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特色教师工作室助力专业成长

2021-07-01 00:15肖洁

肖洁

摘要:确立以特色教师工作室实现教师专业成长的培训之路:准确诊断“师情”,精准施训;精心优化模式,系统施训;科学构建板块,有序施训;细化评价思路,品质培训。力求兼顾教师专业成长发展和教师个人特色发展,让不同层次、不同特长、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成长研修之路。

关键词:特色教师工作室;精准施训;系统施训;有序施训;品质施训

校本培训是学校教师队伍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打造高品质学校的重要保障。《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意见》提出的“支持教师和校长大胆探索,创新教育思想、教育模式、教育方法,形成教学特色和办学风格,营造教育家脱颖而出的制度环境”,为学校的校本培训工作改革创新指明了方向。

笔者所在的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奔牛实验小学以教师自主诊断、面对面访谈、问卷调查、专家论证等方式,确立了以特色教师工作室实现教师专业成长的培训之路,力求兼顾教师专业成长发展和教师个人特色发展,让不同层次、不同特长、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成长研修之路。培训策略主要有四条:

一、準确诊断“师情”,精准施训

首先,我们以数据支撑、助力校情诊断,明确教师队伍建设结构化问题。学校特设数字中心部门,分析具体的数据,对教师队伍的结构作出诊断。利用“教师信息录入系统”,精准采集学校200多名教师的信息;整合梳理采集到的信息数据,形成教师队伍发展结构化数据。在整合梳理教师信息时,我们发现学校近两年新入职的教师总计67名,年龄在30周岁以下的教师多达107人,接近教师总数的50%,而拥有五级梯队称号(特级教师、市区级学科带头人、骨干等)的教师多在40周岁以上。很明显,教师队伍的发展呈现出了两极分化现象,学科领军人物、优秀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以及年轻教师尽快入门的问题非常突出。据此,我们确定了针对三年内新进教师、青年教师、特色教师(有明显特长的教师)及优秀教师四大群体梯队式分层培养的总路线。

其次,量化指标助力教师自诊,明晰教师队伍建设精准化路径。在数据支撑校情诊断、明晰教师队伍结构化的基础上,学校还鼓励教师自我诊断。教师自我诊断是教师基于自主发展的一种自我评定,目的是找到自身发展的优势和不足。学校量化教师发展成长指标,设计发放了半开放性的自诊式调查问卷,让全体教师基于自身发展现状,结合问卷自诊自查,探寻当前教学中面临的困惑、困难以及希望得到的支持等。

分析教师的自诊材料后,我们发现不同阶段教师面临的问题和成长需求差异较大。如,参加工作三年内的教师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不能准确解读教材,缺乏课堂教学经验,无法娴熟操纵课堂,比较稚嫩;参加工作五年左右的青年教师,在教材解读和驾驭课堂方面存在的问题不多,但教育教学理论知识较为薄弱,在区域内评优评先的竞争力不够,缺乏影响力;部分优秀教师已经初步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但是尚未能在自己擅长的领域成为专家型教师,尚不能改善学校缺乏学科领军人物的局面。由此,我们从学校内部选拔有号召力、执行力的特色领衔人,打造了“数字化学习”特色教师工作室、“影享生活”特色教师工作室、“E路向前”特色教师工作室、“数学实验”特色教师工作室等,对教师做精准培训。

例如,英语学科的“E路向前”特色教师工作室主要指向对课件依赖度较高、对新技术新媒体颇感兴趣的青年教师,兼具数字化办学特色和英语学科教学特色。该工作室总共吸纳了8名英语教师,遵循成员自觉、自愿、积极主动的原则。参与者拥有共同的愿景、共同的专业、共同的需求等。工作室围绕成员的专业水平、个人特长、发展需求和意向,设定个性化的成长目标、培训内容和评价标准。工作室成立后,要求每个成员根据市、区两级优秀教师的评选条件和自身实际情况,制订三年成长计划,并将成长计划分解到各个学期。工作室要求各成员在擅长的领域不仅自己要有突破性的成长,还要辐射其他成员,带动整个团队发展。如工作室有位成员口语素质较好,一方面,工作室会让她带动所有成员训练英语口语,让全体成员受益;另一方面,会为她提供更多外出培训、比赛等展示特长的机会。

