戴眼镜的学生更愿意参与进来。

1.3 可行性更佳

作为一种普及性教学手段,气排球比排球更具有可行性。第一,在场地上更容易满足学生。排球需要相对比较专业、规范的场地。职中学校虽然也能为学生提供准专业场地,但大多是“仅此一块”(最多是室外、室内各一)。能上场参与活动的学生只能是12个人,加上替补也有限。其他同学就参与不进来。而气排球,可以用排球场,也可以用羽毛球场、篮球场,甚至把主球场分割开辟出更多场地。再加上换人数量(每局比赛有六人次换人)比较宽,同时可以满足几个班学生同时参与。真正做到了普及性。

此外,在规则上气排球也比较宽松,既没有第六人,也没有进攻防守对队员的特定要求,学生不需要记太多的规则,专业素养(包括体能、技巧、战术等)要求不高,更不需要裁判的专业性,这方面也可以提升指向普及教育的可操作性和学生参与热情。

2 组织策略的适用性

本文所说的适用性,是针对于当下指向普及和素养教育的职中体育教学目标落实的适用。除了项目适用之外,教师还需要注意在组织策略上与教学目标和学生发展需求相适应。

2.1 条件的提供和改良

对于在职中开展气排球运动,当下在学校层面重视度还不够。虽然认同这个项目对落实普及性教育是有益的、是合适的,但总的来说,学校把气排球运动视为一种非常规的教学手段。也就是,在“正规”的体育教学内容之外,作为一种娱乐放松性的调剂,而不是一种常态手段。因而,在为学生提供运动条件上,所做的工作不多。

现在亟须解决的条件问题是有球无网。前面说过,气排球对场地器材的要求比排球要低得多。但总还是需要一些器材的。因为场地便于获得,那么,学生就有了同时参与的条件。这样,对球网(包括网架等)的需求量就上来了。学生有足够的球,但没有足够用的网,大家拉根绳凑合,就很容易失去兴趣。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即便学校为学生准备了器材,但器材专管也不合理。学生参与活动只有到体育器材室去领,用完了要归还。这样,学生想在课间、放学后活动活动,就没有条件。所以,除了有学校专管的器材外,最好是为每班提供两套设备,把设备供应到“民间”——这样,在条件上才真正适用了普及。

2.2 解决积极性低问题

前面说过,气排球运动起源于体育娱乐,趣味性强、对学生能力要求不高等因素,使学生参与锻炼的热情更高。但是,我们发现,即便是在器材、条件得到一定满足的情况下,学生们参与此项活动的积极性并不太高——在刚开始接触的时候,兴趣度很高,但很快就失去热情。这是为什么呢?通过分析,教师需要进行以下两个方面的策略调整。

第一,加强对学生进行技能、规则等方面的教学。很有意思的是,学生参与兴趣低的一个原因竟然是与他们兴趣高是一个原因——即,因为对技术技能要求不高,使一些体育能力较低的学生建立了自信和参与热情。但职中学生其实是有一定运动能力的,而且在心理上也有展示、呈现自我的需求。这样,才开始参与气排球的时候,因为简单易掌握而兴趣偏高。但当参与一段时间后,其实就有了对活动质量的要求。仅是胡乱地“玩”,就没有意思。希望自己能够掌握一定的技巧,从而获得胜利。当然,也希望对手能够遵守一定的规则,使“比赛”更公平一些。一些教師组织学生气排球活动,过于突出了其娱乐性,让学生随便玩,从长期的体育意识培养来看,这并不可取。因而,组织气排球活动,教师应将之视为一个教学内容,而不是一个纯娱乐活动。在教学中,要有规划地对学生进行技能、战术、规则(虽然允许学生灵活使用规则,但要让学生掌握规则,以利于普及)——而气排球的技术、战术教学,其实是可以与排球教学统一起来的。因为技术动作类型、技巧以及战术的相似度非常高。比如垫球、跨步、扣球、补位、拦网等等,既能使学生掌握气排球技术,又同时完成了排球的一部分教学任务。随着学生气排球运动技能和规则的掌握,运动水平得以提高,观赏性和体验性更佳,从而使其参与积极性得以提升和保持。

第二,建立机制。学生参与气排球的兴趣度逐渐下降,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太突出了其“群众性”。也就是,学校和教师都认为这项运动应由学生的“自发”“发愿”来驱动。其实,因为缺少一个统一的驱动、激励和管理机制,到最后,除了一些体育运动兴趣特别高的学生外,大多学生就不会去参与了。所以,教师和学校要建立起一个机制,形成自发与管理相结合的驱动模式。如,组建学校、年级、班级的比赛队。定期组织跨学校的、年级的气排球比赛活动。以比赛来激励学生参与。此外,比赛应分设男子组、女子组、混合组、师生组多种类别。这样,给学生更多的参与机会、使活动更有趣味性。还有,在班级内,教师应组织学生自由结队。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都有自己的队伍——参加年级比赛(也就是班代表隊)通过班内各队比赛来决定。这样,几乎每名学生都有机会“晋级”,也就使每名学生都有参与的热情。

2.3 注重落实素养教育

在前面的探讨中,我们反复强调了在职中组织气排球运动要指向适用于普及教育目标。也就是说,无论我们组织气排球也好、排球也罢,其本质上应视为一种教学行为,而不是一种纯体育娱乐活动。那么,既然是教学,就要有明确的教育目标指向。前面所研究的,主要是如何使学生建立和保持较好的参与热情。这其实就是在落实“终身体育”“健康理念”方面的教育目标。但,就普及性的体育素养教育来说,兴趣、意识只是其中一个目标,还有其他素养教育职能需要通过气排球的组织和教学来实现。比如思想品德、意志品质、团队精神、健康心理等等。因而,在气排球教学中,教师还需要在策略上主动去指向特定的素养教育目标。

比如,在组织学生进行技战术学习的时候,教师不仅要向他们讲具体的战术技巧,而且应在讲授中突出强调配合的重要性——比如,自己能力强,也不能总是满场飞去与队友争抢球,要学会各司其职、信任队友。通过这种引导加上各层次的比赛活动,使学生的团队精神、集体观念、协作能力得到培养。

再比如,虽然气排球运动在规则上是可以灵活掌握的。但一旦开始比赛、对抗,教师就要求学生一定要严格遵守约定的规则。通过这种方式,引导学生建立公平意识、规则意识等思想品质。还有,针对不少学生“累了即退”的参与现象,教师在组织学生活动时,有意规定比赛时间长度,要求学生一旦参与就必须完成(比如赛完三局)——这样,可以保证学生达到一定的运动量,并可以培养其意志品质发展。还有,引导学生正确的胜负观,可以实现对学生健康心理的引导。

综上所述,课改之后,职中体育教学的理念发生了变化,教学重心由原来的偏向于“专业化”的纯体能、技能教育,变为了普及性的体育素养教育。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需要对项目、器材、教学策略进行适用性调整——气排球在多个方面与职中学生的体育素养需求和水平相对应,是一种适用性很强的教学项目。在策略上,教师应关注三点: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参与条件、解决积极性偏低的问题、注重综合素养教育目标的落实。

(作者单位:安徽省阜阳市临泉县皖北经济技术学校)

猜你喜欢
普及性排球器材
排球正面双手垫球教案
2020年《体育教学》“场地器材”栏目选题
我的城市月赛优秀作品
浅谈文化馆如何应对普及性的文化艺术辅导培训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趋势探析
浅谈在文化大繁荣的推动下群众文化辅导的重要性和普及性
关于非艺术类院校音乐通识课程改革的建设构想
视听器材个股表现
视听器材个股表现
最复杂的迷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