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美术区域活动:扎染探索记

2021-06-30 01:10刘云友高雯杨菲菲
早期教育(美术教育) 2021年10期
关键词:皮筋湿巾扎染

刘云友 高雯 杨菲菲

扎染是中国特有的民间印染方法。我园创设了扎染区,旨在让幼儿体验传统扎染制作,感受民间艺术之美。白布和五颜六色的颜料完美配合,通过洗一洗、 扎一扎、折一折、染一染变幻出艳丽的色彩和無穷的图案,带给孩子们视觉上美的享受与冲击。

一、欣赏与讨论

扎染区域开放前,教师将事先扎染好的作品供幼儿欣赏。看到这些别样的扎染花布,孩子们都不禁感叹“哇!好漂亮!”于是,关于“布”的探索产生了。

幼:布上的花纹怎么弄上去的?

幼:这个花纹像是用颜料画上去的。

幼:我觉得是用机器印上去的。

幼:是织布机织出来的吗?

师:这种染布方式叫作扎染,扎染是中国传统的民间艺术。请小朋友回家跟爸爸妈妈一起查阅资料,了解一下什么是扎染。

于是,孩子们把对扎染的疑问带回家,做起了小小调查员。

支持策略:请家长帮助孩子了解完扎染后,共同思考并行动,你认为哪些东西可以拿来染,哪些工具可以拿来用。

一张调查问卷让孩子们收获满满,将自己在家寻找到的工具类(筷子、毛线、皮筋等)和织物类(笼布、白T恤等)扎染材料投放到了扎染区。

活动反思:有效、有针对性地开展新的活动内容,调查问卷是幼儿获得已有经验的捷径。幼儿游戏来源于生活,应利用生活化的材料帮助幼儿积累生活经验,激发创作乐趣。

二、扎染初体验

在扎染区,师生共同搜集材料,投放了白布、各色染料、皮筋、剪刀、雪糕棍、夹子,弹珠等;创设了捆扎区、染色区和晾晒区。

进入扎染区,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工具。景业说:“扎染要先拿皮筋把布扎起来。”话音刚落,大家纷纷对布进行了各种折叠,并用皮筋扎了起来。彤彤第一个扎好,看了看染料瓶,取下盖子直接往布上点,可是染料停留在布上并没有像她期待的那样很快被吸收。彤彤用疑惑的眼神看着眼前的布,她想试试其他的染料,结果却是一样的。她赶紧抬头问老师: “老师,颜色怎么染上去?这样点上,染料会流下来。” 朵朵看到了大声提议“我想到好办法啦,可以用湿巾!昨晚妈妈就是用湿巾和我一起做扎染的。”

师:没有湿巾怎么办?

彤彤:我们可以把布打湿吗?

师:好,那就打湿试一试吧!

彤彤:布打湿后,染料被布吸收了。

活动反思:在初次尝试中,孩子们的操作兴趣浓厚。扎染对于他们来说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挑战,但只要多尝试几次,扎染处处是惊喜。在活动中当幼儿出现操作上的问题时,教师没有直接参与指导,而是提供幼儿思考的空间,给予幼儿充足的游戏时间与自主选择探索材料的权力。

三、制作步骤图

孩子们有了操作经验后,我们商议共同制作“扎染制作步骤图”,让更多的小朋友参与到这项有趣的活动中来。

扎染步骤图:第一步:用水把布打湿并拧干;第二步:折叠扎好布料;第三步:给布染色;第四步:作品晾晒;第五步:作品欣赏。

四、自主操作助推游戏发展

步骤图的出现,让孩子们的操作变得更加顺畅了,他们尝试着不同技法带来的不同感受。幼:我的布有一条线,像是走钢丝。

幼:我的像蜘蛛网。

幼:我的颜色很多,都变黑了,脏兮兮的。

孩子们在交流互动中自己得出结论:

1. 布染成一种颜色是因为皮筋不够紧。

2. 多种染料混在一起染会变得脏兮兮。

3. 不同材料不同扎法,图案不一样。

活动反思:孩子们在初次尝试中遇到的问题,跟随着不断尝试迎刃而解。他们重新取布再次扎染,成功地扎出了自己喜欢的图案。在探索中,幼儿有了亲身体验和发现,在与同伴多次尝试、磋商过程中,幼儿对材料、工具与成效之间关系的感知更加深入。

遇到困难时,孩子们主动寻找问题答案,并在不断尝试中解决问题。发现作品不同时,孩子们通过观察、比较与分析,积极探索操作上的不同,并大胆表达想法。随着一次次游戏的推进,幼儿的游戏经验也不断丰富,深入游戏的行为和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在提升。

猜你喜欢
皮筋湿巾扎染
天天用的湿巾,你用对了吗
邂逅扎染 布里生花——从古法扎染师到新阶层守艺人
封二、封三/马兰开花二十一
会跳高的猫
晒 干 了
皮筋小船
白族扎染技术的传承与发展
扎染在服装设计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维达超迷你湿巾上市
反春色彩 方巾扎染DI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