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美术活动中演示法运用的适宜性探究

2021-06-30 01:10王海英
早期教育(美术教育) 2021年10期
关键词:经验美术幼儿

王海英

演示法是教师在传递信息的过程中,向幼儿展示直观教具,示范绘画、制作等过程,以使幼儿获得对事物现象感性认识的一种教学方式。演示用的教学媒介有实物、标本、图片、投影、视频、一体机或大屏幕等。演示法曾是我国幼儿园美术活动的主要形式,传统的完整演示示范曾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扮演过举足轻重的角色,成了“填鸭式传授”“临摹式教学”的代名词。幼儿在活动中一味模仿、依葫芦画瓢,对技能技法的过分注重受到了幼教专家的广泛批判。针对由此带来的幼儿美术作品千篇一律、大同小异、束缚幼儿的想象与创造等现象,教师们开始反思并批判传统的临摹式完整演示示范教学,特别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的颁布和以幼儿为主体理念的推行,导致学前儿童美术教学走向另一个极端——演示示范的缺失:在活动中,为了让幼儿做主、给幼儿提供更广阔的自由创作的空间,让其想怎么画就怎么画,教师全然不动笔墨光动嘴皮,一味地用语言引导,或提供大量图片、视频资料,抑或运用多媒体呈现实物,引领幼儿欣赏、讨论,鼓励幼儿大胆表现,而不做相应技能技法上的示范引导,任凭幼儿自由想象、发挥。结果却是幼儿的想法天马行空,“话”得很活跃,却屡屡出现幼儿“下不了笔”“不会画”“不敢画”的现象,幼儿的美术表现能力与水平依旧停滞不前。

到底要不要演示?怎样演示?如何把握演示的尺度才能既不剥夺幼儿的自主创造性,又能不留痕迹地促进幼儿美术素养的提高?从《纲要》到《指南》的实施,笔者结合自身教育实践,认为演示法的运用不能走向“滥用”和“不用”两个极端,而应该基于幼儿的经验,在充分把脉幼儿年龄特征和学习特点、学习品质的基础上提供适宜的“演示”,为幼儿的美术学习提供支架,让幼儿顺着梯子走向“最近发展区”,获得美术经验技能的提升。

一、关于要不要演示

美术的特点之一是直观形象性,幼儿主要依靠视觉来进行感知。演示法是以直观形象传递信息为主的教学方法,最能体现美术学科的特点,也是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经常采用的方法。针对不同的美术活动内容,结合幼儿已有的美术经验,我们要科学决策活动中是否需要运用演示法,运用的度如何把握。

(一)需要完整演示

一般对于幼儿初次体验的活动,在他们参与探索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完整演示引导幼儿。如小班绘画活动“开火车”,让幼儿根据意愿选择颜色大胆地画长长的线,由于幼儿刚入园,对于油画棒的使用还一知半解,此时教师应完整演示并鼓励幼儿尝试:选1支自己喜欢的油画棒,开火车,呜——从纸的这端一直开到那一端。再如中班绘画活动“我们登上了长城”,让幼儿学会用线条绘画正面人物并尝试表现“登上”长城后的简单动态。因为并不是每个幼儿都见过长城,加上需要“正面人物”特征及“登上后”的动态要求,对于中班上学期还没有接触过人物画的幼儿来说确实是一个挑战。所以教师需要创设情境,边思考边利用场景实物演示人物正面像和“登上”后的动态,这样才能进一步启发幼儿想象不同人登上长城后正面不同动态的画法,从而达到美术学习与创造性发挥两者并驾齐驱的目的。

(二)需要适度演示

如果美术活动的内容或技能是幼儿之前已经尝试过的,此次活动是已有经验的一次巩固、迁移或提升等,教师可以侧重演示难点部分。如在大班“风来了”绘画活动中,幼儿需要具备“风来的时候,事物发生了什么变化”这样一个基础经验方能够展开绘画。“风来了,树被吹歪了”“风来了,衣服、头发飘起来了”等,这就需要教师带幼儿切实去感受风,或者利用视频让幼儿观察、交流风来的时候事物的变化,同时结合大家的讨论,适度对比演示不同物体在风来的时候发生的變化。因为风来的时候,事物千变万化,教师不可能都一一示范,可选取典型的事物如人物、景物(树木)、静物(建筑物旁的国旗)等有重点、适度地进行演示。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美术来源于观察,活动前或活动现场中的观察和经验积累同样是幼儿获得艺术感知的重要途径。