每学期培训结束,工作室还会根据每个成员个人成长计划中的成长目标,盘点、比对他们的学期表现,力求使每位教师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中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这种精准施训的方式,从很大程度上消灭了校本集中培训“一刀切”、教师“不受用”“难受用”的现象。

二、精心优化模式,系统施训

特色教师工作室的活动推进进入发展规划制订和论证阶段,离不开培训模式的优化和培训的系统化。对此,我们主要选取了两条路径。

首先,工作室发展规划共论证,让价值认同催生教师发展动机。发展规划是一张认知地图,能让工作室成员知道自己“在哪里”,要“去哪里”,要“怎样到那里”,能让成员的被动受训转为真正的内需,走向成员的自主、主动发展。发展规划共同论证,获得所有成员的认可,能够有效催生教师参与培训、认同培训的动机。

以“E路向前”特色教师工作室的规划制订为例,工作室领衔人在充分理解学校发展和工作室成员的个性化成长需求的基础上,明晰工作室主要需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帮助学校青年骨干教师快速提升,解决五级梯队优秀教师断层问题;二是满足成员运用数字化办学手段优化英语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率。由此,工作室成员共同参与讨论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形成工作室发展的整体规划,并把该规划分解到工作室的三年行动计划中。规划初稿完成后,工作室坚持民主协商的原则,发动全体成员阅读并理解工作室规划活动方案,还在此基础上研讨协商学习项目、活动方式等内容。最终,领衔人根据实际情况以及成员意见,及时调整、增加和删减内容,形成了适用度、认同度较高的活动规划——以“数字技术支持下的小学英语项目化学习的个案研究”为项目研修抓手,兼顾教师教育理论学习和教育实践水平提升。工作室全体成员共同参与制订的发展规划,是拥有高度认同感的规划,大大提升了成员的参与感,能让他们在最短的时间内达成价值共识,催生教师发展的内部动机。

其次,量身定制个人三年成长规划,以细则护航目标达成。有了科学的工作室发展规划,成员们要围绕工作室活动规划,同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订适合自己的三年发展成长规划,这是个性化实施工作室总规划的过程。成员们围绕成长总目标(工作室总目标要求),结合自身优势和不足,制订个人年度成长目标,再细化到学期目标,并严格执行计划。领衔人随时把脉优化,确保能如期甚至超前完成既定目标。

仍以“E路向前”特色教师工作室为例,该工作室制订的规划中关于成员专业成长的总体要求是“工作室成员在更高层次的课堂教学评优课和教育研究活动中崭露头角,在区域内知名度和影响力有一定提升。三年内五级梯队的业绩再上一台阶”。个人专业成长目标主要有基础目标、发展目标和工作目标,成员对标制订个人专业成长计划。该工作室有一名已经有五六年工作经验的青年教师,对照目标后发现自己虽然对英语教学已经有相对丰富的教学经验,能娴熟驾驭课堂,但尚未开设过区级公开课,同时在区域内评优课和基本功竞赛方面也没能有所突破,自身在区域内影响力较弱,急需打开局面。对此,该教师根据工作室成员专业成长目标中的发展目标总要求制订了自己的三年发展计划,并根据计划制订了年度发展目标,又细化到学期发展目标。在计划的引领下,该教师有针对性地阅读教育教学理论专著,要求自己每学期读完两本理论专著,每学期完成一篇论文;主动开设区级公开课,每学期至少开设一次区级以上公开课;每天坚持英语口语学习。工作室层面,根据该教师的个人成长计划,为其提供理论导读素材、论文写作指导,监督提醒其按时口语打卡、重建课堂教学等。每学期末,盘点检查其成长目标的达成情况,再根据达成情况对其接下来的发展和行动计划提供指导,在确保她能按计划达成各项目标的前提下,实现自我专业的稳步成长。参加工作室活动一年多来,该教师已经获得了区小学英语基本功竞赛一等奖,区小学英语教师口语比赛一等奖等多项荣誉,且已经开设区级公开课2节、区级专题讲座1次,发表论文3篇,在区域内崭露头角。