(三)不需要演示

对于幼儿已经拥有的经验技能,教师可以大胆放手,不提供演示,仅给予语言启发或讲解提示即可。如在“大家来锻炼”大班主题自由绘画中,孩子们已经有过画运动的人以及尝试过画主题画的经验,教师可以不必一一演示,只需要启发幼儿回忆已有经验,并观察讨论平时大家锻炼时所处的场景是什么样子的,还可及时相互比画和观摩锻炼时的动作,鼓励幼儿大胆表现运动中人物的动态和热闹的场景就可以了。

演示法的选择以及度的把握完全取决于幼儿的已有经验,需要教师深入细致地了解幼儿,才能灵活取舍,有的放矢。需要说明的是,演示绝对不能“唯一”,不能千篇一律,不能让幼儿照搬照画,而是给他们提供观察及多元选择的通道。

二、关于怎样运用演示法

演示法的使用能够支持幼儿形象感知、质疑探新、保持兴趣、了解过程,因而需要用之得法、得当、适宜,用过则会禁锢和扼杀幼儿的自由,用少则让幼儿犹如脱缰之马,到处乱闯。

(一)选择何种演示类型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类感觉器官中,听觉器官对信息的接受效率为11%,而视觉器官对信息的接受效率高达83%。教师要根据各感觉器官对学习信息的接受效应,选择合适的信息传播媒介。其中,运用视觉多媒体的形象感知尤为重要,如实物、图片、视频、现场演示等均可提供给幼儿作为演示。结合到具体的活动案例,教师需要充分把握幼儿的经验基础,合理选择演示类型。如在小班美术活动“小花伞”中,教师可以尝试利用多媒体视频向幼儿展现各种各样的花伞,启发他们大胆想象和表现。在中班美术活动“做生日蛋糕”中,教师可选择实物蛋糕鼓励幼儿观察、想象创作;在大班刮蜡画活动“秋天的树林”中,教师可现场与幼儿讨论,并师幼互动演示刮蜡画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在大班绘画活动“我喜爱的运动”中,教师可以提供常见运动项目的实物(如跳绳、踢毽、乒乓球、羽毛球等),让幼儿尝试现场摆出造型,师幼共同讨论演示等。

当然,各种演示的类型不是割裂分开的,很多时候教师需要基于一种主要演示类型,将几种演示媒介配合使用。如在小班美术活动“爸爸的领带”中,启发幼儿运用印、贴、画等多种方法装饰爸爸的领带,教师基于前期幼儿已经学会画、贴两种方法装饰手帕的经验基础上,先出示了两类完整的图片:一类是用水粉、油画棒、线条等各种画的方法做的领带,一类是用图形、花纹等各种贴的方法做的领带,让幼儿自由讨论回忆这两种美术表现方法。最后一类是用各种印的方法做的领带,引起幼儿对比方法的不同,观察中教师顺势着重启发幼儿尝试怎样用“印”的方法来装饰爸爸的领带:选择自己喜欢的印章、模具——蘸颜料——轻轻印在领带上——放回原色盘中——继续选择调整布局作画等。最后教师又出示画、贴、印相结合的多幅范例延展活动,启发幼儿在美术区中继续运用多种方法进行创意表达。

(二)选择何种演示时机

演示时机非常重要,要与活动内容相吻合,要选择幼儿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时候。一般演示的时机要紧扣幼儿可能遇到学习难度的突破上,教师单纯靠讲解幼儿已经不能充分理解,或者幼儿对创作主题不够熟悉,需要教师的演示引领才能水到渠成习得经验的时候方为最妙。结合不同的案例实践,可以有幼儿创作前演示、创作中演示。创作前演示一般是教师根据主题直接示范,或者创作前教师组织和引导幼儿进行相关讨论之后进行演示。创作中演示即教师根据幼儿理解掌握的具体情况进行即兴演示。如在大班美术活动“哈哈镜里的人”中,教师观察到幼儿创作中容易将人物局限在教师所提供纸张的一个角落,不能撑满画面。于是教师即兴利用一个幼儿的作品分享给其他幼儿看,这种即兴的互动机智,马上给予幼儿有针对性的演示,让幼儿的思维能够得到启发和开拓。

(三)选择何种演示方式

美术活动中的演示方式根据步骤需要,可分为分步演示和整体演示。如在折纸活动中,教师可以先出示范例作品,然后分段出示图谱让幼儿观察,幼儿利用已有的折纸技能和识别图谱能力自由探究折法,教师再予以指导过程中的分布演示,最后整体演示完整的折法。根据不同情况,教师可以把握适宜时机采用连续的整体演示,如泥工活动和水墨画活动等,整体演示中幼儿既能整体感受,又知道最后的效果是什么样的。

美术活动中的演示方式根据内容需要,可以有正反例演示、发散性演示等。如绘画正面人、侧面人、遮挡人、仰面人等,教师可运用正反例演示,让幼儿观察、比较、分辨出适宜的画法。再如画猫,猫的脸一般是被画成圆的,可是猫在高兴、生气、愤怒时的脸是会发生变化的,可以用什么形状来帮助幼儿拓展绘画的视野呢?教师可采用发散性示范,给幼儿观察各种猫的表情画面,拓展幼儿的思维,还可再提供幼儿多种不规则几何图形,让幼儿自由地选择表现猫的形象。

美术活动中的演示方式根据幼儿经验以及参与需要,可以有教师演示、幼儿演示、师幼合作演示。总之,根据美术活动内容和幼儿的经验,选择不同的演示方式展开互动,既能尊重幼儿自主创作的意愿,又在提高幼儿美术技能中发展了幼儿的美术想象。

三、关于把握演示法的关键

教师的演示一定要紧扣幼儿已有的经验,注重适度、适时、适材、适量,更要富有超强的艺术性。这里的艺术性一方面指提供给幼儿所观察的事物、作品等应该是教师精心筛选的,符合幼儿经验提升所需要的,同时是非常有艺术美感和欣赏价值的;另一方面是指教师演示的过程要体现教师的艺术修养,要展现教师的艺术气场,体现教师的教学艺术魅力。

(一)准备的充分

没有精心的准备,哪有艺术的品位。演示法运用前,教师一定要面向全体幼儿,要利于不同層次幼儿的理解和接受。教师要精挑细选,考虑好每一步的每一个细节,操练好每一个材料出示的节点和摆放位置、必要的遮挡等,确保演示法运用得当。提供的演示作品最好不要只有一个,要有一定的数量,能从不同角度反映美术元素,启发幼儿的思路,也为其创造性地表现提供借鉴和参照。

(二)演示的方位

演示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方位,选择站、坐、画的位置和姿势,一定要让幼儿都能观察欣赏到。如采用U型、马蹄型等座位编排,让显示屏或作品、图片、实物等能完整呈现在每个幼儿面前,给予其更多的直观感知。对于绘画技能、粘贴步骤等,提倡教师使用侧身站立镜面演示。对于手工操作、水粉作画等,提倡教师使用屏幕投影演示或桌面同向演示等。

(三)经验的丰富

一方面,教师要注重在一日生活中引导幼儿去发现周围事物的美,积累丰富的表象,如观察自然界的花草树木、鸟兽鱼虫,参观附近的美术馆等,支持幼儿在观察、交流、分享中获得丰富的美术表达经验。另一方面,教师要熟知每个幼儿美术领域发展的核心经验,以便在具体的美术集体活动或区域活动中,在尊重幼儿当下美术欣赏与表达的基础上,科学诊断、适宜解读、合理把脉其美术经验递升的“最近发展区”,达致“无痕”的随机启发与引导,促进幼儿主动获得美术经验的延展。

(四)语言的配合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所有的演示不能脱离语言讲解的外壳。演示法正是将幼儿直观认识的物象特征与幼儿的思考链接起来,教师结合演示步骤配以简洁、生动、有趣的讲解,能启发幼儿更好地理解和接受。许多美术活动中,教师还常伴随着演示过程编一些浅显的儿歌或顺口溜,如在小班下学期绘画活动“糖葫芦”中,教师演示画“糖葫芦”时,编了一个有趣的顺口溜“先画小棍子,再画红果子,穿上红褂子,好像胖娃子”。当然,倘若为了启发幼儿自主观察与发现,教师亦可以提出启发性的问题来鼓励幼儿主动探寻演示过程中所体现的美术元素。总之,恰到好处的语言讲解能让幼儿很快地掌握基本的美术技能,促进其美术经验的提升。

学前儿童处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年龄段,他们在美术活动中常表现出想得出不能画、能说不能画、画得出却形式单一、画得出却不知所云等现象,故适当、有效的演示非常重要。但演示只是提供一种参考,我们平时应多启发幼儿,注重幼儿美术经验的积淀,大胆放手,让幼儿自己去观察、去表达,再适时给予其演示帮助,这样才能达到“不范而范、有范而似无范”的境界,才能让每个幼儿灵活自如地运用美术语言去表现自己的天地。

猜你喜欢
经验美术幼儿
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经验
2018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当你遇见了“零经验”的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