三、科学构建板块,有序施训

特色教师工作室活动的开展一般采取“固定板块+动态板块”的模式。固定板块,重点关注“系统构建”层面的施训内容,如确定工作室整体发展目标,根据成员发展的共性需求制订结构化施训内容,保证施训常规事务和要点任务有序推进。动态板块,为成员提供更多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空间,让创新成为可能和必然。以“系统构建+动态生成”的形式科学建构板块,让固定板块和动态板块有机融合,让培训工作序列化、条理化、开放化、互动化,能够推进理论学习与教育实践的顺利对接,让培训落地化,让教师拥有生长的内力。

以“E路向前”特色教师工作室的“共读”活动板块设置为例。学期初,工作室组织策划了共读教育书籍《教了不等于学会了》的活动。活动分三个阶段:前期,成员自主阅读;中期,根据阅读理解撰写读书心得;后期,开展共读分享活动。为了提高成员们阅读的实效性,让阅读更有方向,工作室在前期布置读书活动方案时便明确了“自主阅读整本书”“撰写读书心得”“上传读书心得”“成员间互读交流心得”等固定板块。针对阅读细节,工作室又设置了“自主成立阅读小组”“自主选择子话题”“围绕主题深入分享”等动态板块。工作室成员可以选择自己特别感兴趣、对自己有触动、能促使自己深度思考的话题做重点阅读,还可以基于该主题选择阅读同伴,组成学习小组,进而能够与其他成员做深度分享。本次共读活动,工作室成员选择的“教学评一致”“学期课程纲要”“分布式课程领导”“课堂观察”四个大主题,充分激发了大家的阅读创造性。他们有的用PPT汇报,有的用思维导图搭建表述框架,有的用教学案例生动剖析自己的观点……分享现场精彩纷呈,让参与者领略了不同的表达方式,见证了理论如何与实践对接,更见识了同伴们独有的个性魅力。

四、细化评价思路,品质培训

我们的特色教师工作室培训管理和发展皆立足工作室规划实施与评价实施的一致性,对工作室成员实施“规划—学习—评价”一致的实时追踪考评。特色教师工作室的规划制订,要经过充分论证,让参与的教师优化和认同规划内容,乐于参与培训和评价;规划实施,动态调整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重过程管理,分解三年规划任务,细化学期指标,明晰评价操作路径,保证大方向不偏,过程最优化;培训工作总结盘点,围绕细化的学期目标或学年目标展開,将自评与他评有机融合,以对下一阶段的施训重点、施训方法等给出更准确的方向。这样“规划—学习—评价”一致的评价,能帮助教师实时反思,动态调整,实现评价引领发展,最终推动教师专业发展质的飞跃。

“E路向前”特色教师工作室会对每个成员的学期、年度成长情况作出评价。评价标准的制订以工作室成员发展规划总目标和成员个人三年发展计划为指向,对照市、区两级优秀教师的评选条件而定,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全面检查、诊断、反馈和激励成员的发展。正如上文提到的那位受益于成长规划而飞速成长的教师,她根据成长目标细化学习成长指标。工作室为她提供有针对性的学习训练机会,每学期定时针对她的阅读情况、阅读质量、论文发表、公开课开设、评课竞赛等作出评价,并随时随地给出指点。细化评价,使得这位教师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从一名校内骨干教师成长为在区域内有一定影响力和辐射力的优秀教师。这位工作室成员的成长经历只是我校特色教师工作室成员成长的一个缩影。不同工作室的不同成员,都基于“规划—学习—评价”一致的考评,紧跟目标发展,稳步实现了从被动成长到主动发展的质的飞跃,而工作室的培训质量,也有了质的飞跃。

通过一年多的培训实践,我们发现,相对于传统的校本集中培训方式,依托特色教师工作室这一优质平台施训,让教师的参训自主性、发展主动性和专业自信度都有了明显提高,成长速度飞快,多名青年教师的优秀潜质初显。相信未来教师会充分借力特色教师工作室,更自觉主动地参与到教育研究、教育实践中来,更快地成长自我,更好地服务学生。

参考文献:

[1] 李凌艳.从自醒到自主:由内部评价走向自我诊断[J].中小学管理,2018(2).

[2] 张菊荣,周建国.教了不等于学会了:学校如何发展课程[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